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荷叶成分与功能的研究

周灵臻;丁艳茹;寿莉赟;潘利君;尹颖颖;黄菲菲;李睿明

关键词:荷叶成分, 黄酮, 生物碱, 荷叶功能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荷叶的结构和荷叶所含有的成分,并介绍了荷叶的一些功能,同时根据荷叶具有的这些功能做出了相应的展望。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498例急性中毒患者血清酶学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综合医院498例急性中毒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了解其血清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急诊入院的急性中毒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心肌酶五项(AST、CK、CK-MB、LDH、α-HBDH)、胆碱酯酶、血、尿淀粉酶、转氨酶。并1次/d监测至症状明显好转,观察上述酶学改变及改变程度与中毒的毒物类别、病情、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498例患者心肌酶五项改变的有468例,占93.98%;血尿淀粉酶改变的有146例,占29.32%;转氨酶改变的有266例,占53.41%;胆碱酯酶改变33例,占6.63%。患者酶学改变越明显,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结论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与酶学改变程度相关;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与酶学改变的种类相关;酶学变化程度与中毒的毒物类别相关;酶学变化程度与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相关。

    作者:魏明龙;杜玉华;曲大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潮气量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潮气量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PaO2以及pH值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PaO2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可靠。

    作者:孙润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医学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12月,选取我院的5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予以人性化管理模式,然后再与未实施人性化管理前相比较,以观察该模式的运用效果。结果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人际关系以及整体满足感等各方面,与护理管理前相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3%)显著高于护理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娇;陈虹;陈增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研究外固定架在54例骨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外固定架应用于骨科创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2年所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7例,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27例,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切口长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0.05)。并且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切口长度方面上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骨科创伤与传统的骨科治疗方式相比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罗毅;郭景泉;高宇;肖强;郭子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关于H型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在医学界历来是争议颇多,且在研究结果上呈现出不同方向的学术格局。 H型高血压作为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生成体,借助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这一病原体的传播与扩散,使得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之间的关系越发密切,并值得在理论层面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朱慧琴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阿托伐他汀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收治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应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期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期内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427,<0.05)。结论在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预防或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慧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全程护理干预

    目的:运用全程护理干预方法,对肿瘤患者在化疗中引起的恶心、呕吐进行预防和护理,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化疗前做好护理评估,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化疗期间,创造良好的环境,掌握用药的时间,给予饮食指导;化疗后严密观察化疗副反应的发生。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预防及减少了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采用全程护理干预,通过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患者治疗的继续,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晓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心理护理在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于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2014年5月~2015年5月确诊收治的200例宫内胎膜早破产妇,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100例患者自入院以后直至分娩结束,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80.0%,助产10.0%,剖宫产10.0%;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65.0%,助产14.0%,剖宫产21.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胎膜早破产妇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负面情绪,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吴丽芸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氦氖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评价氦氖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1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给予常规措施垣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况(恶心呕吐、神经痛、听力障碍)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减少,均有统计学差异(<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物理疗法联合药物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临床效果较佳,既可有效减少患者发热、感染的可能性,又可避免转为重症炎症等,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夜间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并分析骨科患者术后夜间疼痛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疼痛的性质给予恰当的护理方法,观察效果,为提高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4月创伤骨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合理护理方案,改善病房环境,止痛技巧和心理安慰等方式,加强疼痛护理,并以VAS四级评分系统作为护理效果的指标。结果和护理前相比,护理后疼痛I级患者显著增多,疼痛Ⅲ级患者显著减少。其中,47例Ⅲ级患者36例转为Ⅱ级,7例转为I级,45例Ⅱ级患者有25例转为I级,2例转为Ⅲ级。结论创伤骨科患者夜间疼痛主要是生理方面客观存在的疼痛感以及心理方面的放大效果,骨科患者夜间疼痛护理干预是必要的,综合的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疼痛反应,对康复锻炼和患肢的功能恢复,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有实际意义。

