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鲲
目的:2012年对某市机关人群进行体检,调查超重人群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人群超重的原因及其危害。方法采取整体调查的方法,对某市机关679人进行全身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一般检查(内科、外科,眼科,口腔,五官科等),采血化验、彩超,心电图,动脉功能等检测,以评定超重人群与各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679人进行检查后得知,超重人群为224人,占总数的33.1%,超重人群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占27.2%,泌尿疾病占8.4%,神经类疾病占9.7%,骨科类疾病占12.8%,男性患病人数多余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超重人群患病的几率也随着上升,体内代谢也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结论超重人群患有相关性疾病的概率高于健康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重超重对人体构成较大的危害,导致体内代谢紊乱,从而增加了疾病的发病率,因此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身体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黄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2例(单纯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一般健康状况(81.0±4.2)、生理职能(80.1±3.6)、生理功能(79.1±4.3)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经研究发现患有慢性心脏衰竭病症的人生活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通过对护理干预措施的适当使用,患有慢性心脏衰竭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刘晓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颅脑损伤后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颅脑损伤后癫痫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8例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乙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愈20例,好转22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87.50%;乙组治愈4例,好转32例,未愈12例,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甲组优于乙组(<0.05)。结论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同时,丹参川芎嗪的应用可提高颅脑损伤后癫痫的疗效。
作者:曹殿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比较右旋美托咪定和咪哒唑仑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插管过程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全麻下择期行喉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组(A组)和咪哒唑仑组(B组),每组20例。A组泵入右旋美托咪定1.0μg/kg,20min泵注完后行气管切开。B组给予咪哒唑仑0.1mg/kg静脉注射,1min注完,5min后行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在气管切开前用1%丁卡因2ml行气管内表面麻醉,之后在1%利多卡因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插管。记录入手术室后平静时(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SpO2变化,以及整个操作过程中躁动、呛咳、呼吸抑制、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及血压变化。结果 T2时两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增高,但B组明显高于A组(<0.05);A组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呛咳、呼吸抑制、心动过速及高血压的发生率较B组显著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较B组显著升高(<0.05)。结论与咪哒唑仑比较,右旋美托咪定用于气管切开插管镇静、镇痛效果好,应激反应轻。
作者:邬娇;孙辉平;孙永军;杨金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在急诊科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来我院急诊科室就诊的患者10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500),观察组(n=500)。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基于两组患者护理投诉、护理工作缺陷以及急救护理事故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1;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0.01。结论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强化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董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照分析不同手术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以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双乳基本对称率,切口瘢痕可接受率,伤口甲级愈合率,乳头乳晕感觉正常率,复发率。结果两组双乳基本对称率,切口瘢痕可接受率比较,<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钦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诊疗前置放下腔静脉滤器,其中Simon Nitiol滤器(SNF)32例,Trap Ease滤器(TEF)8例,Anlhenr remporal滤器(ATF)26例。14例抗凝溶栓治疗,52例实施手术和腔内治疗,临床观察有无再现肺栓塞症状和体症,定期透视SN、TEF的形态与位置。结果下腔静脉滤器放置全部成功,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消失,无肺栓塞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放预防肺动脉栓塞简捷安全实效,长期并发症需引起重视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我院2012~2014年确诊收治。随机分成两组,均采用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试验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内固定法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24/25,98%)显著高于对照组(20/25,80%)(<0.05);通过对比患者的手术治愈情况,试验组的变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疗效显著,应广泛推广。
作者:代卫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实施无功能肾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30例需行肾脏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0.05),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采用后腹腔镜下进行无功能肾切除术能够取得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并且可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高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
作者:李凯;谢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在医学角度上讲,早产儿是指妊娠期满28~37w、体重在1000~2500g、身长不超过46cm的活产婴儿。这些婴儿由于早产,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还不够成熟且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这些婴儿如果没有科学的卫生保健,及合理的营养供给,将会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偏高高。由于早产儿身体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完善和生理功能不成熟,因此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偏高。2010~2014年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共有48例,其中孕龄在32~34w,出生时体重1.2~2.4kg。我根据这48例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给于其相应的科学护理。其中有43例早产儿一般状况良好出院,2例死于肺部疾患。这些早产儿的存活率达到90%以上。
