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在孕妇临产前护理中的应用

韩静

关键词:孕妇, 临产前护理, 健康教育, 母婴健康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孕妇临产前护理中的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产检及分娩的孕妇6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结果经比较,试验组孕妇的自然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新生儿死亡率及产妇高危妊娠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孕妇临产前护理中施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自然顺产率,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观察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因素,探讨总结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3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分析引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因素,并总结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分析显示,胰岛素、降糖药物等的使用不当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因素,其次还包括饮食因素、运动因素等。针对低血糖的诱发因素进行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诱发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患者正确认识低血糖等护理措施,对于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红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白介素-2水平的探讨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白介素-2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及对白介素-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观察组采用普瑞巴林联合IL-2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观察组治疗后,1w、2w和3w天数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IL-2治疗PHN的疗效优异,VAS评分低证明患者的恢复情况好,疼痛情况明显改善,利于提高生活质量,IL-2水平较高证明免疫力增强,利于康复。

    作者:邹水泉;熊钦钊;任云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我院2012~2014年确诊收治。随机分成两组,均采用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试验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内固定法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24/25,98%)显著高于对照组(20/25,80%)(<0.05);通过对比患者的手术治愈情况,试验组的变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疗效显著,应广泛推广。

    作者:代卫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与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试验通过对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检测,探讨该炎性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2月在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85例作为实验对象,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20例(排除慢性炎症、急性感染、肾病、肿瘤、肝功能异常、结缔组织病等疾病),年龄为40~72岁,不稳定心绞痛组(UAP组)4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具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年龄在40~83岁,心肌梗死组(MI组)24例,均为发生心肌梗死后1~10d,年龄在43~8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第2d清晨空腹时用真空生化采血管抽血3ml,提取血清。hs-CRP由湘雅二医院检验科测定,Lp-PLA2及IL-1用ELISA法测定,并将三组结果分别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稳定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外周血中Lp-PLA2、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中心肌梗死组血清水平高。结论 Lp-PLA2、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与ACS有密切联系,均可作为AC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季竹君;李旭东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析以及疗效影响,并分析出其应用价值。方法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一年的时间内进行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病例数60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配,实验组为300例,对照组为300例,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服务以及护患沟通性语言的护理服务,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一定的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在接受常规的护理服务以及以及护患沟通性语言的护理服务之后,术后的满意程度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都比对照组更好。结论使用护患沟通性语言的护理服务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邱凤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54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研究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方法随机选取54例于2013年4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这54例患者的实际临床资料,整理讨论后得出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并根据原因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从而得出对于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经验。结果在这54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20.4%)通过接受瘘口的按压调节以及溶栓措施的应用其闭塞状况有所缓解,有15例患者(27.8%)因为其血管条件不良而导致的动静脉内瘘闭塞,故改为永久性的动脉置管,有13例患者(24.1%)接受了在原内漏闭塞处的内漏修补术,还有15例患者(27.8%)重新建立了动静脉内漏。结论原动静脉内瘘在发生闭塞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而恢复畅通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大多需要手术措施予以补救或是重建动静脉内瘘,因此医务人员应着眼于有效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性的提高,因此要探究其闭塞原因并总结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

    作者:段书众;胡桂才;赵亚娟;郭风玲;张宝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有关新生儿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探讨

    PICC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既减少了医治过程中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有效地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尤其是导管异位,作为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严重影响到治疗的结果。本文主要分析了造成导管异位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措施,预防导管异位的发生,提高医治效果。

    作者:于淼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无痛下持续被动活动在膝关节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膝关节术后采取无痛下持续被动活动(CPM)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膝关节手术的患者,将其依据术后康复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取常规主动功能锻炼及无痛下持续被动活动联合主动功能锻炼,观察两组关节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屈膝30o痛感缓解时间、关节肿胀消退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要短(均<0.05),同时术后2w,实验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术后关节大屈伸范围、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均<0.05),另外其出现跛行、肌肉萎缩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0.05)。结论膝关节术后早期应用CPM,效果明显。

    作者:聂枫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在2012年1月26日~2013年1月26日从我院选取12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取,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中6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的治疗方法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组的6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则实施环乳晕切口手术。将治疗组和对照组乳腺纤维瘤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相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延宾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探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经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LC-DCP和LCP两种植入物内固定方式治疗四肢创伤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中抽取4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与内固定的不同植入物分为对照组(LC-DCP)和观察组(LCP),每组2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4.91±12.73)min和(3.83±0.94)月,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29.87±14.54)min和(3.69±0.71)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的X线骨痂为(2.51±0.73)分,和观察组的(2.49±0.86)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LC-DCP和LCP两种钢板植入植骨的内固定方式对于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来选择。

