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癌中相关预后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谢勇;傅仲学

关键词:结直肠癌, 预后标志物, 研究现状
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较高,治疗效果常困扰人们,而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为医生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考指标。近年随着结直肠癌肿瘤相关标志物的研究,某些标志物的预后价值越来越受重视,很多已进入临床应用,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发展,还将有更多标志物为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复发监测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羟苯磺酸钙联合肾衰宁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肾衰宁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18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三组。对照一组患者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对照二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上加服羟苯磺酸钙,实验组患者常规综合治疗加羟苯磺酸钙联合肾衰宁颗粒治疗。连续用药12w,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所有患者 Scr、BUN、UA、24h尿蛋白定量(Alb)等指标均有所下降,Ccr指标有所上升;其中实验组治疗后各项肾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一组和二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将羟苯磺酸钙联合肾衰宁颗粒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有助于改善肾功能指标,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郑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正确的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对临床使用抗生素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规范的标本采集过程对临床标本质量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临床标本质量,以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利于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集的2111例血液标本,1989例尿液标本,4002例痰液标本,1321例创伤组织标本,1315例脓肿标本,1418例生殖道的分泌物标本及826例粪便标本,统计标本合格率,并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12982例细菌标本,总合格率为92.82%,其中,创伤组织标本合格率高,为98.79%;其次为血液标本,生殖道的分泌物标本,脓肿标本,尿液标本及粪便标本;痰液标本合格率低,仅为83.66%(P<0.05)。无菌操作,采集部位,采集量,标本容器的正确选择,正确处理标本和及时送检是影响标本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标本采集过程,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标本采集,才能提高标本质量,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利于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王宇超;姜红;李利军;张鲁磊;赵玉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168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和肺结核均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这两种疾病常合并存在。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极易感染肺结核,而肺结核控制不理想可造成血糖的波动,两者可相互影响,如不及时采取强化的治疗措施可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两病均急剧恶化,。如果能够提高意识,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其预后较好。

    作者:杨睿;张燕;张先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

    目的:为探讨分析椎体成型术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总结其在我院的应用状况。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对象,对其采取经皮椎体成型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治疗效果(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根据高万旭的治疗评价标准,结果显示显效36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96.7%;61例患者术后疼痛显著轻于术前,并且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戚磊京;张育志;陈祖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研究进展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常常使治疗中断或方案更改,导致疗效降低和耐药等,直接影响结核病后的治疗和控制效果。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涉及肝、肾、皮肤、胃肠道、血液及神经系统等,其中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cd liver injury,DILI)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肝坏死甚至危及生命,是历来关注的焦点[1]。如何减轻或避免肝损害,使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就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概况、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处置等问题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该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作者:杨伟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腿严重外伤行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了3例小腿严重外伤行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手术配合,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病情,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对于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采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使两者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结合,在创面早期同期处理了骨折和软组织损伤,能有效地缩短病程,降低感染,骨外露、骨不连等发生率,免去患者多次换药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的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淑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早期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实施早期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住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对照研究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9例)和实验组(n=89例),两组临床治疗方案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除呼吸衰竭、脑疝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它常见并发症发生数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特别是在减少中枢性高热、泌尿系感染和口腔炎的发生,实验组更为显著。结论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早期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邢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内胆管黏液性肿瘤(MPIB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不同术式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肝内胆管粘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式,评价肝内胆管粘液性肿瘤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5例肝内胆管粘液性肿瘤行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既往有胆囊切除史行再次手术的患者,行左半肝根治性切除;2例左肝出现不规则形状软组织密度的囊性病灶,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左肝管黏液性囊腺瘤的患者中,1例行左肝叶切除,1例行囊肿部位切除加内壁毁损术;1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的患者行囊肿加周围组织切除;1例行右肝叶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检查显示,1例为左肝胆管高分化黏液性囊腺肿瘤,1例左肝囊腺瘤,1例左肝粘液性囊腺瘤,1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1例为肝右叶囊腺瘤。仅有1例与手术前的诊断一致,误诊率为80%,术后进行为期2~120个月随访,对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再次根除性手术,长无瘤存活时间为5年。结论诊断医师对少见病的学习和认知,减少误诊,术中对病变部位有清晰的把握以采取佳术式是根除肝内胆管粘液性肿瘤的关键。

    作者:宋鹏;袁伟;马松;石学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职医学院校机能学实验室潜在安全隐患的分析和思考

    通过对高职医学院校机能学实验室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常见类型和原因分析,强调加强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设施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到细节落地、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是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后果的前提。

    作者:王新芳;陈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角膜异物患者的临床门诊护理指导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门诊角膜异物患者的护理指导及效果。方法将318例角膜异物患者进行护理指导直至康复后进行评价。结果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对门诊角膜异物患者的护理指导是重要有效的。

