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胺素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唐仙容;张佳光;闫洪领;陈接强

关键词:硫胺素,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摘要:硫胺素作为转酮醇酶,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辅酶,在体内糖代谢起着基本的作用,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硫胺素水平和硫胺素依赖酶活性减低。有研究证明硫胺素及其衍生物可以防治高血糖的损害,降低尿微量白蛋白。补充硫胺素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有重要的作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胃管留置护理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不同患者胃管留置方法护理研究,阐述了胃管选择、置管方法及并发症,提出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合的置胃管方法护理。方法归纳和总结。结论不同患者选择适合胃管置管方法护理。

    作者:蒋丽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原发性失眠症的行为治疗与护理

    1原发性失眠症的病因Spielman于1987年提出了原发性失眠症的3P模式,将原发性失眠的影响因素依据病程分为三类以解释失眠的形成及持续。该模式主张,不仅要关注促使失眠的诱发事件(促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更需要考虑个体潜在的容易失眠的特性(素质因素[prediposing factor]),以及导致失眠慢性化的因素(持续因素[perpetuating factor])。从心理行为角度提出的3P模式,可以解释原发性失眠及慢性化的原因。

    作者:胡景民;刘欣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浅谈突出成教护理专业特点的解剖学教学

    成人教育与普通大学教育有很大区别,成教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与普通大学解剖学教学也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成教护理专业的特点,在多类型、多层次办学体系中,应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更快的获得新知识;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作者:汪坤菊;易西南;陈敏;吴志虹;罗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术前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对无痛人流术患者的手术结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笔者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2例行无痛人流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检查手术流程。试验组在常规处置的基础上开展术前心理护理。结果术中宫口松弛、人流综合症、术中术后出血及术后药物止痛情况见表1所示。试验组宫口未松弛、人流综合症及术后药物止痛的病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约0.05)。两组术中术后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跃0.05)。试验组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约0.05)。结论开展术前心理护理能够减少宫口未松弛、流产综合症及术后疼痛的发生,同时减轻其焦虑,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郝桂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项目管理探析

    随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原有的工作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参照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项目管理方法渗透进去,将有效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已有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非常有效地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有关效益。

    作者:朱忠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运用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运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合理饮食和用药依从性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FBG、HbAlc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并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宗丽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加强药学服务的对策

    目的探讨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药学服务对策效果。方法结合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药房的实际工作情况,参照当前医改任务从药房实际出发,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对应处置措施和药学服务对策,观察效果指导临床药学管理与服务实践。结果针对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置,加强药学服务后,通过转变医院药剂管理新思路,理顺了医药关系,药品差错事件下降51.69%,退药人次下降54.93%,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建立药房新型药学服务模式是未来的必然趋势,针对以往药学服务的诸多问题进行药学服务干预,有利于药学服务的开展,更好的保障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孟亚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浅谈干休所门诊部用药管理

    目的畅谈体会,总结经验,共同提高。方法回顾工作中的人和事,联想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在做好本职工作上动脑筋,尤其是以照顾好老干部为出发点,按规章制度办事,就能牢牢把握主动权。结果只要认识到两高期的老干部,慢病缠身,脑功能退化;认识到我们到干休所是干什么的,明确职责和任务,许多困难就迎刃而解。结论牢记职责,明确任务,胸怀感恩之情;严格规章,不忘制度,履行自己职责,就能把药事管理搞好,让老前辈受益。

    作者:段永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内科急救患者150例院前急救的体会

    目的分析内科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12月我院采取院前急救的患者共1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观察患者在实施院前急救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院前急救的总有效率可达98%,经急救后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等都得到明显控制,恢复稳定(<0.05)。结论院前急救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是内科疾病救治的重要环节。

    作者:文晓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7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整体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8例,总有效率为92.31%%,死亡1例,死亡率为3.85%;对照组治愈12例,总有效率为74.19%,死亡5例,死亡率为16.1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全面整体的临床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胃癌辅助化疗方案临床研究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低于20%[1]。胃癌的治疗手段中,除手术外,其他治疗方法一概被称作辅助治疗。胃癌辅助化疗的经验来源于晚期胃癌的化疗[2]。术后辅助化疗的目的在于消灭亚临床转移灶或手术无法清除的残余癌,以达到根治肿瘤的效果。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手术相比,术后进行辅助化疗的3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和复发率均有改善趋势[3-4]。自从5-氟脲嘧啶出现后,新的化疗药物不断推出,化疗方案不断更新,学者们对各种单药、多药联合方案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虽然胃癌辅助化疗已有一定的历史,但对其效果一直存有争议。就现状而言,辅助化疗目前仅仅是对根治性手术的辅助治疗,实际效果亦未明确。

    作者:张建;赵迎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新鲜马铃薯片治疗10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马铃薯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导致液体外渗所致的局部肿胀或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静脉输液导致的液体外渗患者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并观察效果。结果显示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结论应用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其功效独特,方法简便,对局部皮肤无刺激,与皮肤接触良好,应用经济,省时省力,无任何副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降低风险的策略

    近几年,我国医院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不断上升,本文主要阐述了导致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有效的防范方法,以此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降低手术室护理的风险,提升医院的知名度。

    作者:许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式,总结术后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49例患者经有效的术后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1依0.7)d,术后1例患者发生胰瘘,1例患者发生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结论通过加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患者术后的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建术后的恢复。

    作者:李昌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反思性教学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角色扮演方式进行案例分析为例

    目的培养教师反思性教学意识和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方法分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师生进行反思讨论并撰写反思日记、教学总结。结果师生对反思性教学引入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满意度高,教学效果较好。结论不断训练和培养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和学生反思学习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陈丽荣;赵媛;颜云;董文英;袁映梅;张筱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模式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4月~2014年2月接诊的12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营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经干预措施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以评分为准。结果观察组经过营养护理干预,在生理职能、情绪职能、认知职能及心理健康方面的评分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营养水平对比,观察组保持营养状况正常的患者数量较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结论针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营养护理干预措施,对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病痛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章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西医护理应用于血管介入治疗子宫肿瘤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介入治疗子宫肿瘤临床并发症情况,并针对性的开展中西医护理,研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介入治疗的50例子宫肿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组和中西医组,每组患者25例,传统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中西医组患者接受以患者感受为中心的中西医舒适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照,传统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中西医组表现较重,且患者满意度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介入术治疗的子宫肿瘤患者需要进行较为严密观察,以患者感受为中心,开展及时的针对性护理,降低不舒适感,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叶慧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研究并分析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文化程度,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记录疗效与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针对性护理,80例患者之中,78例治愈,2例无效,治愈率为97.5%,在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护理后,患者负性心理得到显著改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约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外孕患者多伴随恐惧、紧张、自卑、烦躁的不良心理,对于此类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与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作者:莫淑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单面蓝光治疗并加强护理。结果80例患儿全部治愈,无一例发生核黄疸。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措施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率。

    作者:周丹;陈莉;黄功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一种儿童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春秋夏季,每年都在全国一定范围内爆发流行。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以发热、手、足、口腔、臂部出现皮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可并发神经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和循环衰竭等,可危机生命,病死率高[1]。我院为常在地区手足口病定点治疗医院,将2013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彭群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