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囊性肿瘤CT误诊8例分析

张新明;姚昌晔;刘双国;朱金奇;杜秀琴;贺磊;赵艳平

关键词:胰腺肿瘤/外科学, 胰腺肿瘤/放摄射影术, 误诊
摘要:1 临床资料1995~1999年经CT诊断为胰腺囊肿,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8例,女5例,男3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7.9岁.均有上腹部及左上腹疼痛病史,病史2个月~2a不等.6例上腹部可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8例均无明显的慢性胰腺炎病史.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肢平滑肌瘤误诊3例

    1 病例报告例1 男,46岁.右前臂肿物疼痛9个月.检查右前臂中段肱桡肌内可扪及玉米粒大小圆形肿物,质硬、压痛,与皮肤无粘连但活动度差.X线片显示右尺桡骨未见异常.拟诊右前臂肌纤维瘤,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有完整包膜,切面呈编织状,色淡红.术后病理诊断为血管平滑肌瘤.术后随访8a无复发.

    作者:管廷进;郭澄水;郑良国;韩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软性乳腺癌误诊30例分析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病灶位于体表,触诊辅以其他手段检查不难诊断,但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会见到一种质地软韧的乳腺癌极易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导致诊断、治疗时间的推迟,影响疗效和预后.本文现将我院因其病灶软韧而延误诊断的30例乳腺癌予以报告,目的在于引起临床上重视.

    作者:梁洪伟;单吉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小儿甲亢误诊为心肌炎1例

    1 病例报告女,3岁.因心率增快1a入院.1a前患儿出现心率增快,活动后明显,曾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率不能控制,平时食欲好,易感冒、腹泻,无肝炎结核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7.1℃,R26次/min,眼球活动自如,无眼球突出,甲状腺无肿大,无颈静脉怒张.双肺无异常,心前区无隆起,HR146次/min,S1增强,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血尿粪常规正常,胸片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酶谱示CK31.2 mmol/L,CK-MB 76.3 mmol/L,初步诊断为心肌炎,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口服能气朗、心律平,静滴ATP、COA等治疗,治疗半个月症状无缓解.追问病史,患儿1a来饮食量增加,多汗,好动.经查血T328.23ρmol/L,T463.39ρmol/L,TSH1.78mIu/L,诊为甲亢,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显著,3个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

    作者:顾婷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回盲部结核误诊11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结核病发病率的回升,回盲部结核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常因解剖原因、患者检查痛苦及医源性因素不能作出明确诊断而误诊.近10a来,我院共误诊回盲部结核11例,均手术治疗并由病理确诊.

    作者:王敬文;陈立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1例

    1 病例报告女,36岁.因反复头痛2a,再发1d于2001-01-06入院.2a前无诱因出现持续性头部胀痛伴发热,T39.1℃,呕吐.于当地医院查脑脊液(CSF)压力190 mmH2O,细胞数126×106/L,单核0.64,多核0.36,蛋白质0.39 g/L,糖2.5 mmol/L.予抗感染治疗6d后头痛缓解出院.出院后可参加日常活动.1a前再发头痛、发热,于当地医院以病毒性脑膜炎治疗5d后缓解.1d前再发头痛、发热入院.2a来反复生殖器疱疹未愈.查体:T37.4℃,P88次/min,R20次/min,BP100/60 mmHg,神志清,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左侧小阴唇内侧、阴道口下极各见一0.5 cm×0.5 cm、1.5 cm×1.5 cm红色丘疹.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感觉共济检查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颈抵抗,克氏征阳性.化验:WBC7.0×109/L,N0.62,Hb132 g/L,PLT203×109/L,ESR10 mm/h.抗核抗体、抗HIV抗体、抗单纯疱疹Ⅱ病毒IgM均阴性.头颅CT、胸片、心电图无异常.起病后48hCSF压力208 mmH2O,细胞数140×106/L,单核0.96,多核0.04,蛋白质0.35 g/L,糖4.5 mmol/L,未检出结核杆菌及隐球菌,培养无病原菌生长.诊断为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予糖皮质激素及阿昔洛韦等治疗7d后症状体征缓解,20d后复查脑脊液正常出院.

