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瑜
目的: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32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主要应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法,于术前3d、术后2d以及术后28d对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平扫和磁共振加权成像,对比ADC与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肝癌病灶的平均ADC值较治疗前高(<0.05);肿瘤体积显著小于治疗前(<0.05)。结论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作者:付水平;阮玖根;胡春梅;杨秋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不同剂量血塞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血塞通粉针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200mg和400mg血塞通粉针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低切切变率、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400mg的血塞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礼兴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药学服务当中的纠纷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并观察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程度。方法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暂未完善药学服务纠纷的预防对策时,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收集1000例。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已完善药学服务纠纷的预防对策时,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收集100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在我院治疗的患者药学服务记录,测评两组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总满意程度是91.00%,显著高于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程度77.00%(<0.05)。结论针对药学服务当中的纠纷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能够有效降低药学服务当中发生纠纷的概率,大化的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获得患者对药学服务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重大影响力。
作者:沈亚娜 刊期: 2015年第41期
乳腺恶性肿块是妇科第二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身体健康[1]。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判断,与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状况,密切相关[2]。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优势及具体检查办法,特作此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疆;王鸿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患者疼痛点局部施行刺络拔罐方法,隔日治疗一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痊愈23例(53.5%),显效12例(27.9%),有效5例(11.6%),无效3例(6.9%),总有效率93.0%,治疗前后VAS比较,<0.01。结论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简便、有效、安全。
作者:任永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奥沙拉秦钠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采用奥沙拉秦钠联合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奥沙拉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症状,评价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优于对照组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奥沙拉秦钠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UC临床疗效优于只口服奥沙拉秦钠。
作者:马鹏;谢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采取中医外治法进行临床治疗的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骨伤科疼痛性患者共计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38例。治疗组患者采取中医外治法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期间为2个月。针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详细比较与分析。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采取中医外治法治疗有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蒋金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与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共同发生于同一患者极为少见,其发病率[1]约占肾脏穿刺病例的0.1%。本文通过对1例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的表现、病理特点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刘昌盛;宋仪利;李永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肝破裂外科治疗的佳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闭合性肝破裂21例临床资料,均经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单纯修补、大网膜填塞修补、清创性肝切除、肝周纱布绷带填塞。结果治愈18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胆漏2例,膈下感染1例,死亡3例。结论手术是治疗闭合性肝破裂的主要方法,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简单有效、个体化手术方案是提高创伤性肝破裂疗效的关键。
作者:自文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90例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4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另45例行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FINS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病症,提高了康复质量,降低了患者的病情复发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晴;马晓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均行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手术时间35~95min。术后低热2例。切口均无感染,甲级愈合。阴囊水肿1例,尿潴留2例,术后疼痛较轻,均未使用止痛药。术后下床8~24h。住院时间5~11d。术后电话及门诊随访1年,64例患者均未出现伤口疼痛,异物排异反应及异物感,无复发。结论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势。
作者:金冬林;汪刘华;王威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通过对急诊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提高患者的急诊诊治水平。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04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4例急性腹痛患者中,腹腔内脏器疾病所致急性腹痛190例(93.14%);腹腔外脏器疾病所致急性腹痛8例(3.92%);全身性疾病所致急性腹痛5例(2.45%),内科疾101病例(49.51%),外科疾病97例(47.55%),妇科疾病5例(2.45%),不明原因1例(0.49%)。结论急性腹痛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病例症状、体征不典型导致诊断困难,急诊科医师应掌握全面的临床知识,高度重视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漏诊,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朱伟民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通过观察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的青光眼手术患者,来研究分析该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眼科里随机选取80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青光眼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不论在住院的平均时间上,住院的平均花销上,还是满意度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青光眼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很明显,有效的减少住院的时间、住院开销以及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值得推广。
