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明;张丰明;张庆海;常爱芹;李华林;王辉
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有前驱症状,容易误诊.1994~2000年临沂市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63例,其中初诊时误诊19例,误诊率为30.2%.现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韩蔷;刘宇;李光;汤荣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3例,年龄27~63岁,平均46.2岁.临床上均有上腹部隐痛及腹胀病史,上腹肿块6例,上腹胀满纳差10例,发热5例,肝肿大11例,肝功能异常1例,白球比例1∶1,全组无肝硬化、黄疸,1例少量腹水.B超提示肝内巨大囊性变9例,实质性变4例.误诊时间0.5~9个月.1.2 误诊疾病术前6例误诊为肝囊肿,误诊1个月;4例误诊为肝癌,误诊9个月;2例误诊为肝脓肿,误诊2个月;1例误诊为肝包虫症,误诊1个月.
作者:赵红;刘永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herapy-ralated Leukemin,TRL)近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与放化疗和其他药物治疗有关,现将我科1997~2000年收治5例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曾误诊为骨髓抑制病例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孙晓东;乔健;赵红;封青海;马安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小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中重要基本的常规操作.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如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谈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作者:宋杏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儿童腹股沟斜疝是外科的常见疾病,嵌顿致腹膜炎者占一定比例.我院自1997-03~2001-03,共收治儿童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致腹膜炎10例,均由下级医疗机构转诊,占同期儿童腹股沟斜疝的3.38%(10/296).现就其致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刘大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率极低,预后差.我院1980-01~2000-07共收治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51例,其中术前误诊40例,误诊率高达78.4%.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恶性淋巴上皮病(Malignant Lymphoepithelial Lesion MLEL)是一种较罕见的涎腺恶性肿瘤.由于在临床表现上的多样性,极易误诊,现将我科所遇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铮;尹明平;费伟;沈志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为探讨其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本文对我院1995-01~1999-12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的住院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魏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脑梗塞常表现为各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而以首发躁狂等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脑梗塞临床少见或未受到重视,容易造成误诊.现对我院1996-06~2000-06收治的以首发躁狂精神症状的脑梗塞13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英;吕杰民;程进前;麻景豫;田秋月;伊献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在疾病治疗的使用过程中有利亦有弊.WHO认为,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3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及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不合理应用或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更是日益突出,在我国现有的0.5~0.8亿残疾人中,1/3左右为听力残疾,其致聋原因60%~80%与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关[1].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影响临床疗效和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容忽视.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因素有多种,本文试对其进行剖析,以求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共同提高我们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朱健平;谭晓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4日龄.呕吐、腹胀1d,呼吸急促5h,于2000-05-21入院.因羊膜早破、羊水污染,宫内窘迫而分娩.孕36wk,生后一般情况好,进食母乳,生后第4天突然呕吐,吐出咖啡色液体,腹泻、恶心、腹胀,呈进行性加重.无大便排出,拒乳,呼吸困难,反应低下,手足凉,面色发灰.查体:T37.2℃,P148次/min,R84次/min,W2.5kg.意识清楚,精神差,烦躁,阵发性哭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痰鸣音.心律齐,心音强,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呈球形膨隆,腹壁静脉怒张,腹部及阴阜水肿.肝浊音消失,腹壁紧张,皮肤发红发光,压痛明显,有移动性浊音,原始反射减弱.X线腹部立位平片示:有大量气体和液体,横贯全腹大液面,胃泡消失,膈肌升高,肝脾阴影移行于中腹部背柱两旁.诊断:新生儿胃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入院后吸氧,腹腔穿刺见大量高张气体,对症处理,立即手术清除坏死胃壁,全层修补缺损,网膜加固,胃后壁置一橡皮管引流,术后胃肠减压96h,腹腔引流管引出大量桔褐色液体,行胃肠造影示:吻合口有约1.0 cm×0.5 cm大小瘘口,诊断术后胃瘘.手术困难大,保守治疗,行周围静脉营养,白蛋白2 g,血浆50 ml联合治疗20d,腹腔引流减少到无渗出液,胃瘘愈合.同时防止电解质紊乱,纠正脱水和休克,有效抗生素治疗,每天液体量300 ml,保证足够热卡供给,特别重视喂养,由糖水到糖奶比例液体,过渡到完全母乳喂养,胃肠正常运动,一般情况好,出院母乳喂养.
作者:张俊臻;王廷卿;苟三堂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及剂型改革,在临床因中药引起变应性皮肤病例逐渐增多,笔者仅就临床所见23例做以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14例,年龄大78岁,小13岁,平均年龄42岁.荨麻疹型16例,紫癜型2例,血管性水肿型2例,接触性皮炎2例,固定性药疹1例.致敏药物:单味中草药有西洋参、川贝母、番泻叶、胖大海、黄柏等.复方中成药有藿香正气丸、黄连上清丸、六神丸、如意金黄散、板兰根冲剂等.病例特点:中药所致变应性皮损为多形态,其中以荨麻疹型为多见,23例患者用药史均较单一,单味药物致敏者,皮损消退后,用原致敏药物的浓液作皮肤试验均显阳性反应,至于中草药复方所致变应性皮肤病,难以明确某具体药物的致敏情况未作报告.
