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福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25例,给予整体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3例患者规范治疗护理后2~6 d体温开始下降,感染得到有效控制,3次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正常,细菌培养阴性,治愈率92.00%.1例出现颅内感染无法控制,脑水肿加剧合并肺部感染等而死亡,病死率4%;1例因故放弃治疗.1例患者CT检查发现少量气颅,2周后复查CT颅内积气消失,1例患者出现引流过度,无急性硬膜下血肿、二重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措施,能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
作者:徐远;王金玲;朱建梅;黄谢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胶囊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缺氧的保护效应.方法:用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活血通脉胶囊对心电图T波的影响;用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致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活血通脉胶囊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在常压和减压条件下,观察缺氧时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活血通脉胶囊组与模型组相比,可以显著改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P<0.05),其高、低剂量组均能延长小鼠平均存活时间,降低心肌耗氧量.结论:活血通脉胶囊可以有效改善冠脉循环,保护缺血心肌,延长小鼠成活时间.
作者:汪建一;仲维高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备皮及做好病人家属解释工作,术后严密观察T、P、R、BP瞳孔变化,整套引流装置通畅无菌,记录引流液情况,加强基础心理护理.结果:35例患者复查脑CT脑室积血均消失,术后全部存活.结论:术前、术后全程认真护理及细心观察,是保证脑室引流成功的基础.
作者:陈翠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伤科贴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分级计分评价方法,对符合研究条件的136例病人随机分为伤科贴组(治疗组)和伤科散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用药后2,4,7,10天各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4,7,10天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科贴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霍钻云;刘东文;朱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骨髓移植(ABMT)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1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联合ABMT给予全程保护性无菌护理.结果:21例患者经层流室加全方位无菌护理,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阶段,无感染病例,15例于移植后持续完全缓解,6例在移植后1年内复发.结论:采用层流室加全方位无菌护理的方法,可有效预防细胞极期感染的发生,为自体骨髓移植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朱云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踝关节骨折为关节内骨折,治疗上需达到解剖复位.因损伤机制较复杂,临床处理不当,常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我院自2003~2008年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42例,获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顺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给予泮托拉唑静脉注射,对照组加用止血药物(立止血静脉注射、止血定、止血芳酸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奥曲肽0.1 mg静脉注射,两组持续用药72h后,观察两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12h止血显效率分别为90.4%和71.7%,24h小时止血显效率分别为94.2%和78.3%,48h小时止血显效率分别为98.1%和9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奥曲肽合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泮托拉唑组,其疗效肯定.
作者:刘万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静脉外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用马铃薯片外敷.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输液外渗用马铃薯片外敷,可提高静脉输液外渗治愈率,延长静脉使用,保证用药要求.
作者:胡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死亡率较高.
作者:崔英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严重的关节痛疼、不稳、畸形、日常生活活动严重障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例.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8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建娥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加口服咖啡因治疗腰麻后头痛的有效性.方法:在我院实施下肢及肛肠鞍区手术腰麻后头痛的40例患者,随机分4组,每组10例.Ⅰ组为一般补液治疗组、Ⅱ组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Ⅲ组为咖啡因组、Ⅳ组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加口服咖啡因组.结果:Ⅳ组腰麻后头痛缓解在病程上明显优于Ⅰ组和Ⅲ组,P<0.01,也优于Ⅱ组,P<0.05.Ⅱ组与Ⅰ组、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腰麻后头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口服咖啡因可迅速缓解腰麻后头痛.
作者:刘莉;周曙;黄素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带蒂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40眼翼状胬肉行带蒂结膜瓣移植治疗,术后随访3~10个月.结果:40眼翼状胬肉34眼治愈,1眼复发,5眼失访.结论:带蒂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复发率明显降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王中华;吴寿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5年我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9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41例(43.16%)为粘连性肠梗阻,肠道肿瘤33例(34.74%),嵌顿疝12例(12.63%);所有病例经手术治疗后,3例死亡,5例好转,87例治愈出院.结论:肠梗阻常见病因依次为:肠粘连,结肠肿瘤,腹股沟嵌顿疝;疑有绞窄,保守治疗无效以及反复发作是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指征.
作者:李长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本院自1996年1月~2008年1月共施行开胸手术1 125例,27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2.4%),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开河;赵芝乔;宋定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比较2种评估表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压疮的预测能力.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66例神经外科患者分别进行Braden评估表和Waterlow压疮危险评估表评分.结果:Braden评估表有较理想预测效果,敏感性为83.02%、特异性为86.41%、阳性预测值为61.11%、阴性预测值为95.19%.Waterlow评估表有较理想的诊断价值,敏感性为90.57%、特异性为72.33%、阳性预测值为45.71%、阴性预测值为90.85%.结论:Braden评估表能较好地平衡敏感度和特异度,对神经外科患者压疮发生的预测效果较好.
作者:黄荣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教学秘书是高校附属医院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务处与各教研室的联系纽带,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管理、教学监控以及教学辅助人员,更是教、学、管三方关系的统筹协调人员.教学秘书是否称职将直接关系到临床教研室的教学秩序是否正常,教学质量是否达标,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因此,教学秘书在临床教学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加强教学秘书的素质培养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映琦;陈康宁;桂莉;罗春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中知识更新为迅速的学科,也是医学与生命科学中具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1].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医学基础课,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等特点,而且本学科涉及大量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组织学、病理学等前沿学科的知识内容[2],所以对于部分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讲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难于理解和掌握.
作者:马新博;唐荣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不良反应.方法:118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组61例、常规放疗组57例,调强放疗组靶区为鼻咽肿瘤、咽旁间隙和颈部淋巴区,分次剂量为2.0~2.5 Gy/次,33次;常规组用面颈联合野照射DT40~60 Gy/(20~30次·4~6周),耳前野补量至鼻咽区DT70 Gy;颈部预防总量为DT50~55 Gy.结果:调强组和常规组1年口干发生率分别为8.20%(5/61)和94.73%(54/57),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4.92%(3/61)和71.93%(41/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作者:廖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两种锻炼方法对脑出血后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法,治疗组采用功能锻炼结合心脑血管治疗仪,两组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用x2检验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检验0.005
作者:余琨;陈丽琴;蒋达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治疗妊娠期念珠菌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89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用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每晚睡前用温水洗净阴部,用该阴道栓1枚置入阴道深部,6次为1疗程;对照组40例,阴道深部放入克霉唑阴道片1枚,3日后再给药1次,6天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显效快,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雅燕;张岩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