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波;宋艳敏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32例实施了OPCAB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鈍头针临时阻断使局部心脏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利于血管吻合。结果32例搭桥术均获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手术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熟练掌握OPCAB手术专用器械的性能、用途及使用方法,熟悉解剖和吻合时的操作程序,主动、及时、准确的传递器械,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郭志娟;范丽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应用于阑尾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阑尾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进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等,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疗效确切。
作者:柳宽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病,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异位妊娠发生率持续升高,发生人群逐渐年轻化,要求行保守治疗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越来越多。甲氨喋呤是抗代谢药,是有效的叶酸拮抗剂,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核酸代谢来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怀绒毛使胚胎细胞坏死、脱落、吸收。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抑制孕激素活性,引起蜕膜绒毛变性坏死,抑制滋养细胞增殖,诱导和促进其凋亡。因此,两者联合用药效果好,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甲氨喋呤单次静滴加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异位妊娠72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李海芬;杨丽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我院我科的86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护理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并且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书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作者:曾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3年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的中医诊疗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开阔一些思路。
作者:高望;李慧臻;李永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学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10年1~8月送检标本100例。内膜诊刮后剩余细胞直接涂片。结果受传统取材困难的影响,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形态诊断一直是一个难点,,在新的情况下,研究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形态,为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开展提供支持。结论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查在有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的情况下具有获取标本容易,阳性率高,无创伤,可接受性好,能够反复进行操作,制片简单等,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胡建华;李占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4.8±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迅速改善脑血供情况,保护脑细胞,恢复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功能。
作者:荣钦锋;刘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随着对边缘性脑炎的研究逐步加深,人们对边缘性脑炎的概念、分类、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边缘性脑炎可为副肿瘤性和非副肿瘤性,目前认为它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分类依据从以前的根据临床表现,进展到现在的根据抗体来进行分类;其病变部位常常超出边缘系统而波及到其他大脑区域,甚至脊髓;患者显著的表现是精神症状,血清中比脑脊液中更容易发现抗体;预后取决于诊断和治疗是否及早,凡有抗体阳性的患者,无论其临床表现如何,均需定期检查,以免遗漏潜伏的肿瘤。
作者:杨春生;齐媛;杨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药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内容涵盖丰富。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临床应用千变万化,且不良反应多而杂。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较散,内容抽象,药理知识难以理解,课堂教学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热情,调动学习药理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药理学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将对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做一探讨。
作者:张文静;范晓航;赵雪红;周茜;杨林;曹军华;李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腹腔镜阑尾术是现今医学领域经常使用的一种阑尾手术方式,对于传统的阑尾炎手术方法技术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本文旨在通过对腹腔阑尾手术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找出佳的术后护理方式,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
作者:杜仙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肿瘤患者胆管支架植入术后肠埃希菌感染原因的分析并进行护理总结。方法分析了10例肿瘤患者胆管支架植入术后发热的临床特点,并给与相应的治疗和精细周到的护理。结果7例发热症状缓解,2例好转,1例无效。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保证。
作者:王丹;涂希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胃镜检查及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0~82岁,分为无痛胃镜组及普通胃镜组,每组50例,比较麻醉前、麻醉中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的变化,麻醉中的不良反应及麻醉后患者感觉。结果无痛胃镜组MAP、HR、SpO2麻醉中有变化,与麻醉前、后和对照组麻醉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麻醉中MAP、HR均较麻醉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但经处理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完成检查及治疗。两组不适反应及麻醉后感受比较麻醉中无痛胃镜组4豫(2/50)患者出现不适,1例轻微体动,1例呛咳,普通胃镜组92豫(46/50)出现呛咳、恶心、呕吐或体动等不适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0.01)。麻醉后普通胃镜组有痛苦感受96豫(48/50),有82豫(41/50)反对第二次做胃镜,而无痛胃镜组所有患者对检查过程无记忆,98豫(49/50)感到满意、舒适,不拒绝再次做胃镜检查,仅有2豫(1/50)咽部有轻微不适,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0.01)。结论在有完善的应急抢救措施及严密监护下,老年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及治疗是可行的、安全性。
作者:王振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在进行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给予人性化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12日~2014年05月12日手术患者317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手术患者分为A1组(治疗组161例)与A2组(对照组156例)。 A2组:实施常规护理;A1组:实施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对比A1组与A2组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护理质量两方面,A1组手术患者优于A2组患者非常明显(<0.05)。结论针对手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获得了极其显著的提高,成功凸显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李芳;任永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我科清创、缝合、换药(以下简称换药室),自2003年成立,集中处置骨科、外科住院患者手术切口外,还承担着门诊清创、缝合、外伤、烫伤创面换药,每天都有清洁和污染的伤口交替进行处理,为防止伤口感染,避免交叉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疾病治愈率。因此规范正确的操作,有针对性的管理,尤为重要,下面就介绍我科换药室的管理。
作者:金宇;罗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护理中细节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21例,在护理工作中均采取细节管理方法,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1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均成功止血,12例展开肝动脉结扎止血术和二期切除术患者存活时间多于2年;5例展开局部切除术患者存活1年;2例展开肝动脉结扎与明胶海绵、大网膜填塞后缝合止血患者均于10个月内死亡;2例患者未接受手术,存活时间为8个月。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为患者后续治疗争取更多时间,可促使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幅提高。
作者:戴秋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并加强对不良情绪的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0.05),而对照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变化(<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胃癌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对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效果显著。
作者:丁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5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和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26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差异,指导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结果整体护理干预的患者在血压控制、临床治愈、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不仅改善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使病情得到控制和延缓,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渠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整体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全部患者整体护理。结果患者经护理后,SGRQ得到明显改善,与护理前评分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0.05),患者护理前与护理3个月后6min步行平均距离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给予COPD患者整体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寒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浅析健康人群随机尿液渗透压、电导率的分布特征及年龄与性别对二者的影响,探究渗透压和电导率的相关性,得出电导率能否作为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新指标的相关结论。方法用UF-100流式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FiskeR Model 210微样品渗透压仪对234例正常人尿液(年龄在80岁以下,男性150例,女性84例)的电导率与渗透压进行检测。结果健康人群随机尿液的渗透压和电导率呈正态分布;年龄段间渗透压和电导率的值分别为0.090和0.286(>0.05),无显著性差异(20岁下及60岁以上的年龄段不予讨论);男女间渗透压、电导率的P值都小于0.001,F值分别为2.371和0.337;电导率与渗透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5,回归方程为Y=0.028X+5.645)。结论健康人群的渗透压和电导率呈正态分布;各年龄间的渗透压和电导率均无无显著性差异,但对此结论需要进一步探讨证实,而二者在男女间均显著性极差异;健康人群的电导率与渗透压呈高度相关性,经过一定调整电导率可成为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的新指标。
作者:胡进访;王敏;李曼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介绍癌痛示范病房的建设,组建癌痛护理团队,通过对癌痛护理团队的癌痛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癌痛的专业知识及护理水平,在癌痛示范病房中对癌痛患者开展疼痛教育,向癌痛患者提供专业的优质护理。
作者:夏顶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