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潘琳;姬晓鹏
目的对广西桂林全州县的计划免疫服务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安全注射的基本知识、技能、服务态度,以及经济发展情况对地区计划免疫服务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为推进该县的计划免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2014年2月~5月对全州县的计划免疫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查阅和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及归纳。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只应用一次性注射器和玻璃注射器、一次注射器混合应用接种点有72.5%;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主要通过焚烧、掩埋处理,其次为毁形、随意丢弃;玻璃注射器应用只换头不换管达到30.3%,一人一针一管的69.7%;38.5%存在消毒不规范状况;接种率方面,该县适龄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86.7%,五苗单苗接种率均在85%以上。另外,该县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因素主要有院经费不足、冷链设备缺乏及免疫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结论全州县整体计划免疫工作不容乐观,应加大经费预算,强化冷链建设,不断提升免疫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计划免疫工作。
作者:唐乾德;唐桂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320例耳鼻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创造舒适环境、分散注意力、心理干预、家属支持、健康宣教等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措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正确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以缓解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张秀娟;许应林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自制血标本盒对急诊血标本漏检和误检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急诊室2013年01月~11月以及使用自制血标本盒后的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两个不同阶段的血标本漏检率和误检率,分析急诊血标本漏检和误检的原因,以及使用自制血标本盒对漏诊率和误诊率的影响。结果2013年01月~11月漏检和误检3例,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未发生一例漏检及误检血标本事件。讨论急诊室患者较多、患者流动性较大,口头形式医嘱较多;试管多样化以及样本储存随意是急诊血样本容易漏诊和误诊的原因,自制血标本盒可以减少血标本漏检及误检次数,因此可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且此项发明已获得国家专利。
作者:张亚云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评价2014版《压疮的预防与治疗快速参考指南》对指导和规范临床护士判断I期压疮正确率的效果。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对2014年9月~2015年4月住院期间申报的I期压疮进行结果分析。其中对照组(2014年9月~12月)院按照《医疗护理常规》第4版中的预防压疮常规实施护理;实验组(2015年1月~4月)院按照2014年出版的《压疮的预防与治疗快速参考指南》实施护理。通过专职ET临床诊断,观察两组申报数据的误判率。结果在申报的I期压疮中,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误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压疮的预防与治疗快速参考指南》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申报的I期压疮的误判率,增强临床护士I期压疮鉴定能力,提高压疮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作者:汤利萍;曹英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研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入我院行腹部全麻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麻醉苏醒护理,即根据全麻苏醒期躁动的诱发因素进行术前评估,给予术中和术后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心率及血压。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静息期血压和心率无显著性差异(<0.05),但在苏醒期,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率也对照组慢(<0.05);总躁动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在行腹部全麻手术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减少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几率,同时能基本控制苏醒期的血压和心率。
作者:余丽娜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多途径给药综合调理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西医护理组与中医护理组,各35例;西医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单纯抗生素治疗,中医护理组在西医护理组的基础上采用同一剂中药,分别给予中药灌肠、离子导入、药渣湿敷;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并总结护理此类患者的有效方法。结果中医护理组经过中医多途径护理干预后,愈显率48.56豫,总有效率94.3豫,明显高于西医护理组的愈显率31.42豫,总有效率85.7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分析总结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多途径给药综合护理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的确切疗效,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无明显不良反应,经济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并为临床护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作者:刘茜;宋利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对脊柱外科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外科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观察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脊柱外科患者进行疼痛护理有利于缓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显著。
作者:方敏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心源性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病,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左心功能衰竭,在临床实践中,早期准确的诊断对决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起关键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CT影像学的特点及表现,进而比较肺水肿在胸部CT上的影像学变化特点,以便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心源性肺水肿属于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类因素导致的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CT表现会与肺部原发性病变难以进行鉴别,准确的诊断是疾病治疗的关键。心源性肺水肿主要是由于患者左心功能不全引起肺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肺静脉压上升,肺毛细血管血浆渗出,产生肺泡性肺水肿以及间质性肺水肿[1]。CT表现为肺门影扩大并,支气管血管束模糊,视野密度提高,显示为磨玻璃样高密度影,肺泡性肺水肿属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现,CT显示为云雾状高密度影,肺野内显示斑片状,能见支气管气相。肺水肿一般在肺静脉高压性心脏病和左心功能不全中比较多见,心外原因,例如输液过多、尿毒症以及过敏反应等都会出现肺水肿,心源性肺水肿不但具有上述肺部主要表现意外,心脏外型会出现变化,患者的心脏会增大。
