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稀
脑血管意外是临床中常见症状,也是造成死亡的重大原因,而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常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增加手术的危险率。如何有效的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引起的器官功能损害,并促进其恢复是临床医师们关注的重点。随着临床中人们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丙泊酚的认识,本探究重点分析丙泊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中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奠定基础。
作者:吉鸿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4岁,因左下腹持续性钝痛5 d入院,无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患者无手术病史。查体:T36.5℃,P60/min,R18/min,Bp120/80 mmHg 腹平坦,双肾区未触及异常包块,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充盈后下腹正中偏左有压痛,无反跳痛,肛门外生殖器无畸形,血常规WBC 5.77×109 RBC 4.78×1012,HGB 148 g/L 尿十一项及尿沉渣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左侧膀胱占位性病变,KUB+IVP提示:膀胱受压变形,盆腔CT提示:膀胱前方软组织影,性质待查。初步诊断为:膀胱左前壁占位性病变,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中所见:膀胱左前壁可见约6 cm×4 cm×4 cm包块,质中,包膜完整,包块达膀胱外膜,粘膜尚完整,即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后病检诊断为:膀胱副神经节瘤,瘤组织侵及外膜。
作者:杜长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肠易激综合征是(irria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和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国内外IBS患病率均较高,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在临床治疗中,往往采取解痉、止痛、调整肠道菌群、中药、饮食调理等方法,对于患者的心理状况往往比较忽视,造成患者治疗效果时好时坏,症状的反复又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使得症状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调查,108例IBS患者中焦虑或抑郁的患病率25.48%,其中单纯抑郁患病率19.71%,单纯焦虑患病率22.12%,抑郁合并焦虑的患病率16.35%[1]。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疾病康复有较好的协助作用。
作者:丁周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浅析医院不合理利用抗生素的原因,对临床上不合理抗生素应用需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减少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以期改善抗生素在临床上不合理应用的现象,更好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张瑞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总结了医院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的工作制度及无菌物品的管理。主要包括院加强对无菌物品存放间管理的工作制度,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环境管理,无菌物品分类,上架前的检查、摆放、储存和发放的管理及无菌物品质量的定期监测制度。因此,做好无菌间的管理工作是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的关健。
作者:李军朝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引导临床医学生学会将各科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培养正确临床思维,已成为临床乳腺外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CBS教学法在临床乳腺外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提出CBS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能力,又提高了教师的带教水平,起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作者:王斌;周萍;徐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及时发现和处理门急诊输液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规范门急诊输液室优化输液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护士工作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结果门急诊静脉输液差错·事故显著减少,使患者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加强护理环节的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作者:何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1临床资料李某,女,45岁,2013年9月30日来我院就诊,现症:鼻塞不通气,鼻痒流涕,喷嚏,嗅觉下降,头昏头痛,畏寒怕冷,恶风易汗,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询其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多年,近感风寒,突然加重。辩证为营卫不和,阳虚卫弱。处方:桂枝汤加减,桂枝25g,白芍20g,炙甘草15g,制附片20g,生姜5片,大枣6枚,蝉蜕10g,防风10g。6剂,附片先煎,嘱其避风保暖,禁食生冷。6d后复诊,鼻塞,流涕,畏寒均明显好转,上方减去制附片,6剂。其后来复诊,诉诸症皆除。
作者:林维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时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2013年8月12日收治的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接受IABP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具体的护理措施。结果依据患者的术后的护理需要和球囊反搏术特点,于围术期内对患者分别采取了合理的心理护理、术后引流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等等。通过采取较为全面的护理措施,患者顺利康复。结论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时,围术期内应针对性地对患者的心理、术后感染等方面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作者:路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尽管其发病机制复杂,但激素与受体激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而影响激素如何激活或者抑制受体的转录和活性,是肿瘤机制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研究发现三碘甲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和T1基因表达,调节乳腺上皮细胞细胞周期的进程进而降低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1]。甲状腺激素可能通过允许作用对雌激素等产生影响[2]。Dinda等研究T47-D细胞系(表达较多雌激素受体)发现,T3影响其生长及增殖周期,提升 p53基因水平,促进 pRb蛋白磷酸化,且过程与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交叉调节T47-D细的分化与增殖。有学者研究T3和雌二醇(E2)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T47-D)作用时发现,ER 拮抗剂抑制-tamoxifen抑制T3和 E2依赖的细胞增殖作用,T3协同增强E2对T47-D细胞株的增殖作用,还促进雌激素-雌激素受体所介导的基因表达,但这种效果较 E2作用较轻,这些研究证明T3协同E2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还增强 E2的促细胞分裂作用[3]。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与酵母菌 vps23基因同源的哺乳动物基因),负责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囊泡的运输、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在乳腺癌、甲状腺癌组织[4]中均存在过表达。TSG101的上游调控元件存在甲状腺转录因子2(TIF-2)和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位点,在转化原发性肿瘤细胞中,甲状腺激素可能差异参与对TSG101启动子活性的差异性调节过程,进一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5],这些提示乳腺癌的发展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但是甲状腺激素对乳腺癌产生影响的途经尚不十分清楚,且乳腺癌组织中是否有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表达尚无较为明确的报道,但有研究对70例散发乳腺癌患者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TR)表达和突变情况进行研究,未发现乳腺癌组织中TR的表达,但在一些病例中,如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继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 RNA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发现 TRα和TRβ基因表达情况发生了特异性的改变[6],因此可以认为甲状腺受体的变化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董威;窦拉加;张成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评价PLB(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在临床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教学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笔者教学的2个班级,共计245名学生,其中男140名,女105名。