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美金刚在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

刘仕翔;黄小红;夏斌;杨凤;谢玉芳;徐江奇

关键词:帕金森, 盐酸美金刚, 盐酸多奈哌齐, 认识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痴呆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美金刚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认识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跃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盐酸美金刚对帕金森痴呆患者进行治疗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能有显著提升,其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安全可靠。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CT检查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分析

    目的探究在CT诊断中采用造影剂产生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接收的进行CT造影增强检查的患者1200例。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所有1200例检查患者出现造影剂不良反应者6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7%,其中发热感、恶心和荨麻疹是发生率高的三种不良反应,分别占97.06%(66/68)、57.35%(39/68)和41.18%(28/6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注射剂量和注射速度的上升而增加。结论在对患者进行CT造影剂增强扫描时,注射剂量和速度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发热感、恶心和荨麻疹时为常见的不良反应现象,需要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增加CT扫描的安全性。

    作者:李铸桥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发热待查患者的心理干预进展

    发热待查是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了解发热待查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石丽萍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探讨外科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在普外科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临床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及时准确识别外科护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是显著提高临床外科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冠心病合并高血糖、高血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糖、高血脂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35例作为冠心病组,将其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糖组(A组)4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组(B组)63例,冠心病合并高血糖及高血脂组(C组)55例,冠心病无高血糖无高血脂组(D组)69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10例人群作为体检组。通过测定各组Hcy的水平及阳性率,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Hcy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B组、C组的Hcy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D组(<0.05);C组的Hcy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0.05);B组的Hcy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0.05)。结论通过检测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Hcy的水平,可以证实高血糖和高血脂会加速冠心病的形成和发展。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和Hcy的水平,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作者:王菲;胡晓美;高文;陈喜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

    目的分析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两组均行全麻,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脊椎硬膜外麻醉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清醒的时间和自主恢复的时间以及拔管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和加用镇痛药物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应用全麻与脊椎硬模外麻醉的联合方法可以有效地优化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刘泉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经脊椎微创扩张通道治疗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现代外科手术的发展要求,是小的手术创伤,达到相同或更好的治疗传统手术。腰椎骨折手术是第一选择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经椎间孔腰椎骨折手术(TLIF)因为并发症发生率小,成为更多人的认可[1]。传统开放TLIF技术通过对经典的中间背部中间,大量剥离椎旁肌肉和韧带的两端,腰背肌损伤,出血。微创侵入性、微创TLIF椎旁Wiltse手术入路,经多裂肌和背长肌进入太空,可以避免插入肌肉剥离,减少椎旁肌肉挤压损伤,减少术中出血,相同或更好比传统开放TLIF手术疗效。微创技术,介入技术,微创TLIF技术和椎弓根螺钉可以用来完成微平面和X射线设备[2]。近年来,微创外科在我院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应用,完成了10例手术,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在的报告如下。

    作者:丁美兰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X线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情况,并评价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95例AS患者,收集其X线平片并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分析骶髂关节病变情况,对骶髂关节病变程度分级并计算各分级的发生率,分析比较X线诊断骶髂关节病变与年龄、性别、病程的关系,评价X线诊断强值性脊柱炎的效果。结果X线影像结果有:正常(8.42%)、关节面不光滑(12.63%)、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31.58%)、关节强直(22.11%)、关节软骨及骨侵蚀或硬化(24.21%)。95例患者中,0级10例(10.53%),玉级15例(15.79),Ⅱ级24例(25.26),芋级38例(40.00%),郁级10例(10.53%)。骶髂关节病变级别与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骶髂关节病变程度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X线能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方法可行。

    作者:何山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纳洛酮联合二羟丙茶碱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纳洛酮联合二羟丙茶碱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可刹米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联合二羟丙茶碱进行治疗,治疗后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44.4%),有效9例(25.0%),无效11例(30.6%),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69.4%(25/36),观察组患者显效29例(58.0%),有效16例(32.0%),无效5例(10.0%),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90.0%(45/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8399,=0.0156)。结论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联合二羟丙茶碱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患者意识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顾志坚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术期护理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基于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术期安全护理原则,探索合理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术期综合评估患者整体身体状况,针对高血糖症结合临床生化检测指标使用POCT技术检测Hbaic,GSP,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制定管理目标和护理侧略,防止术后感染和各种并发症过早发生。结果围术期血糖管理达标,术后并发症降低,治疗效果明显。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术期规范化干预,合理化护理,全面化评估,是稳定可控的高效管理模式。

