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19例分析

韩蔷;刘宇;李光;汤荣兰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 误诊, 诊断, 鉴别
摘要: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有前驱症状,容易误诊.1994~2000年临沂市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63例,其中初诊时误诊19例,误诊率为30.2%.现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分析

    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减少对该病的误诊率.方法对1996~2000年收住我院内科的12例曾被误诊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 1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粒细胞减少为多见.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副皮质区的多处坏死,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易引起误诊,尤其是误诊为淋巴结结核.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以发热、淋巴结肿大、粒细胞减少为特征,其病理改变为淋巴结副皮质区多处坏死,伴组织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增生.

    作者:沈云峰;毛玉文;朱华淳;王琼;陆米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贝赫切特综合征误诊28例分析

    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口、眼、外生殖器三联征外,还可累及皮肤、关节、血管、心脏、神经系统、消化道、呼吸系统、肾等多器官、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各症状常常不同时出现,且又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容易误诊漏诊.我院1992-01~2000-11共确诊BS 52例,外院及入院初误诊2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中;刘艳芳;高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抗菌药物致急性肝损伤23例分析

    菌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其中很多药物经肝脏代谢而灭活,其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也时有发生.本文收集抗菌药物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患者23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余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BECKMAN CX9 ALX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美国产BECKMAN CX9 ALX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性能稳定、工作效率高等优点,我们使用该机3a来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一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孟凡科;陈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首发为神经系统症状的肺小细胞癌误诊16例分析

    1990~2000年间,我科经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病理确诊肺癌532例中,肺小细胞癌(Sclc)40例(占7.5%),其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而就医的颅内或脊髓转移患者占40%(16/40),因呼吸系统症状缺如或不明显,均被误诊,教训颇深,报道如下.

    作者:丁桂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恶性肿瘤患者无瘤生存期或带瘤生存期发生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无瘤生存期或带瘤生存期发生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2例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进行影像学、病理学检查,以及血清和胸水的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判断积液性质并指导治疗.结果 62例患者中,54例为原发恶性肿瘤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8例为非恶性胸腔积液,其中2例结核,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肝硬化,1例胸膜间皮瘤.结论已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无瘤生存期或带瘤生存期出现胸腔积液时,部分不是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引起,诊断及治疗需要区别对待.

    作者:陈碧君;黄振倩;戴建武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无症状性脑梗塞与抑郁状态的研究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塞(ACI)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抑郁状态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42例经CT或MRI证实的ACI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与对照组比较;根据脑梗塞灶的数量对ACI组患者情绪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①ACI组抑郁状态发生率为35.7%.②ACI组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与脑梗塞灶数量及基底节区脑梗塞关系密切.结论抑郁状态为ACI患者较常见的症状,多灶性脑梗塞抑郁状态的发生率高于单灶性脑梗塞,基底节区梗塞易发生抑郁,ACI抑郁状态的发生有其生物学基础.

    作者:于宗明;于宗富;王宗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新生儿胃穿孔术后胃瘘治愈1例

    1 病例报告女,4日龄.呕吐、腹胀1d,呼吸急促5h,于2000-05-21入院.因羊膜早破、羊水污染,宫内窘迫而分娩.孕36wk,生后一般情况好,进食母乳,生后第4天突然呕吐,吐出咖啡色液体,腹泻、恶心、腹胀,呈进行性加重.无大便排出,拒乳,呼吸困难,反应低下,手足凉,面色发灰.查体:T37.2℃,P148次/min,R84次/min,W2.5kg.意识清楚,精神差,烦躁,阵发性哭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痰鸣音.心律齐,心音强,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呈球形膨隆,腹壁静脉怒张,腹部及阴阜水肿.肝浊音消失,腹壁紧张,皮肤发红发光,压痛明显,有移动性浊音,原始反射减弱.X线腹部立位平片示:有大量气体和液体,横贯全腹大液面,胃泡消失,膈肌升高,肝脾阴影移行于中腹部背柱两旁.诊断:新生儿胃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入院后吸氧,腹腔穿刺见大量高张气体,对症处理,立即手术清除坏死胃壁,全层修补缺损,网膜加固,胃后壁置一橡皮管引流,术后胃肠减压96h,腹腔引流管引出大量桔褐色液体,行胃肠造影示:吻合口有约1.0 cm×0.5 cm大小瘘口,诊断术后胃瘘.手术困难大,保守治疗,行周围静脉营养,白蛋白2 g,血浆50 ml联合治疗20d,腹腔引流减少到无渗出液,胃瘘愈合.同时防止电解质紊乱,纠正脱水和休克,有效抗生素治疗,每天液体量300 ml,保证足够热卡供给,特别重视喂养,由糖水到糖奶比例液体,过渡到完全母乳喂养,胃肠正常运动,一般情况好,出院母乳喂养.

