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择期剖宫产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比较观察

林丽萍

关键词:择期剖宫产, 麻醉, 留置尿管, 舒适度
摘要:目的:观察择期剖宫产手术孕妇在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不适程度及尿路感染情况的比较。方法选择自愿择期剖宫产的孕妇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Ⅰ组为腰硬联合麻醉后留置尿管,Ⅱ组为在病房进行术前准备时留置尿管,对孕妇插管时舒适度,疼痛程度及术后3d内发出尿路感染的比较。结果Ⅰ组孕妇在留置尿管时比Ⅱ组孕妇舒适度高,疼痛感不明显,插管成功率高,术后3d内尿路感染发生率低。结论麻醉后留置尿管可减轻患者疼痛、不适,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精细化护理在妇产科肥胖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精细化护理对妇产科肥胖患者的影响,探讨精细化护理的医学价值。方法随机将90例妇产科肥胖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使用一般护理,实验组使用精细化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①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焦虑评分分别为(4.99±1.02)d、(1.78±0.97)分、(39.78±9.22)分,对照组对应为(6.71±1.13)d、(3.21±0.44)分、(45.18±8.39)分,实验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并发症: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5例VS7例,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后切口愈合快,疼痛感轻,焦虑程度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使用精细化护理对妇产科肥胖患者的效果较好,可以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董成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线粒体、Mfn2与肿瘤及细胞周期关系的研究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类重要细胞器,除了作为能量产生的场所外,还参与包括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线粒体融合蛋白2是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并参与线粒体功能调节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近年来对线粒体及相关因子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作者:董文岳;张景华;李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在积极活血抗凝和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稳定的情况下静脉泵入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肌注治疗,主要根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30例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患肢肌力增强。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有效、经济、安全。

    作者:邹霞;陈学文;刘燕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多发静脉异常1例

    1临床资料孕妇(G3P0+1)25岁,于22w1d孕时胎儿系统超声及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所见:胎儿双顶径测值(5.0cm)低于同孕周(5th~5.1cm),其余生长经线与孕周相符,大体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胎儿腹部横切面显示门静脉窦呈管状弧形弯曲,其凹面指向胃泡,胆囊位于胃泡与门静脉窦之间;脐带胎盘入口距胎盘边缘1.5cm,脐动脉血流频谱测值正常。胎儿心脏室间隔上份回声失落约0.18cm;四腔心切面见冠状静脉窦开口处内径约0.35cm;四腔心切面在左心房左缘及三血管气管切面肺动脉左侧均见一圆环状结构,为左上腔静脉横断面,内径约0.26cm。 CDFI提示房间隔冠状静脉窦口处探及左向右分流,室间隔上份回声失落处探及少许双向过隔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臀位,宫内单活胎;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伴冠状静脉窦扩张(不排除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可能);室间隔缺损;胎儿双顶径测值略低于同孕周;边缘性脐带胎盘入口。

    作者:张丽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体位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血压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在中凹体位下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急诊剖宫产术90例,均分为三组。脊麻后,A组中凹体位,即头胸侧抬高20°、下肢于腘窝以下垫用软布包好的泡沫块,使下肢抬高20~30°。B组左斜体位,即将手术床向左侧倾斜30°体位。 C组取平卧位。比较三组产妇低血压的发生率和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结果 A 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比 B 组、C 组明显降低(24%vs38%vs57.7%,P<0.05),A组应用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比 B组、C组明显减少(0.25mgvs0.40mgvs0.58mg,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凹体位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作者:吴聚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诊科低钾血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科低钾血症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诊科低钾血症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优质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3.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诊科低钾血症患者采用优质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罗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低钠血症诱发昏迷误诊1例

    1病例摘要患者,女性,72岁。主因嗜睡2d,昏迷1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服用降压药.降糖药,严格控制饮食。2d前,家人发现患者乏力,嗜睡,唤之可醒,未注意,1d前患者昏迷,小便失禁,四肢软瘫,急诊入院,收入神经内科治疗。查体:T36.4℃,P80次/min,BP140/90 mmol/l,R18次/min。神志不清,压眶有反应,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软无强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征(-)。四肢软瘫,肌力查不清,双巴氏征(+)。入院急查血糖6.5mmol/L。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多发腔隙性梗塞灶。给予清除自由基,抗凝,扩张血管治疗,促销促醒等治疗,患者症状无变化,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急查电解质示血K+3.5mmol/L,血Na+114mmol/L,血Cl-80.2mmol/L,考虑患者意识障碍因低钠所致,给予静脉滴注3%氯化钠100ml(20ml/h),鼻饲食盐胶囊。3d后,患者逐渐清醒,自述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平常严格控制盐的摄入,近1w食欲不振,未引起注意。5d后复查电解质血K+4.01mmol/l,血Na+130mmol/l,血Cl-101.01mmol/l,住院7d,好转出院。

    作者: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例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迟发强阳性患者的护理体会

    1病例资料某男、42岁,2013年4月15日因手部外伤经我院手外科清创缝合后,按医嘱来我科注射TAT,皮试前询问病史、过敏史、用药史均无异常,未空腹。10:00配皮试液,取TAT(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1109090)1支,常规配制皮试液后,于左手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05ml,30min后观察,注射部位皮丘稍增大,直径约5cm,周围无伪足、红肿等其他异常,患者主诉无不适。因皮丘较大,经慎重考虑判断为阳性,建议患者做脱敏治疗遭拒绝,签字后自行离院。晚上22:30左右,患者来急诊科就诊,诉从下午16:00左右开始,皮试部位出现发红、发痒、肿胀疼痛,查看皮试部位,皮丘红而硬,范围达10cm×8cm,红肿延伸至手指末端及肘关节,中心部位皮肤发热,无诉其他不适,生命体征无异常,医疗诊断为TAT过敏反应。

