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敏;徐锡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的病因,约占80%~90%,其他较少见的病因是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甚少见的病因是肺血管疾病.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发病隐匿、缓慢、发现较晚,主要表现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是临床进行性的一种类型,近年研究发现临床并不少见.临床对COPD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治非常熟悉,但是对反复发生的肺栓塞引起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缺乏足够的重视.肺栓塞(PE)发病率较高,临床诊断率不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诊断率还不高,误诊率可达40.6%~79.1%.现将我院近3a内诊断的由肺栓塞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献成;李献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75-07~1999-06我们行肺癌根治术1612例,其中从临床症状到影像学表现都酷似肺癌而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老年肺炎患者23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纤支镜检查所见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马海波;张晓慧;孙共启;唐志德;马春茂;梁志强;刘志勇;孙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42岁.因左上后牙槽肿物复发3个月于1999-06-23就诊.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上后牙疼痛、松动.在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牙周炎,将患牙拔除.不久,患者发觉自拔牙创中长出一淡红色肿物,突出于牙槽窝影响进食.肿物生长较慢,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患者再次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上颌骨肿物,将肿物切除,抗生素治疗.但术后不久,肿物复发,再次由牙槽窝中长出而来我院就诊.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无阳性体征.专科情况见7缺失,牙槽窝内可见一约1.5 cm×1.0 cm×0.7 cm大小结节状肿物,突出于牙槽嵴.肿物质中等,紫红色,其上有齿痕,界限较清楚,无触痛.双侧颌下区可扪及肿大淋巴结.X线片示上颌窦正常,周围骨质无明显破坏.胸透未见异常.血常规Hb110 g/L,WBC4.1×109/L,N0.73,L0.22,M0.02,E0.03,PLT120×109/L,RBC3.8×1012/L.给予肿物取活检送病理检查,HE染色切片中可见圆形、卵圆形噬酸性小体,周围有一透亮荚膜,直径在2~4 mm.诊断:口腔组织胞浆菌病.给予酮康唑200 mg/次,2次/d,口服抗真菌治疗,3个月后复查,口腔内肿物消退.
作者:陈宇轩;韩小宪;林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塞(ACI)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抑郁状态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42例经CT或MRI证实的ACI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与对照组比较;根据脑梗塞灶的数量对ACI组患者情绪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①ACI组抑郁状态发生率为35.7%.②ACI组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与脑梗塞灶数量及基底节区脑梗塞关系密切.结论抑郁状态为ACI患者较常见的症状,多灶性脑梗塞抑郁状态的发生率高于单灶性脑梗塞,基底节区梗塞易发生抑郁,ACI抑郁状态的发生有其生物学基础.
作者:于宗明;于宗富;王宗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自1985-07~2001-02共收治自发性气胸(以下简称气胸)336例,其中继发性气胸46例在首诊时误诊或漏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15例,年龄21~72岁.病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5例,肺炎7例,肺大泡5例,肺癌3例,肺结核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4例.部位:右侧气胸26例,左侧气胸19例,双侧气胸1例.气胸气量:患侧肺组织被压缩<30% 10例,30%~50% 17例,>50% 15例,>80% 4例.
作者:蔺景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率极低,预后差.我院1980-01~2000-07共收治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51例,其中术前误诊40例,误诊率高达78.4%.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输精管结扎术(男扎)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安全有效的男性绝育措施,由于术后残余精子、自然再通、精子肉芽肿形成、误扎或漏扎及术后感染等因素致男扎失败.这不仅影响计生工作的开展,而且对夫妻在感情上、精神上、生活上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个别可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全面认识失败的原因对提高手术质量及有效节育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何庆敏;徐锡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已广泛开展,其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操作方便的优点得到众多学者的公认,但手术操作中尚存在一些失误和并发症,应予以重视.现将我们开展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304例中的并发症结合文献作一分析.
作者:潘海涛;麻松;叶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例1 男,46岁.右前臂肿物疼痛9个月.检查右前臂中段肱桡肌内可扪及玉米粒大小圆形肿物,质硬、压痛,与皮肤无粘连但活动度差.X线片显示右尺桡骨未见异常.拟诊右前臂肌纤维瘤,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有完整包膜,切面呈编织状,色淡红.术后病理诊断为血管平滑肌瘤.术后随访8a无复发.
