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扬;马明慧;邹琳
随着医学的发展,新式器械不断出现,腹腔镜技术逐渐提高。对于临床常见的且发病率较高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新式的手术方式被更多的医生及患者所选择。1985年德国的Hauer首先将腔镜技术引入治疗下肢静脉疾病,开展了SEPS术。与传统的Linton手术相比,具有切口远离病变区,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我院自2009年6月~2013年10月,共开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SEPS术共21例。通过熟练的手术配合及精心的护理,患肢切口均无感染发生,曲张静脉及静脉团消失,下肢酸胀及沉重感逐渐减轻,无静脉曲张复发。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成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本文就头孢克肟引起的过敏反应、皮肤病变与关节疼痛、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肝肾毒性及胃肠反应、诱发癫痫与动眼神经危像、心动过速等多种不良反应进行了归纳和综述,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詹滨瑜;蓝结;谭毓治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随着新医改对管理体制、运行体制、保障体制、监督体制的深入推进,医院正朝着终末质量管理向环节质量管理转变,医院信息化也从传统的内部管理为主的HIS系统,向以患者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系统转变。我院近年来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基于临床信息系统服务平台的医疗行为管理系统建设,在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医嘱的基础上,嵌套合理用药监测、病历质控及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等各类功能模块,实现对医生医疗行为的监管和规范,从而降低医疗缺陷,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黄少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探讨老年人心肌梗死行循证护理观察效果,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对比患者满意度与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率、不满意率、并发症例次分别为68.00%、0.00%、6例优于对照组8.00%、22.00%、16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人心肌梗死可有效抑制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获得广泛好评。
作者:何燕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我科近2年来共收治眼外伤住院患者67例,其中小儿眼外伤19例,占眼伤患者总数的28℅。入院后通过紧急处理、治疗及精心护理,除1例患者病情严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患儿都康复出院。
作者:肖习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生物指标,本文旨在了解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楠;承欧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分析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护理情况。结果4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源性休克为3例,比例为7.5%,心律失常为10例,比例为25.0%;血管神经性迷走反射为1例。本组患者早期死亡为1例,原因是心源性休克,其他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后痊愈。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需要注意加强并发症护理,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董琳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脑出血后血糖升高是导致患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时发生胰岛素抵抗无疑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血糖升高后机体发生细胞内脑水肿,同时机体厌氧代谢加强,能量生成障碍,线粒体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降低,细胞内外的Na+、K+、Ca2+、H+交换障碍,出现细胞内高钠、高钙,细胞外高钾;同时钙通道的变化会损害细胞骨架及细胞膜的稳定性[1];急性脑出血中患者一般进食少或不能进食,同时为控制脑水肿常规应用大剂量甘露醇和速尿,会抑制钙和镁的重吸收,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致钙和镁的排泄增加,导致血钙、血镁下降。低血钙时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的应急性增高,即阈值降低。低镁血症可促使钙离子过度内流,从而增加了平滑肌可利用的钙离子,使肌张力增高和神经细胞的应激性增高,同时急性脑卒中患者进食少和长时间卧床,胃排空减少,迷走神经受到刺激,甚至可导致频繁性顽固性呃逆[2]。脑出血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脑损害程度必定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报告认为,脑出血72h内单独使用镁剂、72h后钙镁联合使用能有效地降低胰岛素抵抗,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海龙;文静;何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静脉输液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静脉输液操作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护理操作的90%以上。以老年患者为多数,静脉炎的发生率不断增高。
作者:唐冬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各国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事件,灵敏、高效、经得起实战检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应急处置体系可以显著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此类事件给人民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新疆昌吉市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现状简要总结,提出今后完善该体系的合理建议。
作者:韩彦明;王先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为提高医院药学实习生带教质量提供参考。以笔者带教经验为基础,探讨更好的带教模式。应注重带教前期工作准备,规范实习期带教各个环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训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实习生专业能力,对带教中发现的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以求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陈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医院合并扩建后护理人力资源构成与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统计某院现有1090例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基本情况。结果护理岗位人力配备不足;护理人员年轻化,高学历、低职称人员比例较高,其中35岁以下人员占75.94%,本科以上学历占59.54%,初级职称护理人员占83.12%;梯队建设缓慢,队伍不稳定,管理方式不完善,临床学科间交流受限等因素影响护理事业发展。为加强管理,应当采取根据护理人员结构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训及对合同制护士的关注,完善护士长选拔任用办法等相应的措施。结论通过对护理队伍的有效管理,可以加强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促进医疗安全。
作者:唐国一;吕回;张静容;陈岱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整合素αIIbβ3作为血小板聚集的终通路,对血栓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αIIbβ3拮抗剂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αIIbβ3的结构和功能,已开发αIIbβ3拮抗剂的临床应用与出血风险及近年来新型αIIbβ3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伟;王颖;孔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护理干预的作用和方法。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社区实施预防接种的38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00例及对照组180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调查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率较高。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使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提高其安全性。
作者:戴慧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指导,从而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86例患者进行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结果本组86例患者都进行了乳腺癌根治,经本组护理后无死亡病例,并发病患者中有患肢水肿3例,患肢活动受限2例,皮瓣坏死1例,经及时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改善了症状,且均痊愈出院。结论系统有效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后遗症,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黄艳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脑卒中,亦名中风,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因此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对其康复极其重要,而中医独有的康复手法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有关脑卒中护理治疗的临床文献,对其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周建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来我院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常见方法,在围手期结合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礼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报告1例地中海贫血合并麻疹患儿的护理。通过加强消毒隔离、呼吸道管理、心理护理等措施,患儿好转出院,未发生医院感染。
作者:陈惠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116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复发率为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复发率为17.2%,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宫颈炎效果肯定,且复发率低,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作者:林棠棠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防止过期药品的产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方法根据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效期管理措施。结果经过科学管理,药品管理质量、效率显著提高。结论效期药品管理应严格、规范。
作者:杨丽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