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皮葡萄球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变迁

杨金桃;何爱敏

关键词:葡萄球菌药物, 敏感试验, 变迁
摘要:我院儿科1989-01~1990-01及1999-01~2000-01分别收治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患儿57例及65例.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有较大变迁,耐药率随该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组织胞浆菌病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女,42岁.因左上后牙槽肿物复发3个月于1999-06-23就诊.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上后牙疼痛、松动.在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牙周炎,将患牙拔除.不久,患者发觉自拔牙创中长出一淡红色肿物,突出于牙槽窝影响进食.肿物生长较慢,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患者再次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上颌骨肿物,将肿物切除,抗生素治疗.但术后不久,肿物复发,再次由牙槽窝中长出而来我院就诊.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无阳性体征.专科情况见7缺失,牙槽窝内可见一约1.5 cm×1.0 cm×0.7 cm大小结节状肿物,突出于牙槽嵴.肿物质中等,紫红色,其上有齿痕,界限较清楚,无触痛.双侧颌下区可扪及肿大淋巴结.X线片示上颌窦正常,周围骨质无明显破坏.胸透未见异常.血常规Hb110 g/L,WBC4.1×109/L,N0.73,L0.22,M0.02,E0.03,PLT120×109/L,RBC3.8×1012/L.给予肿物取活检送病理检查,HE染色切片中可见圆形、卵圆形噬酸性小体,周围有一透亮荚膜,直径在2~4 mm.诊断:口腔组织胞浆菌病.给予酮康唑200 mg/次,2次/d,口服抗真菌治疗,3个月后复查,口腔内肿物消退.

    作者:陈宇轩;韩小宪;林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19例分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有前驱症状,容易误诊.1994~2000年临沂市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63例,其中初诊时误诊19例,误诊率为30.2%.现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韩蔷;刘宇;李光;汤荣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猝死16例分析

    猝死是心律失常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本文报道的16例均于夜间睡眠中突然死亡.现就16例猝死的尸解及猝死有关问题加以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郇正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后循环脑梗死早期误诊32例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各种原因,早期易于误诊,或诊断时间延长,以至延误溶栓治疗时机.本文就我院1995年至今收治的32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早期误诊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潘志信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贝赫切特综合征误诊28例分析

    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口、眼、外生殖器三联征外,还可累及皮肤、关节、血管、心脏、神经系统、消化道、呼吸系统、肾等多器官、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各症状常常不同时出现,且又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容易误诊漏诊.我院1992-01~2000-11共确诊BS 52例,外院及入院初误诊2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中;刘艳芳;高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急性肺栓塞误诊9例分析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临床并非少见的危重疾病,常由于诊断手段限制而出现误诊和漏诊,现对我院1990~2000年经住院确诊后9例APE患者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

    作者:任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分析

    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减少对该病的误诊率.方法对1996~2000年收住我院内科的12例曾被误诊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 1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粒细胞减少为多见.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副皮质区的多处坏死,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易引起误诊,尤其是误诊为淋巴结结核.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以发热、淋巴结肿大、粒细胞减少为特征,其病理改变为淋巴结副皮质区多处坏死,伴组织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增生.

    作者:沈云峰;毛玉文;朱华淳;王琼;陆米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9例分析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为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国内谭氏报道,误诊疾病达38种[1].我科1993~2000年共收治隐脑13例,其中9例有过误诊,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林正豪;田贤先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胸段脊髓压迫症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胸段脊髓压迫症漏诊、误诊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漏诊、误诊的胸段脊髓压迫症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椎管内髓外肿瘤中,神经纤维瘤5例,神经鞘瘤4例,脊膜瘤2例,误诊为尿路结石2例,不典型冠心病2例,漏诊为胆囊结石1例,胆囊炎1例,行胆囊切除无效;慢性浅表性胃炎2例,药物治疗无效;原因不明的胸腹部疼痛3例,其中1例于剖腹探查手术前要求放弃.结论上述原因可导致胸段脊髓压迫症的漏诊、误诊,应避免发生.