作者:管廷进;郭澄水;郑良国;韩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菌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其中很多药物经肝脏代谢而灭活,其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也时有发生.本文收集抗菌药物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患者23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余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输尿管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在急腹症中亦占较大比例,该病发病急,症状重,以往确诊依靠X线片或静脉肾盂造影,但前者有相当部分不显影,后者费时长,有创伤.目前应用B超检查,不仅简单方便.直观性强,而且无痛苦及副作用,已成为临床确诊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手段.但在诊断过程中,由于超声仪器的局限性及操作者的经验等问题,往往出现漏诊和误诊,为避免该类情况的发生,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方面,以期对提高该病的确诊率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陈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男,62岁.排尿困难2a余,近5个月症状加重,且出现排尿不尽,充溢性尿失禁、食欲不振、双下肢水肿,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于2000-08-12入院.肛诊:前列腺Ⅱ°大,质韧,表面光滑,中间沟变浅.血Hb88 g/L,RBC2.88×1012/L.尿常规正常.血BUN7.55 mmol/L,血K+2.84 mmol/L.B超:前列腺4.8 cm×3.4 cm×3.7 cm,包膜完整,于其上方探及1.8 cm×1.2 cm低回声,向膀胱腔内突出;双肾盂输尿管扩张,双肾皮质变薄.2000-08-16手术中见膀胱壁增厚,弹性差,有小梁形成,在膀胱颈口右侧有一约1.5 cm×1.0 cm×1.0 cm有细蒂、椭圆形肿物,质硬、光滑、表面粘膜覆盖,恰好阻塞颈口,切除肿物及前列腺.术后病理诊断:膀胱纤维瘤,前列腺增生症.
作者:周梅英;赵女曼;高海芳;郭军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脐带是连接于胎儿与胎盘之间索条状结构,长约40~60 cm,粗约1.5~2.0 cm.含一脐静脉,两脐动脉,血管周围为华通氏胶,通过脐血管将氧及营养物质送入胎儿体内,同时将胎儿产生的CO2及代谢物质自脐血管经胎盘渗出体外,由母体排出.在分娩期若脐血管受压,血流受阻或因其他因素使胎儿循环发生障碍,可致胎儿窘迫或围产儿死亡.
作者:田中荣;孟晓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病灶位于体表,触诊辅以其他手段检查不难诊断,但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会见到一种质地软韧的乳腺癌极易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导致诊断、治疗时间的推迟,影响疗效和预后.本文现将我院因其病灶软韧而延误诊断的30例乳腺癌予以报告,目的在于引起临床上重视.
作者:梁洪伟;单吉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男.59岁.无诱因出现黑便1个月.胃镜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见一红色粘膜肿胀,远端有出血,局部粘膜隆起,表面光滑.1个月体重下降2.5~3kg,睡眠尚好,柏油样便及黑便,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无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史.查体:腹部平坦,腹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蠕动波,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经B超、CT、MRI检查十二指肠平滑肌瘤或肉瘤.
作者:柴瑞新;张立斌;张晖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男,50岁.因腹胀、少尿14d加重2d入院,于14d前服用鲤鱼胆后出现腹胀,伴尿量减少,无腹痛、便血、恶心症状,就诊于本县医院,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此后出现腹泻,腹胀加重,尿量明显减少,约400 ml/d,为进一步治疗到我院就诊,入科查体:下肢轻度水肿,T36℃,P80次/min,BP165/90 mmHg,血BUN29.7 mmol/L,K+5.94 mmol/L.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经纠正血钾,保护肾功能对症治疗,1个月后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王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美国产BECKMAN CX9 ALX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性能稳定、工作效率高等优点,我们使用该机3a来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一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孟凡科;陈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男,64岁.因纳差20d余、发作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7h入院.20d前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不伴头痛、恶心、呕吐,一直未引起重视.7h前,突感恶心但无呕吐,继之癫痫大发作而跌倒于地,10min自醒而伴逆行性遗忘,就诊时查体除左耳听力弱于右耳外,余无阳性体征.头颅CT示:右颞顶6 cm×7.5 cm×9 cm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以等、略高密度为主,位于近颅骨皮层,周缘钙化,水肿不明显,但有占位效应.CT增强后无明显变化,临床诊断脑膜瘤.于全麻下行右颞顶脑膜瘤切除术,术中见肿块11.5 cm×10 cm×7 cm,有较厚之包膜,并有骨化组织,大脑中动脉多个分支供血,肿块与硬脑膜及蛛网膜粘连紧密,手术仔细分离,术中创面出血较多,尤以硬脑膜面为多.病理报告:血肿及纤维膜,部分含铁血黄素沉着.术后诊断:右颞顶脑内血肿伴机化形成.术后患者因颅内感染、脑积水、肺部炎症、重度营养不良,住院近3个月病情无好转而自动出院.
作者:周开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自1991-01~2000-12共收治原发性胆囊癌11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误诊率为100%,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女10例,男1例,年龄50~73岁,病程3个月~2a.均有右上腹痛反复10a余,近1~2wk加重,均有程度不等的消化道症状,黄疸7例,进行性消瘦5例,剑下及右上腹压痛,无明显肌卫反跳痛11例.可触及胆囊,均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4例.11例B超均显示胆囊结石,胆囊增大4例,颈部结石嵌顿,长径约10~12cm;合并有胆总管结石3例,胆总管7~12cm;总胆红质及1min胆红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7例,两者比例均>50%;血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作者:陈亚敏;吴宜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年来,由于耐药伤寒菌株和L形伤寒的出现,以及抗生素、激素、解热镇痛药的早期应用,致使临床表现不典型伤寒病例增多,临床误诊率较高.我院收治的132例伤寒中,28例误诊,误诊率21.2%.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施荣杰;王静蓉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