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山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32例实施了OPCAB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鈍头针临时阻断使局部心脏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利于血管吻合。结果32例搭桥术均获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手术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熟练掌握OPCAB手术专用器械的性能、用途及使用方法,熟悉解剖和吻合时的操作程序,主动、及时、准确的传递器械,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郭志娟;范丽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在护士专科应急预案培训中开展品管圈(QCC)活动的效果评价。方法 QCC运用现状把握手段对护士专科应急预案掌握情况进行摸底考核,运用QCC手法分析考核结果,制定对策并实施后再次考核,对两次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QCC活动后,护士的专科应急预案理论知识知晓率、技能操作合格率以及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较之前显著提高。结论在护士专科应急预案培训中开展QCC活动,不仅能提高专科护理知识水平,还能提升护士的管理水平、护理科研能力及对QCC 的认识、运用能力和执行力等。
作者:张姗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鉴定E3泛素连接酶(homologous to the E6-associated protein carboxyl terminus domain containing 3,HECTD3)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提取无内毒素真核表达质粒pcDNA-HECTD3,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其转染进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qRT-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真核表达质粒pcDNA-HECTD3可以显著地提高HECTD3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论 HECTD3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可以用于后续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卢敏莹;杨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298例新疆和田地区不同营养状态儿童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儿童甲型肝炎的临床资料,其中营养不良组44例,营养正常组254例。结果营养不良组年龄明显大于营养正常组,而营养不良组乏力及发热症状发生率多于营养正常组,TBil、DBil指标营养不良组高于营养正常组。结论营养不良组患者年龄偏大,临床表现更明显,肝功能损害相对较重。
作者:林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同社区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社区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护理模式。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临床护理效果及血脂、血糖、血肌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血脂、血糖、血肌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显著<0.01),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0.01)。结论临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金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襄阳市2009~2013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研究规范疫情管理对梅毒疫情的影响。方法对襄阳市法定传染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襄阳市累计报告梅毒3400例,年均发病率为27.52/10万。由2009年的17.64/10万,下降到2013年的4.83/10万。结论襄阳市2009~2013年梅毒总体发病率趋于下降,各梅毒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说明规范实验室及医生诊断和疫情报告管理可直接影响梅毒疫情。
作者:周斌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对肺外消化系统的损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总胆红素、血清转氨酶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年龄是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的因素。经过腹部X线检测及实验室检查发现,婴幼儿组患儿肠道积气显著高于儿童组(<0.05),血清转氨酶及血总胆红素等实验室测定指标的比较中,儿童组高于婴幼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年龄是影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的主要因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在出现疑似肺外消化系统损害时需给予相应检查,以便及早确诊及治疗。
作者:黄小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比较和研究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后患者在康复效果上的差异,从而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2009年1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肠穿孔患者,全部研究对象共计130例。分成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患者均为6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实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后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手术平均时间。结果①在血清胃泌素水平上,手术后1 h、24 h、48 h和72 h的指标水平组间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指标水平均优于开腹手术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手术平均时间等四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指标水平均优于开腹手术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胃肠穿孔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较,相关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更好,采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是治疗胃肠穿孔的理想选择。
作者:黄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随着近些年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逐渐严重的环境问题让疾病更多的出现。肿瘤作为目前较为普遍且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是肿瘤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本文将选取恶性肿瘤患者的保护性医疗问题进行研究,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以期能够促进保护性医疗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周媛;戴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疗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作为构建护理会诊信息系统的一种新技术,简要介绍了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护理会诊信息系统的构建思路,并就网络架构和功能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大数据护理会诊信息系统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作者:潘媛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我院2013年1~12月的门诊16990张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10种二类精神药品中,DDDs位于前3名的是艾司唑仑片、氯硝西泮片和阿普唑仑片,其中3种DUI=1,7种DUI均P<1.0。结论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及药物选择基本合理,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作者:朱珠;张一;黄兴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发生切口撕裂的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子宫切口撕裂占同期剖宫产术的6.2%。枕后位、胎先露≥+3、宫口扩张≥7 cm、麻醉效果差、巨大儿、子宫下段形成差者子宫切口撕裂率高,反之子宫切口撕裂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0.05)。结论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是剖宫产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前正确判断胎方位、胎先露下降及宫口扩张程度、胎儿大小、子宫下段形成情况,并采取改变麻醉方法、切口方向、手术方式等相应措施,可有效避免子宫切口撕裂。
作者:黄瑜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镜在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51例,经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分析超声图像表现及特点,探讨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结果51例患者中,10例超声误诊,6例漏诊,35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结论超声对检出及诊断不同临床表现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阳;陈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是lipocalin家族新成员,NGAL浓度越高急性肾损伤(AKI)越严重,随着血NGAL浓度的下降,AKI也得到恢复;同时在慢性肾损伤中,尿NGAL可以成为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早期标志物;通过NGAL检测可明确反映中性粒细胞活化、内皮细胞受损等病理过程,对于ICU患者常见危重病症发展有相应指示作用。本文就NGAL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刘津;李海平;马淑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在护理干预下,卡托普利配合厄贝沙坦片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本文的临床研究过程当中,一共收集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在给予他们卡托普利配合厄贝沙坦片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用药护理、血压监测等临床护理干预。后根据疗效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在卡托普利配合厄贝沙坦片的用药治疗以及护理干预下,绝大部分患者的血压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6.8%。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卡托普利配合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再配合以护理干预,能对治疗质量起到保障作用。
作者:施洪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新发涂阳结核病患者服用免费抗结核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和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在2008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2207例肺结核患者,其中新发涂阳结核病患者1185例,对新发涂阳结核病患者服用免费抗结核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和探究。结果在1185例新发涂阳结核病患者中,男性患者患病数量多于女性,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新发涂阳结核患者服用免费抗结核药物的比例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效降低了结核病的感染率,大大提高了结核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李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采用中医辨证法,对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对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进行探讨,以期为该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80例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压水平进行分组,并实施中医辨证分型,统计不同证型在各组中占有的比例,对计数材料进行检验。结果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可分为瘀血阻窍证、风痰入络证、气血亏虚证、肝阳上亢证、痰湿中阻证、肝肾阴虚证六种类型,在本文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5%、7.5%、12.5%、18.75%、21.25%、33.75%。且在年龄、高血压水平方面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如血压水平不高,年龄较小主要表现为痰湿中阻、肝阳上亢等实证。当患者血药水平较高,年龄较大,患者中医证型主要表现为虚证。
作者:陈思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岗前培训对提高新入职护士综合素质的作用。方法通过多部门、多科室制订规范化培训方案,对2009年1月~2013年10月新招聘的96名护士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专业性培训,并对新护士培训前后各项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通过规范化岗前培训,新护士各项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的水平差异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刘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予以分析,为今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择取本院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42例)。研究实施临床干预办法,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就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予以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专业系统化护理干预,不仅可明显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且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永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对酒精性肝损伤是否有辅助保护功能。方法选用健康雌性大鼠连续30d灌胃后,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再经口灌胃给予50%乙醇,然后取肝脏检查肝匀浆中的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并对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对动物体重和肝重及肝体比的的影响。结果在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成立的条件下,该受试物对动物体重、肝重、肝体比均无明显影响(>0.05);能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匀浆中的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含量(P<0.05)以及升高中、高剂量组大鼠肝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P<0.01)为阳性。结论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对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作者:陈琼瑶;徐薇;谢惠萍;蒋中仁;周静;卢润生;敬明武;葛宇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