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刘永锋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其临床特点及体征无明显特异性,所以临床上极易误诊.我院1994~2000年治疗该病13例中,误诊8例,误诊率高达61%,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运璧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率极低,预后差.我院1980-01~2000-07共收治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51例,其中术前误诊40例,误诊率高达78.4%.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24岁.因劳累后心悸、气短1个月入院,无咯血、胸痛史.查体:双肺无阳性体征,叩诊心界正常,HR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颈静脉无怒张,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肢导联低电压.UCG示右心房内近下腔处可见1.5 cm×3.0 cm强回声光团,随心脏舒缩摆动.X线片示双肺血无改变,心胸比例正常.术前诊断:心腔占位病变,心脏粘液瘤?1999-01-17在全麻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行手术,取胸前正中切片,纵劈胸骨,见心包无积液,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行右房斜切口,见赘生物位于下腔静脉瓣,大小1.5 cm×3.0 cm,与周围无粘连,完整切除赘生物及所附之下腔静脉瓣,残端以4~0涤纶线闭合,探查三尖瓣及右房内无赘生物,排气,缝合心脏切口,体外循环23min,阻断升主动脉14min,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病理:大体所见灰白、灰褐色组织4块,大者1.4 cm×0.8 cm×0.8 cm,小者0.5 cm×0.4 cm×0.3 cm,切片观:①送检瓣膜样组织纤维增生、钙盐沉着;②赘生物呈血栓性.
作者:周骐;肖颖彬;陈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输尿管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在急腹症中亦占较大比例,该病发病急,症状重,以往确诊依靠X线片或静脉肾盂造影,但前者有相当部分不显影,后者费时长,有创伤.目前应用B超检查,不仅简单方便.直观性强,而且无痛苦及副作用,已成为临床确诊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手段.但在诊断过程中,由于超声仪器的局限性及操作者的经验等问题,往往出现漏诊和误诊,为避免该类情况的发生,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方面,以期对提高该病的确诊率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陈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3岁.因心率增快1a入院.1a前患儿出现心率增快,活动后明显,曾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率不能控制,平时食欲好,易感冒、腹泻,无肝炎结核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7.1℃,R26次/min,眼球活动自如,无眼球突出,甲状腺无肿大,无颈静脉怒张.双肺无异常,心前区无隆起,HR146次/min,S1增强,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血尿粪常规正常,胸片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酶谱示CK31.2 mmol/L,CK-MB 76.3 mmol/L,初步诊断为心肌炎,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口服能气朗、心律平,静滴ATP、COA等治疗,治疗半个月症状无缓解.追问病史,患儿1a来饮食量增加,多汗,好动.经查血T328.23ρmol/L,T463.39ρmol/L,TSH1.78mIu/L,诊为甲亢,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显著,3个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
作者:顾婷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输精管结扎术(男扎)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安全有效的男性绝育措施,由于术后残余精子、自然再通、精子肉芽肿形成、误扎或漏扎及术后感染等因素致男扎失败.这不仅影响计生工作的开展,而且对夫妻在感情上、精神上、生活上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个别可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全面认识失败的原因对提高手术质量及有效节育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何庆敏;徐锡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小儿多发病,传统常用抗生素治疗.然而,随着耐药性的产生,往往疗效欠佳.我院门诊1998-05~2000-01应用利迈先片剂与阿莫灵(羟氨苄青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105例作一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洪芳;崔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猝死是心律失常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本文报道的16例均于夜间睡眠中突然死亡.现就16例猝死的尸解及猝死有关问题加以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郇正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无瘤生存期或带瘤生存期发生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2例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进行影像学、病理学检查,以及血清和胸水的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判断积液性质并指导治疗.结果 62例患者中,54例为原发恶性肿瘤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8例为非恶性胸腔积液,其中2例结核,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肝硬化,1例胸膜间皮瘤.结论已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无瘤生存期或带瘤生存期出现胸腔积液时,部分不是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引起,诊断及治疗需要区别对待.
作者:陈碧君;黄振倩;戴建武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诊,也是心血管病死亡的常见原因[1].心力衰竭愈后好坏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而左心衰竭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早地反映到X线影像的变化,这些影像变化所产生的X线征象某些具有特征性,并早于临床表现.收集1980~2000年左心衰竭胸部X线片245例,追溯其首次X线胸片,发现其中32例在X线检查前,临床均无左心衰竭的诊断(统计资料来源于临床胸片申请单上的诊断),而在首次X线胸片上,已具有左心衰竭的X线影像变化.本文就其32例左心衰竭首次X线胸片征象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左心衰竭的早期诊断.
作者:周建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小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中重要基本的常规操作.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如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谈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作者:宋杏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表现,总结出其MRI影像特征.结果脑裂畸形15例,灰质异位22例,巨脑回6例.脑裂畸形表现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衬有灰质,脑表面可见楔形缺损区,侧脑室体部外侧壁憩室样突起,14例合并透明隔缺如.脑灰质异位表现为皮质区,皮质下及白质区,侧脑室周围灰质样病灶,在所有序列上与正常脑灰质信号相同.巨脑回表现为脑回增宽,变扁,灰质增厚,白质变薄,脑沟变浅.结论 MRI是诊断神经元移行异常的佳影像方法.
