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肢平滑肌瘤误诊3例

管廷进;郭澄水;郑良国;韩国华

关键词:平滑肌瘤/诊断, 误诊
摘要:1 病例报告例1 男,46岁.右前臂肿物疼痛9个月.检查右前臂中段肱桡肌内可扪及玉米粒大小圆形肿物,质硬、压痛,与皮肤无粘连但活动度差.X线片显示右尺桡骨未见异常.拟诊右前臂肌纤维瘤,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有完整包膜,切面呈编织状,色淡红.术后病理诊断为血管平滑肌瘤.术后随访8a无复发.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初发性寻常型银屑病误诊128例分析

    现将我院皮肤科1996~1999年门诊所接诊的初发性寻常型银屑病的误诊误治病例128例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73例,女55例,年龄6~52岁,16~38岁102例,约占80%,病程3~50d,平均26d.多次重复误诊为过敏者86例,误诊为湿疹15例,玫瑰糠疹12例,荨麻疹6例,体癣5例,不明诊断4例.

    作者:李合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肉瘤误诊13例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3例,年龄27~63岁,平均46.2岁.临床上均有上腹部隐痛及腹胀病史,上腹肿块6例,上腹胀满纳差10例,发热5例,肝肿大11例,肝功能异常1例,白球比例1∶1,全组无肝硬化、黄疸,1例少量腹水.B超提示肝内巨大囊性变9例,实质性变4例.误诊时间0.5~9个月.1.2 误诊疾病术前6例误诊为肝囊肿,误诊1个月;4例误诊为肝癌,误诊9个月;2例误诊为肝脓肿,误诊2个月;1例误诊为肝包虫症,误诊1个月.

    作者:赵红;刘永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5例分析

    本文收集了新华医院1995-04~2000-06 45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资料,并就患者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凌奋;张萍;项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在冠心病患者,通过适当的预防治疗措施,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子的干预,以及阿司匹林、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也是我们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关键所在.

    作者:孙立勤;于春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基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在基层医院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过程中,至今仍存在认识模糊,甚至治疗混乱的情况.有的属于对问题理解片面,强调了一方面,忽视了另一方面,而致PNS复发者较多.根据我们的经验,复习有关文献,进一步探讨如下.

    作者:潘承锋;芮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长期输液质控措施初探

    笔者所在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危重患者比例大,需长期大量输液的患者多,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笔者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现有的输液卡满足不了长期大量输液的要求,需每日抄写且不便观察.笔者于1999年春自行设计并试用长期输液卡,在实践中多次修改,现已批量印刷在医院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护患三方反映俱佳.以下将设计使用此卡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杰敏;张景莉;杜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抗菌药物致急性肝损伤23例分析

    菌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其中很多药物经肝脏代谢而灭活,其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也时有发生.本文收集抗菌药物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患者23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余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一期切除加管式造口术治疗结肠癌性梗阻

    我院自1986~1998年来应用一期结肠切除加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治疗结肠癌性梗阻25例,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作者:秦万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下腔静脉瓣血栓性赘生物1例

    1 病例报告女,24岁.因劳累后心悸、气短1个月入院,无咯血、胸痛史.查体:双肺无阳性体征,叩诊心界正常,HR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颈静脉无怒张,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肢导联低电压.UCG示右心房内近下腔处可见1.5 cm×3.0 cm强回声光团,随心脏舒缩摆动.X线片示双肺血无改变,心胸比例正常.术前诊断:心腔占位病变,心脏粘液瘤?1999-01-17在全麻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行手术,取胸前正中切片,纵劈胸骨,见心包无积液,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行右房斜切口,见赘生物位于下腔静脉瓣,大小1.5 cm×3.0 cm,与周围无粘连,完整切除赘生物及所附之下腔静脉瓣,残端以4~0涤纶线闭合,探查三尖瓣及右房内无赘生物,排气,缝合心脏切口,体外循环23min,阻断升主动脉14min,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病理:大体所见灰白、灰褐色组织4块,大者1.4 cm×0.8 cm×0.8 cm,小者0.5 cm×0.4 cm×0.3 cm,切片观:①送检瓣膜样组织纤维增生、钙盐沉着;②赘生物呈血栓性.

    作者:周骐;肖颖彬;陈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为探讨其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本文对我院1995-01~1999-12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的住院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魏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新生儿胃穿孔术后胃瘘治愈1例

    1 病例报告女,4日龄.呕吐、腹胀1d,呼吸急促5h,于2000-05-21入院.因羊膜早破、羊水污染,宫内窘迫而分娩.孕36wk,生后一般情况好,进食母乳,生后第4天突然呕吐,吐出咖啡色液体,腹泻、恶心、腹胀,呈进行性加重.无大便排出,拒乳,呼吸困难,反应低下,手足凉,面色发灰.查体:T37.2℃,P148次/min,R84次/min,W2.5kg.意识清楚,精神差,烦躁,阵发性哭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痰鸣音.心律齐,心音强,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呈球形膨隆,腹壁静脉怒张,腹部及阴阜水肿.肝浊音消失,腹壁紧张,皮肤发红发光,压痛明显,有移动性浊音,原始反射减弱.X线腹部立位平片示:有大量气体和液体,横贯全腹大液面,胃泡消失,膈肌升高,肝脾阴影移行于中腹部背柱两旁.诊断:新生儿胃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入院后吸氧,腹腔穿刺见大量高张气体,对症处理,立即手术清除坏死胃壁,全层修补缺损,网膜加固,胃后壁置一橡皮管引流,术后胃肠减压96h,腹腔引流管引出大量桔褐色液体,行胃肠造影示:吻合口有约1.0 cm×0.5 cm大小瘘口,诊断术后胃瘘.手术困难大,保守治疗,行周围静脉营养,白蛋白2 g,血浆50 ml联合治疗20d,腹腔引流减少到无渗出液,胃瘘愈合.同时防止电解质紊乱,纠正脱水和休克,有效抗生素治疗,每天液体量300 ml,保证足够热卡供给,特别重视喂养,由糖水到糖奶比例液体,过渡到完全母乳喂养,胃肠正常运动,一般情况好,出院母乳喂养.

