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联抗血小板行急诊PCI围手术期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张勇;徐瑞聪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上消化道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三联抗血小板行急诊PCI围手术期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8月~2013年8月55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例22例,对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检查/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急诊 PCI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策略。结果本组患者男性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9.3±7.8),上消化道出血均发生于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1w内,发生率3.96%。有消化道溃疡病史4例(18.18%),慢性胃炎病史8例(36.26%),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13.6%),心源性休克5例(22.72%),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患者3例(13.6%)。发生轻度出血16例(72.72%),中度出血5例(22.72%),重度出血1例(4.55%)。3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发生心绞痛者均为部分血运重建患者,无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结论质子泵抑制剂(PPI)能有效防治AMI急诊PCI患者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对于出血高危患者早期应用PPI治疗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因出现严重消化道不良反应,中止抗血小板治疗而带来的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结直肠癌中相关预后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较高,治疗效果常困扰人们,而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为医生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考指标。近年随着结直肠癌肿瘤相关标志物的研究,某些标志物的预后价值越来越受重视,很多已进入临床应用,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发展,还将有更多标志物为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复发监测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谢勇;傅仲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013年1~12月湖北襄阳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对临床常见病原菌进行耐药监测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12月襄阳市中医医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 2010版标准判断,所有数据用WHONET5.4软件分析处理。结果全年共分离病原菌4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4.1%,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41.0%,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等;另外还有真菌4.9%。结论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已相当严重,为了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建议临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并且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一次性杀灭病原微生物,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谌晓燕;陈艳;张银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全白甲

    甲包括指甲和趾甲,属于皮肤的附属器,是覆盖在指(趾)末端伸侧的坚硬角质。甲的外露部分称为甲板,为甲的主要组成部分,呈外凸的长方形。正常的甲板为粉红色、有光泽,除了保护其下的皮肤不受外伤外,还起到美观、帮助手指完成精细动作的作用。甲板的颜色变化,常见的有白色、黑色、褐色、黄色、红色、蓝色、绿色、灰色等,这些颜色变化与遗传、疾病、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着重从全白甲方面叙述。

    作者:董慧民;季永智;宋洋;钟沿风;张亚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医患沟通是防范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院前急救是急诊的前线,工作场所特殊,风险莫测,关系复杂,环节较多,患者病情危重且求医心切,医务人员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果沟通不够易发生医疗纠纷和投诉。本文对院前急救可能发生医患纠纷的环节进行风险评估,根据不同场所做好医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发生。

    作者:陈珍丽;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口腔内自发性出血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观察研究口腔内自发性出血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院诊治的128例口腔内自发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28例口腔内自发出血,由单纯牙龈炎症引起97例,占75.8%;由不良修复体引起4例,占3.1%;由全身因素引起27例,占21.1%。所有患者急性出血1h内均得到控制,其中彻底止血116例,彻底止血率为90.6%。1d内无复发。结论口腔内自发性出血主要由局部原因和全身因素引起,患者多急性就诊,中老年偏多,病情多样。临床处理时应沉着细致,给予患者全面检查及询问病史,以准确判断病因,进行针对性止血处理,然后根据病情行周密治疗。

    作者:谷晓平;李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四子散腹部穴位外敷治疗骨科卧床患者便秘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应用中药四子散腹部穴位外敷治疗骨科卧床便秘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对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出现的便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卧床时间以及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①腹部按摩:以神阙穴为圆心,在腹部周围沿顺时针方向摩动,以腹内有热感为宜,约20min,每日三餐饭后2h各按摩1次。②口服果导片2次/d,2粒/次。观察组采取以神阙穴为圆心,在腹部沿顺时针方向进行四子散进行热敷。结果观察组中所有观察对象中总有效率达95%,两组总有效率达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四子散对便秘后治疗上有着单纯按摩及果导片难以达到的效果,且操作简单,副作用少,通便作用缓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崔邦胜;陈棉智;吴嘉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医务人员良好心理品质的特征与管理措施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这就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坚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是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投入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去。因此,医疗卫生机构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促进医务人员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作者:卢雪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种手术方式治疗358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358例子宫肌瘤患者3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完成的3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共358例,分别是经腹、经阴道和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观察各组手术方式的手术效果。结果子宫肌瘤剜除术:经腹组手术时间(90.8±11.6)min,术中出血量(174.5±19.4)ml。经阴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经腹组(P=0.007,P=0.008)。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大于经腹组(P=0.02),术中出血量小于经腹组(P=0.004)。次全子宫切除术:经腹手术时间(96.2±11.5)min,术中出血量(381.5±26.9)ml。经阴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经腹组(P=0.009, P=0.01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大于经腹组(P=0.007),术中出血量小于经腹组(P=0.016)。结论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应注意个体化,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合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卫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将40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施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其效果理想。结果观察组通过自制牙垫的精心护理,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结论高质量的护理患者不但有精湛技术还要有丰富临床经验,并且还要不断创新,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李慧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产前诊断中发现单脐动脉胎儿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发现单脐动脉胎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经我院产前超声发现的94例怀有单脐动脉胎儿孕妇的病历及随访资料。结果产前超声检出的94例单脐动脉胎儿,其中48例为单纯性单脐动脉,46例为单脐动脉合并畸形者。结论超声发现单脐动脉,要进一步检查胎儿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单脐动脉合并畸形预后差其染色体异常率明显升高。而单纯性单脐动脉胎儿妊娠结局良好。单脐动脉可以作为胎儿先天异常的一个软指标。这对有效降低我国缺陷儿的出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宗玉;左娟;郭正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明确提高生活质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措施。方法收治本院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评估受测对象健康状态。结果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绝大多数患者9个月后生活质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水平,有效的改善了生活质量。