作者:朱雪魏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分析西比灵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用。方法选取本院门诊治疗且符合诊治标准的28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临床综合有效率、脑电图复查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西比灵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脑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红梅;李三山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对H7N9禽流感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对收治的1例禽流感患者的护理,围绕各个系统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阐述,并对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结论总结经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团队合作精神,高度重视医院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段艳丽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5年3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5例,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33%、97.78%、2.22%,对照组分别为75.56%、77.78%、20.0%,各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0.05),有可比性。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付瑞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程序化契<学习法在门诊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在我院门诊一站式便民服务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实施程序化契<学习法带教,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法,比较两组护生在主动学习能力、主动服务意识、预检分诊准确率、出科考试成绩、实习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生在主动学习能力、主动服务意识、预检分诊准确率、出科考试成绩、实习满意度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程序化契<学习法在更大程度上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效的提高了契<学习法的学习成效。
作者:刘剑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科,要系统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渗透和使用,其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作者:陈剑英;许秀娟;吴文婷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对比,为相关病症的治疗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20013年9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共计10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全胃代食管术,治疗组管状胃代食管术,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吻合口狭窄1例,胸胃综合征1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中吻合口狭窄8例,胸胃综合征5例,反流性食管炎7例,发生率为37.7%。对比发现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0.01。治疗组中吻合口狭窄1例,胸胃综合征1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中吻合口狭窄8例,胸胃综合征5例,反流性食管炎7例,发生率为37.7%。对比发现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0.01。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食管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手术方案。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刘建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物理学课程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研究和解决与医学诊断、治疗以及与人体基础研究有关问题的交叉学科。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物理学实验设备的缺乏和落后,大多数教学都局限于一些浅显的物理现象,对于与医学联系紧密的前沿问题没有太多的涉及和延伸。因此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实验课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提出规划意见,以便解决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作者:刘春华;李丹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的影响及疗效丙泊酚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60例我院患者无痛胃镜检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始4g辕ml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目标,逐渐增加至6 g辕ml。当患者消失睫毛反射后改到5g辕ml;观察组丙泊酚静脉缓慢注射,同时使用右美托咪定。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的记录。结果观察组T1,T2,T3的HR较T0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对照组T1,T2,T3的HR较T0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观察组中,呼吸抑制发生率,躯体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右美托咪啶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军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迷走神经反射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除股动脉鞘管时发生的一种高危并发症,防止发生的关键在于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在拔鞘管过程中,规范操作,降低术中对患者的各种不必要疼痛刺激。拔鞘管过程中尽量与患者多互动,转移其注意力,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术后护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尿潴留等因素对空腔脏器过度扩张的刺激以及血容量不足等诱因,均可避免或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因此,了解拔除股动脉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干预是完全可以避免此反应发生的。
作者:庞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包括护理意外、冲动、自杀、外走、跌伤、自伤、噎食等。精神科护理风险来自很多方面,诸如法律的不健全、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制度等。在进行精神科护理行为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对易出现风险的护理项目进行及时正确的评估,正视护理风险,运用风险防范措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处理各种危险苗头,发现和处理各种安全隐患,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
作者:胡慕群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6月~10月收治的儿童支气管肺炎140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平均分为两组,静脉组和雾化组,各70例,分别静脉滴注和压缩雾化吸入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全部患儿采用抗感染、改善通气、对症治疗等,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静脉组和雾化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88.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静脉组和雾化组显效率分别为31.4%和4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跃0.05)。雾化组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0.05)。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气促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跃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少。结论压缩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有助于支气管肺炎患儿在短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较为安全。
作者:罗顺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分别应用放置时间不同的静脉血标本进行常规生化指标的检查,并对各时间的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其所能起到的影响。方法选择172例经过诊断为正常检查者的血清标本,并分别将血标本在室温下进行保存,时间分别为1h,3h以及6h,对所有的标本进行常规生指标的检查,并由护理人员对放置时间不同的血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并对比其中存在的差异。结果在室温下放置1h的静脉血标本其检验的结果同直接检查的标准值之间虽然出现了一定的差异,但组间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但放置时间在3h以及6h时,指标中GLU的检验结果较之于标准值出现了较大的降低(<0.05),但放置1h与3h后的ALT,Na+,AST以及K+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跃0.05),在放置6h后结果表明,TBIL与BUN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升高(<0.05)。结论在完成标本的采集工作之后,若非有特殊情况或者存在特殊的需要,应尽可能地在完成采集工作之中的2h之内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测,若放置之间较长,则很容易导致在检测中出现误差的情况,对临床正常的诊断与治疗造成困扰,甚至出现医疗事故,造成医患纠纷。
作者:于福荣 刊期: 2015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