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琼;胡正路;田璐;吴潇潇
目的分析研究乳癌手术以后采取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9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乳癌患者23例,对其手术以后采取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并对其临床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经过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以后,有1例患者的患侧上肢水肿、1例患者皮下积液,不用采取任何处理措施,均自行缓解,对日常生活、工作没有任何影响。结论乳癌手术以后采取康复护理和功能恢复锻炼,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洁;王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老年牙周炎的患者采用护理的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1例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57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护理后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的护理总有率为84.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约0.05)。结论对老年牙周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使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使口腔保持清洁,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肖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要素对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和重要性。方法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科因鼻窦炎、鼻息肉进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1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素和注意事项。结果全面而细致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对鼻内窥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结论鼻内窥镜手术虽然是治疗鼻腔、鼻窦疾病的新方法,也需要护理的全面配合与支持,方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侯晓峰;李雁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后的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总结,提出护理对策和要点。方法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会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护理要求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心理情况进行全面监护,尤其要预防情绪波动加重病情,提升护理水平。
作者:官用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PVP、PKP已经成为治疗OVCF疼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随着接受手术患者的数量增多,术后效果不佳的病例时有报道。本文通过对近年相关文献回顾,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一些因素及专家提出的对策进行综述。
作者:智猛;孙广江;姚啸生;李洪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法在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2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法。观察两组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度、肌力、肢体周径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12.3依1.35、14.5依1.65)明显低于对照组;肢体周径明显(35.9依5.68)cm、术后1年观察组评分(89.5依12.4)明显高于对照组(<0.05、0.01)。结论综合护理法应用于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彭凤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导诊人员是患者一走进医院首先接触到的医务人员,导诊服务质量的好坏给患者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因为现今导诊护士的工作内容丰富多彩,已不仅仅只为患者提供分诊、指路等服务,还肩负着对患者进行咨询、指导、健康教育等服务管理,门诊导诊工作质量直接反映医院的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1],所以导诊服务质量的如何也就直接关乎到患者的就医感受。我院从道德素养、服务意识、专业知识3方面对导诊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了导诊人员的服务质量,让患者得到真实的利益,直接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并有效打造医院的良好形象。
作者:齐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减轻急性心衰患者的症状,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临床确诊的86例急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在急性心衰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心衰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观察组护理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约0.0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根据心功能分级对急性心衰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黎向萍;陶春梅;龚敏如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接收并进行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孕妇中随机性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并将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研究干预组的100例孕妇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了全面的干预护理,护理中注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等措施,并且注重了针对性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工作。而对照组中的100例孕妇均采用的是常规性的护理方式。对比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中产后6w的抑郁症发生状况。结果研究干预组通过全面的干预护理后,产后6w,干预组阳性者5例,产后抑郁发生率5.00%;观察组阳性者16例,产后抑郁发生率16.00%。研究干预组的孕妇产后发生抑郁症的几率明显要小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可以采用产前护理的方式进行控制,提高干预护理质量,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张宝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医护理应用于骨科具有其独特的效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骨科中医护理应用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骨科中医护理应用现状出发,探讨影响骨科中医护理推广应用的不足,为提高骨科中医护理推广、应用水平提供改进方向。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龈紫龈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为黑色杆状G+耐氧厌氧菌(aerotolerant anaerobes),可定殖、感染于口腔组织,并通过牙龈蛋白酶降解胞外基质及细胞骨架蛋白,实现对宿主细胞的入侵和胞内自我复制。研究发现,Pg定殖、感染后可促进宿主细胞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释放、介导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并在感染部位通过多通路调节宿主细胞凋亡,引发牙周疾病。实验证实,Pg可调节牙周组织的中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的凋亡活动。 Pg诱导的细胞凋亡调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P2X7嘌呤受体及AKT/IP3信号对Pg调控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 s、HGEC)凋亡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艳春(综述);税艳青(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8例胃肠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精神状况、治疗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恐惧、疼痛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约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约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体满意率达到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约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况,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现象的发生,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巩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洪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小儿患者,对其进行护理后获得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0例,对所有患儿实施全方位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进行高热护理、进行饮食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并且对患者进行床旁隔离,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结果针对患者完成全方位精心护理后,终获得疗效确切,对于40例小儿患者在对其进行治疗后均没有新型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患有IM的小儿患者,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对其只能采取一般方法进行治疗,对患儿实施全方位精心护理能够显著将终的治愈率提高,防止出现并发症。
作者:顾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的一种病症。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过度、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或外邪侵袭所致。那么,通过具体分析疾病病因、症状和食物的性味,合理搭配膳食或在食物中添加适当的药物制成可口的菜肴,从而达到增进患者的食欲及营养的目的。中风患者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运用正确的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食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康复患者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合理安排膳食,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
作者:袁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西安医学院2010级护理专业266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组,1011、12、13班实验组(n=135),1014、15、16班为对照组(n=131),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取基于CNP的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和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对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提高职业核心技能等方面,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情景模拟法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基于CNP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层认识和提高操作水平。
作者:郭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Ⅱ型(LASS2)是我国研究发现的一种可以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基因,它位于染色体1q21,预测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为27KD。LASS2在高转移潜能的细胞系中低表达,在低转移潜能的细胞系中高表达,提示LASS2的表达和肿瘤转移负相关。但其作用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明确。现就LASS2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膀胱肿瘤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作者:卫伟;王海峰;王剑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等养护问题逐渐增多。笔者作为一名专业护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针对当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方面,浅谈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殷珺;吴爱华;夏艳;金佩华;任君草;陈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就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所进行的1486例分娩手术,产妇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3.9岁,同时在分娩期间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本组共行686例自然分娩,800例剖宫产术,剖宫产术占到了53.83%,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剖宫产术目标值<15%相差甚远,且剖宫产率较我院前几年情况来看,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不断增高的主要原因来自于非医学因素影响,孕妇对自然分娩的恐惧、医源性因素、产妇对剖宫产的信任是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人性化护理可以大幅度减少服务经费,使得护理、诊疗有序,也能够让患者获得较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陈生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药物洗脱支架(DES)明显地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率和靶病变重建率,支架内血栓可直接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虽发生率低但危害巨大,愈发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对其机制、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予以综述。
作者:刘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解剖学因学科特殊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将兴趣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的内容合理地设计和使用课件,并将传统教学与之交互使用,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体结构,要合理地将其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取长补短使之成为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龚圆渊;张力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