    作者:张俊臻;王廷卿;苟三堂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儿童组织细胞增生病误诊2例

    1 病例报告例1 女,2岁零7个月,因发现右颞部包块伴左下肢活动不灵活,收住我院神经外科.外院CT检查报告颅骨多发性骨髓瘤侵犯骨外软组织.术前检查外周血象无异常,尿本周蛋白试验阴性;X线示肺门淋巴结肿大.术中见灰红色肿瘤侵蚀颅骨内外板及右颞部软组织,切除病变骨,用有机玻璃修补缺损,标本送病检.病理检查:肉红色组织一堆,共6 cm×4 cm×25 cm,多数较细软,少数为碎骨片.镜下:见大片宽胞浆细胞,核膜薄,核形不规则,有纵行沟纹,核仁不明显,部分区域有坏死,并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病理诊断:(颅骨)分化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追问病史,患者1a前因发热、咳嗽到当地医院就诊,X线提示肺门淋巴结结核,曾抗痨治疗10个月,其间反复出现皮肤丘疹,又行抗过敏治疗.病理报告发出时建议查血结核抗体,结果为阴性;并建议拍脊柱及骨盆片,脊柱骨未见异常,骨盆见多灶性溶洞样改变.结合临床、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本例的诊断应为慢性分化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即H-S-C氏病.患者出院后用胸腺肽等药物治疗,随访3a,生长发育良好,未发现新的骨性损害.

    作者:郭翠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浅论医疗服务中的风险与防范

    医疗服务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属于一种有风险的服务,甚至风险很大,医生只能在权衡利弊之后,采取不同的诊治方法,并努力将这种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把对人体的危害降到低.近几年,医院纠纷越来越多,有的是医院的不足,有的却不存在过失.由于社会的不知晓,患者家属的不理解,一旦出现纠纷,医务人员有时只能无奈地承担这些意外的风险.因此,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对医疗服务中的风险认识和防范很有必要.

    作者:吴金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误诊误治38例分析

    笔者收集整理从1976~1998年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85例,由于误诊导致手术错误38例,本文就3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均为女性,年龄24~49岁,中位数37岁,病程1a以内3例,2~5a33例,11a以上2例.甲状腺表现为弥漫性肿大伴结节状肿块.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其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下称甲亢)4例,并甲状腺癌(下称甲癌)5例(全为乳头状癌).术后2~6个月检测TSH均增高.其中T4、FT4值正常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7例,其中T4、FT4值降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下称甲减)21例.随访并甲癌5例,分别为术后9a、13a死亡各1例,存活的另3例分别为术后2~3a 2例,26a 1例.

    作者:方连法;许立恒;姜克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脑干肿瘤误诊11例分析

    脑干肿瘤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其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为减少误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近年来经治的11例患者的误诊情况结合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英;房亚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伴阔韧带肌瘤变性1例

    1 病例报告女,55岁.因绝经5a发现盆腔肿物7a,以手术治疗于2001-01-08收入院.本例患者7a前体检时,妇检及B超发现盆腔内有一直径约3 cm肿物,与子宫关系密切,疑子宫肌瘤,定期随访,期间月经规律,经量中,无痛经,亦无其他自觉症状.5a前患者自然绝经,绝经后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异常阴道排液,每年定期B超复查盆腔肿物大小,呈逐年增大之趋势.近1~2a来,自己平卧时能触膜到下腹包块,并常感腰酸、腰坠胀,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及双下肢静脉曲张史.G2P2、末次妊娠:1973-11-25,足月顺产,绝经前安全期避孕.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T36.4℃,P72次/min,R18次/min,BP150/90mmHg.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宫体中位,约10wk孕大小,形状不规则,左前壁向外突,质硬、活动.左附件靠宫旁可及一直径4~5 cm肿物,质实偏囊,活动略受限,无压痛,右附件未及异常.B超:子宫前位6.0 cm×4.9 cm×4.0 cm,形态不规则增大,子宫左前见一实性低回声包块向外突起,边缘尚清,内有散在强光点,后方衰减,包块约4.3 cm× 6 cm×6.2 cm.提示:盆腔实性包块①子宫肌瘤可能性大.②卵巢肿物待排.宫颈刮片:巴氏Ⅰ级.入院拟诊:子宫肌瘤(多发性、变性不除外);左卵巢囊肿?(性质待查);高血压病(Ⅰ期).入院后于2001-01-10在连硬麻下,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左卵巢为一实性肿物,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大小为10 cm×7.0 cm×6.0 cm,质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输卵管正常.子宫位该肿物的右后方,外观色泽、形状正常,无萎缩,大小7.6 cm×6.0 cm×3.0 cm.左阔韧带内靠子宫下段有一直径6 cm包膜完整的实性肿物,有蒂连于下段前壁,右附件外观正常.术后病理:①左卵巢泡膜细胞瘤;②左阔韧带平滑肌瘤伴透明变性;③晚分泌期及分泌早期子宫内膜.

