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徐立格

关键词:健康教育, 老年人, 健康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对60~84岁两组200例老年人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12月淄博市某小区年龄60岁以上200例老年人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未做特别指导,试验组:发放给老年人健康教育处方,给予具体健康教育。结果两组老年人随访率100%,发现试验组比对照组对健康理解的更多;试验组能更好的控制饮食,保持健康心态处理日常事务;试验组从健康状况,精神面貌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有重大意义,能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全白甲

    甲包括指甲和趾甲,属于皮肤的附属器,是覆盖在指(趾)末端伸侧的坚硬角质。甲的外露部分称为甲板,为甲的主要组成部分,呈外凸的长方形。正常的甲板为粉红色、有光泽,除了保护其下的皮肤不受外伤外,还起到美观、帮助手指完成精细动作的作用。甲板的颜色变化,常见的有白色、黑色、褐色、黄色、红色、蓝色、绿色、灰色等,这些颜色变化与遗传、疾病、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着重从全白甲方面叙述。

    作者:董慧民;季永智;宋洋;钟沿风;张亚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院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集的220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ADR涉及的药品以抗菌药居首位(141例,占64.09%);静脉给药引发的 ADR多见(165例,占7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144例,占60.76%)。结论临床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陆冲;陈沛书;曹生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3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分为保妇康栓组、微波治疗组与微波联合保妇康栓组三组,采取统计学处理法进行三组治疗效果数据的比较。结果保妇康栓组治愈率为17.1%,微波治疗组治愈率为48.8%,微波联合保妇康栓组治愈率为85.4%。微波联合保妇康栓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0.01。结论微波术后联合应用保妇康栓即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又可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好方法。

    作者:吴志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积水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检测脑积水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脑积水患者65例,按照其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发病原因及发病时间长短,采用美国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值越低,表示其认知功能就越差,检测手术前认知功能以及手术后72h、2w、1月认知功能变化,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积水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下降(P<0.01)。脑积水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年龄、性别、学、病史长短等具有明显相关性,脑积水术后患者认知功能与术前相比明显还转,术后2w明显增强,4w强。结论脑积水痫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以及发病时间长短等对其影响较大。

    作者:王占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腿严重外伤行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了3例小腿严重外伤行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手术配合,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病情,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对于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采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使两者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结合,在创面早期同期处理了骨折和软组织损伤,能有效地缩短病程,降低感染,骨外露、骨不连等发生率,免去患者多次换药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的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淑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探讨成功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急诊科2010~2013年收治的58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急救原则、急救初步评估及积极救治护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抢救成功50例,死亡8例,死亡率约为13.7%。结论熟练的救护技能和高效的应急能力,快速科学的抢救反应机制,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许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士的形象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护士的要求不仅仅是护理技术方面,也相对要求护士的形象。护士的形象从基本上来讲,是代表了一家医院的形象,如何提升护士的形象成为了众多医院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根据西方发达国家护士形象的管理与提升入手,来分析如何提升我国医院护士形象,改变传统风貌,提升护士价值。

    作者:王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轻微肝性脑病诊治研究

    轻微肝性脑病(mild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是指各种类型的肝硬化及门体分流术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用精细的智力测试和(或)电生理检查作出的肝性脑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经典的就是氨中毒学说。本文就MHE的发病率、诊断方法以及中西医临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张平;张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20例腰腿痛患者中药湿热敷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腰腿痛患者中药湿热敷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近3年来应用自拟的中药方湿热敷治疗的3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60例。两个组均行针灸、推拿、火罐、牵引等中医传统治疗。对照组中加中医湿热敷治疗。结果本组320例,疗程短3d,长60d。临床治愈156例,显效92例,好转6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7.81%。结论腰腿痛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近年来有年轻化发病趋势,应用自拟的中药方湿热敷治疗,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无痛苦,乐于接受。

    作者:凌继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脊柱外科临床见习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脊柱外科作为骨科领域为复杂和尖端的分学科,专业性强,内容多,在医学生临床见习中是一个难点。文章就作者在脊柱外科临床见习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几点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和解答。为开展更有效的脊柱外科见习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黄景辉;孙振;罗卓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的诊断和胰周血管侵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正确评估胰腺周围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胰腺癌患者行8排16层螺旋 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65s,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与肿瘤在两期增强中的对比情况,以及胰腺周围血管的受侵情况。根据胰周血管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肿瘤胰腺明显对比在胰腺期明显优于门脉期(19/20,5/20,P<0.01)。胰腺期扫描能清晰显示胰周血管,其中胰周血管中断5例,包绕4例,部分包绕2例。20例肿瘤患者中,术前认为可以切除9例,术中切除8例。结论多排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比门脉期增强扫描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癌,有利于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和可切除性的临床评估。