    作者:赵娜;李亚争;赵建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癌症的诊断一旦被确立,自然会导致一系列的情感反应。对晚期癌症患者来说,产生悲观情绪是对这种痛苦生活体验的正常反应。感觉紊乱会引起众多其它情绪变化如震惊、否认、焦虑等等。然而当这些症状达到一定程度,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时,确定诊断和治疗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癌症患者产生抑郁的情绪的机率是非常大的,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接近25豫的癌症住院患者伴有抑郁的情绪,其心理状态要比一般的患者要复杂得多,一旦被确诊为癌症,很多患者都会对生命产生绝望的心理,加上疼痛以及长期住院带来的经济问题和家庭矛盾,都很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的情绪。早期识别并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情绪,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汉荣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而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跃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08%(<0.05);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跃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群英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舒适护理在神经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嘉兴市康慈医院178例神经症患者为对照组,同法选取184例神经症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法,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法。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观察组患者舒适度的平均得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舒适护理在神经症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作者:沈晓阳;沈海群;汤娟萍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

    目的分析在小儿区域麻醉中应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麻醉患儿,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在麻醉中,对照组应用单一氯胺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麻醉剂量的芬太尼进行辅助区域的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麻醉方法有助于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促进患儿清醒。

    作者:苏华凤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低位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位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低位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4h出血量与术后Hb优于对照组(<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比对照组68.75%高,且术后输血量、输血率与产褥病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0.05)。结论低位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的效果确切,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尹小凤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厄贝沙坦配合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采用厄贝沙坦配合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98例,其中4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通过厄贝沙坦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和心功能改善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总治疗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2%的总治疗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厄贝沙坦配合曲美他嗪在临床上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进行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显著,增强患者心功能,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娟;陈丹;肖俊会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护理临床教学中的环节质量控制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士人员从理论基础向临床实践过渡的必经过程,也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而环节质量控制则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相关的教学人员为护士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方法,是确保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护理临床教学中的环节质量控制进行详细地分析论述,对提高其教学质量的方法提出具体的意见和措施。

    作者:欧阳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46例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是指严重肝病引起的肝脏功能衰竭而导致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是肝功能衰竭的终末表现,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对46例肝性脑病患者的神志、行为等的观察,总结院加强安全防护,控制蛋白质饮食,减少外界刺激,保持大便通畅,是及时发现肝性脑病及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依据。

    作者:孙丽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祛斑霜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研究

    目的建立祛斑霜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规定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计数、霉菌和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结果祛斑霜中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回收率均>70.0豫。控制菌检查中,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未检出控制菌,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检出。结论常规法可消除祛斑霜的抑菌作用,该法可用于祛斑霜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何维;朱星枚;乔炜;宋小妹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三期法功能锻炼在保守治疗儿童孟氏骨折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孟氏骨折位小夹板外固定后的康复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对纳入治疗范围的几例儿童孟氏骨折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后,按骨折三期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结果84例经随访4~8个月(平均5个月)优76例,良5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6豫,有效率达100豫。结论治疗效果良好,无并发症。

    作者:张雪林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6个月~18个月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调查200例来我院儿保科门诊健康体检的6~18个月的婴幼儿,进行常规查体同时静脉采血检测血清铁蛋白和血常规,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结果铁缺乏发生率为28%,贫血发生率为9%,母亲孕期及哺乳期贫血,婴幼儿更容易发生贫血(值分别为0.043和0.00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铁蛋白可以更早的反应体内铁的贮存情况。母孕期和哺乳期贫血是造成6~18个月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因素,加强相关健康教育,母亲定期检测血常规,及时纠正贫血,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作者:张婷婷;王文媛;张秀玲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