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术姑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

尹明;王中阳;钱月萍

关键词:超声引导, 姑息治疗, 急性胆囊炎, 经皮胆囊造瘘术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术(PC)姑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我院4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结果4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其中26例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择期手术胆囊切除,13例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拔管后保守治疗,1例拔管后胆漏行急诊胆囊切除手术。讨论在姑息治疗急性胆囊炎中,PC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研究

    目的:探讨在体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耐受性。方法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取非糖尿病大鼠及糖尿病大鼠各12只,适应性饲养4w后随机分为非糖尿病假手术组(N-Sham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IR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Sham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IR组)。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比色法测血浆肌酸激酶(CK)活性,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N-IR组与D-IR组均出现LVSP下降,LVEDP升高,CK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明显,与N-IR组比较,D-IR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结构损伤未见明显改善及恶化。结论4w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与非糖尿病大鼠比较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琳;许铁;叶英;于红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浅谈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肿瘤内科2012年7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00例应用PICC置管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文所有入组的100例患者,其中56例为胃癌患者,20例患者为乳腺癌,24例患者为结直肠癌。所有入组的患者均穿刺成功,置管保存时间为35~180d。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化疗性静脉炎,3例患者的导管出现阻塞现象,93例患者对其所接受的治疗及护理服务表示满意。结论 PICC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导管可长时间保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肿瘤患者使用PICC置管术可以用来缓解其疼痛感,以及降低其化疗所产生的不良毒副反应,同时可以确保化疗药物顺利注入患者体内,从而有利于整个化疗治疗过程的实施。

    作者:吴润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访视护理对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访视护理对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联合访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实验组躯体功能为(63.35±11.6分)、角色功能评分为(58.40±8.21分)、认知功能评分为(68.59±7.91分)、情绪生活评分为(62.30±23.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7.30±18.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访视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肿瘤患者生活治疗,其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燕;罗红;王林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恶性肿瘤患者药物毒副作用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常规护理模式与全面整体护理模式对减轻恶性肿瘤患者药物毒副作用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进行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面整体护理模式,分析两种护理的异同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全面整体护理比常规护理模式更注重因病对症护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大高于对照组护理模式,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恶型肿瘤患者药物毒副作用的护理后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慢疾病的恶化速度和提高生命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殷瑞娟;王丽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栓前状态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阻碍肺部正常通气,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不仅如此,我国15岁以上的人3%患有该病,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果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上并发血栓,不仅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带来影响,还可能加重病情,因此我们不得不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上预防血栓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详细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栓前状态。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预防血栓的重视度增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血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燕敏;陆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75例乳腺癌患者,并按照护理措施实施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B组3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并就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得分进行比对,同时调查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结果 A、B组患者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比对,B组患者较A组患者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比对,B组患者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这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海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目的:对应用彩超技术检测诊断妇科急腹症进行了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7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8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为例,在对所有患者施以彩超检查之后,把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对比。结果通过对8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彩超检查之后发现,有46例患者患有异位妊娠;有8例患者患有黄体破裂;有3例患者患有出血性输卵管炎;有14例患者患有卵巢囊肿蒂扭转;有3例患者患有处女膜闭锁。同时妇科急腹症诊断正确率占到总数的84.8%。结论利用超声技术对妇科急腹症施以诊断能够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刘世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患者群体性发热的护理

    我国大多数精神病院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在此环境中,如何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是广大精神科护理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医院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本文总结了一起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患者群体性发热的护理措施。认为在精神科封闭式病房群体性发热护理中应着重于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仔细观察病情,针对性地做好发热护理、有效执行药物治疗的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可促进患者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华;何艳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14年2月,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1例(I I型23例,IV型16例,V型2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56~100min,平均68.6min,术中出血约200~600ml,平均280ml;所有患者术后2~3d即扶助行器下地负重站立、行走;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未见畸形、感染、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发生,3~6个月基本恢复到伤前髋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Har is评分院优20例,良17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0.2%。结论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即刻稳定,早期下地负重,显著减少卧床并发症,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到伤前水平等优点,对于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作者:陈忠益;丁浩;刘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患者注射致敏性药物后不良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纠正患者注射致敏性药物后不配合留院观察30min的不良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0例需连续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除进行常规的护理宣教外,还采取让患者签字确认必须在注射后继续留院观察30min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试验组100例中有100例配合留院观察30min后离开,对照组100例中有85例配合留院观察,试验结果经χ2检验有差异性(﹤0.01)。结论采取让患者签字确认必须留院观察30min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对发生药物过敏的认知度,有效纠正了患者不配合留院观察30min的不良遵医行为,从而减少了可能发生药物过敏造成伤害的风险。

    作者:黄明珠;何观深;傅慧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56例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2月我院收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56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8例,将其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者纳入对照组,将在此条件下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分值均要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手术时长、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要显著性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子宫肌瘤患者运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确保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今后的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马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0.135g/kg),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44g生药/kg、22g生药/kg、11g生药/kg)。连续灌胃给药7d,末次给药1h后灌胃给予垂体后叶素(25u/kg)以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大鼠各时间点心电图变化,生化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补阳还五汤高、中剂量组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减少,血清LDH、CK的活性较模型组显著降低(<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大鼠急性血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为抑制模型大鼠心电图的改变并调节酶活性,改善冠脉循环,保护缺血心肌。

    作者:曹笑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对COPD患者肺部感染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雾化吸入联合机械辅助排痰的疗效。方法将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雾化吸入30min后,应用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观察患者指尖血氧饱和度或SPO2是否升高,痰液排出是否顺利。结果振动排痰后有效率为100%。结论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有利于患者痰液的引流,更好地改善肺部感染患者血氧。

    作者:郭建华;王雪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被应用到医院的日常护理中,因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成为新时期医院的一大特色,不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实习护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激发了实习护生的潜力,为我院护士的来源建立良好的人才梯队。

    作者:唐圣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早期预警评分在ICU中的应用现状

    目的:客观、快速评估和及时干预患者病情、高效管理医疗单元等方面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方法对临床中进行的预警评分的方法和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早期对患者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进行评分(早期预警评分),一旦分值达到一定标准,即可进行积极的医疗处置。结论早期预警评分适合广大医护人员及时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范延误病情。

    作者:黄佩华;容根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48例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病护理体会

    经颅磁刺激(TMS)是在大脑的特定部位给予磁刺激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基础神经科学研究和精神神经疾病的治疗[1],而重复经颅磁刺激(reptitive transcranid magnetic stimulate,rTMS)是在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大脑皮层神经磁刺激的治疗方法,具有无痛、无损伤、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神经、精神科领域[2]我院是从2014年1月开展此技术,现对48例自愿同意(或家属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做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精神病者在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的,现介绍体会如下。

    作者:张巧林;席金荣;徐朝英;黄桂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98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分别采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腹痛缓解情况、Hp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8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3.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0.05;治疗组患者腹痛消失率63.27%,Hp根除率93.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0.05;治疗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12%,对照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16%,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彭庆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在胫骨pilon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1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胫骨pilon骨折患者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有效的促进患者骨折愈合,且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吴细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的护理与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的护理。方法选自2012年4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妇86例,将这86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研究组有6例产妇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对照组有5例产妇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通过对研究组进行防治性护理措施,产后有1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对照组产妇没有进行防治性护理措施,产后有4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促进产妇的顺利分娩。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ESD围手术期的护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是指利用各种电刀对大于2 cm的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ESD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而ESD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对ESD的完成和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本院近2年来,在消化内科住院的63例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进行分析。

    作者:黄亚秋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