    作者:何韶铮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一氧化氮和钙离子含量变化和意义

    目的为了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和钙离子(Ca2+)变化及其HIE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HIE患儿第3天的CSF和入院时、第1天、第3天、恢复期的血浆和轻、中、重度HIE患儿血浆中的NO和Ca2+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NO、Ca2+在它们当中变化原因和意义.结果 HIE患儿第1天的NO含量高,而入院时的Ca2+的含量低.入院时,第1、3天的NO、Ca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升高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恢复期中的NO、Ca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IE第3天的CSF中NO与血浆中的NO浓度呈正相关,与CSF中的Ca2+呈负相关,病情越重NO浓度越高.结论 NO、Ca2+参与HIE的整个发病过程,NO、Ca2+在新生儿HIE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血浆和CSF中NO含量,Ca2+水平有助于判断HIE患儿病变程度.

    作者:徐辉;李敏遐;李伟明;李介华;候燕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囊癌误诊40例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率极低,预后差.我院1980-01~2000-07共收治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51例,其中术前误诊40例,误诊率高达78.4%.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膀胱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女,12岁.发作性头痛3a,全身抽搐1个月,于1992-10-04住院.1989-03某日无明显原因发作头痛,以枕部明显,呈胀痛,剧烈难忍,伴心悸、恶心,持续3~5min自行缓解,间歇期如常人.在某大医院就诊,血压正常,眼底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ECG:基本节律8~10Hz的α节律,波幅20~50μv,各导联有少量低幅快波,并有阵发性棘-慢波出现.按头痛性癫痫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治疗,头痛再未发作.1992-09-11停用抗痫药物.1992-09-26平卧中突发强直-阵挛发作,伴意识丧失,持续2~3min缓解,存在逆行性遗忘,而来诊住院.

    作者:袁军;马立容;杨宏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急性肺栓塞误诊9例分析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临床并非少见的危重疾病,常由于诊断手段限制而出现误诊和漏诊,现对我院1990~2000年经住院确诊后9例APE患者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

    作者:任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首发为神经系统症状的肺小细胞癌误诊16例分析

    1990~2000年间,我科经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病理确诊肺癌532例中,肺小细胞癌(Sclc)40例(占7.5%),其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而就医的颅内或脊髓转移患者占40%(16/40),因呼吸系统症状缺如或不明显,均被误诊,教训颇深,报道如下.

    作者:丁桂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误诊3例

    1 病例报告例1 男,46岁.因中上腹痛12h,呕吐3次于2001-03-09急诊入院.患者发病前饱餐后逆风用力蹬脚踏车数小时后突然出现胸部及上腹部持续性剧痛,并向全腹及左背后放射,吸气时疼痛加剧,伴大汗,面色发白.查体:T36℃,P92次/min,R24/min,口唇轻度紫绀,气管向左移位,右肋间饱满,右肺呼吸音消失.腹软,剑下压痛明显,有腹肌紧张,无反跳痛.胸透示右侧液气胸.WBC18.2×109/L,血淀粉酶130U/L.ECG:T Ⅱ、Ⅲ、avF、Vs倒置,ST段压低0.05mV.入院诊断:自发性液气胸.行胸穿抽出褐色带食物残渣液体.立即修正诊断:自发性食管破裂,感染中毒性休克.急转胸外科手术,全麻下开胸探查,证实为中下段约10 cm长度食管不规则破裂伴坏死,已无法修补,行食管部分切除.术中血压不稳定,术后体温高,一直无尿,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第2天,突然心跳呼吸停止.死后诊断:自发性食管破裂,急性化脓性脓胸,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作者:尤宜;于立耘;陆德川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5例分析

    本文收集了新华医院1995-04~2000-06 45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资料,并就患者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凌奋;张萍;项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非处方药的使用误区与注意事项

    我国于2000-01-01起开始实行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管理制度,第一批非处方(OTC)药品目录有165个品种,是由医药学专家根据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的原则,从已上市的5600余个西药、3500余个中成药(不包括中药饮片)中遴选出来的,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使用,人们可以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但现阶段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刚刚开始试行,药店及医院商场里的执业药师数额有限,因此使用非处方药往往靠患者自己选择、自己用药.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用户在使用非处方药时往往存在着某些用药误区.

