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产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和丽花

关键词:妇产科护士, 职业危害因素, 预防对策
摘要:护士是临床第一线工作者,尤其是妇产科护士,每天都与患者零距离接触产妇的羊水、血液、恶露及新生儿的胎脂、胎粪,职业感染的机会较多,由于产科护士工作繁重、琐碎,长期处于高度的工作紧张状态,同时在心理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使之身心疲惫,导致职业危害中为危险的群体之一。针对相关问题及因素,为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大限度的降低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尽量保障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安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以工作工程中为导向教学情境的设定与实践成效。方法选取2011级3年制护理专业的3个班级一共150人为实验组,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目标来确定5个不同的教学情景,以实际为基础,围绕着从患者入院评估到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这4个环节来展开情景教学。将2011年级护士专科另外3个班级共150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正常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模拟教学结束后理论及实践考核分数。结果两组学生模拟教学结束后,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与实践考核成绩平均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教学的方法,能够创造探究式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外科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值得进一步应用探究。

    作者:付晓丽;项安华;刘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试谈医疗设备质量保障与维修管理

    本文关于医疗设备质量保障与质量保障的问题,指出了医疗设备质量保障与维修管理含义;说明了设备保养和检查的具体范畴;阐明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措施;论述了设备维修管理对策。

    作者:聂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舒适护理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目的分析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舒适护理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体会。方法选取5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观察组为92.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对照组满意率为82.1%,观察组满意率为95.8%,观察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接受临床给予的舒适护理,可明显速患者的恢复、减少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戴登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项目管理探析

    随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原有的工作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参照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项目管理方法渗透进去,将有效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已有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非常有效地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有关效益。

    作者:朱忠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PBL教学法对医学留学生教学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PBL教学法相对于LBL教学法对医学留学生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资料,收集2003~2013年发表在国内各医学教育期刊上有关PBL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教学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4.2.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质量评价总体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用P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对医学留学生的教学效果,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2.68,95%CI为[8.68、16.49],约0.01);纳入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性偏倚。结论PBL教学法在对医学留学生教学中,有一定的提高综合考试能力的作用,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借鉴。

    作者:朱芷薰;江茹;沈琴峰;陆静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特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患者125例,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平均年龄(58.4依9.2)岁,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平均年龄(34.7依6.9)岁;耳鼻喉科手术发生并发症14例(36.8%),妇科手术发生并发症8例(17.7%),普外科手术发生并发症4例(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致并发症发生因素有院疼痛(46.3%)、心理刺激(11.6%)、呼吸系统刺激(26.9%)等。结论术后并发症集中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且手术类型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大,麻醉恢复室应针对性加强对易发生并发症的高危患者的护理,规避风险。

    作者:彭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救和护理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胃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再出血患者22例,对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52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再出血22例,再出血发生率为4.17豫。22例患者手术治疗后均于术后72h内再次出血,其中5例为十二指肠溃疡,5例为急性粘膜病变,5例为十二指肠结核,4例为胆结石合并胆道出血,3例为十二指肠憩室。经分析可知,引起22例患者胃切除手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包括外因及内因,具体如下院吻合口缝合不严4例(18.18豫),旷置溃疡出血6例(27.27豫),胃癌复发出血6例(27.27豫),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13.64豫),手术方式选择有误3例(13.64豫)。经治疗后22例患者痊愈12例,病情好转8例,死亡2例。结论手术过程中严格掌握上消化道出血指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步骤进行,同时借助内窥镜进行诊治能有效避免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次出血的现象发生。

