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a-2b干扰素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观察及对策

王丽娟;胡晓岚

关键词:干扰素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护理
摘要:目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的疗效确切的抗乙肝病毒药只有a-干扰和拉米夫定,评价抗乙肝病毒药的标准首先是有效,能抑制和杀灭乙肝病毒,其次是副作用小,患者可长期应用。慢性乙肝是个非常复杂的疾病,即使应用了抗乙肝病毒药,治疗也可能失败,因为抗乙肝病毒药都有其局限性。我科于2011年~2013年对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18例因重组a-2b干扰素治疗,临床及基础研究显示,抗病毒治疗对改善肝功能状态,改善肝脏组织学结构,改善生活质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药物不良反应与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人群尿液电导率与渗透压分布性、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浅析健康人群随机尿液渗透压、电导率的分布特征及年龄与性别对二者的影响,探究渗透压和电导率的相关性,得出电导率能否作为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新指标的相关结论。方法用UF-100流式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FiskeR Model 210微样品渗透压仪对234例正常人尿液(年龄在80岁以下,男性150例,女性84例)的电导率与渗透压进行检测。结果健康人群随机尿液的渗透压和电导率呈正态分布;年龄段间渗透压和电导率的值分别为0.090和0.286(>0.05),无显著性差异(20岁下及60岁以上的年龄段不予讨论);男女间渗透压、电导率的P值都小于0.001,F值分别为2.371和0.337;电导率与渗透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5,回归方程为Y=0.028X+5.645)。结论健康人群的渗透压和电导率呈正态分布;各年龄间的渗透压和电导率均无无显著性差异,但对此结论需要进一步探讨证实,而二者在男女间均显著性极差异;健康人群的电导率与渗透压呈高度相关性,经过一定调整电导率可成为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的新指标。

    作者:胡进访;王敏;李曼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无痛胃镜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胃镜检查及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0~82岁,分为无痛胃镜组及普通胃镜组,每组50例,比较麻醉前、麻醉中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的变化,麻醉中的不良反应及麻醉后患者感觉。结果无痛胃镜组MAP、HR、SpO2麻醉中有变化,与麻醉前、后和对照组麻醉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麻醉中MAP、HR均较麻醉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但经处理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完成检查及治疗。两组不适反应及麻醉后感受比较麻醉中无痛胃镜组4豫(2/50)患者出现不适,1例轻微体动,1例呛咳,普通胃镜组92豫(46/50)出现呛咳、恶心、呕吐或体动等不适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0.01)。麻醉后普通胃镜组有痛苦感受96豫(48/50),有82豫(41/50)反对第二次做胃镜,而无痛胃镜组所有患者对检查过程无记忆,98豫(49/50)感到满意、舒适,不拒绝再次做胃镜检查,仅有2豫(1/50)咽部有轻微不适,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0.01)。结论在有完善的应急抢救措施及严密监护下,老年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及治疗是可行的、安全性。

    作者:王振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女性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100例)与开腹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和疼痛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治愈率无差别,腹腔镜组的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开腹组,异位妊娠复发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了腹腔镜治疗的优越性。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减少术中出血与术后疼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蓉;白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为了进一步比较和研究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后患者在康复效果上的差异,从而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2009年1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肠穿孔患者,全部研究对象共计130例。分成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患者均为6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实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后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手术平均时间。结果①在血清胃泌素水平上,手术后1 h、24 h、48 h和72 h的指标水平组间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指标水平均优于开腹手术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手术平均时间等四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指标水平均优于开腹手术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胃肠穿孔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较,相关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更好,采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是治疗胃肠穿孔的理想选择。

    作者:黄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西安地区不同孕期妇女血清叶酸水平及其红细胞分布宽度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妇女血清叶酸含量及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为预防和治疗妊娠性贫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来西安市中心医院产科进行常规产检的716例,正常的早、中、晚期孕妇,早孕组167例、中孕组351例及晚孕组198例,采用罗氏公司罗氏电化学发光Cobas e601测定空腹血清叶酸含量;并采用迈瑞 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数据处理分析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结果早、中、晚期孕妇组血清叶酸平均水平分别为(18.52±11.43)ng/mL、(25.07±10.34)ng/mL、(24.03±9.43)ng/mL,叶酸缺乏率分别为2.99%、1.14%、1.01%,RDW分别为(15.41±2.28)%、(13.73±1.06)%、(12.99±0.98)%。结论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血清叶酸水平呈低-高-高变化趋势。早孕组叶酸水平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中、晚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叶酸水平及其红细胞分布宽度呈负相关。

    作者:鲁旭娟;孙海英;张志明;黎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孕妇营养干预对胎心无应激试验(NST)结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胎心无应激试验(NST)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12月来我分院进行产检孕妇共1034例,将2013年9月~10月共521例为对照组,2013年11月~12月共51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孕妇营养学进行饮食营养干预,观察胎心无应激试验(NST)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假阳性率明显偏低,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人员对孕妇做好饮食营养干预,可以减少胎心无应激试验(NST)无反应型和可疑型发生。

    作者:何益;韦秋燕;周红梅;陈国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生理学双语教学对我校医学英语本科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

    目的:探讨我校生理学双语教学对医学英语本科学生生理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方法以西安医学院2012级(双语教学环境)医学英语本科生和2011级(中文教学环境)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两届学生的成绩进行数据管理和对比分析。结果①两届生理学试题难度和区分度均适宜;②2012级生理试题中英文题目得分情况分析显示该部分试题难度偏大;③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届学生成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我校所开展的生理学双语教学对医学英语本科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孙娜;朱娟霞;徐燕;曹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融合药学专业特色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讨