    作者:万黎萍;郑引;段素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1例

    1 病例报告女,36岁.因反复头痛2a,再发1d于2001-01-06入院.2a前无诱因出现持续性头部胀痛伴发热,T39.1℃,呕吐.于当地医院查脑脊液(CSF)压力190 mmH2O,细胞数126×106/L,单核0.64,多核0.36,蛋白质0.39 g/L,糖2.5 mmol/L.予抗感染治疗6d后头痛缓解出院.出院后可参加日常活动.1a前再发头痛、发热,于当地医院以病毒性脑膜炎治疗5d后缓解.1d前再发头痛、发热入院.2a来反复生殖器疱疹未愈.查体:T37.4℃,P88次/min,R20次/min,BP100/60 mmHg,神志清,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左侧小阴唇内侧、阴道口下极各见一0.5 cm×0.5 cm、1.5 cm×1.5 cm红色丘疹.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感觉共济检查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颈抵抗,克氏征阳性.化验:WBC7.0×109/L,N0.62,Hb132 g/L,PLT203×109/L,ESR10 mm/h.抗核抗体、抗HIV抗体、抗单纯疱疹Ⅱ病毒IgM均阴性.头颅CT、胸片、心电图无异常.起病后48hCSF压力208 mmH2O,细胞数140×106/L,单核0.96,多核0.04,蛋白质0.35 g/L,糖4.5 mmol/L,未检出结核杆菌及隐球菌,培养无病原菌生长.诊断为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予糖皮质激素及阿昔洛韦等治疗7d后症状体征缓解,20d后复查脑脊液正常出院.

    作者:何韶铮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甲状腺手术并发气管塌陷3例分析

    气管软化塌陷是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救治不当死亡率较高.国内资料显示其发生率约为0.1%[1].我科自1996~2000年共完成甲状腺手术840例,术中及术后发生气管塌陷3例,发生率0.35%.

    作者:魏温涛;刘勤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无疹性带状疱疹1例

    1 病例报告男,38岁.无诱因出现右胸刺痛和烧灼样痛,并逐步加剧4d,衣服对疼痛区皮肤的轻微摩擦及触膜时疼痛难以忍受.胸痛与呼吸无关,无发热、咳嗽.查体:T37.5℃,全身淋巴结不大,全身未见红晕,皮疹和水疱等,右胸触痛明显,局部皮温略高,余未见异常.心电图、胸部X线片、B超肝、胆、脾、胰均未见异常.根据患者皮肤疼痛的区域及疼痛的性质,拟诊无疹性带状疱疹.给予维生素B1、B12肌注,口服左旋咪唑,静点清开灵等治疗8d,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段明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结肠系膜内胆囊并饶-阿氏窦病1例

    1 病例报告女,40岁.因反复右上腹剧烈绞痛2个月于1997-04-21入院.发病时无发热、寒战、黄疸,疼痛不向它处放射;近10d来疼痛每天发作2~3次,每次1~2h.既往有右上腹部不适20a余病史.查体:体温正常.巩膜皮肤无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s 征阴性.B超:胆囊充盈差,壁增厚,于胆囊底部见41 mm×32 mm×26 mm低回声区,边界不清,胆囊内见数个乳头状、向囊内突出的中等回声区,胆总管正常.化验:WBC6.7×109/L,N0.746;TBIL 8μmol/L,DBIL 2μmol/L,ALT16U/L,尿胆原阴性,肝功正常.手术探查,肝脏脏面未见胆囊,于横结肠右侧系膜内扪及一肿物,解剖发现为异位胆囊,胆囊管细长开口于胆管前面,胆囊张力增大,排空不佳;大小约150 mm×70 mm×35 mm.底部约45 mm×35 mm囊壁明显增厚,厚处约20 mm,界限欠清,质韧,浆膜层无浸润.胆囊、肝外胆管内无结石,胆总管下端通畅.将胆囊周围20 mm的横结肠系膜连同胆囊整块切除.病理报告:异位胆囊并胆囊饶-阿氏窦病(局限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4a工作,生活无异常.

    作者:杨文益;于世美;于有德;于刚;赵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误漏诊46例分析

    我院自1985-07~2001-02共收治自发性气胸(以下简称气胸)336例,其中继发性气胸46例在首诊时误诊或漏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15例,年龄21~72岁.病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5例,肺炎7例,肺大泡5例,肺癌3例,肺结核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4例.部位:右侧气胸26例,左侧气胸19例,双侧气胸1例.气胸气量:患侧肺组织被压缩<30% 10例,30%~50% 17例,>50% 15例,>80% 4例.

    作者:蔺景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恙虫病误诊18例分析

    恙虫病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多表现为突然起病、发热、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外斐氏试验呈阳性.临床表现典型时,大多不易误诊,但如若该病以其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出现时,常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自1996-05~1999-10间共收治恙虫病92例,其中18例入院时初诊误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张松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血清铁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1943年Granick分离出铁蛋白(Ferritin).铁蛋白是一种高分子的铁结合蛋白,它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组织中,也广泛存在于其他组织细胞中.铁蛋白是体内含铁丰富的一种蛋白,在铁的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血清铁蛋白能反映体内铁存储量及肌体的营养状态,是判定体内铁缺乏及铁负荷过大的有效指标.近年来还发现,许多实体恶性肿瘤可以合成和分泌铁蛋白,使血清铁蛋白的浓度增高[1],因此血清铁蛋白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标准.本文就血清铁蛋白的特点、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价值作一介绍.

    作者:胡若愚;叶飞;詹乾钢;丁建仁;周国忠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