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神经元病误诊为颈椎病8例分析

潘立茂;李运刚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诊断, 误诊, 颈椎病/诊断
摘要:运动神经元病与颈椎病之间临床上极易引起相互误诊,主要将脊髓型颈椎病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病,我们对运动神经元病误诊为颈椎病8例分析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误诊为溶血性贫血5例分析

    现将我院曾被误诊为溶血性贫血(溶贫)的巨幼贫患者5例分析如下.

    作者:葛秀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误诊12例分析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是一种肺泡毛细血管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属于罕见病,极易误诊,我院自1995~2002-10共收治14例,其中误诊12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本山;郑敏翠;杨海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23例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临床变化复杂、多样化,常与诱因的表现混杂一起,部分患者无明确的糖尿病史,易被误诊、误治.现对我院1997~2002年DKA误诊23例分析如下.

    作者:苏会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润舒滴眼液过敏2例

    1病例报告例1:男,18岁.因双眼异物感、流泪、分泌物多1周,来我院就诊.检查:双眼睑结膜充血,结膜囊少许分泌物,角膜清,荧光素染色(-),诊断为:双眼急性结膜炎.给予润舒滴眼液,4次/d,滴眼.当日共点眼4次,次日晨起,患者双眼睑水肿,眼球胀痛,畏光流泪,上述症状加重.急诊来院.检查:双眼睑水肿,结膜囊水样分泌物,睑球结膜充血、水肿.考虑为润舒滴眼液过敏所致,令其停药,改用点必舒滴眼液,4~6次/d,2d后,眼睑结膜水肿消退,继续用药1周恢复正常.

    作者:周平;李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对30例TOB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并行头颅CT及MRI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结果:8例经头颅CT确诊,余2 2例经MRI确诊.CT及MRI 提示重要的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塞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对后颅凹病变诊断优于CT.

    作者:李尧;卞绍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属于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楠;郑永全;李成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SARS 128例分析

    对2003-02~2003-04我院参照卫生部SARS诊断标准[1]收治的SARS128例分析如下.

    作者:冼建中;关玉娟;洪文昕;杨葆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无瘫型脑出血误诊21例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4例,年龄46~81岁,平均65岁.伴有高血压史16例,高脂血症8例,糖尿病5例.

    作者:贲有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护理

    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极为重要,我们从1997-10~2001-10对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85例进行了营养护理的指导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晓楠;秦二英;陈玉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副乳腺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道1例副乳腺腺癌,结合文献对该病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瘤细胞圆形,卵圆形,呈条索状及腺样排列,表皮内可见灶状分布paget细胞,肿瘤周边见乳腺小叶样结构.免疫组化:ER、PR、C- erbB-2均阴性.结论:副乳腺癌早期诊断较困难,在诊断时必须证实与正常乳房无关,发病前副乳腺病史对本病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副乳腺癌的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

    作者:刘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SARS时期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干预

    目的:研究大学生群体SARS时期心理行为表现及对策.方法:通过SARS相关知识问卷,在高校在校生及被隔离学生中进行.结果:大学生对SARS基本知识综合认知状况为很清楚占12.28%,清楚占32.83%,了解占38.09%,不清楚占16.42%;大学生对SARS严重程度综合认知状况为非常可怕占9.15%,可怕占31.83%,不可怕占47.12%,无所谓占5.64%;大学生对 SARS疫情公告、学院封闭式管理、隔离措施综合认知状况认为很必要占56.27%,必要占28.4 5%,一般占8.39%,不必要占4.76%.结论:掌握SARS基本知识是减少恐惧心理的理论基础; 科学及时客观真实公布SARS疫情是减少恐惧心理的必要手段;封闭式管理、隔离措施是防治 SARS传播重要方法.

    作者:刘兵;陈建红;李映章;吴宇萍;李媛;吴海亮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非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检测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寻求防治措施.方法: 应用非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对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进行灌洗液培养,同时作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61株,其中G+球菌34株(55.73% ),主要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变异链球菌.G 杆菌25株(40.98%),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不动杆菌、产气肠杆菌.白色念珠菌2株(3.28 %).致病菌耐药率高,对泰能、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较为敏感.结论:非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检测安全可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VAP的病原以G+球菌为主,应根据致病菌的药敏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熊淑英;杨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的应用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的瓣口面积有许多方法,常用的方法是二维超声几何面积法(2DP)和压力半降时间法[1](PHT).上述两种方法简便、准确、实用性强.但因为有一定的限制和前提条件,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作者:刘新;王颖丹;谷青;王金洲;宋丹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食管支架脱落胃镜取出1例

    1病例报告女,47岁.因食管癌并狭窄于2003-02-25在X线下行支架置入术,术后X线透视提示支架脱落入胃内.胃镜检查见食管下段四壁环形病灶,表面覆盖污秽白苔,管腔狭窄,镜身不能通过.导丝引导下行探条扩张,直经1.2cm探条扩张3min,胃镜可通过.见胃体大弯处一8.0cm×1.2cm带膜支架(双喇叭口,无回收线),胃内较多钡剂残留.注入冰盐水500ml,四爪异物钳钳夹支架内侧壁,喇叭口变细,随镜身同时退出.取出支架.

    作者:王颖;刘立群;逯爱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而脑血管痉挛(CVS)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常引起严重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塞,成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我院自1998~2002年利用尼莫地平治疗4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天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核磁共振检查失败132例分析

    对我院2000~2003年有完整记载的核磁共振检查失败(检查中途终止、或成像质量差无法进行诊断、或不符合诊断要求均视为检查失败)132例分析如下.

    作者:梁开运;陈小宏;龙在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围产期用药不良反应

    1氯氮平致死胎女,27岁.入院时妊娠6个月余,因精神分裂症服氯氮平每日量渐增至350mg,1个月后以250mg/d维持治疗,3个月余后顺产一死婴,后改用亚氟利多治疗,2a后足月顺产一女孩,现健在.

    作者:旦慧文;王朝荣;李成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CD14基因启动区C(-260)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CD14基因启动区C(-269)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的关联.方法:用PCR技术检测了5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及90例健康人CD14基因启动区含(-26 9)多态位点的基因片段,HaeIII酶切分型.计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无酶切位点)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 1.00% Vs32.78%; OR=2. 13;95% CI,1.30~3.50;P<0.01).结论:CD14基因启动区C(-269)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相关.

    作者:潘闽;顾卫东;陈风;朱健华;魏福祥;袁瑾;龚亚池;崔之础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趋化因子与肾移植排斥反应

    趋化因子是趋化性细胞因子的简称,这一名称早是1992年在布达佩斯召开的国际免疫学会议后确定的[1].它代表一大类类似于细胞因子的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介质,属于一种分泌性蛋白.趋化因子由白细胞或组织细胞持续性或受刺激后分泌,并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模式在局部发挥作用.移植器官发生排斥反应时,在免疫细胞向移植物浸润的过程中,某些趋化因子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者:孙星慧;吴卫真;谭建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对新生儿的影响

    随着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为此,总结2001-01~2001-12在我科剖宫产分娩的159例新生儿进行观察并与同期胎头负压吸引产儿及经阴道分娩的臀位儿(以下合称阴道难产儿)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对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成清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