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分析

刘秀艳

关键词: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其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后进行心理、饮食等护理,确保甲氨蝶呤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经过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显示正常,护理前有3例患者前期出现恶心、呕吐现象,有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口角炎,有8例患者有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伤,有6例患者出现腹胀。经过护理,80例患者有1例患者有胃肠道反应,其他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患者恢复较好。结论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同剂量以及毒性有很大的关系,当甲氨蝶呤的剂量相对较低时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胃肠单不良反应,诸如,呕吐、皮疹等情况。因此,在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期间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护理,叮嘱患者合理用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对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骨关节术后急性疼痛镇痛护理的现状与进展

    临床工作中,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创伤、手术、功能锻炼等均可引发疼痛[1]。术后疼痛是一种急性疼痛,是绝大多数骨关节术后患者共有的症状。1995年,全美保健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正式将疼痛确定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并进行评估及管理。80%患者反映镇痛不足,50%以上患者术后72h仍疼痛不止。合理、有效的镇痛可减轻或防止疼痛对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机体康复进程。因此,分析疼痛影响因素、实施镇痛护理并观察镇痛效果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王玲;王淑萍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血乳酸动态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动态变化,并判断其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脓毒血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46例,以住院期间死亡或好转出院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所有患者早期留置病原学标本,积极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测定治疗前乳酸和治疗后6h乳酸,计算6h乳酸消除率,进行24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APACHE I )评分,并计算6h动脉乳酸清除率,两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愈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h血乳酸浓度低于死亡组(P<0.01),6h乳酸消除率高于死亡患者(P<0.01),24hAPACHE I 评分明显低于死亡患者(P<0.01)。结论早期乳酸的下降意味着全身组织缺氧的改善,并与病死率的下降有关。

    作者:詹峰;陈文腾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一对一陪产技术对产科服务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一对一陪产技术对促进自然分娩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349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80人为传统随机接产护理模式,观察组169人为一对一陪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家属及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2℅,剖宫产率为8℅、家属及产妇满意度达99℅;P值<0.05。结论陪产技术能降低剖宫产率、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产科质量,提升医院的知名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慧兰;王婷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番茄红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小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究番茄红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 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番茄红素(每日灌胃番茄红素15 mg/kg小鼠体重,灌胃前先溶于等体积的玉米油),糖尿病(每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小鼠体重),糖尿病+番茄红素(每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并灌胃番茄红素)四组。实验处理30 d后,取各组动物的血,肝和胰组织,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液和组织中SOD和ACE酶活性判定氧化应激水平;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高密度脂蛋白( HDL)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含量。结果糖尿病+番茄红素组动物ACE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SOD含量显著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番茄红素组动物 ACE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番茄红素组(P<0.05),SOD含量显著高于糖尿病+番茄红素组(P<0.05)。糖尿病+番茄红素组动物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结论番茄红素可缓解链脲佐菌素所致小鼠高血糖并发高血压,对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贺杰;马飞;蒋德聪;周文卿;沈文生;刘重斌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关于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的疾病预防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的疾病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12月就诊的的68例预防疾病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将其68例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接种疫苗的管理,观察组采用疫苗接种干预,对儿童接种的6个月时间内流感次数、儿童家属的满意率和依从率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的儿童发生流感次数和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儿童家属的满意率和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疫苗接种干预对预防及疾病和保证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开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廖草根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在产科护理领域对优质护理干预进行应用与探究。方法在2013年6月至今为止,期间医院产科内的孕妇进行随机抽选,选出400例孕妇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根据医院以往的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并时刻对两组孕妇进行观察与记录,对两组孕妇的护理情况以及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并对孕妇护理过后的生存质量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观察组评分满意程度大大于对照组,并且生存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了优质化的护理干预,增强了护理干预的质量,提高了服务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随之提高了孕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医院的好评率。结论优质化的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不仅可以改善孕妇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减少出院后并发症的出现,,还可以提高医院知名度。