    作者:郑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20例中晚期宫颈癌采用小剂量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采用小剂量顺铂同步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及相关护理。方法对120例中晚期宫颈癌采用小剂量顺铂同步放化疗患者,全程给予系统的整体护理。结果120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过一系列对症治疗,配合全程心理、饮食、放疗、化疗等方面的护理,120例患者无出现明显毒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作者:邱洁丹;张小玉;张惠珍;林淑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乳腺良性疾病。好发年龄在40岁前后,青春期及绝经后则少见。典型表现是周期性乳房疼痛和触痛,在月经来潮前加重,乳腺常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或团块或仅有增厚感。1关于命名及分型其命名及分型未统一,文献上名称繁多,如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囊性病,乳腺腺病,乳腺纤维病,导管内乳腺头状瘤,慢性囊性乳腺炎,囊性剥脱性上皮增生,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等[1]。

    作者:张俊美;李本澄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VSD联合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护理措施,以有效提高皮瓣修复的成功率。方法术前应用抗生素及加强换药治疗,待局部创面炎症症状减轻后对创面进行简单的处理,去除坏死组织,要充分止血,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根据创面大小选择辅料覆盖或填充创面,缝合固定,在VSD辅料外层使用生物半透性薄膜粘贴覆盖封闭创面,连接负压治疗仪进行负压治疗,负压调整为100~200mmHg持续或间断吸引。经过7~10d负压治疗后去除泡沫辅料,行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创面,对皮瓣的观察及正确判断,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进行总结。结果10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痊愈,1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失败。结论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做好VSD的护理,保证管道通畅有效,术后严密细致的皮瓣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败的关键,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对手术的成功患肢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日期,降低住院费用,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皇甫金变;李美琴;汪慕华;李代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7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整体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8例,总有效率为92.31%%,死亡1例,死亡率为3.85%;对照组治愈12例,总有效率为74.19%,死亡5例,死亡率为16.1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全面整体的临床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围产期全程优质护理对产妇的临床影响论述

    目的分析围产期全程优质护理对产妇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前焦虑程度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围产期全程优质护理对产妇具有重要的临床影响,能有效降低产妇的焦虑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蕾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心理疏导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1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临床诊疗上,我院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与对照组不同的是,我院在对观察组进行了在此基础上加用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我院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而且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

    作者:潘芙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的新进展

    2010年全球范围内有2.85亿糖尿病患者,这一数字在未来20年内预期将达到4.39亿[1]。与此同时,近年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目前,糖尿病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率增加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免疫系统等因素可能在糖尿病并发恶性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麦高阳(综述);李骏(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介入治疗用于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的观察及护理

    介绍了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的原因及分类,并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介入治疗用于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的观察,后还从各个方面对介入治疗用于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的护理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探究,给探讨介入治疗英语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的观察及护理带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尹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卵巢早衰的中医病因及治法探讨

    现代社会中卵巢早衰逐渐成为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高发疾病之一。本文旨在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法。

    作者:李晨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健康评估》实训课教学中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也在日益增长,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利益的维护,护生的法律意识也不断提高。作为护理工作的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从法律方面对护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强化护生的护理意识和法律意识,以便更好的保障合法权利,维护法律尊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在《健康评估》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护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健康评估》实训课的教学出发,探讨应该如何培养护生的法律意识。希望所得结果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也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的领域带来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作者:赵玲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

    消化性溃疡( Pu)主要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人群中患病率高达5%~10%[1]。一般认为是胃粘膜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失衡所引起的,即胃粘膜攻击因子(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强或防御因子(主要是胃粘液屏障、粘膜屏障和粘膜血流量等)减弱,二者失衡所引起。学界普遍认为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是消化性溃疡( Pu)的主要发病机制[2-5]。其中胃溃疡( Gu)多于十二指肠溃疡( Du),分别占消化性溃疡( Pu)总数的60.4%和35.3%。

    作者:谭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2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应用VSD封闭引流的护理措施。结果21例患者病灶清除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通过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均愈合,无复发病例。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必须保持良好的密闭和有效的负压,同时采用0.9%Nacl加抗生素冲洗伤口,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病灶,有利于脓液或血凝块稀释及排出,也可杀灭细菌。

    作者:陈秀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基层医院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从强调基层医院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医院制度与医院制度文化的内涵界定,分析了当前基层医院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新形势下基层医院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基层医院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朱卫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