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低频探头超声诊断阑尾病变的对比研究

黄振秀

关键词:高频探头超声, 低频探头超声, 阑尾病变, 检出率
摘要:目的:重点研究和对比高、低频探头超声诊断阑尾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分型符合率。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160例阑尾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低频探头超声进行诊断,观察组应用高频探头超声进行诊断。然后将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检出率以及分型符合率的结果。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60例阑尾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1.88%,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59.38%。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以及分型符合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探头超声对阑尾病变患者的诊断具有好高的检出率,并且具有良好的分型符合率,目前已经成为诊断阑尾病变患者的主要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86例骨折手术内固定物断裂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骨折手术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手术内固定物断裂患者86例,分析其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结果本组86例患者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中,22例复位不良,15例钢板位置放置不当,12例内固定物选择不当,20例内固定物放置时间过长,14例过早负重,3例骨不连未及时治疗。结论骨折手术要求解剖复位满意、坚强内固定、术后及时治疗相关并发症、及时将内固定物取出并合理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内固定物断裂。

    作者:周俊才;何英;崔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极不愉快或相当痛苦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可为多种病因所诱发。本文介绍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英;张翠英;李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呼吸操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呼吸操锻炼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试验组(药物治疗+呼吸操)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各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经呼吸操锻炼前后肺功能的指标。结果经呼吸操锻炼后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s用力呼气量、第1s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及呼气峰值流速均有明显差异,增强了肺功能,减少残气量,改善了气体交换。

    作者:刘小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富马酸酮替芬治疗哮喘18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富马酸酮替芬联合糖皮质激素及氨茶碱应用于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单位2008年11月~2013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氨茶碱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富马酸酮替芬片口服;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氨茶碱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沙丁胺醇胶囊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显效40例,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富马酸酮替芬应用于治疗哮喘,疗效优于沙丁胺醇胶囊。

    作者:燕书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肺内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价值及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肺部结节病的影像学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某医院在影像学中应用与临床中以及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的20例肺部结节病的资料。结果在这20例患者中,其具有典型的摄像学的表现,以此可以进行确诊,但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具有典型性。结论其胸部的X线是发现肺内结节病的明显的手段,配合CT进行查体,可以准确的知道肺内的病变,包括免疫系统的病变检出率也很高,目前作为医院诊断肺内结节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朱启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T诊断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对CT诊断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收治腹部创伤患者52例,均行CT诊断,并对其具体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诊断,共发现有13例脾脏损伤,15例肾脏损伤,10例肝脏损伤,6例胃肠道及肠系膜损伤,4例胰腺损伤,1例胆道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1例其他损伤;且行手术的39例患者中,有37例与CT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高达94.87%。结论采用CT诊断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还能尽量避免漏诊、误诊的现象发生,进而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奠定坚实地基础。

    作者: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植物抗氧化酶对水分与重金属胁迫的响应研究进展

    本文讨论了植物活性氧的产生以及其作用,同时对抗氧化酶的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论述了植物抗氧化酶对水分、重金属单一胁迫的响应,以及近年来水分或重金属与其他环境因子复合胁迫的研究进展,包括水分与重金属复合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的影响。

    作者:朱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近两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贝那普利,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效果并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中有效率96.8%;对照组有效率71.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与贝那普利的联合疗法可有效改善症状、更好地保护肾功能,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祁显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

    痛风症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异常的常见病,已被联合国列为21世纪20大顽症之一,血中尿酸水平过高是痛风的第一大诱因,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不仅仅是引起痛风,更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因此,降低并长期维持血清尿酸浓度在其饱和度(约6.8 mg/d1)以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传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对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笔者从浅谈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研究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得提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作者:禹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断肢再植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实践

    断肢再植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手术,术后细心观察和护理是再植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之一。作者结合日常工作心得总结断肢再植护理要点,患肢再植术前护理做好现场急救、术前准备和心理安抚。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血循环观察,做好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该病的术后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新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风湿热的二级预防--美国心脏学会(AHA)及儿科学会(APP)2009年建议

    有风湿热病史患者在继发GAS(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后风湿热复发及继发风湿性心脏病的风险很大,宜进行持续数年的抗生素预防治疗(二级预防)。预防治疗的疗程根据既往风湿热发生的次数、距后一次风湿热发生的间隔时间、继发GAS感染的危险性、患者的年龄以及心脏是否受累而定。二级预防治疗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磺胺嘧啶或大环内酯类/氮杂内酯类药物。

    作者:李夏华;李霞;施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护理

    近年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已在国内外学者中达成共识,其疗效明确可靠[1-2]。椎体成形具有良好疗效。但是这项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导针经皮穿刺到伤椎及骨水泥灌注过程中有脊髓损伤、骨水泥渗漏及肺栓塞等潜在的危险。患者多为老年病例,潜在较多并发症的风险,如果护理不当,后果严重。我科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采用经皮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共为24例,现将一些如何重点防治手术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邵爱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接种卡介苗致左腋下淋巴结炎引起的思考

    接种卡介苗引起腋下淋巴结炎比较常见,但常因治疗不当,而致病程迁延不愈。本文介绍这名患儿,因患淋巴结炎切开排脓,伤口迁延不愈,历时10余月,辗转几个医院治疗,给患儿的身体、精神和家庭的经济、家属精神造成严重伤害。而在处理一次性补偿问题上又遇到很多新的问题。现就案例出现的问题和思考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馆藏中医古籍数字化共享平台的组建设想

    本文从目前多个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在利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出发,指出建立馆藏中医古籍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具体设计了共享平台的总体目标、组建结构和组建方法。

    作者:张伟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于SWOT分析法的儿童医院党建品牌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SWOT分析法在儿童医院党建品牌建设中的应用。方法应用SWOT分析法来调整医院党建品牌建设整体发展策略。结果基于SWOT分析法的常州市儿童医院党建品牌建设升华了党建品牌的内涵,使品牌得到不断创新,患者的满意度大幅提升。结论 SWOT分析法应用于儿童医院党建品牌建设,可提高儿童医院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作者:陈华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肠梗阻导管结合支架治疗3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报告3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经鼻、经肛插入肠梗阻导管治疗后择期置入支架的护理,观察和分析其效果,患者肠梗阻症状缓解。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横结肠不完全性肠梗阻,肠梗阻导管直接作用于患者相应梗阻部位上方,冲洗量、引流量明显增多,腹胀腹痛明显减轻,肠道功能恢复更快,支架置入终解除肠梗阻,降低二次手术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丽芳;陈少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非语言交流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体会

    应用非语言交流,满足了语言沟通障碍而意识清楚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减少了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周龙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方法使用一次性导尿管经尿道行膀胱灌注,并加强心理护理,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坚持完成全程化疗。结论膀胱灌注能有效预防肿瘤的复发,正确的护理能减轻患者膀胱灌注的不适感,提高膀胱灌注的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俞晨林;杨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活性非常强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位置,主要症状为慢性盆腔炎症、痛经以及不孕不育等方面的临床表现,对妇女的身心以及生育功能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且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关于子宫内膜异位挣的具体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晰,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与发展的发病机制,但是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然未完全阐明,为常见的病因学解释为炎性反应以及免疫异常等。近期,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趋化因子、细胞凋亡以及遗传因素等因子参与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之中,其对凋亡的感受性显著降低,HOX10基因参与雌性生殖系统的发育,这在子宫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予以综述。

    作者:黄沁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