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胰头肿块性胰腺炎及胰头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王志刚;周宇;葛攀;赵德官;李建江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载线计算机, 胰腺炎, 胰头癌
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胰头肿块性胰腺炎及胰头癌的CT表现,探讨鉴别要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薄层重建及图像后处理,多种重组模式观察,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比较统计学差异。结果①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增强后动脉期、胰腺实质期CT值分别采用配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期=6.45;胰腺实质期=5.72,均<0.01);②胰头炎性肿块及胰头癌其它影像学特征各组进行检验院优胰腺及胰管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8,>0.05);悠假囊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0.05);忧胰胆管扩张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0.05);尤肾周筋膜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7,<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在胰头肿块性胰腺炎及胰头癌中的表现具有一定差异,能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重要临床依据。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整体护理干预在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中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5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进行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情况以及患者术后12月的生活质量CQOLI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评分相比较,观察组HSS评分以及GQOLI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赖华春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刘春荣,张文新

    目的调查肺结核抗酸分枝杆菌阳性老年患者的自尊水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传染性肺结患者的自尊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取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0例痰菌阳性老年肺结核患者(实验组)和200例老年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老年肺结核痰菌阳性患者自尊水平低下的原因。结果痰菌阳性老年患者自尊水平较低,我们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从而提高痰菌阳性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春荣;张文新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浅谈免疫规划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通过分析我县各乡镇的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对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总结,对我院的免疫规划工作提出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及建议,确保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在我院顺利实施。

    作者:罗厚儒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DSA对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DSA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该院接诊的3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检查,比较二者诊断动脉瘤的效能以及检出率。结果3D-CTA与2D-DSA特异度相同,二者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差异显著(<0.05),二者各项参数与3D-DSA比较差异显著,3D-DSA的容积再现(VR)的诊断结果与临床证实结果一致;3D-DSA与2D-DSA、3D-DSA(MTP)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0.05),与3DSA(VR)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3D-CTA(VR)与平板DS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果相同,但3D-DSA(VR)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检出率高.诊断效能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卢小文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目的研究概括近年来慢性胃炎药物治疗的新进展。方法综合使用文件检索法和病历分析法来总结慢性胃炎的治疗药物及其临床疗效。结果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很多,总体疗效较好。结论立足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谭伟强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彩色超声多普勒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植入性胎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诊断为胎盘植入的19例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经临床和病理证实,CDFI诊断正确14例,误诊5例,诊断符合率73.7%。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在胎盘植入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在产前诊断尤为重要,可为临床处治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杨姣;陈思佳;张慧;朱冬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经腹部及阴道实施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卵巢黄体破裂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联合腹部及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卵巢黄体破裂,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2014年1月~7月到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初步拟诊断为卵巢黄体破裂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腹部超声检查,实验组患者除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外,再采用阴道超声检查。根据病理检查情况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检查准确性。结果实验组从各种其他妇科急腹症中将卵巢黄体破裂的检出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0.05);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后对比两组准确率,采用腹部及阴道联合超声检查的实验组准确率明显高于采用单一腹部超声检查的对照组(<0.05)。结论腹部及阴道联合超声检查在诊断卵巢黄体破裂时准确率高,误诊率低。

    作者:汤文亮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移动护理系统是一种全新的护理形式,通过无线覆盖网络,能够对医生的医嘱以及用药状况执行自动化,并且有利于对患者病情及生命指征进行监控,随着临床上的大量使用,令护理质量更为优化。

    作者:林志辉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小儿手足口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n=40),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方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采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方式,可改善疗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程文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精细化管理对提高医院药房工作效益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讨精细化管理对提高医院药房工作效益的影响。方法将门诊药房药剂师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精细化管理前后侯药时间、日调剂处方量、调剂单张处方时间、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精细化管理能缩短病患拿药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运枝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心理护理在助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6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0例,参照组采用护理人员随机排班,无亲人陪伴,助产人员很少与产妇交流;观察组在分娩前后有亲人的陪伴,且助产人员施以有效的心理护理,与产妇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参照组,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结论在产妇分娩前后医护人员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保证产妇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做好分娩过程的解释工作,是产妇能够配合分娩,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付微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2年起开始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现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内收治的140例急诊患者纳为观察组,再选取我院在2012年之前收治的140例急诊患者纳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质量优良率为92.1%,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质量优良率为73.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96.4%,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8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廖敏姝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脑卒中患者压疮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压疮的预防及可行性护理措施。方法对226例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方案,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226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临终前发生难免性压疮(11度),其余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结论通过正确的护理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心护理,有效地预防并减轻了脑卒中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魏国荣;董韶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PACU室护士对患者术后心理应激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和分析术后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观察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80例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进行了调查,并对80名患者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在恢复期间的阳性率均显著降低(<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减少术后麻醉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冬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应用

    目的探究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8例进行会阴、下腹和下肢部位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给予对照组氯胺酮麻醉,观察组则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在入室时、气管插管后和拔管后患儿的MAP、HR和SpO2。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在入室时、插管后和拔管后观察组的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唐剑铭;龚明飞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疗效及护理配合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4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4例患者行腔内治疗术中并发症,患者行内镜下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缓解症状、下肢皮肤温度升高,改善皮肤颜色。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和综合性的医院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谢可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整体护理在口腔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口腔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200例口腔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应用整体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评分、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80.2±5.1),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56.2±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任国琼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祛斑霜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研究

    目的建立祛斑霜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规定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计数、霉菌和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结果祛斑霜中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回收率均>70.0豫。控制菌检查中,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未检出控制菌,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检出。结论常规法可消除祛斑霜的抑菌作用,该法可用于祛斑霜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何维;朱星枚;乔炜;宋小妹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一种少见的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静脉窦内血栓形成造成颅内压增高,同时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多见于围产期妇女。由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漏诊、误诊,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病死率很高。目前影像学检查是CVST确诊的主要手段,具有重要价值。随着近年来影像诊断学的进展,目前除了抗凝和溶栓治疗外,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是治疗CVST的主要方案。本文对近几年该病的相关问题的新研究进行了总结。

    作者:佟志凯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中低位直肠癌术后肠瘘进行双套管负压冲洗的护理

    目前,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低位直肠癌约占到65%~75%。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理想术式。TME不仅能够降低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可以使盆腔神经丛得到良好的保护,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也得以提高,由既往的40%提高到70%[1]。但是此术式仍有较高的肠瘘发生率,文献报道的发生率高达5%~15%[2]。肠瘘的发生常会引发腹腔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可造成二次手术、甚至死亡。面对肠瘘,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效果显著,然而为了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精心而专业的护理是必须的。

    作者:王方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