    作者:李海容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探析小儿内科急性病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通过对小儿内科急腹症的相关治疗情况探讨小儿内科急性病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50例小儿内科急腹症的治疗情况和相关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小儿内科急性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50例小儿内科急腹症患者都出现了一定的并发症和感染情况,在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后,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结论针对小儿内科急性病的诊断和治疗,要做到及时发现,科学治疗,把握住治疗的关键时期,彻底根治疾病。

    作者:熊建文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下段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股骨下段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其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本组共45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其实施整体化护理,指导并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结果经术后9~16个月康复护理均愈合,且无发生术后感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结论对股骨下段骨折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頔;李颖;郑文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口腔门诊患者心理变化与心理护理

    口腔临床医学尤其是口腔修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医患的良好沟通是修复成功的保证。修复科临床带教不仅要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还要注意训练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为病人服务的理念等,使学生在医患交流中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合格的口腔修复专科医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米兰萍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NSD1与NSD2在神经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不同角色

    NSD (nuclear receptor binding SET domain containing)蛋白家族是一组较新发现的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有三个成员:NSD1,NSD2(又名 MMSET和 WHSC1)和 NSD3(又名WHSC1L)。在很长一段时间里,NSD蛋白家族受人们瞩目的焦点是它们与疾病的密切联系。NSD1,NSD2的单倍体不足分别导致了儿童期巨脑畸形综合征(Sotos syndrome)与沃尔夫综合症(Wolf-Hirschhorn syndrome),这些儿童分别有脑部生长过大,和过小的特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不全,神经系统的发育紊乱在这些疾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干细胞的体系。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NSD1,NSD2在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观察到 NSD1, NSD2蛋白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表达量极低,在RA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形成过程中,表达量大幅度升高,其中 NSD1持续上升而 NSD2先升后降,这些结果与 NSD1, NSD2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反的作用效果一致。另外,二者的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均有差异,尤其是NSD1的蛋白水平可能主要受到基因转录之外的机制调节。这个细胞体系对进一步研究 NSD1与 NSD2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郇通;潘云;李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M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体会(附52例报告)

    目的:评价M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我院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 M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52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其中同侧输尿管结石19例,异侧输尿管结石33例。输尿管中段结石18例,下段结石34例。结果本组52例中41例一期成功碎石,5例二期成功碎石,6例残石尊重患者意见随访或日后行ESWL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0~140min,平均80min。术后5~7d复查B超及腹部平片,5例二期手术清除残留结石。结石完全清除46例(88.46%)。术后住院时间6~10d,平均8d。结论 M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是安全的、高效的,同时具有一次性解决输尿管结石和肾结石的优越性。

    作者:张健全;王志向;陈铁英;黄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小儿急性肾炎的护理体会

    急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多发于儿童2~9岁,主要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感染可引起渗出性或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损害。临床表现有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为主要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果治疗或护理不当,当然容易拖延,转为慢性肾炎并发心力衰竭等疾病。我院儿科自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肾炎患儿40例,现在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黄才英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家庭氧疗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家庭氧疗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确诊为 COPD的患者45例,在疗程开始和结束时测定肺功能结果及症状评估。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家庭氧疗对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肺功能,动脉血气状况和呼吸困难症状等。

    作者:沈飞娜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暴露疗法配合3M液体敷料外用治疗新生儿红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暴露疗法配合3M液体敷料(3346)外用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效果。方法将80例红臀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予常规清洁处理,吹氧干燥后,实验组采取暴露疗法配合3M液体敷料(3346)外用,对照组局部外涂百多邦软膏,没有暴露臀部,两组红臀新生儿使用1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暴露疗法配合3M液体敷料(3346)外用治疗新生儿红臀不仅能加快红肿消退、收敛伤口、促进愈合、疗效快、效果好,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王俊群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抗痨药物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

    结核患者的规范、足量、全程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但在抗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时有发生,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比较少见,2012年我科收治的1例抗痨后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实属罕见。