    本文针对药学专业特点,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社会实践教学、科研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模式的建议,通过阶段式实验教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及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操作的培养。并引入社会实践环节和科学研究式教学模式,构建具备药学专业特色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吴萍;刘芳;谢雪姣;周晋;陈慧;李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试论构建群众工作法的基础与路径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回顾党的历史,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的事业就会顺利推进;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做好群众工作,既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认识到位、基础夯实,就好比镜子擦亮了,就能看到真容,解决问题、转变形象才会有清晰的路径和办法。

    作者:田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我科于2014年1月收治1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患,81岁,丧偶,因“突发头痛两小时余”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两个多小时突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不适,为后枕部及双颞侧持续性钝痛,无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心慌、胸闷,无胸痛、气促,无昏迷、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急到我院就诊,行头部CT提示左侧放射冠区斑片状低密度影,遂收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入院后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见图1~4),转入我科进一步诊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T36.2℃,P66bpm,R20bpm,BP90/70mmHg。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颈静脉无充盈和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啰音,HR6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对称,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心电图提示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P>0.1mv,V2、V3、V4导联ST段下移P>0.1mv;心肌酶谱提示肌钙蛋白0.34ng/ml尹肌红蛋白236.00ng/ml尹,6h后复查肌钙蛋白5.50ng/ml尹,肌红蛋白P>1000.0ng/ml尹,第3d复查肌钙蛋白48.18ng/ml尹,肌红蛋白78.42ng/ml。临床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患者高龄,未给予溶栓治疗,常规给予镇痛、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改善冠脉循环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2月一般情况良好。

    作者:魏传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目的:探究前后路联合手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2014年4月接收的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及前路植骨内固定法治疗,实验组患者首先接受后路手术复位,接着进行前路减压和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前后路手术联合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固定节段较为稳定,且其术后JOA评分是(13.32±3.49)分,术后颈椎骨折脱位改善率达63.90%;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JOA评分是(9.22±1.31)分,手术后的改善率达33.58%,经比较发现两组的术后改善率及JOA评分间的差异显著,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手术适应证应该符合患者所行手术的标准,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较好的保护脊髓、促进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及手术后的骨性融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资料中推广使用。

    作者:肖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治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3年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的中医诊疗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开阔一些思路。

    作者:高望;李慧臻;李永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医疗物联网在医疗垃圾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近年来不断出现新的大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废物处理问题备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医疗废物管理不仅是医院管理的难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医疗物联网的发展,基于RFID的物联网医疗垃圾处理管理系统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网络技术,对医疗垃圾产生、回收、运输、处理等全过程进行监控追踪。我院通过实施医疗物联网在医疗垃圾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垃圾的电子标签化管理、电子监控和在线监测等,对医疗垃圾处理进行全程监管。

    作者:骆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肿瘤患者胆管支架植入术后肠埃希菌感染原因的分析及护理

    目的:对肿瘤患者胆管支架植入术后肠埃希菌感染原因的分析并进行护理总结。方法分析了10例肿瘤患者胆管支架植入术后发热的临床特点,并给与相应的治疗和精细周到的护理。结果7例发热症状缓解,2例好转,1例无效。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保证。

    作者:王丹;涂希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头颅CT扫描对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的价值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03月~2014年02月于我科以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为诊断而收入院患者75例,采用飞利浦MX8000型CT机进行扫描检查,根据肯定诊断、提示诊断、建议复查、未见异常四个标准,对头颅CT诊断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h内经头颅CT平扫检查结果得到肯定诊断的患者为26例(34.67%),提示诊断的患者为13例(17.33%),得到建议复查的患者为19例(25.33%),未见异常的患者为17(22.67%)例。6h~6d内复查,肯定诊断的患者为41例(54.67%),提示诊断的患者为24例(32.00%),建议复查的患者为6例(8.00%),未见异常的患者为4例(5.33%)。在初查得到未见异常17例中有5例转为肯定诊断,有5例转为提示诊断,有3例转为建议复查;在初查得到建议异常19例中有7例转为肯定诊断,有9例转为提示诊断;在初查得到提示诊断13例中有3例转为肯定诊断。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复查颅脑CT能够及时明确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刘凤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分析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总结相应的护理方法,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护理程序,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方法通过查阅我院外科在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一年期间收治的85例手术患者的资料,查找患者手术后产生疼痛的原因,通过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结果85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后疼痛并发症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手术后没有出现意外,全部安全、平稳的度过术后恢复期。结论通过对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护理,分析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疼痛护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护理体系,减轻患者的痛苦,取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作者:马瑞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方法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教育,细化并规范护理管理制度,注重健康教育和有效护患沟通,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结果护理投诉、护理缺陷明显减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应对和规避护理风险的能力提高。

    作者:欧菊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连续神经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150例下肢手术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腰丛、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观察不同时间患者心率、血压变化和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在连续神经阻滞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例患者出现阻滞问题,予以少量咪达唑仑及芬太尼后可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失败病例。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可推广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临床麻醉中。

    作者:曹波;宋艳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喉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行喉癌手术患者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喉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健康评估,探讨喉癌的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手术成功20例,手术成功率95豫,提高了疗效。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即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姜浩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提前护理干预加联合应用缩宫剂对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提前护理干预加联合应用缩宫剂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12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前和产时进行护理评估,对76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进行提前护理干预和联合应用缩宫剂,预防产后出血作为观察组。与我院2013年1月~6月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自然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对两组的产后出血率、出血量、输血率等列表统计。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1.95%,对照组4.6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产后2h出血量观察组(150.66±47.53)ml,对照组(235.64±64032)ml,产后24h出血量观察组(235.64±64.32)ml,对照组(306.62±73.56)m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前护理干预加联合应用缩宫剂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唐年纪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