    作者:史继红;邢跃刚;姚士祥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攀枝花市东区某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攀枝花市东区某辖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现状,为制定相应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挨门逐户普查的方法,对256名流动儿童进行国家免疫规划五种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为98.96%,基础免疫五苗接种率分别为院卡介苗94.79%,脊灰全程94.79%,百白破全程93.75%,含麻疫苗95.83%,乙肝疫苗全程96.88%,其中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86.46%,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3.75%。加强免疫三苗接种率分别为院百白破92.05%,含麻疫苗93.18%,脊灰93.05%。流动儿童的基础免疫脊髓灰、乙肝疫苗首针和麻苗及加强免疫卡介苗、百白破接种率均较常住儿童低。结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近几年虽有长足进步,需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

    作者:李涛;吴艳芳;金艳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拔管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拔管应用效果差异。方法以颌骨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分别在鼻气管插管前给予1%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行环甲膜表面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时呛咳发生率及拔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T0(入手术室时)和T1(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A组患者T2(清醒时),T3(拔管时)及T4(拔管后5 min)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患者拔管时呛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拔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罗哌卡因表面麻醉用于清醒气管拔管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气管拔管刺激所致呛咳,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作者:刘剑锋;马凤亚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浅谈门诊护患关系的构建

    包括护患关系在内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乃至医院工作本质的东西。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建立及完善,新的健康概念的发展,心理治疗和护理成为重要的医疗手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原有社会角色。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医院环境、护患个体因素等,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门诊护患关系构建的前提,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是门诊护患关系构建的关键。

    作者:段亚芬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评估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倍他乐克、双克、通心络等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稳心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以30 d作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次数降低明显,临床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0.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0.05);观察组用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稳心颗粒联合常规用药治疗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陈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基层医院肝切除术止血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中止血方法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从2012年5月~2015年5月的262例开腹肝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左外叶切除102例,左半肝39例,右半肝34例,肝段51例,局部性肝切除42例。45例采用间断性Pringle法行全入肝血流阻断,52例行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3例运用肝悬吊法联合入肝血流阻断,6例不阻断肝门的捆绑式血流阻断。利用超声刀肝断面止血处理85例,超声吸引刀(CUSA)15例,百克钳40例,射频凝血器21例。结论基层医院需开展肝切除手术,术中根据病情,因地制宜,掌握肝切除止血方法,并灵活运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彭永海;漆家高;陈思瑞;胡朝辉;罗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内科老年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的探讨

    中国老龄化加剧,老年患者住院增多,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基层护理工作者,面临着较严峻的考验。由于慢性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经济困难,子女不在身边,有的老年患者住院常出现焦虑、紧张、孤独、怕死的心理,照顾不好,对护士出现埋怨、吵唠,甚至出现走向极端的现象。为了探讨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护理工作对策,选取了154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老年住院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何逢清;李颖菡;刘倩;杨诚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扁平化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扁平化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6月及2013年7月~10月两段时间,观察我科同一组护理人员在常规排班模式和扁平化排班模式下的各项指标,并对指标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扁平化排班的模式下,护士的月度考核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常规排班模式,护理差错率比常规排班模式低,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扁平化排班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考核成绩,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

    作者:邓晓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的情绪状况93.75(30/32)明显较对照组56.25%(18/32)好,另外遵医行为、眼压控制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喜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康复护理程序在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肢体瘫痪治疗期间给予康复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行康复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康复护理程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0.05。结论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康复治疗期间,给予对应的康复护理程序,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应推广该护理模式。

    作者:刘亚芹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微信平台在护理研究工作中的运用

    微信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沟通方式,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被不同的社会群体所接受并使用。其原因就在于它具有良好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作用以及所独有的新功能与体验,尤其是微信新推出的扫二维码功能。现代式护理是建立在医患之间的一种特别的工作,在更加注重民主化和不断重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的今天,护理的研究工作任务艰巨而重要。而在现今我国,护理工作大的难度之一就在于与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此,选择合适的交流平台进行科学系统的护理研究十分重要。信息化与科技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微信平台就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式。

    作者:胡雅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