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云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并加强对不良情绪的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0.05),而对照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变化(<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胃癌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对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效果显著。
作者:丁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调查与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9月~2013年9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青年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照随机对照1:4的标准,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青年人1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了临床资料与实验室相关指标的检测对比,并进行了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0.05)。血糖、血压、胆固醇为导致青年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0.05)。结论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其危险因素多为血糖、血脂与血压水平,要积极加强对症干预。
作者:陈合成;霍宏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儿童过敏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将119例过敏性鼻炎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片基础上加服用玉屏风颗粒,用药4w后对两组患儿鼻痒、打喷嚏、流涕、鼻塞程度、总体治疗效果进行比较,1年后随访两组患儿复发率。结果经治疗4w后,观察组鼻痒、打喷嚏、流涕、鼻塞程度、总体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表明,观察组复发率为15.2%,对照组为43.6%,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优于单纯口服孟鲁司特钠。
作者:叶青;曾裕宏;骆永锋;王益文;田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针对存在轻度抑郁的糖尿病患者展开临床护理研究,旨在了解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影响,提升护理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内收治的糖尿病伴轻度抑郁患者共4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另加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程度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HAMD评分上护理前后差异更为显著,且血糖控制效果更优。两组患者在两项对比上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轻度抑郁症状,让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更高,从而达到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该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31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5例。对照组实行普通护理管理,研究组实行风险护理管理。从一般资料、护理效果、护理后患者出血、感染、褥疮的情况这3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8.7%,患者满意度为96.7%,无护理纠纷案例发生;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92.9%,患者满意度为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外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比较明显,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内的护理干预。第4w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齐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298例新疆和田地区不同营养状态儿童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儿童甲型肝炎的临床资料,其中营养不良组44例,营养正常组254例。结果营养不良组年龄明显大于营养正常组,而营养不良组乏力及发热症状发生率多于营养正常组,TBil、DBil指标营养不良组高于营养正常组。结论营养不良组患者年龄偏大,临床表现更明显,肝功能损害相对较重。
作者:林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月入住的126例孕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组为63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产科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产妇产中、产后出血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产中和产后出血量的比较,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89豫,对照组为18.4豫,两组差异显著;并且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产妇产后出血发生和出血量的控制,由此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廖明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胃癌检出率及在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胃癌早期确诊率。方法对我院1545例2011~2013年胃镜活检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胃镜疑为胃癌者248例,病理活检诊断胃癌220例,占88.70%;其中196例为胃镜、活检同时诊断为胃癌的病例,诊断符合率79.03%;28例胃癌为经胃镜诊断为胃溃疡病变的活检病例,胃镜漏诊率为12.72%,经活检排除胃癌28例,11.29%。结论胃镜和活检相结合是诊断胃癌的必要手段,对胃镜下可疑病变胃粘膜提倡常规活检。
作者:于素香;李艳涛;杨亮;仝玲;侯冰洁;马孝民;敦华;邸玉然;王斌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血透室感染管理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防控措施。方法通过提高患者依从性、环境管理、健全制度、严格消毒隔离等措施规范工作人员行为,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结果分析科室感染危险因素,针对性提出防控措施,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规范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关键。
作者:苟福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思考、探讨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方法。方法从学校乃至全国护考成绩较低现状入手,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我院护考经验。结论采用以考促教、教考结合,可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作者:林波;吕孝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让患儿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患儿的康复。方法利用多媒体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宣传。结果通过护士的多媒体健康教育,充实了家属的医学常识,增进了护患沟通,从而消除或减轻恐惧心理,还增强了患儿家长的保健意识。结论多媒体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实用、形式生动,家长记忆深刻,易于掌握,较普通文字健康教育更为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金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及治疗,以提高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的1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①12例患者表现为五联征(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肾脏损害)者8例,三联征(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者11例。②所有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均增高,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比例2~15%。③原发病:病因淋巴瘤1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LPS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1例,免疫因素5例,感染2例,原因不明2例。④治疗以血浆置换、血浆输注、利妥昔单抗、糖皮质激素为主,治疗有效率82.7%。结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早期诊断仍然依赖临床表现,在进行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等抢先治疗的同时完善相关检查进行排除性诊断。
作者:刘景华;周凡;刘彦琴;王吉刚;白颖;刘洋;惠玉;张晓琳;李敏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我科于2014年1月收治1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患,81岁,丧偶,因“突发头痛两小时余”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两个多小时突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不适,为后枕部及双颞侧持续性钝痛,无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心慌、胸闷,无胸痛、气促,无昏迷、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急到我院就诊,行头部CT提示左侧放射冠区斑片状低密度影,遂收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入院后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见图1~4),转入我科进一步诊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T36.2℃,P66bpm,R20bpm,BP90/70mmHg。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颈静脉无充盈和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啰音,HR6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对称,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心电图提示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P>0.1mv,V2、V3、V4导联ST段下移P>0.1mv;心肌酶谱提示肌钙蛋白0.34ng/ml尹肌红蛋白236.00ng/ml尹,6h后复查肌钙蛋白5.50ng/ml尹,肌红蛋白P>1000.0ng/ml尹,第3d复查肌钙蛋白48.18ng/ml尹,肌红蛋白78.42ng/ml。临床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患者高龄,未给予溶栓治疗,常规给予镇痛、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改善冠脉循环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2月一般情况良好。
作者:魏传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究前后路联合手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2014年4月接收的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及前路植骨内固定法治疗,实验组患者首先接受后路手术复位,接着进行前路减压和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前后路手术联合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固定节段较为稳定,且其术后JOA评分是(13.32±3.49)分,术后颈椎骨折脱位改善率达63.90%;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JOA评分是(9.22±1.31)分,手术后的改善率达33.58%,经比较发现两组的术后改善率及JOA评分间的差异显著,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手术适应证应该符合患者所行手术的标准,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较好的保护脊髓、促进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及手术后的骨性融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资料中推广使用。
作者:肖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结肠癌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96例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结肠癌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康复时间。
作者:时红云;罗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为了解米力农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予患者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加用米力农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5%,对照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80%,存在显著差异(<0.05)。结论提示米力农治疗肺心病心衰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疗效迅速、效果较好的理想的强心药物。
作者:梁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发生切口撕裂的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子宫切口撕裂占同期剖宫产术的6.2%。枕后位、胎先露≥+3、宫口扩张≥7 cm、麻醉效果差、巨大儿、子宫下段形成差者子宫切口撕裂率高,反之子宫切口撕裂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0.05)。结论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是剖宫产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前正确判断胎方位、胎先露下降及宫口扩张程度、胎儿大小、子宫下段形成情况,并采取改变麻醉方法、切口方向、手术方式等相应措施,可有效避免子宫切口撕裂。
作者:黄瑜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进一步探究分析专科护理分组在手术护理过程中所起到的效果。方法2013年开始在我院手术室实施专科分组护理方式,根据其手术室护理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评价。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由手术室相关医生评定专科护理分组前后护理质量状况。结果根据手术室医生对专科分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得知,分组后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分组前,医生对分组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手术配合、无菌操作等方面满意程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手术室实行专科分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水平及医生的护理满意程度,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毛红艳;刘松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护士床头抬高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确定为提高ICU护士床头抬高依从性,根据自行设计《ICU护士交接班时床头抬高依从性观察表》、《ICU护士床头抬高认知调查表》,比较QCC活动前后床头抬高依从性现状及护士对其认知程度,确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形成规范并全面推广。结果经过为期8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护士对床头抬高的认知和依从性都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大幅度提高ICU护士床头抬高的认知和依从性,并且找到了一种更好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
作者:冯建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