    作者:韩方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

    随着医学影像的不断发展,螺旋CT机已广泛应用.与常规CT机相比,其扫描速度快,数据的采集和图像处理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三维重建是将螺旋CT扫描中采集的部分容积信息转入工作站,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准确的显示病变立体形态,从而了解其周围解剖结构,表现结构及空间关系,称为非创伤性的立体解剖,它适用于螺旋CT扫描的各个部位.

    作者:古润英;刘万怀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先天性无痛症伴无汗症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男,2岁.因阵咳2d,高热伴频抽搐1d,于2001-01-10急诊入院.查体:T41.4℃,P180次/min,R42次/min,抽搐状态,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周身皮肤可见多处因创伤遗留的疤痕,咽赤,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下1.5 cm,质软,各种深浅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部CT、血清离子及胸片均正常,WBC1.2×109/L.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热惊厥.给予抗炎、镇静、药物退热,因上述治疗效果不明显,给予物理降温,体温降至正常,怀疑先天性无痛症伴无汗症.追问病史,患者系第1胎,第1产,足月,正常产,生后母乳喂养,智力偏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其母孕期正常,无感染史及放射线接触史,未服用过药物,父母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病史,自幼无汗,无痛觉、温觉,对各种冻伤、烫伤及注射,从不知疼痛,喜凉,多次因高热引起抽搐,从未做过皮肤组织活检,于入院第2天,取前臂粟粒大小皮肤组织一块,镜下见:表皮无萎缩,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结构正常,皮下周围神经纤维少,且无髓鞘神经纤维,符合先天性无痛症伴无汗症诊断.

    作者:晏党;张扬文;侯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SHEL模式与差错事故防范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法律意识增强,医疗护理安全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也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国外资料动态,笔者提出新的观点.

    作者:金紫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幽门管十二指肠交界处错构瘤性息肉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男.59岁.无诱因出现黑便1个月.胃镜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见一红色粘膜肿胀,远端有出血,局部粘膜隆起,表面光滑.1个月体重下降2.5~3kg,睡眠尚好,柏油样便及黑便,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无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史.查体:腹部平坦,腹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蠕动波,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经B超、CT、MRI检查十二指肠平滑肌瘤或肉瘤.

    作者:柴瑞新;张立斌;张晖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论产生不合理用药的诸因素剖析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在疾病治疗的使用过程中有利亦有弊.WHO认为,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3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及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不合理应用或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更是日益突出,在我国现有的0.5~0.8亿残疾人中,1/3左右为听力残疾,其致聋原因60%~80%与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关[1].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影响临床疗效和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容忽视.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因素有多种,本文试对其进行剖析,以求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共同提高我们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朱健平;谭晓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肉瘤误诊13例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3例,年龄27~63岁,平均46.2岁.临床上均有上腹部隐痛及腹胀病史,上腹肿块6例,上腹胀满纳差10例,发热5例,肝肿大11例,肝功能异常1例,白球比例1∶1,全组无肝硬化、黄疸,1例少量腹水.B超提示肝内巨大囊性变9例,实质性变4例.误诊时间0.5~9个月.1.2 误诊疾病术前6例误诊为肝囊肿,误诊1个月;4例误诊为肝癌,误诊9个月;2例误诊为肝脓肿,误诊2个月;1例误诊为肝包虫症,误诊1个月.

    作者:赵红;刘永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表皮葡萄球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变迁

    我院儿科1989-01~1990-01及1999-01~2000-01分别收治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患儿57例及65例.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有较大变迁,耐药率随该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金桃;何爱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