将2个班级的244名学生。将以上2个班级的学期按照上学期的考查结果进行分组,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使各个小组间的学习成绩分布均衡。其中1班PBL教学组58名学生,传统教学组58名学生,2班PBL教学组64名学生,传统教学组64名学生。 PBL教学组的学生采取PBL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传统教学组的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考察之前,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后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和终的考察成绩,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PBL教学组学生的求知精神和研究精神、学习态度、责任感、准时程度与广泛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0.01)。 PBL教学组学生获取临床理论知识的途径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PBL教学组学生获取临床理论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 PBL教学组学生的叶诊断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显著优秀于传统教学组学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在临床理论教学中,PBL教学方法表现出了绝对的优势作用,能够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丽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肺康复方案的核心就是针对COPD疾病而进行运动锻炼,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不强,患者难以坚持。因此怎样合理安排COPD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从而有效增加依从性依然是目前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就近年来COPD关于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徐鸿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老年急性腹痛具有发病原因复杂,病情不典型,不易诊断,极易误诊漏诊,老年腹痛多胆囊炎、胆结石,此外还需注意胃肠道、肝癌与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相对较差的特点,诊治是应结合症状体征和现代化检查手段,全面分析考虑,注意用药安全。作为社区医生,需要不断提升对老年性常见急症初发阶段的认识,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并做出预判,提高警觉。跟踪随访症状缓解情况、是否出现新发症状等,减少误诊、漏诊。诊疗过程应做好病历记录,避免医疗纠纷。
作者:王名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合并放化疗对恶性肿瘤具有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浅静脉炎,发生率约10%。用药时提示护士加强责任心,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液体有无外渗。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是防止损伤扩大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于静脉炎的防护为有效的措施是经皮穿刺留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或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这不仅解决了药物刺激和外渗的问题,也为肿瘤患者的长期输液,输注化疗药物和反复采血提供了方便。
作者:汪迎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C反应蛋白又称CRP[1],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由肝细胞合成[2]。当病原体轻度刺激或组织损伤时,肝细胞合成迅速启动,6h内C反应蛋白浓度达到病理水平(跃8mg/L),48~72h内达到峰值,直接反映早期组织炎性坏死。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它的浓度和分泌水平不因进食和抗炎药物等改变。因此C反应蛋白高低变化与疾病的炎性反应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相关性,C反应蛋白是有效和通用的炎性反应标记物。在细菌与病毒感染、组织创伤、脑梗死、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中[3],C反应蛋白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对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家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临床实习重在质量。文章以带教质量评估表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院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带教医师的教学方法,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达到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的目的。
作者:周艳红;窦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持续提高预检质量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急诊科预检分诊中暴露出的误诊、漏诊情况,制定持续提高预检质量改进措施,并组织落实,提高预检分诊准确率。结果持续提高预检质量改进活动后,分诊准确率、医护配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91.06%、96.09%、90.22%)明显高于改进前,医患纠纷(5.03%)明显低于改进前(<0.05)。结论持续提高预检质量能够提高急诊科预检分诊准确率,增强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飞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EP)误行药流的原因、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笔者选取2008年6月收治的1例EP病例误服药物流产病例。分析总结其误行药流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结果该病例诊断为左侧输卵管妊娠(不全流产性)。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补液抗炎等对症治疗,术后第7d,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广大妇女的医疗卫生知识,提高药流管理,规范妊娠诊治流程,是减少EP患者误行药流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海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在医院管理中,药剂科药事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药事管理结合药学和管理学,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医院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和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药剂科是医院重要的技术科室,是医院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部门,目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医药卫生改革和现代科技不断发展,正确认识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医院药剂科的任务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药剂科药事管理的内容及特点,探讨了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和加强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的措施。
作者:赵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1例肝硬化、糖尿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ERCP和EST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例肝硬化、糖尿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ERCP和EST的护理体会。结果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降低了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过医务人员的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避免了诊疗后并发症及护理并发症,提高了此类患者的诊治成功率,降低了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谷建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