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霞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修补材料外露预防及应对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金属钛网颅骨修补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颅骨缺损患者均使用数字塑形钛网行修补术,术后感染3例、经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换药后、切口乙级愈合。钛网外露3例、1例行皮瓣转移愈合良好、1例取出钛网后切口愈合。1例行颅骨修补同时同侧行V-P分流术,术后因分流管感染致颅骨外露并伴有破口处脑脊液漏,拔除引流管+持续腰大池引流后,破口愈合。结论选择适当大小的塑形钛网,针对不同部位的颅骨缺损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对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及控制术后感染。
作者:陈智勇;黄生炫;张建海;朱锋;吴祖超;艾训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比较盐酸氢吗啡酮和吗啡在PCEA(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50例,随机分成H.M两组,每组25例。手术结束前15min硬膜外推注负荷量,H组为0.125%左布比卡因5ml含氢盐酸吗啡酮0.26㎎,M组为0.125%左布比卡因5 ml含吗啡2㎎。H组镇痛药物为0.125%左布比卡因+氢吗啡酮0.013mg/ml,M组镇痛药物为0.125%左布比卡因+吗啡0.1mg/ml。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8、16、24、32、40和48h的镇痛和舒适度评分及PCA按压次数,并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2d和术后7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术后1d,2d的认知功能较术前1d均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H组术后1d,2d的认知功能均优于M组(P<0.05),而两组术后7d的认知功能评分均与术前1d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应用PCEA镇痛中,盐酸氢吗啡酮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比吗啡小,而镇痛质量相当。
作者:熊雄;熊双宝;周德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在医疗方面的自我防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尤其是随着优生优育政策的普及以及社会对于母婴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现对于医疗教学来说,如何才能在保证孕产妇安全的前提下,又能提高助产士实习生在产房内进行学习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众教学医院关注及研究的重点。文章分别从基础设施、教师、实习生、相关培训规范、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五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旨在提高教学医院产房助产士实习生的教学质量,培养实习生在产房内的实践操作能力,发挥其助产士应有的作用。
作者:肖水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析剖腹产手术中患者腹部切口的具体护理办法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12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剖腹产手术腹部切口患者,将其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更为全面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伤口甲级愈合率、愈合时间、住院的时间及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都强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剖腹产手术患者的腹部切口进行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伤口愈合,因而,该护理手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SU-11248对CYP3A4、CYP2C9和CYP2D6酶活性的影响,为其在临床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采用BD公司的人重组P450酶抑制剂筛选试剂盒,测定Su11248对上述三种P450同工酶的体外活性抑制50%的药物浓度(IC50)。结果 SU-11248对CYP3A4的IC50=11.85μM,对CYP2C9的IC50=7.74μM,对CYP2D6的IC50>50μM。结论 Su11248对CYP2C9酶活性有中等程度的抑制作用,对CYP3A4和CYP2D6酶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钟毅;幸世玉;罗建华;陈伟伟;田原僮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初步探讨结肠运动功能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不透X线单标志物法检测结肠通过时间。应用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两组受试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同时结合临床资料数据对照比较。结果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结肠通过时间和精神心理因素的评分上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肠运动功能及精神心理因素异常在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涛;张欢;肖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54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54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大片肉芽组织增生,为下一步植皮成活、伤口愈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显著,而术后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陈晓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为深入探讨骨折患者钢板去除术后伤口的感染预防与护理措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作者随机筛选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钢板去除术患者100例,不考虑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随机将其分为感染预防组(50例)和普通护理组(50例)。感染预防组在对患者进行逐个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普通护理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和满意率。结果显示院感染预防组有1例感染病例发生,患者满意率98%;普通护理组发生感染病例11例,患者满意率仅为72%。对患者采取先评估、再进行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几率,降低伤口感染的可能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在体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耐受性。方法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取非糖尿病大鼠及糖尿病大鼠各12只,适应性饲养4w后随机分为非糖尿病假手术组(N-Sham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IR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Sham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IR组)。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比色法测血浆肌酸激酶(CK)活性,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N-IR组与D-IR组均出现LVSP下降,LVEDP升高,CK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明显,与N-IR组比较,D-IR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结构损伤未见明显改善及恶化。结论4w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与非糖尿病大鼠比较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琳;许铁;叶英;于红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分析全膝置换术治疗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骨外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回顾性探析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12例患者彻底再通,I A型再通者4例,I B型再通者6例。随访调查1~5个月时间,全部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结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避免或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已经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干预能提高再通率。
作者:史雯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亿活)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8月~11月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广西民族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对照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计算日平均经皮测胆红素下降值、平均住院时间,观察患儿消化道症状。结果光疗24h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85.6±38.0)μmol/L和(191.0±40.7)μmol/L;出院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43.4±31.2)μmol/L和(137.3±31.7)μmol/L;治疗组和对照组日平均经皮测胆红素下降值、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2±17.3)μmol/L、(39.1±16.1)μmol/L,(3.2±0.9)d、(3.3±0.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亦可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吴朝波;张宝莹;詹艳妮;谢定泉;朱贞洁;周顺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耳鼻喉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护生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实习考试成绩和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实习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规范教学流程,而且有效的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生的职业素质。
作者:邹庆;彭正禄;晋云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手术方法将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套管以形成人工气道,解决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作为有创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就与外界相通,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而严格且规范的人工气道管理是保证患者术后呼吸道畅通的关键[1]。
作者:张亚欣;李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流产患者当中筛选出40例先兆流产作为此次观察对象。随后将所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保胎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采用保胎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通过分析患者的流产原因,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家庭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并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采取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不采用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亦优于对照组对照组(P<0.05)。结论对先兆流产患者治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其能够顺利进行分娩。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探讨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指导应用抗生素及预后的意义,对照其它常用指标,通过临床观察,进行研究。对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集的80例感染患儿分为脓毒症组40例,非脓毒症组40例,其中脓毒症组又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4例)、严重脓毒症(无休克)(10例)以及脓毒性休克(6例)组。较几组患儿入院24h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对小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指导应用抗生素及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利;许瑾慧;李花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2例水样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剂、培菲康、补液(口服或静脉输液)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1.5mg/(kg·次)治疗,3次/d,治疗3d,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和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旋卡多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水样腹泻安全、有效。
作者:易启银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开始在各临床科室实施绩效管理,建立以临床护理工作量、质量、服务规范为主导的综合绩效考核办法。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绩效管理,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高月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螺旋CT在颌面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的CT扫描数据,分别比较不同层厚和相同层厚后处理前后之间的诊断意义。结果60例患者在3mm和6mm两种层厚中,3mm发现的骨折线数量显著高于6mm,=5.288,<0.05,比较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处理后提高了诊断的质量,能多方位地显示骨折部位、范围、移位、旋转、骨缺损范围等情况,对临床参考意义更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瑾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术(PC)姑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我院4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结果4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其中26例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择期手术胆囊切除,13例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拔管后保守治疗,1例拔管后胆漏行急诊胆囊切除手术。讨论在姑息治疗急性胆囊炎中,PC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尹明;王中阳;钱月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进行小切口手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按照随机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胸腔镜下小切口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胸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具有统计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镜用于肺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微创、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旸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