    作者:黎孝勇;费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口腔内自发性出血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观察研究口腔内自发性出血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院诊治的128例口腔内自发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28例口腔内自发出血,由单纯牙龈炎症引起97例,占75.8%;由不良修复体引起4例,占3.1%;由全身因素引起27例,占21.1%。所有患者急性出血1h内均得到控制,其中彻底止血116例,彻底止血率为90.6%。1d内无复发。结论口腔内自发性出血主要由局部原因和全身因素引起,患者多急性就诊,中老年偏多,病情多样。临床处理时应沉着细致,给予患者全面检查及询问病史,以准确判断病因,进行针对性止血处理,然后根据病情行周密治疗。

    作者:谷晓平;李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012年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分析

    目的:观察我院实施干预措施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干预前、后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各150例,统计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结果干预前存在选药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合理、不合理联合用药等问题,在干预后得到较明显的改善。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干预措施有效,但仍有部分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赵德斌;曹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中的科学应用

    目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对策。方法收集了201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39例实验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2.3%)显著高于对照组(76.9%),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理行为规范性(94.9%)显著高于对照组(79.5%),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雷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人心血管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血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老年人心血管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2月共收治了8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效率为97.50%;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7.50%(3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乐;陈禧;李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低位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术中灌洗一期吻合与二期吻合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低位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手术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月收治68例低位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低位大肠癌术中结肠灌洗后行一期手术切除吻合总住院时间短、总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低位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术中行结肠灌洗并一期切除吻合治疗较二期手术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总住院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生存率高等特点,因此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周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流动儿童部分常见病及其相关行为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流动儿童及非流动儿童的部分常见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方法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4所小学5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流动儿童125名和非流动儿童120名。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因素、每日玩游戏平均时间、是否常带手机到学校、每日户外活动平均时间和患病后的就医行为等。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远视力和龋齿。结果流动儿童组和非流动儿童组每日玩游戏平均时间和户外活动平均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龋齿及近视眼患病率差异未出现统计学意义,但裸眼视力平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近视眼患病率与是否携带手机到学校和网络游戏平均时间有关联(P<0.001)。流动儿童平均身高和体重均低于非流动儿童(P<0.01),非流动儿童组的男女超重儿童比例高于流动儿童组(P<0.05)。父母陪同的儿童龋齿治疗率和近视眼矫正率均高于其它家庭成员陪同的儿童(P<0.001)。结论建议今后尽快实施以预防流动儿童常见病为目标的公共卫生项目,并提高学校卫生服务和社区医疗服务对流动儿童的可及性。

    作者:乌斯琴图亚;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极高的疾病,除引起多种躯体功能障碍外,还常常继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1]。脑卒中后情绪障碍如卒中后抑郁(Postsroke depression)可降低康复治疗效果,对躯体残损,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都有消极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2]。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在脑卒中康复期(病程>2w),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对康复治疗有明显的协同作用[3]。因此,在脑卒中的治疗过程中,要了解和理解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如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做好心理护理,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作者:朱文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生儿ABO溶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ABO血型不合孕妇新生儿ABO溶血发生率及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及临床随访。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9月ABO血型不合的23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新生儿溶血91例,观察新生儿溶血发生的相关因素(丈夫血型、孕16w抗体效价)等,采用 Logistic统计学方法对各可能因素与新生儿溶血发生之间的关系及相程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发生率39%。结论孕16~18w抗体滴度、有无妊娠合并症及女性新生儿是新生儿溶血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

    作者:陈赛琼;陈江鸿;林佳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外踝尖部骨折行微型钢板内固定的诊疗、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外踝尖部骨折行微型钢板治疗的疗效、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外踝尖部骨折行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12例临床资料,包括手术资料、护理及术后疗效。结果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疗效优9例;良好2例;中1例,骨折不愈合者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微型钢板治疗外踝粉碎骨折,可修复严重粉碎的较小外踝尖部骨块,恢复外踝关节面平整,结合精心的护理,可行早期功能锻炼,使踝关节获得满意功能,方法简单易行,临床实用性较强,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有效的保护软组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英;王月红;许静;胡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