    作者:陈冬芸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1例药物外渗致局部皮肤坏死伤口的护理

    静脉输液外渗所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轻则引起患病部位的疼痛不适,重则导致静脉血管及局部软组织感染坏死,甚至遗留静脉闭锁、瘢痕形成、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还可能引发医疗或护理纠纷。因此,输液前护士对静脉血管及穿刺针的选择,以及了解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pH值对细胞代谢的影响,非常重要[1]。高渗性及化疗药物在进行静脉滴注时,在不影响药物疗效的同时,控制输液速度,稀释浓度,调节pH值接近血浆pH值,加强巡视等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液体外渗所致的软组织及静脉血管损伤的发生。治疗时遵守的原则是及时缓解局部疼痛,积极预防或控制已经发生的感染[2]。

    作者:熊书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超声结合CT检查发现脊膜膨出伴小肠多发间质瘤1例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被定义为包括生物学行为与起源不明的全部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 GIST多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小肠间质瘤(stromal tumor of smail intestine,SIST)多数位于十二指肠,早期不易发现,又因检查手段有限,诊断较困难,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影像学检查在发现小肠占位性病变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螺旋CT扫描是小肠间质瘤有意义的检查方法之一,不仅定位快速、准确,而且密度分辨率高,能清楚显示瘤体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影像信息。

    作者:孙燕双;蔡丽萍;章瑞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膝关节术后镇痛的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于治疗中老年终末期膝关节疾病已成为公认的手术方法之一,其手术技术成熟,术后疗效显著。TKA在解除关节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较其他骨科手术术后疼痛的强度较大,患者术后反应较为强烈,整体无痛病房的建立直接影响到术后早期患者的康复锻炼的效果和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整个围手术期手术效果的满意度。从2007年我科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以来,不断探索关于镇痛方案,并逐渐创建了无痛病房,对围手术期的镇痛逐渐掌握。其中术后镇痛的护理在膝关节置换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护理方案的探讨及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做一论述。

    作者:张玉革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1例膦甲酸钠致急性肾衰竭的抢救及护理

    1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因右额部、眼部及面颊红肿起簇集性小水疱伴疼痛4d,门诊以带状疱疹于2013年10月6日收入住院,查体:T37.3℃,P93次/min,R20次/min,血压201/150mm Hg(1mmHg=0.133 kPa)。右额部、眼周、面颊沿右侧三叉神经眼支及上颌支神经支配区域带状分布局部手掌大小红斑,肿胀明显,其上密集分布簇集性针尖大小水疱,疱液清亮,尼氏征阴性。右眼高度肿胀,不能睁眼,结膜充血。右侧上颚部少量细小糜烂面。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膦甲酸钠3 g,2次/d;第5d患者在输注膦甲酸钠注射液后出现肢体麻木,继之出现24h无尿。实验室检查:肾功肌酐675.4μmol/L,尿素23.82 mmol/L。予以行B超:双肾超声所见倾向于急性肾脏病改变,考虑为急性肾衰竭。立即停用该药物,给予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予以改善微循环、护肾排毒等治疗;严密观察尿量、血压、眼部及皮肤情况,1个月后复查肾功肌酐65μmol/L、面颊部水疱消褪,遂予出院。

    作者:罗兰霞;张宁;彭瑾;庞艳如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锥形束CT与Cliniview软件在口腔种植模拟的初步研究

    目前种植义齿已经成为缺牙修复的首选方法之一。经过近十几年的学习和研究,我国口腔种植学进入了飞速发展并走向成熟阶段。锥形束 CT的应用,不仅使检查时间大大缩短,分辨率明显提高,三维重建图像更为清晰准确,而且,随着软件功能的改进和第三方软件的引用,临床医师可以直接进行种植区骨密度的评估,种植计划的制定以及种植导板的制作等等。

    作者:吴亮颖;刘坚;张卫平;路贵忠 刊期: 2014年第2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