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水英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修补材料外露预防及应对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金属钛网颅骨修补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颅骨缺损患者均使用数字塑形钛网行修补术,术后感染3例、经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换药后、切口乙级愈合。钛网外露3例、1例行皮瓣转移愈合良好、1例取出钛网后切口愈合。1例行颅骨修补同时同侧行V-P分流术,术后因分流管感染致颅骨外露并伴有破口处脑脊液漏,拔除引流管+持续腰大池引流后,破口愈合。结论选择适当大小的塑形钛网,针对不同部位的颅骨缺损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对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及控制术后感染。
作者:陈智勇;黄生炫;张建海;朱锋;吴祖超;艾训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的实施对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9月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2011年5月~2012年5月未实施优质护理50例,为对照组,2012年5月~2013年9月实施优质护理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患者41例,非常满意率为82%,对照组非常满意患者27例,非常满意率为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护理过程中,能将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建立起良好的护患信任度,能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梁桂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评价笑气镇静系统对于儿童牙科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013年我科4~8岁23例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征得患儿家长同意下使用笑气镇静系统,记录术前术后的镇静情况。观察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治疗的反应。结果90%以上的患儿达到儿童牙科治疗的镇静要求。结论笑气镇静可以有效提升患儿对牙科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薛黛;龚中坚;朱金晓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讨论分析中药联合艾灸干预阳虚体质的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中医干预组和一般调理组,一般调理包括饮食,运动,情志,生活习性等,中医干预,除一般调理外,加用中药汤剂联合艾灸干预方法。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一般调理和中医干预,均能有效改善症状和体质,调节血脂水平,中医干预疗效明显优于一般调理。结论中医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症状和体质,降低血脂,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
作者:宋和平;董智平;陆瑾;陈建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马蹄肾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抽取2009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确诊的9例马蹄肾患者,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分析马蹄肾的声像图特点及超声探测技巧。结果9例患者均有特征性超声图像表现。结论超声在马蹄肾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佼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产力异常分娩产妇,共计28例,对其产力异常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次进行实验的28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有效护理下,都已经成功产下婴儿,并且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医护人员要对产力异常的孕妇在其预产期进行严密的观察,并且按照不同的产力异常类型对其进行护理,从而帮助婴儿和产妇更好的成长与恢复,在临床医学上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三切口与二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食管癌行左侧、右侧开胸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98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9例行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手术,对照组49例行左颈、左胸二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淋巴结清扫数等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淋巴结清扫数等指标统计对比中,均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二切口手术,即食管癌右侧开胸术式的临床疗效优于左侧开胸术式。
作者:李旭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门诊尺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144例尺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9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由门诊医生进行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后,由接诊医生常规给予功能锻炼的方法、时机、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的交待;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具有丰富骨科护理工作经验的门诊护士进行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对门诊治疗的尺桡骨骨折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曾月秀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出现的64例ICU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发生7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88%;观察组患者中仅发生1例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3%,观察组患者治疗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3.7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6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防护,能有效减少其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冬玲;贺春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和血管损伤情况。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5例和股静脉穿刺组(B组)45例。 A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比股静脉采血成功率提高了10%,达到了95%;桡动脉采血时间比股静脉采血时间平均缩短了5min。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损伤程度轻,可推广采用。
作者:屈海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在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化脓性阑尾切除术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9例患者术中使用聚维酮碘溶液对腹腔及各组织间隙进行冲洗,对照组30例患者术中使用生理盐水对腹腔及各组织间隙进行冲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3d白细胞(WBC)计数、使用抗生素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差异。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3d后白细胞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在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黄海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本文通过对双胎妊娠分娩的病例分析,提示院要重视并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并提出掌握两个胎儿分娩的间隔时间以5~20min为宜;对剖宫产时,有可能发生术中术后出血者,应预防性子宫动脉缝扎术,双胎妊娠分娩后,产后2h应常规滴注宫缩剂,并在分娩室至少观察2h后再回病房,并将其浓度逐渐减低,这都是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措施。
作者:袁晖;吴玉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组模式在我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管理患者,医生与护士共同参与交接班、共同查房、共同管理患者。以医护一体化管理患者模式为实验组,以传统的管理患者模式为对照组,分别考核两个组患者管理的质量与数量,且与护士绩效挂钩,并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绩效考核结果显著提高;实验组患者满意99.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96.4%,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专科业务素质,利于更好地深入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敏;周密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癌症晚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20例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舒适研究护理组和普通对照护理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依据患者情况实施舒适护理,观察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舒适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的癌症患者开展舒适护理模式,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心理抑郁,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预生存期。
作者:阮玉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固定法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并总结其可行性。方法将普外二科走临床路径的80例腹股沟疝行修补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使用静脉留置针,采用两种不同固定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固定法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网状弹力绷带在静脉留置针的固定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董井秀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相关治疗资料46例。结果手术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ulnar tilt均值为(9.0±1.5)度、palmar tilt均值为(16.0±1.5)度、radial height均值为(10.7±1.4)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应数据资料(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法对于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庆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于诊治急症外科腹部损伤的使用损伤控制和护理配合的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20例腹部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新型损伤控制手术60例的患者为实验组,并且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的差距。包括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的清除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计量指标和患者疼痛程度打分、满意程度打分、并发症例数、死亡例数等计数指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比采取损伤控制的实验组和传统治疗的对照组可以发现,实验组的体温恢复时间(4.58±2.19)h、乳酸清除时间(11.99±4.79)h、活动恢复时间(80.22±10.81)h、凝血酶原时间(3.11±0.76)h、部分活化凝血酶恢复时间(4.52±0.87)h明显短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14.01±4.55)h、乳酸清除时间(32.45±7.05)h、活动恢复时间(121.75±15.36)h、凝血酶原时间(26.58±10.81)h、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恢复时间(23.41±11.07)h,其差异具有可比性。此外,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疼痛打分62.2低于对照组77.6,而其满意程度打分95.5则高于实验组89.3,18例并发症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患者的死亡例数4例低于对照组死亡例数6例,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外科腹部损伤的治疗和护理,损伤控制手术和护理配合能够起到极为显著的作用,非常值得临床医疗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我市干部心电图异常的的严重程度。方法对4854名自贡市企事业单位干部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电图异常检出率65.39%,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无论是老年前期还是老年期心电图异常,均以心律失常为多见占29.64%。结论应加强对企事业等单位干部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监测,多渠道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廖晓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方式的需求和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乙肝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临床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38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想了解的分别是抗病毒用药相关知识占90%左右、乙肝患者该注意什么占95.6%乙肝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调养占95.6%;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愿意接受的分别是护士个别指导占89.1%、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占91.3%;健康教育后慢性乙肝患者对于乙肝疾病的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0.0001。结论加强了护理人员主动开展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了护士对慢性乙肝患者健康教育质量。
作者:谢秀金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92例符合筛选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卒中组、79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前者又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4分)、中度(4~15分)、重度(>15分)3个组;采血检测血浆Lp-PLA2浓度、血常规和血生化。结果①脑卒中组患者Lp-PLA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卒中组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Lp(a)、葡萄糖(Gl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院Lp-PLA2与年龄、肥胖、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Lp-PLA2增高,检测Lp-PLA2可为临床的治疗和二级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闫静;许铁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