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稳定血压作用

唐志洁;吴澄;吉灵

关键词:丙泊酚, 体外循环, 血压变异性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手术中使用丙泊酚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作用。方法对43例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2例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中使用丙泊酚加硝酸甘油稳定血压,对照组21例单纯使用硝酸甘油控制血压,监测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手术期间的有创血压,计算血压变异性。结果治疗组在体外循环手术期间的血压变异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适合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使用,对手术应激反应有抑制作用,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波动更小,对于患者安全渡过手术麻醉期有极大临床价值。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蝉花通过调控Klotho表达及氧化应激对抗糖尿病大鼠肾小管损伤的研究

    目的:观察蝉花对糖尿病大鼠肾脏Klotho表达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 STZ诱导糖尿病( DN)大鼠模型,与正常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蝉花组、DN组、DN+蝉花组。24w后测定血肌酐、24h尿蛋白、尿素氮、尿白蛋白肌酐比、肌酐清除率;检测氧化应激指标;用 western-blot ing、RT-PCR检测肾小管 Klotho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DN组大鼠肾功能明显降低,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增加,肾小管Klotho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经蝉花干预后肾功能明显改善;ROS和 MDA水平降低, SOD及 GPx水平增加;肾脏Klotho表达上调。结论蝉花可上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球 SIRT1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这可能是其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伟敬;赵晓露;谢淑华;潘庆军;刘华锋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抗痨药物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

    结核患者的规范、足量、全程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但在抗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时有发生,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比较少见,2012年我科收治的1例抗痨后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实属罕见。

    作者:陈冬芸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1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常规治疗为对照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1 g静滴1次/d,10 d为1个疗程,为治疗组,共41例,观察6 min步行距离,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开始时相比,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

    作者:张建霞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ICU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状况,并找出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5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ICU的患者,记录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状况,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情况、既往疾病、疾病诊断、是否手术、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住 ICU时间、有无无创性或有创性机械通气、有无约束和血滤、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等。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一般资料、疾病状况、APACHEⅡ评分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组研究患者252例,发生ICU综合征70例,发生率为27.8%;ICU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饮酒、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病情严重程度( 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结论ICU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并受多重因素影响。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望降低 ICU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宋莎莎;崔焱;沈巧芬;薛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1例长期导管患者血液透析时突发心律失常的判断及护理体会

    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心律失常有多种诱发因素,通过我科1例与长期导管相关的心律失常患者的判断及护理,体会到细心的观察,准确的判断,有效的处理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

    作者:尤金芳;黄莺;许烨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脑出血合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目的:分析肺感染引起的脑出血患者护理措施。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1月30例脑出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提出护理措施。结果老年脑出血多见肺感染患者,病情严重,通常是物理的,是否抽烟等因素。结论通过各种脑出血因素引起的并发肺部感染预防和护理,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卢燕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剖宫产患者术后腹胀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接受剖宫产术的1180例破宫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腹胀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经过对产妇进行的这一系列的护理,临床对比发现产妇的心理状态及腹胀不适症状都明显好转。结论针对发病原因实施科学系统的护理能有效减少腹胀的发生率。

    作者:高秋红;游彬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利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Bohler角、Gis ane's角的改善情况,并进行 Maryland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复查 X线片提示 Bohler角、Gis ane's角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在对86例患者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优良率为82.61%,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的优良率为62.5%,且两者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

    作者:罗方;苏艳飞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暴露疗法配合3M液体敷料外用治疗新生儿红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暴露疗法配合3M液体敷料(3346)外用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效果。方法将80例红臀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予常规清洁处理,吹氧干燥后,实验组采取暴露疗法配合3M液体敷料(3346)外用,对照组局部外涂百多邦软膏,没有暴露臀部,两组红臀新生儿使用1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暴露疗法配合3M液体敷料(3346)外用治疗新生儿红臀不仅能加快红肿消退、收敛伤口、促进愈合、疗效快、效果好,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王俊群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干预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干预性护理手段,进而探究其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我院随机抽取于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参加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研究组采取干预性护理外加常规性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从而探究分析干预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结果通过 SAQ评分探究得出,研究组所采取的干预性护理明显优于常规性护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大大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普及。