    作者:徐学君;刘之一;游潮;屈遂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食鲤鱼胆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1 病例报告男,50岁.因腹胀、少尿14d加重2d入院,于14d前服用鲤鱼胆后出现腹胀,伴尿量减少,无腹痛、便血、恶心症状,就诊于本县医院,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此后出现腹泻,腹胀加重,尿量明显减少,约400 ml/d,为进一步治疗到我院就诊,入科查体:下肢轻度水肿,T36℃,P80次/min,BP165/90 mmHg,血BUN29.7 mmol/L,K+5.94 mmol/L.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经纠正血钾,保护肾功能对症治疗,1个月后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王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早于临床诊断32例左心衰竭X线征象分析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诊,也是心血管病死亡的常见原因[1].心力衰竭愈后好坏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而左心衰竭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早地反映到X线影像的变化,这些影像变化所产生的X线征象某些具有特征性,并早于临床表现.收集1980~2000年左心衰竭胸部X线片245例,追溯其首次X线胸片,发现其中32例在X线检查前,临床均无左心衰竭的诊断(统计资料来源于临床胸片申请单上的诊断),而在首次X线胸片上,已具有左心衰竭的X线影像变化.本文就其32例左心衰竭首次X线胸片征象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左心衰竭的早期诊断.

    作者:周建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恙虫病误诊18例分析

    恙虫病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多表现为突然起病、发热、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外斐氏试验呈阳性.临床表现典型时,大多不易误诊,但如若该病以其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出现时,常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自1996-05~1999-10间共收治恙虫病92例,其中18例入院时初诊误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张松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临床应用降血压药物的几点体会

    目前我国有200多种降血压药,如何选择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直接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就我们的用药经验谈几点体会.1 选用理想的降血压药物理想的降血压药物应该是:①疗效确切,24 h血压稳定(波动在控制范围);②不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性生活质量;③不良反应少,而且服用方便,价格低廉;④不影响血脂、血糖代谢;⑤能逆转心、脑、肾及动脉硬化等病变,减少并发症.如果选药不当,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各类药物降压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能改善生活质量者,应作为第1线降压药.有以下几类: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钙拮抗剂包括心痛定及长效制剂均能改善生活质量.β-受体拮抗剂,噻嗪类利尿药也可选用.

    作者:王金钟;徐新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一氧化氮和钙离子含量变化和意义

    目的为了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和钙离子(Ca2+)变化及其HIE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HIE患儿第3天的CSF和入院时、第1天、第3天、恢复期的血浆和轻、中、重度HIE患儿血浆中的NO和Ca2+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NO、Ca2+在它们当中变化原因和意义.结果 HIE患儿第1天的NO含量高,而入院时的Ca2+的含量低.入院时,第1、3天的NO、Ca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升高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恢复期中的NO、Ca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IE第3天的CSF中NO与血浆中的NO浓度呈正相关,与CSF中的Ca2+呈负相关,病情越重NO浓度越高.结论 NO、Ca2+参与HIE的整个发病过程,NO、Ca2+在新生儿HIE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血浆和CSF中NO含量,Ca2+水平有助于判断HIE患儿病变程度.

    作者:徐辉;李敏遐;李伟明;李介华;候燕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恙虫病误诊28例分析

    本地区2000-10~2000-12首次流行恙虫病,我院先后收治79例,误诊2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12~65岁,平均38岁,学生2例,居民1例,农民25例,均有野外作业或效游史.均有发热,T38.6~42℃,呈驰张热或稽留热.本组皮肤焦痂或溃疡13例,部位脐周6例,颈部3例,腹股沟2例,腋窝2例.皮疹15例,躯干部皮疹13例,全身皮疹2例,皮疹密集者5例,散在者10例,皮疹形态、大小不规则,多为暗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出疹时间多在发热2~5d.淋巴结肿大14例,多与焦痂部位有关,大者如花生米大小,小者如黄豆粒般.其他:肝大6例,右肋下1~2 cm,质软,脾大5例,左肋下0.5~1.5 cm,23例有结膜充血,咽部充血,伴头痛15例,全身痛20例,头晕6例,咳嗽5例,胸闷3例,食欲不振25例,乏力26例,腹胀7例,腹痛、腹泻2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6例,正常20例,减低2例,尿蛋白(+)11例,()3例,()1例,RBC(+)5例,()3例,管型1~2个/HP2例,肝功能ALT升高者13例,60~190U/L,平均110U/L,心电图ST段压低,T波倒置2例,胸部X线检查,片状阴影3例,肺纹理粗重8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6例,斑疹伤寒6例,药物疹4例,败血症3例,肺炎2例,肾炎2例,心肌炎2例,肠炎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1例.