作者:李银官;曹代荣;倪希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男.59岁.无诱因出现黑便1个月.胃镜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见一红色粘膜肿胀,远端有出血,局部粘膜隆起,表面光滑.1个月体重下降2.5~3kg,睡眠尚好,柏油样便及黑便,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无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史.查体:腹部平坦,腹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蠕动波,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经B超、CT、MRI检查十二指肠平滑肌瘤或肉瘤.
作者:柴瑞新;张立斌;张晖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的方法目前不完全统一,我们采用BAL技术规范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得了理想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现将我们工作中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尤兰华;陈杭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组12例均以副癌综合证为主要症状且缺乏典型肺癌的X线表现,初诊时均被误诊,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7例.年龄48~72岁.农民4例,工人6例,干部3例,误诊时间短2wk,长达8个月.临床表现:①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证7例,均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乏力、精神差,生化检查示:血Na+96~118 mmol/L,Cl-71~84 mmol/L,且补充氯化钠后低钠血症不易纠正.②持续发热3例.神经肌肉综合征2例,其中1例头晕、呕吐、走路不稳,1例表现为双下肢疼痛无力,而骨髓X检查无异常.X线胸片:未见异常3例,片状阴影6例,空洞3例.胸部CT检查11例,肿块影7例,空洞3例.病理细胞学检查12例均为肺癌,支气管镜检查10例,经皮肺活检2例.
作者:唐石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例1 女,2岁零7个月,因发现右颞部包块伴左下肢活动不灵活,收住我院神经外科.外院CT检查报告颅骨多发性骨髓瘤侵犯骨外软组织.术前检查外周血象无异常,尿本周蛋白试验阴性;X线示肺门淋巴结肿大.术中见灰红色肿瘤侵蚀颅骨内外板及右颞部软组织,切除病变骨,用有机玻璃修补缺损,标本送病检.病理检查:肉红色组织一堆,共6 cm×4 cm×25 cm,多数较细软,少数为碎骨片.镜下:见大片宽胞浆细胞,核膜薄,核形不规则,有纵行沟纹,核仁不明显,部分区域有坏死,并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病理诊断:(颅骨)分化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追问病史,患者1a前因发热、咳嗽到当地医院就诊,X线提示肺门淋巴结结核,曾抗痨治疗10个月,其间反复出现皮肤丘疹,又行抗过敏治疗.病理报告发出时建议查血结核抗体,结果为阴性;并建议拍脊柱及骨盆片,脊柱骨未见异常,骨盆见多灶性溶洞样改变.结合临床、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本例的诊断应为慢性分化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即H-S-C氏病.患者出院后用胸腺肽等药物治疗,随访3a,生长发育良好,未发现新的骨性损害.
作者:郭翠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前CT检查评估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分析评估误差原因.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癌术前CT检查76例.结果 76例中70例与手术前评估相符,准确率92.1%(70/76).结论胃癌手术前CTS检查评估能否切除是以肿瘤对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程度为主要依据.
作者:陈松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53岁.因反复性腹痛、发热22a,加重7d于2001-02-02入院.患者22a前产后2个月,在基层医院放置节育环,随之腹痛,因计划生育原因,住院保守治疗10d出院.此后,反复出现腹痛并伴发热,多次在当地医院以盆腔炎治疗,疼痛缓解,近7d无明原因出现下腹痛,呈坠胀痛及绞痛发作,伴有畏寒.查体:T37.7℃,P86次/min,R21次/min,BP100/70mmHg.痛苦面容,下腹部压痛.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宫体水平位,稍小于正常,右附件区可触及6 cm×5 cm×4 cm囊实性肿物,活动可.辅助检查,B超示:右卵巢肿瘤;X线片示:节育环位于左髂翼处.诊断:节育环异位、右卵巢肿瘤、盆腔炎.住院后经全身抗炎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于2001-02-06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异位避孕环取出术及右卵巢肿瘤挖除术.开腹后见右卵巢有直径6 cm囊实性肿瘤,子宫正常大,底部有陈旧性瘢痕,与其他组织无粘连,因寻找避孕环困难,在C型臂X光机下发现避孕环位于剑突下,予以取出,并切除右卵巢肿瘤.术后继续给抗生素治疗,7d治愈出院.
作者:宋诚;苗传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120例留置中心静脉插管的患者进行两种皮肤消毒方法的对比研究,探讨能够降低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率的皮肤消毒方法.方法将1999-05~2000-10 SICU收治的120例外科手术后留置中心静脉插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采用两种不同的皮肤消毒方法进行导管感染率的观察.结果实验组感染率5%,对照组感染率10%,两组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生与时间、部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进后的消毒方法可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
作者:钱淑清;石颖;刘晶;罗晶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0~2000年间,我科经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病理确诊肺癌532例中,肺小细胞癌(Sclc)40例(占7.5%),其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而就医的颅内或脊髓转移患者占40%(16/40),因呼吸系统症状缺如或不明显,均被误诊,教训颇深,报道如下.
作者:丁桂真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