    作者:欧阳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献血者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血站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选取我站2010年9月~2013年9月不合格的血液标本65例,分析留取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探讨其解决对策和方法。结果在65例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中,标本不足量的有9例,占13.8%;溶血导致不合格的有13例,占20.0%;血液标本凝固导致不合格的有7例,占10.8%;血液乳糜导致不合格的有27例,占41.5%;保存温度不当导致不合格的有6例,占9.2%;标本送检时间延迟导致不合格的有3例,占4.6%。结论依据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解决对策方法,确保检验标本的合格性,得出正确的检测结果,从而提高血液质量,为临床受血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血液及血液成分。

    作者:严花实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在药理学实践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实验的实践

    在药理学课程中,药理学实验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的理论知识。所以,在药理学实践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实验的方案,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科研设计和创新能力都是特别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作者:唐玲;叶立强;陈容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浅析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对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Lucentis 玻璃体腔注射对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应用。方法对我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区2013年1~10月在门诊经眼底血管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确诊为PDR的共行Lucentis注射术32例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治疗护理,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3例眼压略高于正常。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是治疗PDR的成功关键,也为患者的治疗和健康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作者:王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提示性交班本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目的:为探讨有效落实各项护理工作的方法特建立《提示性交班本》,从而达到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方法我科2013年5月份开始使用《提示性交班本》,由责任班负责书写大小夜班工作内容,夜班护士夜间核对工作内容然后执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提示交班本查看工作内容。结果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结论提示性交班本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护理安全,有利于护士长对各班次护理质量进行控制。

    作者:吴艳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浅谈对行拔甲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拔甲术虽然只是门诊的一种小手术,但俗话说十指连心,对患者来说都会感到紧张焦虑恐惧,护士要掌握手术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手术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做好自我心理调整,达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的目的。

    作者:姜美花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二级医院出院患者疾病构成及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6843例出院患者疾病构成,探讨慢性病、老年病管理模式。方法对我院6843例出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包括疾病构成、年龄、再次入院率、家庭住址特点等。结果疾病构成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高血压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年龄特点以60~80岁的老年人为主,占83.01%。全年有2次及2次以上住院次数者占48.88%。家庭住址居住在医院附近者占65%。结论我院患者群主要为居住在医院附近的老年及慢性疾病患者,故应充分发挥我院在老年病、慢性疾病诊治与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陈丽梅;谢莉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

    目的:探讨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置管过程严格无菌操作。拍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在患者携 PICC化疗过程中观察并发症,以便及时预防和治疗。对相关并发症均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处理。结果122例患者PICC置管留置时间为14~310d,保证了化疗顺利完成。结论 PICC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通过有效的维护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解决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害及反复穿刺对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吴江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高位截瘫后呼吸道的护理管理

    目的:总结我科高位截瘫患者呼吸道的护理管理经验,提高对高位截瘫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管理能力。方法对37例高位截瘫患者进行系统的人工气道护理、氧疗护理、心理护理、肺功能训练、饮食指导等护理管理。结果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余37例高位截瘫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位截瘫患者呼吸道及早进行科学有效地护理管理,能有效减少及防止呼吸系统并发症,为患者手术的成功提供保证。

    作者:梅昌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N4级护士负责制管理模式在呼吸科病房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N4级护士负责制管理模式在呼吸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评选符合条件的护理人员担任 N4级护士,实施 N4级护士负责制管理模式。结果实施 N4级护士负责制管理模式后,科室护理质量状况、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实行 N4级护士负责制管理模式显著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安全隐患。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脑钠肽对呼吸困难鉴别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共8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患者血浆中NT-ProBNP的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中的 NT-ProBNP水平分别为(3701.36±1508.12)pg/ml、(235.94±141.76)pg/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还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有助于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作者:徐亚琼;邓伟 刊期: 2014年第2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