    作者:孙希平;冯爱芳;董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利迈先与羟氨苄青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对比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小儿多发病,传统常用抗生素治疗.然而,随着耐药性的产生,往往疗效欠佳.我院门诊1998-05~2000-01应用利迈先片剂与阿莫灵(羟氨苄青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105例作一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洪芳;崔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肉瘤误诊13例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3例,年龄27~63岁,平均46.2岁.临床上均有上腹部隐痛及腹胀病史,上腹肿块6例,上腹胀满纳差10例,发热5例,肝肿大11例,肝功能异常1例,白球比例1∶1,全组无肝硬化、黄疸,1例少量腹水.B超提示肝内巨大囊性变9例,实质性变4例.误诊时间0.5~9个月.1.2 误诊疾病术前6例误诊为肝囊肿,误诊1个月;4例误诊为肝癌,误诊9个月;2例误诊为肝脓肿,误诊2个月;1例误诊为肝包虫症,误诊1个月.

    作者:赵红;刘永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Q-T离散度(Q-Td)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大Q-T间期(Q-Tmax)和小Q-T间期(Q-Tmin)之差,它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用6511型心电图机以25 mm/s速度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我院心电图室开展用日本NEC-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描记的12导联心电图,由同一医师测定Q-T间期、QRS波群、R-R间期,选T波清楚的导联,各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均值,并按以下公式计算:Q-Td=Q-Tmax-Q-Tmin.Q-Td正常值为10~40 ms(29.3 ms±12.1 ms),<50 ms.其临床意义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作者:李逢川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回盲部结核误诊11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结核病发病率的回升,回盲部结核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常因解剖原因、患者检查痛苦及医源性因素不能作出明确诊断而误诊.近10a来,我院共误诊回盲部结核11例,均手术治疗并由病理确诊.

    作者:王敬文;陈立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新生儿胃穿孔术后胃瘘治愈1例

    1 病例报告女,4日龄.呕吐、腹胀1d,呼吸急促5h,于2000-05-21入院.因羊膜早破、羊水污染,宫内窘迫而分娩.孕36wk,生后一般情况好,进食母乳,生后第4天突然呕吐,吐出咖啡色液体,腹泻、恶心、腹胀,呈进行性加重.无大便排出,拒乳,呼吸困难,反应低下,手足凉,面色发灰.查体:T37.2℃,P148次/min,R84次/min,W2.5kg.意识清楚,精神差,烦躁,阵发性哭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痰鸣音.心律齐,心音强,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呈球形膨隆,腹壁静脉怒张,腹部及阴阜水肿.肝浊音消失,腹壁紧张,皮肤发红发光,压痛明显,有移动性浊音,原始反射减弱.X线腹部立位平片示:有大量气体和液体,横贯全腹大液面,胃泡消失,膈肌升高,肝脾阴影移行于中腹部背柱两旁.诊断:新生儿胃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入院后吸氧,腹腔穿刺见大量高张气体,对症处理,立即手术清除坏死胃壁,全层修补缺损,网膜加固,胃后壁置一橡皮管引流,术后胃肠减压96h,腹腔引流管引出大量桔褐色液体,行胃肠造影示:吻合口有约1.0 cm×0.5 cm大小瘘口,诊断术后胃瘘.手术困难大,保守治疗,行周围静脉营养,白蛋白2 g,血浆50 ml联合治疗20d,腹腔引流减少到无渗出液,胃瘘愈合.同时防止电解质紊乱,纠正脱水和休克,有效抗生素治疗,每天液体量300 ml,保证足够热卡供给,特别重视喂养,由糖水到糖奶比例液体,过渡到完全母乳喂养,胃肠正常运动,一般情况好,出院母乳喂养.

    作者:张俊臻;王廷卿;苟三堂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