    作者:赵爱梅;麦丽亚·艾合买提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脑梗塞患者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早期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脑梗塞早期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6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9%,<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脑梗塞早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张晋芳;李太武;孟激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雷贝拉唑联合胃康胶囊治疗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胃康胶囊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胃炎患者12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康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在胃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相较于单纯应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联合使用胃康胶囊效果更确切,能够有效减小复发概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小军;郑艳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对肝胆结石病普外科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肝胆结石病患者采用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4例肝胆结石病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选择精准肝切除方法治疗)和对照组(选择非规则性肝切除方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并且对比统计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结石复发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更长(<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腹腔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0.05)。实验组患者结石清除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81%),实验组患者结石复发率(7.1%)、并发症发生率(9.5%)明显低于对照组19%、26.2%,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肝胆结石病患者采用精准肝切除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将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干净,可有效避免术后体内遗留结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石复发率。

    作者:张金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经戈舍瑞林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戈舍瑞林联合内分泌药物对于绝经前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86例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在征求患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反应、生存时间以及生存情况,并记录患者的无病情再次进展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与治疗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发生率为25.58%(共11例),对照组中发生率34.88%(16例),两组差异明显,<0.05,有可比性。结论对于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给予戈舍瑞林联合内分泌药物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露文;叶永强;郭阗廷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615份尿液样本是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内到我院送检的,其中有62份样本的检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将这62份样本进行复检,分析和统计其检验结果。结果根据对复检结果的分析可得,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为实验室因素的有29份,<占总数的46.8%;为样本保存因素的有9份,<占总数的14.5%;为临床用药因素的有12份,<占总数的19.4%;为样本采集因素的有8份,<占总数的12.9%;为样本送检因素的有4份,<占总数的6.4%。结论实验室因素、样本保存因素、临床用药因素、样本采集因素及样本送检因素等是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主要因素,为了减小和避免检验误差,临床上应当加强对以上因素的分析,从而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

    作者:李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肝脏密度减低--急性重症胰腺炎重要CT征象之一

    目的:探讨肝脏实质密度减低在重症胰腺炎诊断、分型及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经临床治疗或手术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在初诊时及治疗后肝脏实质密度及其变化情况。结果120例急性胰腺炎,其中轻症胰腺炎86例,肝实质密度减低12例,正常74例;重症胰腺炎34例,肝实质密度减低24例,正常10例;重症胰腺炎经临床治疗后CT复查,24例肝实质密度减低患者,治疗后肝脏密度恢复正常18例,持续低密度2例,临床治愈或好转;2例死亡及2例因病情加重外传院病例,肝脏密度进行性减低。结论肝脏密度减低是重症胰腺炎重要征象之一,对重症胰腺炎诊断、分型、临床疗效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颜家刚;吴玉林;阳建行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常规尿检验结果的对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显微镜常规尿检验与尿液干化学分析结果对照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12月整理的1850份尿液样本进行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查,观察两种方式检验的效果。结果通过检验后,尿液干化学分析方法对红细胞的阳性检测率稍微高于显微镜检验,另外,在尿蛋白以及白细胞方面显微镜的阳性检验率稍微高于干化学分析。但是从总体而言,三者没有明显差异性(>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常规尿检验两种方法可以进行互补,将两者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尚娟;李学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21例肝破裂诊断与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肝破裂外科治疗的佳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闭合性肝破裂21例临床资料,均经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单纯修补、大网膜填塞修补、清创性肝切除、肝周纱布绷带填塞。结果治愈18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胆漏2例,膈下感染1例,死亡3例。结论手术是治疗闭合性肝破裂的主要方法,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简单有效、个体化手术方案是提高创伤性肝破裂疗效的关键。

    作者:自文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后降脂效果及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的降脂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0例A组(服用辛伐他汀40mg/d)和40例B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d)。结果①A组和B组治疗前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结果无差异(>0.05);A组和B组治疗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结果有差异(<0.05);②A组和B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结果无差异(>0.05);③A组和B组均无1例患者发生横纹肌溶解,提示两组患者横纹肌溶解副作用发生率为0%、0%,结果无差异(>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服用辛伐他汀40mg/d能够明显降低血脂浓度,而且使用安全。

    作者:谭幼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内科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对老年内科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88例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施心理护理的手段和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观察组(注重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只常规护理),两组人数分为48例和4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疾病恢复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注重心理护理干预后,在病程恢复、情绪改善。社会实践能力上都要明显比对照组占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内科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其预后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秋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