作者:王小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方法从医院随机抽取共102例进行剖宫产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a、b、c三组,每组34例。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c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分析这三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和手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患者满意度b组为88.2%,c组为100%,手术成功率b组为91.6%,c组为98.6%,明显高于a组的满意度64.7%和手术成功率8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剖宫产,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保始终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些护理手段都能够增加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直肠阴道瘘的致病因素,总结直肠阴道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2006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45例直肠阴道瘘的病因及治疗情况。结果45例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1例治愈,3例因癌症晚期死亡,随访6个月~10年未有复发。结论直肠阴道瘘因其原因复杂,选择术式方案除考虑本身的原发疾病外,应充分考虑瘘管位置高低、瘘管直径粗细,根据情况选择佳术式;把握手术的时机,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薛利军;梁锋;林谋斌;尹路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LC-DCP和LCP两种植入物内固定方式治疗四肢创伤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中抽取4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与内固定的不同植入物分为对照组(LC-DCP)和观察组(LCP),每组2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4.91±12.73)min和(3.83±0.94)月,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29.87±14.54)min和(3.69±0.71)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的X线骨痂为(2.51±0.73)分,和观察组的(2.49±0.86)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LC-DCP和LCP两种钢板植入植骨的内固定方式对于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来选择。
作者:史继红;邢跃刚;姚士祥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因素,探讨总结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3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分析引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因素,并总结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分析显示,胰岛素、降糖药物等的使用不当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因素,其次还包括饮食因素、运动因素等。针对低血糖的诱发因素进行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诱发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患者正确认识低血糖等护理措施,对于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红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抑制胃酸分泌,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粘膜及溃疡急性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不断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注射用奥美拉唑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现整理如下。
作者:莘燕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新生儿治疗黄疸和蓝光长时间不间断照射新生儿治疗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的大小。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黄疸新生儿2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两组患儿同时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照射8 h,停4~5h,对照组为24h不间断照射,3d为1个疗程。结果短时多次照射有效率为98%,长时间照射有效率为96%,二者相差不大。但短时多次照射治疗使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恢复更快且副作用少。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谷湘晖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测膻中穴位注射对哮喘豚鼠的对肺组织中白三烯B4(LTB4)的影响,探讨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途径和机制,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较好的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50只荷兰种雄性豚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鱼腥草穴位注射组、鱼腥草非穴位注射组和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组。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豚鼠模型,通过穴位注射治疗后,肉眼观察豚鼠哮喘症状发作程度,记录引喘潜伏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试肺组织中LTB4浓度的变化。结果穴位注射可有效延长哮喘豚鼠的引喘潜伏期,减轻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症状;通过对豚鼠肺组织中LTB4检测发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经膻中穴穴位注射后豚鼠肺组织中LTB4浓度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膻中穴位注射治疗哮喘豚鼠可以明显改善哮喘症状发作程度,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穴位注射治疗哮喘豚鼠可抑制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哮喘豚鼠肺组织中LTB4浓度及其对炎性细胞趋化、激活的能力,从而减轻气道炎症而实现的。
作者:肖广显;丁素银;丁素静;杜顺其;程英俊;佟丽华;刘国欣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和神经精神狼疮的区别。方法回顾分析具有完整资料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病例,使与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例组在发病急性期,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显著低于神经精神狼疮组、激素药用量大;临床表现以头痛、发热为主;脑脊液细胞、蛋白质、压力高于神经精神狼疮组。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复杂,应从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活动指数等方面进行临床鉴别。
作者:刘敬敬;谈晓峰;林加湘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眼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58例我院眼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常见眼病的手术操作的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综合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眼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翠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15例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定义为脑梗死组。1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定义为心肌梗死组。观察并对比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7%、60%,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0.05)。②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0%,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急性脑梗死,而且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敏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