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英;刘乾文
目的:探讨辩证施护脾湿,与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治疗效应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急性和非细菌性腹泻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中医药治疗(中医辨证施护固定的处方口服煎剂)+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12例痊愈,20例有效,无效3例,总有效率的92%。对照组8例痊愈,15例有效,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显著不同,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脾湿辨证护理,能提高急性非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作者:郭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手术后会出现颅内压降低出现头晕等不适,或可引起脊髓感染等常见早期并发症,如何有效的进行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脑脊液外漏,促进硬脊膜破裂口的愈合,给患者减轻痛苦,预防并消除引发残废的危险显得尤为重要。现就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脑脊液漏护理的有关情况做出相关概述。
作者:马玉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总结进行宫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为确保宫腔镜手术成功,必须加强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作者:樊柏;安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分析全膝置换术治疗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骨外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回顾性探析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12例患者彻底再通,I A型再通者4例,I B型再通者6例。随访调查1~5个月时间,全部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结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避免或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已经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干预能提高再通率。
作者:史雯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2月我院收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56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8例,将其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者纳入对照组,将在此条件下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分值均要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手术时长、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要显著性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子宫肌瘤患者运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确保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今后的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马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方法对62例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问题进行干预,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按要求指导患者训练。结果62例胃癌患者均无肺部并发症发生,平稳渡过了手术期。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能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吴艳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于诊治急症外科腹部损伤的使用损伤控制和护理配合的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20例腹部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新型损伤控制手术60例的患者为实验组,并且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的差距。包括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的清除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计量指标和患者疼痛程度打分、满意程度打分、并发症例数、死亡例数等计数指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比采取损伤控制的实验组和传统治疗的对照组可以发现,实验组的体温恢复时间(4.58±2.19)h、乳酸清除时间(11.99±4.79)h、活动恢复时间(80.22±10.81)h、凝血酶原时间(3.11±0.76)h、部分活化凝血酶恢复时间(4.52±0.87)h明显短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14.01±4.55)h、乳酸清除时间(32.45±7.05)h、活动恢复时间(121.75±15.36)h、凝血酶原时间(26.58±10.81)h、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恢复时间(23.41±11.07)h,其差异具有可比性。此外,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疼痛打分62.2低于对照组77.6,而其满意程度打分95.5则高于实验组89.3,18例并发症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患者的死亡例数4例低于对照组死亡例数6例,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外科腹部损伤的治疗和护理,损伤控制手术和护理配合能够起到极为显著的作用,非常值得临床医疗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铜及其化合物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用来评定测定浓度的检测质量,从而找出影响测定的因素。方法根据GBZ/T 160.9-2004检测方法,建立不确定度数学模型,系统计算各种影响因素的不确定度分量和不确定度总量。结果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中的铜及其化合物,当k=2(置信概率为95%),则U=0.0016mg/m3。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中的铜及其化合物的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王丽华;张世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流产患者当中筛选出40例先兆流产作为此次观察对象。随后将所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保胎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采用保胎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通过分析患者的流产原因,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家庭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并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采取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不采用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亦优于对照组对照组(P<0.05)。结论对先兆流产患者治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其能够顺利进行分娩。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尿培养和尿沉渣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疑似UTI患者200例,采集患者尿液标本,分别进行尿沉渣分析和尿培养分析,对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分别于联合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6.42,<0.05);联合检查与尿沉渣分析和尿培养阳性率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4.04,<0.05;x2=20.34,<0.01);两种方法准确度、真阳性率、阴性预测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测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与尿沉渣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与尿培养分析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沉渣分析对尿路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作为尿路感染早期辅助诊断,尿沉渣分析联合尿培养可有效提高检验的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提高诊断价值,避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徐爱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肝动脉灌注术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插入肝癌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和灌注化疗药物,栓塞主要的肿瘤血管,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缺血坏死,并灌注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1]。肝动脉灌注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据文献报道,生存期可达12个月~3年,不失为一种较有效的保守治疗手段。我科自2011年12月~2014年2月为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灌注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选择性将药物注入肿瘤区域,治疗效果尚理想。 CT片示癌肿组只明显缩小,预后尚好,明显地延长了患者生存期,1例患者生存期已达5年。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润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为深入探讨骨折患者钢板去除术后伤口的感染预防与护理措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作者随机筛选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钢板去除术患者100例,不考虑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随机将其分为感染预防组(50例)和普通护理组(50例)。感染预防组在对患者进行逐个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普通护理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和满意率。结果显示院感染预防组有1例感染病例发生,患者满意率98%;普通护理组发生感染病例11例,患者满意率仅为72%。对患者采取先评估、再进行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几率,降低伤口感染的可能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24例壮族Rh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血清抗体回顾性分析,探讨母婴Rh血型不合血清抗体的特异性及其效价对HDN患儿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学检测技术对母婴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对24例母婴Rh血型不合HDN患儿的血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进行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24例Rh HDN患儿中,检出抗-D 7例(29.2%),抗-E 9例(37.5%),抗-Ec联合4例(16.7%),抗-C 3例(12.5%),抗-Ce联合1例(4.2%);Rh血型免疫性IgG抗体效价为1:8~1:128。结论为预防新生儿Rh溶血病发生,应作产前夫妇ABO、Rh血型和Rh免疫性血清抗体筛查,及时对患儿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Rh HDN患儿的受害程度,对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保才;黎海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与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Retropub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RP)治疗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62例,其中83例行LRP,79例行RRP,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术中术后效果。结果LRP组一共8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途转为开放手术。 LRP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RR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留置导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RR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年限内,两组尿控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生化复发率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LRP在出血、术后恢复、术后控瘤效果方面优于RRP,术后尿控率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LRP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徐致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索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之前、后护理工作、护理管理效率。结果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后,护士的幸福指数、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未建立信息平台时明显提高。结论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工作、护理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分配中,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完善。
作者:唐中兰;雷方慧;赵丹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分组管理在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3年1月~2014年1月82名护士进行分组对照研究,以科室为单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名护士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分组管理。按分层法各选取两组接诊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两组护士专科考核成绩、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2=6.314,<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2=4.227,<0.05)。此外,观察组专业技能、基本知识及专科理论等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0.01)。结论在综合医院门诊实施分组护理管理对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秀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使用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防治冬季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2013年2月,2013年11月~2014年2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住院的胃肠道癌行奥沙利铂化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对照组采用热水袋局部加温。观察两组的急性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程度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急性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可预防和减轻在冬季使用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周围神经毒性反应。
作者:张贤仿;郭梅;马运侠;陈茁;夏芳;郑欣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于慢些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手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瑞舒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CRP、sCD40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跟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可抑制相关炎性细胞因子,临床效果作用好,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马捷敏;易桂斌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进行小切口手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按照随机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胸腔镜下小切口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胸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具有统计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镜用于肺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微创、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旸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急诊科的工作日益重要,加强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患者的不良认知和不良情绪,使患者能积极地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急诊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结合笔者不断的工作实践,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技术。结果在日常的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经过积极的心理护理,急诊患者的各种负性心理反应均有了明显减轻或消失,保证了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急诊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保持愉悦的心情,促进了疾病的痊愈和急诊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对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并且心理护理应始终贯彻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作者:郑春娜;彭慧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