作者:曹艳杰;董红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无菌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进行的26例妇产科手术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本组病例26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均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共检出伤口病原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各为10例、5例、2例、2例、1例、1例、1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占总数的67.18%,为主要致病菌。结论通过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加强医务人员的院感知识学习及培训,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等方法可以终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罗婧婧;周印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方法从医院随机抽取共102例进行剖宫产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a、b、c三组,每组34例。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c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分析这三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和手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患者满意度b组为88.2%,c组为100%,手术成功率b组为91.6%,c组为98.6%,明显高于a组的满意度64.7%和手术成功率8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剖宫产,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保始终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些护理手段都能够增加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内毒素、C反应蛋白与菌血症早期诊断治疗的相关性、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明确诊断为菌血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PCT、C-RP、LPS的情况。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分别比较组间、组内差异(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组内比较采用2检验,<0.05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血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共45例,其中其中G-组28/45,G+组17/45,分别进行血细菌培养、降钙素原、CRP、内毒素的检测,比较两组降钙素原、CRP、内毒素的差异。病例主要细菌分布:大肠埃希菌感染例数15/45,肺炎克雷伯杆菌6/45,肺炎链球菌2/45,人葡萄球菌2/45,表皮葡萄球菌2/45。②两组PCT、CRP、LIP水平比较,G-组PCT[17(2.03;60.11)ng/ml]高于G+组[0.45(0.14;2.27)n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1)。G-组CRP[101(48.2;157.8)mg/l]同G+组76.95(35.6;113.4)mg/l]无统计学意义(>0.05)。G-组LPS[0.45(0.37;1.05EU/ml]显著高于G+组[0.02(0.01;0.14)EU/ml]。③两组PCT、CRP、LPS的ROC曲线分析,使用PCT鉴别G-、G+感染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AUC)为0.821[95%CI:0.735-0.907],其中AUC与AUC=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01),当截断值取1.67ng/ml时,Youden指数大,为0.5351,灵敏度为83.05%,特异度为70.45%。使用CRP鉴别G-、G+感染组时,根据ROC曲线,AUC=0.608[95%CI:0.498-0.718],其中AUC与AUC=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LIP鉴别G-、G+感染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AUC)为0.734[95%CI:0.368-0.615],其中AUC与AUC=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01)。结论①PCT在G-菌感染时升高明显,对区分G+、G-感染有一定价值;②LPS可作为G-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③CRP与血培养结果无关,且不能作为区分G-、G+菌感染;④引起血液感染的G-菌常见菌属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G+菌感染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及葡萄球菌菌属。
作者:顾国忠;王春媛;才立萍;白艳玲;侯衍修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1],是威胁生命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由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产生,加速外周血中血小板破坏,临床表现为广泛的皮肤紫癜和黏膜出血,严重者可有致命性出血和颅内出血,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美罗华又称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新型的单克隆抗体,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多的药物,它能够特异性地与ITP患者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结合,有效清除异常B细胞克隆,妨碍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从而减少对血小板的破坏,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减少复发和维持长期缓解的效果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了21例诊断明确的特发性ITP患者,通过利妥昔单抗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婧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应用写作》是医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为突出应用写作的实用性,探讨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采用比较教学、案例教学、文学陶冶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使《应用写作》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医学生应用写作水平和学业目标的达成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吴燕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临床医学检验准确性的高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医院的整体形象都会有直接影响,但是在当前的临床医学检验中,仍然有很多影响因素以及严重问题,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医院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给患者的临床有效诊治提供可靠、准确以及及时的临床医学检验报告,本文就对在医学检验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期的完善措施,以提升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准确率,提高检验报告的完整性。
作者:何克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小儿麻醉诱导期使用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有何影响。方法择取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患儿68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各34例。对两组患儿行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药物。对实验组患儿行0.02μg/(kg·min)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对参照组患儿行0.01μg/(kg·min)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并对比两组患儿镇静效果、麻醉脑电双频指数、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以及麻醉诱导时间。结果通过用药,两组患儿的镇静效果均较佳,但是实验组患儿的镇静效果更为突出,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患儿的麻醉脑电双频指数、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以及麻醉诱导时间均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的结果具有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使用舒芬太尼药物能够有效增强丙泊酚药物的镇静作用,但是利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药物达到的镇静效果存在差异,使用大剂量的舒芬太尼药物能够使镇静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郑建宁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