    作者:张俊臻;王廷卿;苟三堂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非处方药的使用误区与注意事项

    我国于2000-01-01起开始实行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管理制度,第一批非处方(OTC)药品目录有165个品种,是由医药学专家根据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的原则,从已上市的5600余个西药、3500余个中成药(不包括中药饮片)中遴选出来的,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使用,人们可以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但现阶段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刚刚开始试行,药店及医院商场里的执业药师数额有限,因此使用非处方药往往靠患者自己选择、自己用药.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用户在使用非处方药时往往存在着某些用药误区.

    作者:韩方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节育环异位22年 1例

    1 病例报告53岁.因反复性腹痛、发热22a,加重7d于2001-02-02入院.患者22a前产后2个月,在基层医院放置节育环,随之腹痛,因计划生育原因,住院保守治疗10d出院.此后,反复出现腹痛并伴发热,多次在当地医院以盆腔炎治疗,疼痛缓解,近7d无明原因出现下腹痛,呈坠胀痛及绞痛发作,伴有畏寒.查体:T37.7℃,P86次/min,R21次/min,BP100/70mmHg.痛苦面容,下腹部压痛.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宫体水平位,稍小于正常,右附件区可触及6 cm×5 cm×4 cm囊实性肿物,活动可.辅助检查,B超示:右卵巢肿瘤;X线片示:节育环位于左髂翼处.诊断:节育环异位、右卵巢肿瘤、盆腔炎.住院后经全身抗炎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于2001-02-06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异位避孕环取出术及右卵巢肿瘤挖除术.开腹后见右卵巢有直径6 cm囊实性肿瘤,子宫正常大,底部有陈旧性瘢痕,与其他组织无粘连,因寻找避孕环困难,在C型臂X光机下发现避孕环位于剑突下,予以取出,并切除右卵巢肿瘤.术后继续给抗生素治疗,7d治愈出院.

    作者:宋诚;苗传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急性肺栓塞误诊9例分析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临床并非少见的危重疾病,常由于诊断手段限制而出现误诊和漏诊,现对我院1990~2000年经住院确诊后9例APE患者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

    作者:任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后循环脑梗死早期误诊32例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各种原因,早期易于误诊,或诊断时间延长,以至延误溶栓治疗时机.本文就我院1995年至今收治的32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早期误诊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潘志信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42例分析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是由病疹、病毒群的EB病毒引起与原发性EBV感染有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复杂,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外,极易延误诊断,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现把我科从1993-05~2001-11收治的42例分析如下.

    作者:侯燕明;李敏遐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胰腺囊性肿瘤CT误诊8例分析

    1 临床资料1995~1999年经CT诊断为胰腺囊肿,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8例,女5例,男3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7.9岁.均有上腹部及左上腹疼痛病史,病史2个月~2a不等.6例上腹部可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8例均无明显的慢性胰腺炎病史.

    作者:张新明;姚昌晔;刘双国;朱金奇;杜秀琴;贺磊;赵艳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膀胱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女,12岁.发作性头痛3a,全身抽搐1个月,于1992-10-04住院.1989-03某日无明显原因发作头痛,以枕部明显,呈胀痛,剧烈难忍,伴心悸、恶心,持续3~5min自行缓解,间歇期如常人.在某大医院就诊,血压正常,眼底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ECG:基本节律8~10Hz的α节律,波幅20~50μv,各导联有少量低幅快波,并有阵发性棘-慢波出现.按头痛性癫痫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治疗,头痛再未发作.1992-09-11停用抗痫药物.1992-09-26平卧中突发强直-阵挛发作,伴意识丧失,持续2~3min缓解,存在逆行性遗忘,而来诊住院.

    作者:袁军;马立容;杨宏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新生儿颅脑CT误诊中与诊断尺度有关的几个因素

    CT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已得到了充分肯定,诊断水平也日益提高.无论是新生儿正常颅脑解剖还是病理CT表现的研究报道甚多[1~6].由于新生儿期脑组织处在特殊的发育阶段,在日常实际诊断工作中发生漏误诊的现象并不少见,其原因也很复杂.笔者仅将其中与诊断尺度有关的几个因素作一简要分析,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作者:黄光明;张丰明;张庆海;常爱芹;李华林;王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软性乳腺癌误诊30例分析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病灶位于体表,触诊辅以其他手段检查不难诊断,但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会见到一种质地软韧的乳腺癌极易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导致诊断、治疗时间的推迟,影响疗效和预后.本文现将我院因其病灶软韧而延误诊断的30例乳腺癌予以报告,目的在于引起临床上重视.

    作者:梁洪伟;单吉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