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妙用小柴胡汤治疗夜半盗汗1案例

马瑶;付志红

关键词:小柴胡汤, 少阳证, 和解法
摘要: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病证第96条,本方有和解少阳,转枢开郁,通达三焦的功能。本方在《伤寒论》中使用多,现代临床应用范围广泛,而且疗效确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肘部静脉推注预防长春瑞滨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科行长春瑞滨化疗48例患者,比较改良穿刺部位前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改良后发生静脉炎8例,发生率为16.67%,改良前发生静脉炎39例,发生率81.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部位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樊菊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例老年艾滋病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目的:评价艾滋病患者运用综合性护理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例老年艾滋病患者分成两组。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配方法。使用综合性家庭护理方法的为观察组,运用常规性护理的为对照组。结果实施综合性护理的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这与对照组的60%,形成了鲜明对比(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未发现不良特征。观察组患者机体内的IgG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老年艾滋病患者实施综合性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与机体疼痛,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锡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黄与栀子的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分析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采用大黄栀子汤治疗的急性水肿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效果,并通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配伍机制和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显效34例,占总数的80.95%,有效7例,占总数的16.67%,无效1例,占总数的2.38%,总有效率为97.62%。大黄与栀子配伍对于治疗火热上炎、湿热黄疸、血热出血、热毒疮疡等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从这些方面确定了大黄与栀子配伍的药效及机制。结论大黄与栀子的不同配伍机制及作用对于指导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西药房管理现状探讨

    在医药管理中,对医院的药房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患者经过医师诊治之后,取药的地方就是医院的药房,药房终发放出来的药物品质与患者的康复息息相关。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西药不断冲击着中国的医药业,同时西药也以其方便、实用等特点,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因此,对西药房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本文对西药房的管理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旨在提高西药房的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作者:王建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职高专护理实验室建设与细节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职高专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如何加强实验室的管理,运用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使之在新形势下与高职高专教育工作任务相适应,对充分发挥实验室在高职高专教学、科研中的作用,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玉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因质施教”培养模式在进修医师麻醉操作技能培养的应用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培养模式下进修医师麻醉操作技能掌情况,寻求索一种高效的进修医师培养模式。方法随机将进修医师分为两组(传统组和创新组 n=6)。传统组采用随机法培养模式,创新组采用根据气质类型不同特点因质施教的培养模式。比较两组进修医师每个月临床麻醉操作评分(百分制)。结果传统组4th~6th月麻醉操作评分与创新组(x±s)分别是71.83±5.23,77.92±0.7,84.54±7.94,81.42±2.0,88.77±5.8,96.38±1.92;两组比较 t值分别是4.19、4.51、3.55(P<0.05),传统组与创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与创新组组间效应比较F值是34.23,(P<0.05);两组组间效应对每月麻醉操作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重复因素(每月麻醉操作评分)6个不同水平(6个月)比较F值是67.71,(P<0.05);重复因素6不同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月麻醉操作评分与两组(传统组与创新组)无交叉作用。结论创新组的麻醉操作评分高于传统组,因质施教的培养模式是一种高效率培养模式。

    作者:邓军;黄仕英;韦克;左朝晖;赵兰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析胆宁片对实验性急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析胆宁片对实验性急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分别用D-氨基半乳糖和四氯化碳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和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并对大鼠体内血清中AST、ALT以及蛋白的含量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同时观察注射胆宁片的大鼠与其他对照组进行比较,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G的影响以及其他的病理情况进行分析。结论胆宁片对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慢性肝损伤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作者:刘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降糖治疗,治疗组用银杏莫达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银杏莫达注射液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邓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符合人性化护理的基本理念,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丽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狼疮性肾炎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确诊为Ⅳ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分别采用吗替麦考酚酯和环磷酰胺治疗,对比观察症状改善情况,以探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同时做小鼠实验。结果治疗组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4 h尿蛋白下降,血清白蛋白升高,血清自身抗体显著减少,补体C3,C4升高,15例患者重复活检,肾小球活动性病变显著减轻。所得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吗替麦考酚酯能够明显诱导Balb/c小鼠体内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结论 TGF-β1可能参与了狼疮肾炎的发病,MMF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来改善狼疮肾炎的增生病变;吗替麦考酚酯能有效控制Ⅳ狼疮肾炎,提高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毅;刘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指缺血心肌在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主要包括表现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低下等[1]。MIRI已成为冠状动脉内溶栓、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以及心脏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MIRI涉及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的观点主要集中于氧化应激(氧自由基长生增多)[2]、细胞内钙超载、炎症反应、能量代谢障碍以及细胞凋亡等。临床上治疗 MIRI的主要药物有硝酸酯类、他汀类、Ca2+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但长期服用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研发有效的防治 MIRI的药物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中药因其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少、能作用于疾病多个环节等优点而受到广泛重视,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作者:孙琳琳;杨丹;冯莉;高亚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强化实习护生角色意识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