    作者:吴伟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抗结核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抗结核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2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积极应用2HRZE/4HR方案实施抗结核治疗,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与 CD4+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疗前12例 CD4+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占60%;5例为100~200个/μl ,占15%;3例>200个/μl,占15%;用药1个月末,依次为8例,占40%;2例,占10%;10例,占50%;用药3个月末,依次为5例,占25%;2次,占10%;13例,占65%;用药6个月末,依次为3例,占15%;0例,占0.0%;17例,占85%。提示CD4+淋巴细胞计数经抗结核治疗后,有不同程度升高表现。疗前12例CD4+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 中,痰菌阳性5例,痰菌阴转2例,临床症状好转9例,病灶吸收经胸片检查示好转7例;5例100~200个/μl,痰菌阳性2例,胸片显示病灶吸收好转、痰菌阴转、临床症状改善各2例;3例>200个/μl,痰菌均阴性,疗后胸片显示病灶吸收好转、症状均改善,表明CD4+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预后较好,CD4+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预后较差。与治疗前患者自觉症状、心理状态、日常生活、生理功能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疗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抗结核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章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在超导可视无痛人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要求在超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应用人性化护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心理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HAMA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焦虑发生率为34.55%;对照组焦虑发生率为63.6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使患者的焦虑心理得到有效控制,能减轻或避免由于人流手术造成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创伤。

    作者:许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目的:筛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膜腔镜手术患者350例,年龄≥18岁,ASA分级1级或Ⅱ级,手术类型为普外科或妇科腹腔镜手术。根据患者术毕或术后第1w是否发生,将其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记录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合并疾病、手术体位、气腹针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气腹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的危险因素。结果350例患者中8例因手术原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 h、气腹压≥20mmHg、头高脚低位为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时间≥4 h、气腹压≥20mmHg、头高脚低位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马红滔;常晓健;赵相军;梁思重;张良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苯扎贝特联合普伐他汀致维持性血透患者横纹肌溶解4例护理心得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联合普伐他汀导致血透患者横纹肌溶解症的监护和护理。方法对4例调脂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血透患者采用血液净化,控制血糖、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血管通路的建立和保护,观察治疗前后肌红蛋白、磷酸肌酸肌酶、磷酸肌酸肌酶同工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钾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4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得以存活,各项实验室指标逐渐降至正常范围。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改善调脂药致横纹肌溶解症的血透患者临床症状,能保护机体各器官功能,并降低了横纹肌溶解症的死亡率,正确的护理方法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谭学惠;卢晶晶;李正胜;谢娟;程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学习药学知识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学习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意义。方法对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发现的203例不合理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由护士发现的不合理医嘱占9.36%,并且结合护士发现的不合理医嘱内容,评价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学习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通过学习药学专业知识,提高了自身工作能力,真正实现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多环节审方的目标,降低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差错率,全面促进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

    作者:姚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综合性医院口腔科护士在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的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口腔科的就诊人数和工作量也逐年增加。这为口腔科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上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比较严重,器械种类繁多,使用频率多而周转快,容易造成污染。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防护是往后口腔科工作发展的重点之一,预防控制院内感染也是口腔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范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利多卡因胶浆用于无痛胃镜对丙泊酚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术时含服利多卡因胶浆对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芬太尼1.0μg/kg,2%利多卡因2ml,丙泊酚60mg/min顺序静注的麻醉方法,观察组在麻醉前含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顺序静注芬太尼1.0μg/kg,2%利多卡因2ml,丙泊酚60mg/min。监测两组患者的HR、MAP、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手术室滞留时间以及呛咳、体动情况。结果 B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手术室滞留时间少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术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及手术室滞留时间。

    作者:林爱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82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氨氯地平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降压效果、血糖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C组的mALB明显低于A、B组,C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A、B组。结论缬沙坦配伍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可以较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同时还可以减轻靶器官损害,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陶汉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在我科行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0例。两组均给常规护理,观察组另给予预防尿潴留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促进硬膜外麻醉术后排尿成功率,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田千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联抗血小板行急诊PCI围手术期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三联抗血小板行急诊PCI围手术期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8月~2013年8月55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例22例,对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检查/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急诊 PCI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策略。结果本组患者男性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9.3±7.8),上消化道出血均发生于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1w内,发生率3.96%。有消化道溃疡病史4例(18.18%),慢性胃炎病史8例(36.26%),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13.6%),心源性休克5例(22.72%),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患者3例(13.6%)。发生轻度出血16例(72.72%),中度出血5例(22.72%),重度出血1例(4.55%)。3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发生心绞痛者均为部分血运重建患者,无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结论质子泵抑制剂(PPI)能有效防治AMI急诊PCI患者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对于出血高危患者早期应用PPI治疗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因出现严重消化道不良反应,中止抗血小板治疗而带来的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

    作者:张勇;徐瑞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