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艳霞;高鹤菲
目的 研究胃肠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特征,并为胃肠间质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5年6月牧治的胃肠间质肿瘤患者56例,观察56例胃肠间质肿瘤患者的病理形态,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患者的瘤细胞CD117、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CD34、波形蛋白(Vimentin)分子和S-100蛋白分子进行检测.结果 在56例常见的肿瘤患者中,良性为21例,恶性为29例,潜在恶性为6例,恶性肿瘤由上皮样细胞以及梭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的波形蛋白、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CD34、和瘤细胞CD117显示阳性率较高,S-100蛋白分子则显示阳性率较低.结论 胃肠间质肿瘤在HE染色的形态下,利用免疫组化法能够有效诊断和鉴别胃肠间质肿瘤的的类型,免疫组化法对于瘤细胞CD117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对于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CD34具有显著的敏感性.
作者:钱坤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从2014年收治的30例支气管炎患者中的15例进行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的对照治疗.对此的研究采用回归性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进行联合治疗,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由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为理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经过联合治疗得到很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此可以看出,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对支气管炎的治疗有比较好的疗效,能够在短时间内消除支气管局炎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邵晓光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综述近年来有关银杏叶、藏红花、刺五加、灯盏花、刺蒺蔾、川芎嗪、阿魏酸、葛根素及牛磺酸等中药对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文文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胃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90例在胃胰十二指肠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中医组、西医组以及胃镜置管组,观察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医组和胃镜置管组患者恢复肠鸣音以及正常进食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中医组和胃镜置管组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治疗胃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综合征时,选择中医治疗和胃镜置管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耿宏;徐鸿;严国度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了解本院护士临床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PDA的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提高护士满意度,进一步推进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缩制问卷的形式,对我院内科随机抽取的250名护士进行PDA满意度调查分析.结果 护士主要对PDA自身功能及网络的稳定性评分较低,处于不满意水平.结论 PDA的自身功能缺陷(体积过大、电池使用时间短、网络稳定性差),护理人员执行意识欠缺对护士使用PDA的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应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完善,减少护士接受PDA的负性因素从而提高满意度.
作者:马莉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总结创伤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009年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11例创伤性血气胸行闭式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早期提出引流管,顺利恢复,无1例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正确及时的院前创伤急救和急诊救护车上抢救能挽救不少危重患者的生命.加强创伤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利于预后.
作者:陆聪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护理过程中护士的人文关怀的素养的提高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肿瘤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80例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人文关怀需求对患者展开人文关怀护理,以未进行人文关怀的肿瘤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以自制的5级评分法评价意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估人文关怀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数据差异以SPPS20.0软件包处理.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十分强烈,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75%,其中非常满意55例,满意20例,较满意3例,一般1例,不满意仅为1例,大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5%,非常满意25例,满意25例,较满意12例,一般6例,不满意18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大,通过人文关怀,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会提高,人文关怀在临床恶性肿瘤护理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老年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胆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三期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总有效率83.33%,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加快伤口愈合,促进健康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董建慧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理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本院首饰的64例缺血性心脏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患者,对观察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丁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对观察组患者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后的总疗效为93.75%;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丁治疗后的总疗效为62.5%,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中有着显著的疗效,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比较高,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改善恢复.
作者:孙丽珍;汪喜华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在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中,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定好研究对象,患有慢性心功能囊竭的人数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中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中的患者在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护理干预手段.并且,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调查,得出两组方法的满意程度.后,将满意度和疗效进行对比,得出结果.结果 实验组中护理效果的有效率有95%,满意度为97.5%.常规组中有效护理率为55%,满意度为77.5%.实验组在两方面都远远比对照组高得多.结论 在慢性新功能衰竭的护理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张丽;王红玫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阑尾炎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6例行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我院接诊的55例条件相似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麻醉,对比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在接受不同麻醉的情况下,两组行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阻滞效果较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汪兆平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对创新思维在手术室护理科研中进行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的36例手术室护士,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护士18例.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护士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理念下的创新思维护理科研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士的合格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护理合格率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创新思维在手术室护理科研中进行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彭瑛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总结耳廓前侧皮肤缺损采取耳后皮瓣转移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集的9例耳廓前侧肿物患者,采取耳后皮瓣转移修复的方法治疗.结果 术后均一期愈合,耳廓无变形,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耳后皮瓣转移修复耳廓前侧的皮肤缺损,具有术后癫痕小,肤色接近,供区隐蔽的优点,是治疗耳廓前侧皮肤缺损的选择方案之一.
作者:吕泉清;朱旭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加强手术室设备管理的路径,为提高手术室设备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我院自2014年1月开始,在手术室的设备管理中采取安全管理模式,并设置未实施手术室设备安全管理模式的2013年1 月~12月为对照研究时间段,对这两个时间段我院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选取2013年1月~12月和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各100例作为调查对象,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 与2013年相比,2014年我院对手术室设备实施安全管理后,从17例减少至3例,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80%提高到2014年的98%,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手术室的设备管理中采取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王志鹏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探索延伸护理服务在减少TU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TURP术后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延伸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延伸护理组出院后定期行电话回访健康指导,至第6~8w两组患者均行并发症发生率调查、疾病相关知识评分,综合满意度评分.结果 延伸护理组患者术后血尿、下尿路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护理服务降低了TURP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和综合满意度.
作者:罗娜;刘光涛;郭凤静;孙伟龙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分析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水平对妊娠结局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17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糖控制情况分为对照组(血糖控制不良)与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对照组55例,观察组62例,对比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与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情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而言,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能够有效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同时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屠海燕;孙东蓉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对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乙肝患者1000例,均给予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和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PreS1-Ag检测阳性患者620例,比例为62.00%,显著优越于HBV-M检测阳性患者300例患者,阳性比例30.00%,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中,PreS1-Ag检测阳性占250例(83 33%),HBeAg阴性组中,PreS1-Ag检测阳性占370例(52.86%),两组对比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乙肝患者的治疗中PreS1-Ag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患者HBV病毒的传染情况和病毒复制情况,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一般病毒的感染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运兰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中的效果,对肺气肿的治疗提供有效支持.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辅以中医药物组方.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有5例无效,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出现无效12例,有效率76.0%,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通气后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更胜一筹,有效率较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患者的效果更佳,患者的预后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实用技术,具备临床实用性.
作者:胡静菊;黄凤丽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分析神经节苷脂和依达拉奉联合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行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应用神经节苷脂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朱华荣 刊期: 2015年第47期
目的 探究急性昏迷患者急诊急救方法,以此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2013年以前急诊科对于急救昏迷患者一般采用根据并发症救治的常规急救,2013年开结采用针对昏迷原因的急救.将根据并发症状的急救方法设为对照组,针对昏迷原因急救方法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成功抢救率.结果 观察组成功抢救率为88.0%,对照组为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急性昏迷患者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昏迷原因实施急救,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永平 刊期: 2015年第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