    强化妇产科实习护生的角色意识,明确患者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使护生尽快适应角色转变,融洽护患关系,提高实习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龙立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被忽视的戊型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肝病毒(Hepatitis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课本中关于戊型肝炎的介绍,其表现为急性自限性肝炎,少部分可发展成重型肝炎,一般无慢性病患者。而越来越多文献报道,戊型肝炎其在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过程等诸多方面都有同以前不认识一样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慢性化发病过程,这甚至颠覆了以往课本知识。

    作者:炉军;秦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改进三草鼻咽清冲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以及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三草鼻咽清冲剂是我市中医院的制剂,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散结消炎,用于鼻咽部重度炎症及鼻咽部慢性疾患。为提高制剂对鼻(窦)炎和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改进制剂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改进制剂工艺:在原提取工艺中增加蒸馏法提取鱼腥草和苍耳子、夏枯草的挥发成份;质量控制方法:对鱼腥草、龙胆草、夏枯草、苍耳子等药用薄层层析法定性测定[1]。结论通过改进三草鼻咽清冲剂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控制,可进一步提高了其对鼻炎和咽喉炎的疗效。

    作者:邓有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发展状态

    目的:分析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发展状态。方法对胰岛素、格列美脲、阿司匹林、胰岛素笔、胰岛素泵、联邦·焕胰素等治疗糖尿病药物进行全面的描述分析。结果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药物日趋多样化,作为新时代的医生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促进医疗药物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结论通过探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发展状态,不断研发新药剂,使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更加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徐霞;马晓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并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有重要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有效治疗后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积极改善作用。

    作者:王惠英;张志辉;康岩;时新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利用TAIL-PCR技术克隆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

    目的:研究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的全序列,为低温酶的基因工程制备建立基础。方法以南极磷虾基因组 DNA为模板,利用特异性的巢式引物和随机引物,通过交错式热不对称PCR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AIL-PCR)克隆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序列全长961bp,其中含有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798bp,编码266个氨基酸。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为进一步了解该酶的结构、功能和基因工程制备奠定了基础。

    作者:成航;王世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七总皂苷对肝细胞保护作用机理

    目的:分析研究三七总皂苷对肝细胞临床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接收的60例肝细胞病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A组与治疗B组,其中治疗A组的患者采用基础的常规治疗,治疗B组采用基础治疗加三七总皂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A组相比,治疗B组采用技术治疗加三七总皂苷治疗以后,临床各项症状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细胞的四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治疗B组各项值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相比,患者的ALT、AST 以及TBIL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ALB、A/G都明显上升,且治疗B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对干细胞保护得到了临床的验证,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医学推广。

    作者:禹白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襄阳一景酒店特大火灾伤员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批量伤员救治协调能力及抢救方案。方法回顾总结襄阳一景酒店特大火灾批量伤员救治过程,分析其救治效果。结果29例伤员中,21例收住医院继续治疗,5例好转留门诊观察两天后出院,死亡3例。结论有效组织管理及抢救分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训练有素的基本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作者:金丛兰;焦静;阳娟;杜泉;户云飞;陈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门诊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门诊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05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1437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298例、中年组(45~59岁)465例、老年组(>59岁)674例。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性。结果三组间在肥胖、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肥胖、吸烟的出现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中年组患者饮酒、高舒张压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P<0.05),老年组高收缩压、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三组患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出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既往家族史的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三组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好发冠心病的类型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肌梗死在青年组中所占比例大,中年组次之,老年组少。结论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在危险因素、家族史、冠心病类型均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和临床治疗中既要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亦应有针对性地干预。

    作者:崔焕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