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动脉灌注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体会

马润红

关键词:肝动脉灌注术, 股动脉插管, 肝癌
摘要:肝动脉灌注术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插入肝癌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和灌注化疗药物,栓塞主要的肿瘤血管,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缺血坏死,并灌注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1]。肝动脉灌注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据文献报道,生存期可达12个月~3年,不失为一种较有效的保守治疗手段。我科自2011年12月~2014年2月为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灌注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选择性将药物注入肿瘤区域,治疗效果尚理想。 CT片示癌肿组只明显缩小,预后尚好,明显地延长了患者生存期,1例患者生存期已达5年。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讨论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1]。方法选取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护理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0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我院以往的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在对两组患者护理1个月后对护理结果进行调研,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各方面评分大多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在回避等方面则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护理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够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爱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针灸治疗硬膜下血肿后遗症50例疗效分析

    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3种,约占颅内血肿的10%。发病与颅脑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伴有弥漫性脑肿胀,据新数据统计,其病死率高达40%~85%[1]。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但仍有大量患者遗留有后遗症。本研究对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硬膜下血肿的后遗症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李钊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56例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2月我院收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56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8例,将其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者纳入对照组,将在此条件下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分值均要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手术时长、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要显著性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子宫肌瘤患者运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确保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今后的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马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用于肺癌手术治疗肺癌患者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进行小切口手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按照随机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胸腔镜下小切口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胸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具有统计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镜用于肺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微创、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旸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胃手术后不留置胃管的护理要点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不留置胃管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568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其不留置胃管的护理要点。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切除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手术,患者手术后多数患者不留置胃管,临床上对患者手术后进行综合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闫迪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腹腔镜胃减容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探讨腹腔镜下重度肥胖患者腹腔镜胃减容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本文总结2例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要点。本组2例病例均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6个月后回访,患者均对目前体重满意。充分的、恰当的围手术期护理有益于患者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作者:汪袁云子;蒲小金;李文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4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小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胆肠吻合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行胆肠吻合术治疗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胆瘘1例,切口感染1例,无患者出现逆行胆系感染。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胆瘘3例,切口感染2例,逆行胆系感染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和饮食调整等方式,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同时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韩玉芝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强化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取我院2011年~2013年进行手术的8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心理护理,对患者出院后12个月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总健康评分为(76.99±4.8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78±2.79)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手术患者进行强化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宫颈癌手术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体会

    老年痴呆症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老年疾病,目前尚无可以根治的药物及方法。笔者通过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实践,体会到科学合理及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在维持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邹景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小儿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206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7.1%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94.1%)(P<0.05);实验组97.1%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患儿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本文通过对双胎妊娠分娩的病例分析,提示院要重视并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并提出掌握两个胎儿分娩的间隔时间以5~20min为宜;对剖宫产时,有可能发生术中术后出血者,应预防性子宫动脉缝扎术,双胎妊娠分娩后,产后2h应常规滴注宫缩剂,并在分娩室至少观察2h后再回病房,并将其浓度逐渐减低,这都是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措施。

    作者:袁晖;吴玉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浅谈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的体会

    目的:对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患者护理的感受和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做做出及时诊断和准确处理的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患者出血量情况的改变以及患者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后,患者的出血量得以控制,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结论针对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患者,迅速诊断,准确处理后,行针对性护理,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降低了出血过多对孕妇生命构成威胁的危险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娜;赵晓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高龄患者脑外手术的康复护理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脑外手术的康复护理策略,为达到理想的护理疗效提供有利的条件。方法选取240例高龄脑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脑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康复率、满意度(98.33%、99.16%)、 Barthel、Fugl-Meyer评分(76.5±8.4、39.8±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颅脑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翠绿;孙卫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整体护理

    目的:初步探讨整体护理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13年6月~2014年6月成功为20例晚期食管Ca患者在胃镜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的整体护理。结果20例患者全部置入成功,术后2h可进流食,术后2w再进行吞咽苦难分级。未发生大出血穿孔等近期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均未发生支架变形、移位及食物嵌塞等远期并发症。结论通过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能有效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雪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宫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总结进行宫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为确保宫腔镜手术成功,必须加强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作者:樊柏;安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食管癌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科2013年1月~12月共发生8例食管癌根治术后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出的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减少了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出。结论有效镇痛、镇静、加强基础护理,妥善固定胃管,加强巡视及健康宣教,可有效预防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出。

    作者:王苏华;杨庆娟;杨莎;薛晓燕;杨晓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数字人体神经系统应用与研究范畴

    数字人体神经系统是数字人体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人体神经系统、数字神经系统、数字人体神经系统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述数字人体神经系统的应用和范畴。

    作者:侯鹏高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康复护理方法将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例脑梗死患者,给予偏瘫康复护理方法,并在入院和出院时给予强度试验,对比变化之前和之后的肌肉强度。结果肌力测验提高,出院较入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的实施,对肌力恢复的更好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吴小园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高危儿母亲应对方式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危儿母亲应对方式影响。方法将53例高危儿母亲作为观察组,53例正常新生儿母亲为对照组,给两组调查对象发放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根据观察组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干预,1w后再次发放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比较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1.32±0.43分)、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2.01±0.69分)分别与对照组(1.78±0.47分、1.58±0.6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平均分明显提高,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平均分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80,3.48,<0.01)。结论对高危儿母亲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她们积极应对能力,自觉调整负性情绪,主动应用积极应对方式对待不良事件。

    作者:何青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