作者:梁丽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9年以来,我们先后收治19例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患者,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8例,年龄63~78岁,平均63.65岁.其中:因糖尿病服药所致15例,原因不明4例.从入院到确诊时间为3~48h,平均7.8h.临床表现:意识朦胧、定向力障碍、震颤9例,占47.36%;躁动不安、四肢抽搐6例,占31.57%;昏迷、小便失禁4例,占21.05%.查体:瞳孔散大8例,占42.10%;瞳孔缩小3例,占15.78%;锥体束征阳性8例,占42.10%;巴彬斯征阳性4例,占21.05%;肌张力降低9例,占47.36%;血压升高6例,占31.5%;血压下降3例,占15.78%;HR>100次/min 16例,占84.12%.辅助检查:血糖1.3~2.6 mmol/L,平均2.03 mmol/L.头颅CT除7例见陈旧性脑梗塞外,未见脑出血或新梗塞灶,血钾降低6例,尿素氮及血肌酐升高7例.治疗及转归: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50%葡萄糖静脉注射,5%~10%葡萄糖维持滴注,18例治愈,1例死亡.
作者:尉国典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42岁.因左上后牙槽肿物复发3个月于1999-06-23就诊.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上后牙疼痛、松动.在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牙周炎,将患牙拔除.不久,患者发觉自拔牙创中长出一淡红色肿物,突出于牙槽窝影响进食.肿物生长较慢,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患者再次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上颌骨肿物,将肿物切除,抗生素治疗.但术后不久,肿物复发,再次由牙槽窝中长出而来我院就诊.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无阳性体征.专科情况见7缺失,牙槽窝内可见一约1.5 cm×1.0 cm×0.7 cm大小结节状肿物,突出于牙槽嵴.肿物质中等,紫红色,其上有齿痕,界限较清楚,无触痛.双侧颌下区可扪及肿大淋巴结.X线片示上颌窦正常,周围骨质无明显破坏.胸透未见异常.血常规Hb110 g/L,WBC4.1×109/L,N0.73,L0.22,M0.02,E0.03,PLT120×109/L,RBC3.8×1012/L.给予肿物取活检送病理检查,HE染色切片中可见圆形、卵圆形噬酸性小体,周围有一透亮荚膜,直径在2~4 mm.诊断:口腔组织胞浆菌病.给予酮康唑200 mg/次,2次/d,口服抗真菌治疗,3个月后复查,口腔内肿物消退.
作者:陈宇轩;韩小宪;林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例1 女,2岁零7个月,因发现右颞部包块伴左下肢活动不灵活,收住我院神经外科.外院CT检查报告颅骨多发性骨髓瘤侵犯骨外软组织.术前检查外周血象无异常,尿本周蛋白试验阴性;X线示肺门淋巴结肿大.术中见灰红色肿瘤侵蚀颅骨内外板及右颞部软组织,切除病变骨,用有机玻璃修补缺损,标本送病检.病理检查:肉红色组织一堆,共6 cm×4 cm×25 cm,多数较细软,少数为碎骨片.镜下:见大片宽胞浆细胞,核膜薄,核形不规则,有纵行沟纹,核仁不明显,部分区域有坏死,并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病理诊断:(颅骨)分化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追问病史,患者1a前因发热、咳嗽到当地医院就诊,X线提示肺门淋巴结结核,曾抗痨治疗10个月,其间反复出现皮肤丘疹,又行抗过敏治疗.病理报告发出时建议查血结核抗体,结果为阴性;并建议拍脊柱及骨盆片,脊柱骨未见异常,骨盆见多灶性溶洞样改变.结合临床、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本例的诊断应为慢性分化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即H-S-C氏病.患者出院后用胸腺肽等药物治疗,随访3a,生长发育良好,未发现新的骨性损害.
作者:郭翠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恙虫病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多表现为突然起病、发热、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外斐氏试验呈阳性.临床表现典型时,大多不易误诊,但如若该病以其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出现时,常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自1996-05~1999-10间共收治恙虫病92例,其中18例入院时初诊误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张松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经间期出血和排卵期出血,在中西医权威性专著中的概念尚各司其说.如说:2次月经之间发生的阴道流血称经间期出血[1],凡在2次月经之间,即纟因蕴之时周期性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2].经间期出血,若发生在下一次月经来潮前14~15d,历时3~4d.且血量极少时,多为排卵期出血[3].若月经周期延长,不在排卵期的经间期出血定为何名?不在经间期的排卵期出血为何名?均未提及.笔者认为讨论之,区别之,对生理、病理和临床诊断很有必要.
作者:田炳照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诊,也是心血管病死亡的常见原因[1].心力衰竭愈后好坏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而左心衰竭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早地反映到X线影像的变化,这些影像变化所产生的X线征象某些具有特征性,并早于临床表现.收集1980~2000年左心衰竭胸部X线片245例,追溯其首次X线胸片,发现其中32例在X线检查前,临床均无左心衰竭的诊断(统计资料来源于临床胸片申请单上的诊断),而在首次X线胸片上,已具有左心衰竭的X线影像变化.本文就其32例左心衰竭首次X线胸片征象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左心衰竭的早期诊断.
作者:周建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年来,由于耐药伤寒菌株和L形伤寒的出现,以及抗生素、激素、解热镇痛药的早期应用,致使临床表现不典型伤寒病例增多,临床误诊率较高.我院收治的132例伤寒中,28例误诊,误诊率21.2%.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施荣杰;王静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所在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危重患者比例大,需长期大量输液的患者多,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笔者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现有的输液卡满足不了长期大量输液的要求,需每日抄写且不便观察.笔者于1999年春自行设计并试用长期输液卡,在实践中多次修改,现已批量印刷在医院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护患三方反映俱佳.以下将设计使用此卡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杰敏;张景莉;杜娟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