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秋;杨少琴;张愿芳;田清玉
对2001-02~2002-10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CCU病房心血管病103例介入治疗术前心理分析,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现体会如下.
作者:王海兰;宋俊英;王东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分娩镇痛是指消除或缓解分娩时产痛的措施,是多年来产妇所希望的.分娩镇痛的方法多种多样,现将临床常用的各种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李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骨关节结核,文献报道约占所有骨关节结核的47.28%,其部位隐蔽,症状复杂,临床上常引起漏诊或误诊.我院1989-08~2002-08共收治脊柱结核110例,其中33例曾在院外误诊.分析如下.
作者:杨东辉;时俊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我院椎管内占位性病变MRI误诊7例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23~70岁.临床表现为:腰腿痛、下肢无力、肌张力和腱反射异常以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7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
作者:王波;戴敏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尿液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尿常规检测是各医疗单位的常规检验项目,随着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尿常规分析仪也从检测的几项增添至十几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作者:孙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甲状腺癌由于缺乏特征性表现,在临床上易被误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十分推崇针吸细胞学检查,认为其安全有效,准确率高.但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却不很理想.本文对术后石蜡切片诊断为甲状腺癌术前细胞学检查诊断为良性肿瘤的24例进行分析.
作者:张丽;刘丽丽;王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腘动脉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表现较为隐蔽,漏诊、误诊率高,截肢率高,遗留后遗症多.为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们1983~2001年间救治的腘动脉闭合性损伤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培信;刘玉刚;曾波;庄永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近5 a来,我科在收治肱骨干骨折的过程中共发生内固定失败5例,现对其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许建湘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美国DADE产Mi-croScan AutoScarn-4型微生物分析仪及其NC21鉴定板和符合NCCLS标准的Ver Sion22分析软件,对66株阴沟肠杆菌检测产IB和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阴沟肠杆菌产IB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不产IB株(P<0.005).结论本地区抗生素诱导阴沟肠杆菌检测产IB率较高,且耐药严重.
作者:张耀辉;谢凤云;周少雄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在使用微波治疗咽部疾病时,由于设备的操作失误或患者个人体质特异而引起了较严重的并发症鼻咽闭锁3例报告如下.
作者:邵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自1980-01~2002-12共收治子宫破裂22例,误诊7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冬春季少儿常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各种传染病如流脑、麻疹、猩红热、风疹、湿疹、水痘等,初表现都常以发热出皮疹等症状为主.皮疹是冬春季儿童疾病的信号,要正确诊断出少儿的病因所在,应从以下几种病症的特征中加以鉴别.
作者:周洪合;张小平;王志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1979~1999年收治阑尾疾病9121例,其中35例阑尾肿瘤,术前均误诊,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安泽武;王玉乾;王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从计划献血到自愿无偿献血是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的关键,为了解本地无偿献血的基本情况,笔者对2000~200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峰;李俊杰;赵艳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室门诊自1999-09~2002-09采用调Q开关钕:钇-铝石榴子石(XJZ-200Nd:YAG)激光治疗雀斑126例,治疗效果理想,无1例癍痕出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静平;李桂玲;刘红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抗菌药物是一类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在其使用过程中,一定坚持选择有效药物,应用合理方法,防止不良反应,避免引起病原菌的耐药性的用药原则,其中对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并合理应用是治愈疾病的关键.
作者:马力;梁晶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自1996年以来我科收治中颅窝底肿瘤83例(占同期颅底肿瘤的77.4%).利用显微镜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均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周文科;张新中;周国胜;史耀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牙髓炎是口腔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疼痛不能自行定位,临床上有时出现患牙的确定错误而发生误诊误治;又因其疼痛剧烈,与三叉神经痛的疼痛范围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而出现二种疾病相互混淆,出现误诊误治.现将近年来所遇有关二种疾病的误诊27例,分析如下.
作者:赵彤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利巴韦林(病毒唑)是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能干扰DNA合成,阻止病毒复制.近年来,临床实践证明,不良反应较多,综述如下.
作者:侯庆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近年来检测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生注意到某些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循环中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炎性因子(如白介素家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升高,而这些现象用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无法解释,故现在医学工作者开始关注感染(特别是慢性感染)与脑缺血之间的关系,幽门螺旋杆菌是常见到的引起慢性感染的致病源之一,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尤其高.2001年国外医学工作[1]者用免疫组化法在无消化系统疾病的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上检出HP-DNA基因表达,从而提示HP与脑缺血有密切关系.但目前国内外对HP与脑缺血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HP对脑缺血造成的影响仍有争议.
作者:孙锋;王金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