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津市河北区医务人员吸烟现状及吸烟危害知识、态度调查

孟婧;张帆;高婕

关键词:医务人员, 吸烟, 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的吸烟现状,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和吸烟危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共462人,使用统一问卷,采用一对一和自我填表万式进行调查.结果 男性医务人员总吸烟率为49.6%,女性为1.8%;不吸烟者中有72.2%的人存在被动吸烟的情况.结论 医务人员对吸烟危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4.3%,医务人员的正确态度持有率为60.0%.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利培酮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利培酮联合奥氮平用于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3、5、7w)PANSS评分情况,并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1、3、5、7w后PANS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奥氮平用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治疗效果较单纯奥氮平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没有显著增加.

    作者:汪锦华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析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患者各55例.常规治疗措施相同,但A组给予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B组则给予静脉滴注丙泊酚,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硬膜外麻醉后,其HR 、MAP与BIS均明显降低,Ramsay评分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均能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右美托咪定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更为满意.

    作者:杨佳俊;邹文闻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两种临床护理实习带教方法的应用及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过程中,不同带教万法的应用效果,旨在提升临床护理实习带教效率.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110例,按照临床护理实习带教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护生接受PBL护理实习带教,观察组护生接受CBL护理实习带教.结果 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方法应用,护生各方面成绩都明显提升,但除了实践操作成绩两组无明显差异外,在其他成绩上,两组都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CBL临床护理实习带教方法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升护生各方面成绩,还能从根本上提升护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护士护理质量.

    作者:冯月霞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以突发昏迷、语言障碍、四肢瘫痪、偏身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起病急剧,变化迅速,病死率极高,并且大部分恢复后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2015年5月我科收治一例脑出血昏迷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宇;崔建英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吞咽障碍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50%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早期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策略,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手术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择期手术的患儿7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5例,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36例,选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麻醉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等麻醉相关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安全性好,大大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提高定向力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陈斌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定展,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管理工作已成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要想令患者的病情得到理想的控制,相关医护人员出了要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用药指导之外,还要对其进行饮食和运动,服药依从性等干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其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减少并发症发生机率提升其生活品质,这些行动的实施基础是要通过加强防治队伍培训工作之上进行的.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首选阐述了国内国外2型糖尿病发病现状,对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作者:骆桂根;刘精东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细致的、精心的整体护理,仔细观察病情,才能及时发现细微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治疗,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基于此,本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了研究.

    作者:刘艳君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影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康复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6例AMI患者近期(1个月)病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就诊时间、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危险因子等的相关性,及时有效地制定个体化康复护理程序.结果 女性、高龄、前壁心肌梗死、就诊时间>6h患者近期病死率更高,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病死率较溶栓治疗组低,吸烟、高脂血症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及时实施康复护理程序,有效预防AMI复发、降低近期病死率效果确切.结论 AMI近期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可通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危险因素、加强康复期护理改善预后.

    作者:王彬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影响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入院的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加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心理状态与生理状况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行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下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影响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蒋丽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高原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感染控制和护理管理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管理方法,提出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适宜措施.方法 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体保健意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结果 108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院内外配合感染控制管理是防止手足口病大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颜芳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多种麻醉方法在妇科门诊手术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研究咪达唑仑、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分别与丙泊酚配伍用于妇科门诊手术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无痛人流术、无痛诊刮术和无痛清宫术患者120例(ASAⅠ级),随机均分为咪达唑仑+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C组).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静注咪达唑仑3mg、丙泊酚2mg/kg;B组于手术开始前静注芬太尼0.05 mg、丙泊酚2mg/kg;C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1mg/kg,并于手术开始前静注丙泊酚2mg/kg.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后及手术结束时的SBP(收缩压)、HR、SpO2;记录各组患者丙泊酚的用量、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及患者麻醉苏醒后5min、10min、30 min、60min下腹部疼痛程度的VAS评分;记录各组患者在术中出现呼吸抑制及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 咪达唑仑+丙泊酚组(A组)麻醉镇痛效果差,不良反应较重;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麻醉镇痛效果好,但不良反应也较重;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C组)麻醉镇痛效果接近B组,但不良反应明显轻与A、B两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这种新型的非甾体类药物麻醉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门诊手术的麻醉中.

    作者:丁瑜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TST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TST(开环式微创痔吻合器)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的10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TST组56例;对照组44例,采用传统Milligan-Morgan术.观察两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狭窄、尿潴留、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术后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狭窄、尿潴留等方面TST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术治疗混合痔,是一种较理想、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

    作者:艾山江·乌买尔江;王辉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0例确诊或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均行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两者在病变部位检出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CT冠状动脉成像的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诊断价值优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秦浩民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探讨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妊高症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妊高症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护生108名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4名,给予观察组人性化带教模式,给予对照组常规带教模式.对两组护生的带教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生无论是理论成绩还是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护生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针对于妊高症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带教而言,采用人性化带教模式可进一步提升带教效果,同时也提升了护生的满意度.

    作者:张福玲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和末梢血的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检验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血液常规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进行静脉血检验,对照组进行末梢血检验,分析对比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RBC、RGB、PLT值均高于对照组,WBC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重复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重复检测值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毒义.结论 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检验可多次重复检验,结果较末梢血更准确,有利于临床诊断.

    作者:邓林平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诊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9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西医组和中医组,西医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采取中医综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西医组总有效率65.31%,中医组总有效率89.80%,西医组总有技率低于中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万红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蔡浙毅治疗慢性肾病学术思想浅析

    蔡浙毅副主任医师是我院肾内科主任、治未病科主任,为嘉定区中医医院第三期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本文主要介绍蔡浙毅副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工作中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概括了“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健脾益气,补肾涩精”、“补肺健脾,固表祛风”、“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活血化瘀、解毒泄浊”等学术思想,能够确切指导临床应用,提高疗效.

    作者:李姗珊;蔡浙毅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6例美容整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满意率为96.96%,对照组满意率为87.87%,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车智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老年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6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3例老年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式以及胸腔积液量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并采取胸腔积液抽取和心力衰竭纠正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治疗.结果 63例患者中,35例患者右侧胸腔出现积液情况,22例患者左侧胸腔出现积液情况.6例患者双侧胸腔出现积液情况,且胸腔积液量越多,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越高.所有患者经过胸腔积液抽取以及心力衰竭纠正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老年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全面、仔细的综合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松林 刊期: 2015年第5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