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夏
本文探讨了瘦素的生物特征以及其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及结肠炎等多种慢性胃肠疾病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瘦素表达显著增加,治愈后显著下降。瘦素可以促进胃溃疡粘膜的愈合。体外研究提示高瘦素血症出现在急性炎症特别是小鼠肠道炎症的早期。
作者:夏文阳;贺少枫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在高职医学教育中过程评价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过程评价中多数院校还是单纯从知识掌握度,即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对学生成绩进行认定,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不能完全相符,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医学职业教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不符。研究认为,高职医学教育学生成绩过程评价中,应注重从多个角度较全面的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认定,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作者:冯晓灵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持续提高预检质量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急诊科预检分诊中暴露出的误诊、漏诊情况,制定持续提高预检质量改进措施,并组织落实,提高预检分诊准确率。结果持续提高预检质量改进活动后,分诊准确率、医护配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91.06%、96.09%、90.22%)明显高于改进前,医患纠纷(5.03%)明显低于改进前(<0.05)。结论持续提高预检质量能够提高急诊科预检分诊准确率,增强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飞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C反应蛋白又称CRP[1],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由肝细胞合成[2]。当病原体轻度刺激或组织损伤时,肝细胞合成迅速启动,6h内C反应蛋白浓度达到病理水平(跃8mg/L),48~72h内达到峰值,直接反映早期组织炎性坏死。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它的浓度和分泌水平不因进食和抗炎药物等改变。因此C反应蛋白高低变化与疾病的炎性反应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相关性,C反应蛋白是有效和通用的炎性反应标记物。在细菌与病毒感染、组织创伤、脑梗死、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中[3],C反应蛋白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对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家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手术室是医院临床科室的重要治疗场所之一,手术治疗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治疗效果。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重大改革,医院内部以及医院和患者的供需关系发生改变,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科主任负责制的出现,新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医患关系的商业化、法律化趋向等,都成为护理管理者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微创手术和脏器移植手术的开展,对手术室管理和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马国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本文通过论述现代云计算技术的原理,阐明云服务在高等院校远程教育中应用的优势,初步分析了在高等院校现代远程教育推进云学习时代的意义。
作者:张文东;汤永全;王俊卿;刘睿;刘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对医院党建工作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医院党建工作的多样性,党建档案也要拓宽其为党建工作服务的领域和质量。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设立科学合理的归档科目分类、重视特色档案的收集、建立与纸质档案一致的电子档案是实现医院党建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对策。
作者:张瑞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今21世纪人们更加需要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也不适应现今教学需要。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作者:周俊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肺康复方案的核心就是针对COPD疾病而进行运动锻炼,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不强,患者难以坚持。因此怎样合理安排COPD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从而有效增加依从性依然是目前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就近年来COPD关于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徐鸿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川崎病(KD),是儿童常见的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综合病症。其发病原因迄今不明,疾病可以影响整个身体的小血管,尤其是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疾病和猝死,对患者的生命以及生活质量造成威胁。在发达国家,该病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疾病的首要因素。本文就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有关因素、诊断及治疗进展展开综述,为针对性防治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喆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EP)误行药流的原因、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笔者选取2008年6月收治的1例EP病例误服药物流产病例。分析总结其误行药流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结果该病例诊断为左侧输卵管妊娠(不全流产性)。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补液抗炎等对症治疗,术后第7d,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广大妇女的医疗卫生知识,提高药流管理,规范妊娠诊治流程,是减少EP患者误行药流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海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胫腓骨骨折临床常见,一期术后骨折断端骨不连时有发生,高能量损伤致骨折段血供障碍、术中骨膜的过度剥离、内固定不牢固及不正确的早期负重活动是常见原因。我们应用l 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不愈合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樊攀;陈园;鲍同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复制蛋白A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胞DNA损伤修复的热点之一。RPA是真核细胞中主要的单链结合蛋白,包含RPA1,RPA2和RPA3三个亚单位。RPA在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A复制时,RPA具有解链、结合单链模板并维持DNA连续复制的功能;DNA损伤时,RPA与具有染色体结构维持、保护、修复功能的蛋白质聚集在DNA损伤位点,共同完成对DNA损伤的检测并进行修复。因此RPA对于细胞调控DNA修复过程至关重要。目前肝癌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发生与DNA的损伤积累密切相关。诱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B1,亚硝胺等,这些诱因不仅能够引起肝细胞DNA的损伤,而且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损伤修复系统,使DNA修复障碍,从而导致肝癌的发生。本文就RPA在DNA损伤修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肝癌DNA损伤修复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小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我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主要承担省内中等专业学校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个重要阶段,中专护理实习生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理论知识不扎实、年龄小、社会适应能力差、思维活跃、随意性强等特点。带教老师如能很好地掌握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带教,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教学,了解学生的心理,使心理学与护理教育学相结合,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分析中专护理实习生的特点,总结带教体会。
作者:范玉琼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其中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早期的两型,在年轻人中更为多见。随着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生活学习压力的增大,其发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低龄化趋势。纵观近年来的不同文献报道和专科著作,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中西医学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均有所进展,分别在微观领域和宏观辨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徐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浅析医院不合理利用抗生素的原因,对临床上不合理抗生素应用需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减少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以期改善抗生素在临床上不合理应用的现象,更好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张瑞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一个半综合征是神经内科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类型,其诊断和治疗显得相当困难。近年来随着MRI等影像技术的普及,其病变部位更为明确,发现一个半综合征的病例逐渐增多。现根据我们的诊治经验,针对不同病因,我们进行个体化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结合国内外新文献进行总结,为更规范的诊治一个半综合征提供依据。
作者:张兰;陈志远;陈杭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近年来由于射频消融术和植入型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广泛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应用范围也在逐渐缩小。但不可否认的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基本的治疗方式[1]。近年来,其临床应用与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现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卢剑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直肠癌是消化道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大肠癌的2/3,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属中晚期,术后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目前直肠癌的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
作者:黄辰羊;戴安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我国飞速发展,己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疗手段。但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作为一项有创的诊疗技术,具有一定的医疗风险。心血管专科医师的介入诊疗技术培训规程亟需完善。通过规范化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使心血管专科医师熟练掌握冠脉介入诊疗技术,为以后的工作和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心血管医师介入培训实践,探讨如提高临床心血管介入医师的手术操作技能。
作者:谢玉霞;武刚;乔瑞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