    作者:黎彩卿;刘晓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结肠癌引起腹腔高压症1例救治体会

    腹间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腹腔内高压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系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急剧升高,引发急性腹腔高压综合征(acute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AIH)或腹腔高压综合征(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所致。2006年世界腹间隔综合征协会(WorldSociety of tl 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WSACS)将ACS定义为IAP稳定升高并大于20mmHg,伴或不伴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APP)≤60 mmHg,同时合并新的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1-2]。

    作者:潘利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在胆囊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期开展的20例胆囊结石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2~95min,平均58min;术中出血5~40ml,平均l5ml;术后住院时间2~3d。术后均未使用止痛药,无胆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超声提示胆囊功能良好。结论对结石数量少,胆囊功能良好,有保胆意愿的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安全有效,既保存了胆囊的生理功能,避免了胆囊切除的诸多并发症,而且有益患者术后心理康复,更具微创性,美容效果更佳,该方法临床可行性大。

    作者:钱川;吴涯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措施的探讨

    观察康复护理的介入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介入康复护理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了显著改善。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可有效缩短卧床周期,降低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后遗症,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及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史小婷;程瑛;王勇勇;朱继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腿严重外伤行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了3例小腿严重外伤行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手术配合,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病情,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对于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采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使两者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结合,在创面早期同期处理了骨折和软组织损伤,能有效地缩短病程,降低感染,骨外露、骨不连等发生率,免去患者多次换药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的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淑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2008~2012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与干预措施

    目的:掌握隆安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种类,分析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按《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的要求,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对2008~2012年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各监测医院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隆安县2008~201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63‰,5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前6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多指(趾)、并指(趾),唇裂、腭裂(唇裂并腭裂),胎儿水肿综合征,足内外翻,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超过35岁产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出生缺陷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健康,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加强宣教、提高婚检质量和孕期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及早明确诊断,及时终止妊娠,从而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韦艳丽;黄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联抗血小板行急诊PCI围手术期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三联抗血小板行急诊PCI围手术期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8月~2013年8月55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例22例,对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检查/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急诊 PCI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策略。结果本组患者男性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9.3±7.8),上消化道出血均发生于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1w内,发生率3.96%。有消化道溃疡病史4例(18.18%),慢性胃炎病史8例(36.26%),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13.6%),心源性休克5例(22.72%),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患者3例(13.6%)。发生轻度出血16例(72.72%),中度出血5例(22.72%),重度出血1例(4.55%)。3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发生心绞痛者均为部分血运重建患者,无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结论质子泵抑制剂(PPI)能有效防治AMI急诊PCI患者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对于出血高危患者早期应用PPI治疗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因出现严重消化道不良反应,中止抗血小板治疗而带来的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

    作者:张勇;徐瑞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阴道彩超对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对终经临床确诊为子宫瘢痕妊娠的14例患者的常规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经阴道彩超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经腹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11例,诊断符合率78.6%。两种超声诊断方法的正确诊断符合率采用检验做比较,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超检查子宫瘢痕妊娠有较典型的二维声像图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征,是目前诊断子宫瘢痕妊娠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晓岩;张树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的护理干预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临床上常见而危重的脑血管病,以剧烈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剧烈且持续,如治疗护理不当,患者可因剧烈头痛导致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而死亡。加强对患者的头痛的护理干预,包括:一般护理(环境、卧床休息)、病情的观察、药物的护理、消除诱发和加重头痛的因素、辅助止痛疗法,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头痛,降低死亡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康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择期剖宫产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比较观察

    目的:观察择期剖宫产手术孕妇在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不适程度及尿路感染情况的比较。方法选择自愿择期剖宫产的孕妇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Ⅰ组为腰硬联合麻醉后留置尿管,Ⅱ组为在病房进行术前准备时留置尿管,对孕妇插管时舒适度,疼痛程度及术后3d内发出尿路感染的比较。结果Ⅰ组孕妇在留置尿管时比Ⅱ组孕妇舒适度高,疼痛感不明显,插管成功率高,术后3d内尿路感染发生率低。结论麻醉后留置尿管可减轻患者疼痛、不适,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

    作者:林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电波形检测与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利用声卡检测心率变异性方法和利用心电(ECG)波形的检测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男女各2名志愿者,分成两组,每组男女各1名,分别是声卡组和心电组,其中声卡组志愿者接受声卡采集低频的ECG信号,并分析信号中的R波。而心电组志愿者则是通过Power Lab信号的采集系统进行检测,对照两组研究心率变异性分析情况。结果研究表明,声卡组采集到低频ECG信号的R波,且R波的波峰位置和通过Power Lab采集的R波的波峰位置重合,且RR间期没有差异,所得的RR间期对HRV的分析具有准确可靠性。结论通过研究,利用声卡检测分析心率变形性不仅成本低、性能高且兼容性较强、升级方便,和传统采集方法比较优势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姜红;赵玉德;刘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膝关节镜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有效预防并发症。方法对88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了系统护理,包括术前指导,术后护理,早期康复训练等。结果88例关节镜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9.5 d。术后随访,患者关节无疼痛,活动正常,生活能够自理并能基本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是膝关节镜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有力保证。

    作者:何静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远隔缺血后适应的研究进展

    远隔缺血后处理尤其是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是在缺血后处理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因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应用性强,且具有事后性,目前已成为研究保护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热点。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内源性保护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我们就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鹏;张江;王大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