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随着当前科技的日新月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也取得了极大进步,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有力的推动了中药行业的发展,然而新技术利弊共存,不可一概而论,文章以下就此进行了研究。
作者:郭靖 刊期: 2015年第41期
FLT3-ITD基因是Ⅲ型酪氨酸激酶(RTK)受体家族成员的原癌基因,在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FLT3-ITD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发生、发展、临床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FLT3-ITD突变与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等的相关意义等作一综述。
作者:朱明明;李占全;冀林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通过病例调查分析,了解医院临床用药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3月上报的133例ADR主要从可疑药物类别、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3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等有关,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关注女性用药与老年患者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张瑞霞;史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总结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观察其对于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04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各52例。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综合护理组患者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实施分组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分组护理后,综合护理组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常规护理组的血糖水平变化不大,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血糖水平,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临床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7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常规治疗和临床路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作者:闫振;赵伟;张立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策略研究。方法随机选取68例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所有68例患者血液检查标本产生误差因素并提出有效减少误差的针对性策略。结果目前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院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患者自身因素,耽误血液标本送检佳时间,血液标本运送差错等。结论血液标本误差因素呈现多样性特征,因此有关部门为了大程度减少血液标本误差几率,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责任制,工作合理分配到个人,提高血液标本包括标本采集、存放、运送和检验项目在内的工作质量,增强血站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利用全方位手段提升操作者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差错频率,充分发挥血液作用。
作者:吴雪琴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手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3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手术与护理方法,总结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手术的护理体会。结果本次调查中,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达96.7%(29/30)。剩余1例留置双J管,并于3个月后再次行钬激光碎石术取得较好效果。术后对患者行3~6个月随访,其中结石复发1例,以ESWL术进行治疗后取得成功;输尿管狭窄1例,输尿管镜下狭窄段球囊扩张术获得了成功。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效果显著,给予优质的临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邹江燕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测定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探讨其判断哮喘病情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月哮喘患者86例,测定其肺功能,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和荧光免疫法检测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ECP水平,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哮喘分期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进行对照研究。选择同期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比例和EC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持续期(6.5%vs 4.0%;487.1μg/L vs 212.1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诱导痰Eos比例和ECP水平在慢性持续期患者中随着病情严重而呈增高趋势,重度持续和轻度持续患者诱导痰Eos比例和ECP水平比较,重度持续患者组显著高于轻度持续患者组,但轻、中度持续及中、重度持续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痰Eos比例和ECP水平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34,>0.05;=-0.426,>0.05)。结论诱导痰中Eos比例和ECP水平与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姚媛;曾健;金晓燕;严瑾;郑聪;潘静;沈海燕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同类型肠梗阻疗效进行相关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100例不同类型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胃鼻管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经鼻型肠管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同类型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徐晓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内科传统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数据对比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治疗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同时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袁桂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在临床对于面部皮炎患者实施药物联合低温喷雾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1年之内进行收治的面部皮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分为药物组以及低温组,每组患者在数量上为25例。低温组患者使用药物联合低温喷雾的方法实施治疗,药物组患者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结果低温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治愈率明显的高于药物组患者的治愈率,同时低温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药物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均为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在临床对于面部皮炎的患者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患者实施药物联合低温喷雾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提升对于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鲲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我院骨科I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运用药学干预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规范医院骨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骨科I类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前期不接受干预的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用程、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等方面展开统计、对比与评价。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硝基咪唑类、林可酰胺类、第3代头孢的使用频度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0.05);大环内酯类、第1代头孢使用频度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升高(<0.05);观察组患者单用药频度高,联合用药频度低(<0.05);观察组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升高,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频次降低(<0.05)。结论在开展骨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开展科学的药学服务措施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查红群;胡春霞;范鲁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抑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300例手术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将参与本次研究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单纯全麻,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全麻期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变化情况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心率有明显下降且拔管前后血流动力稳定,苏醒期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对比苏醒时间未见明显差异(>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全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立东;赵秀华;郑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肾功能在病理生理上的紊乱,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终引起心脏和肾脏功能共同损害及衰竭。通过对心肾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将其分为五型,各型之间有共同发病机制,均有持续交感神经兴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早期诊断,积极去除病因和诱因,积极药物治疗和血液滤过治疗。随着临床研究开展重组人B型利钠肽、VAP受体拮抗剂、腺苷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相继出现,但临床应用时应掌握指征及时机,避免治疗药物使肾脏损害加重。
作者:梅莲莲 刊期: 2015年第41期
胰岛素注射是有效控制血糖、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目前由于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胰岛素注射的并发症出现。如何减少胰岛素注射的不良反映,是当前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针对糖尿病患者,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可以避免皮下脂肪增生,增加胰岛素有效吸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现将通过品管手法详细分析如何提高住院患者胰岛素规律轮换率,已达到控制目的。
作者:马子凤;葛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了解我市农村食品安全水平和污染程度。方法按照相关标准,对2011年某市农村市场中流通量大、风险度高和污染可能性大的食品进行了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监测的110份样品中,7份样品不合格,样本抽样合格率为93.64%。不合格样品为院5份熟肉制品大肠菌群超标,1份膨化食品大肠菌群超标,1份蜜饯类食品糖精钠超标。结论抽检的农村市场食品总体质量水平较好,污染程度和掺假、伪劣食品的风险程度相对较低,消费者可以放心选购。
作者:迟文兵;李晓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房角关闭程度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术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9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房角关闭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房角关闭程度<180o的为A组,给予超声乳化晶体吸出与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方法,房角关闭程度为180o~270o的为B组,给予A组治疗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方法,房角关闭程度>270o的为C组,给予A组治疗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方法。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三组患者在术后的视力水平、眼压以及前方深度均有所好转,治疗前后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要根据其房角关闭程度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法,对患者恢复视力、降低眼压以及提升前房深度具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胸腔镜应用于复发性气胸治疗的效果,分析护理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复发性气胸患者62例,随机分成考察组31例与研究组31例,考察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与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胸腔镜治疗,并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后皆无死亡情况,随访6个月~2年,研究组无复发情况;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等研究组明显由于考察组,对比有差异(<0.05)。结论对于复发性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镜进行治疗与实施综合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率。
作者:童良娥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7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行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抑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居爱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究健康孕妇在妊娠不同时期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不同孕期的正常妊娠期妇女68例为孕妇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未孕健康育龄期妇女68例为未孕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对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孕妇妊娠早期的血脂4项与同年龄段未孕健康妇女的血脂4项比较后,>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妊娠中、晚期的TC、TG分别为(5.04±1.25)mmol/L、(1.86±0.64)mmol/L和(7.04±1.81)mmol/L、(2.45±1.23)mmol/L,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孕妇的血脂4项在怀孕期间会随着孕期的增加而提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对孕妇的饮食习惯给予积极的引导,以达到围生期的保健和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鲍胜兰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