    作者:吴红梅;欧阳清萍;张酬发;徐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的预防与护理

    通过分析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提出糖尿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其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护理、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和糖尿病教育、自我监测。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致死率。采用此项措施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和预防50%~80%的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慧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轻微肝性脑病诊治研究

    轻微肝性脑病(mild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是指各种类型的肝硬化及门体分流术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用精细的智力测试和(或)电生理检查作出的肝性脑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经典的就是氨中毒学说。本文就MHE的发病率、诊断方法以及中西医临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张平;张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新进展

    宫颈癌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对女性的生殖健康及生命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宫颈癌可进行常规疗法外,还可应用手术、放射、同步放化疗及新辅助化疗等疗法,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一般情况、年龄、临床分期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疗法,可显著降低毒副反应及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故本文综述宫颈癌晚期患者近年来治疗方案的进展,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丰;陈忠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肠道营养成功治疗胃癌手术后患者食管-空肠瘘

    目的:食管-空肠瘘是胃肿瘤患者胃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报道5例胃癌患者胃全切术后发生食管-空肠瘘采用全肠道营养治疗成功的经验。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普外一科共收治胃癌并行手术治疗患者488例,158例行全胃切除术,7例(4.4%)发生食管-空肠瘘,5例患者选择性行鼻饲全肠道营养治疗。结果5例患者食管-空肠瘘分别于9、11、15、20、25d完全闭合。结论合理选择全肠道营养可有效地治疗全胃切除手术后并发食管-空肠瘘。

    作者:刘长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远隔缺血后适应的研究进展

    远隔缺血后处理尤其是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是在缺血后处理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因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应用性强,且具有事后性,目前已成为研究保护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热点。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内源性保护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我们就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鹏;张江;王大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腔镜器械不同超声清洗方法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腔镜器械不同超声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通过对腔镜器械清洗流程实施改进,以多酶液+超声清洗的不同时间分为4个实验和空白对照组,对比观察5组清洗前后器械残留蛋白和微生物含量。结果实验3组和4组清洗后器械残留蛋白质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1组和2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改进清洗程序后观察结果显示:超声清洗时间长短与清洗效果有正比例关系,以超声清洗10min清洗效果较佳,清洗合格率可达92.2%。

    作者:杨晓莹;黄登会;曹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名护理人员,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0名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对照组30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后的满意度、流失率及患者的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据调查,我院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的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极高,护理人员的流失率也明显低于进行常规管理的对照组,三项指标实施前后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即P<0.05。结论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减少了护理人员的流失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而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了医患、护患之间的纠纷问题。

    作者:王友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院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集的220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ADR涉及的药品以抗菌药居首位(141例,占64.09%);静脉给药引发的 ADR多见(165例,占7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144例,占60.76%)。结论临床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陆冲;陈沛书;曹生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慢性胃炎的治疗与预防之探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胃炎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对2007~2012年在我院诊治的228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案的原则,分为A、B两组,A组122例,B组106例,A组患者均采用 PPI三联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均给予适当的对症处理,未经正规治疗。结果A组122例中,治愈48例,显效47例,有效21例,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08%。 B组106例中,治愈25例,显效22例,有效23例,无效3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6.03%。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一旦感觉上腹饱胀、反酸、疼痛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张春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