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症状性脑梗塞与抑郁状态的研究

于宗明;于宗富;王宗英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塞(ACI), 抑郁状态, HAMD
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塞(ACI)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抑郁状态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42例经CT或MRI证实的ACI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与对照组比较;根据脑梗塞灶的数量对ACI组患者情绪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①ACI组抑郁状态发生率为35.7%.②ACI组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与脑梗塞灶数量及基底节区脑梗塞关系密切.结论抑郁状态为ACI患者较常见的症状,多灶性脑梗塞抑郁状态的发生率高于单灶性脑梗塞,基底节区梗塞易发生抑郁,ACI抑郁状态的发生有其生物学基础.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1例

    1 病例报告女,36岁.因反复头痛2a,再发1d于2001-01-06入院.2a前无诱因出现持续性头部胀痛伴发热,T39.1℃,呕吐.于当地医院查脑脊液(CSF)压力190 mmH2O,细胞数126×106/L,单核0.64,多核0.36,蛋白质0.39 g/L,糖2.5 mmol/L.予抗感染治疗6d后头痛缓解出院.出院后可参加日常活动.1a前再发头痛、发热,于当地医院以病毒性脑膜炎治疗5d后缓解.1d前再发头痛、发热入院.2a来反复生殖器疱疹未愈.查体:T37.4℃,P88次/min,R20次/min,BP100/60 mmHg,神志清,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左侧小阴唇内侧、阴道口下极各见一0.5 cm×0.5 cm、1.5 cm×1.5 cm红色丘疹.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感觉共济检查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颈抵抗,克氏征阳性.化验:WBC7.0×109/L,N0.62,Hb132 g/L,PLT203×109/L,ESR10 mm/h.抗核抗体、抗HIV抗体、抗单纯疱疹Ⅱ病毒IgM均阴性.头颅CT、胸片、心电图无异常.起病后48hCSF压力208 mmH2O,细胞数140×106/L,单核0.96,多核0.04,蛋白质0.35 g/L,糖4.5 mmol/L,未检出结核杆菌及隐球菌,培养无病原菌生长.诊断为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予糖皮质激素及阿昔洛韦等治疗7d后症状体征缓解,20d后复查脑脊液正常出院.

    作者:何韶铮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甲亢性周围性麻痹误诊11例分析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属甲亢性肌病.有甲亢病史的患者发生周期性麻痹,较易诊断,但若无甲亢病史,则易误诊.现将我院1993-03~1999-12确诊的11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守兰;邵泽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临床应用降血压药物的几点体会

    目前我国有200多种降血压药,如何选择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直接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就我们的用药经验谈几点体会.1 选用理想的降血压药物理想的降血压药物应该是:①疗效确切,24 h血压稳定(波动在控制范围);②不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性生活质量;③不良反应少,而且服用方便,价格低廉;④不影响血脂、血糖代谢;⑤能逆转心、脑、肾及动脉硬化等病变,减少并发症.如果选药不当,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各类药物降压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能改善生活质量者,应作为第1线降压药.有以下几类: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钙拮抗剂包括心痛定及长效制剂均能改善生活质量.β-受体拮抗剂,噻嗪类利尿药也可选用.

    作者:王金钟;徐新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无疹性带状疱疹1例

    1 病例报告男,38岁.无诱因出现右胸刺痛和烧灼样痛,并逐步加剧4d,衣服对疼痛区皮肤的轻微摩擦及触膜时疼痛难以忍受.胸痛与呼吸无关,无发热、咳嗽.查体:T37.5℃,全身淋巴结不大,全身未见红晕,皮疹和水疱等,右胸触痛明显,局部皮温略高,余未见异常.心电图、胸部X线片、B超肝、胆、脾、胰均未见异常.根据患者皮肤疼痛的区域及疼痛的性质,拟诊无疹性带状疱疹.给予维生素B1、B12肌注,口服左旋咪唑,静点清开灵等治疗8d,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段明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急性肺栓塞误诊9例分析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临床并非少见的危重疾病,常由于诊断手段限制而出现误诊和漏诊,现对我院1990~2000年经住院确诊后9例APE患者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

    作者:任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并颅内出血观察

    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APD)又称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临床见于生后4~5d出现的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又叫早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还见于生后1~2个月左右的婴儿出现的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此种疾病多合并严重的颅内出血.均由于维生素K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利用、合成障碍所致体内凝血酶原显著减少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及40~50日龄的婴儿,以后者多见且发病危重,以颅内出血为主要表现.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2~1997年收治56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进强;王歌今;李成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表现,总结出其MRI影像特征.结果脑裂畸形15例,灰质异位22例,巨脑回6例.脑裂畸形表现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衬有灰质,脑表面可见楔形缺损区,侧脑室体部外侧壁憩室样突起,14例合并透明隔缺如.脑灰质异位表现为皮质区,皮质下及白质区,侧脑室周围灰质样病灶,在所有序列上与正常脑灰质信号相同.巨脑回表现为脑回增宽,变扁,灰质增厚,白质变薄,脑沟变浅.结论 MRI是诊断神经元移行异常的佳影像方法.

    作者:李银官;曹代荣;倪希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初发性寻常型银屑病误诊128例分析

    现将我院皮肤科1996~1999年门诊所接诊的初发性寻常型银屑病的误诊误治病例128例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73例,女55例,年龄6~52岁,16~38岁102例,约占80%,病程3~50d,平均26d.多次重复误诊为过敏者86例,误诊为湿疹15例,玫瑰糠疹12例,荨麻疹6例,体癣5例,不明诊断4例.

    作者:李合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红霉素致心动过速1例

    1 病例报告男,45岁.因咳嗽、咳黄色粘痰伴胸痛、发热半个月余.查体:T39.1℃,P20次/min,BP122/80 mmHg.两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腹检查阴性.胸片示:双侧间质性肺炎.支原体检查阳性.故以双侧间质性支原体肺炎收住院.给予乳酸红霉素0.9 g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点滴,50滴/min,1次/d.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3d后,患者咳嗽、咳黄色粘痰症状减轻,胸痛、发热症状消失,患者自以为好转,将乳酸红霉素静脉点滴100滴/min,0.5h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慌.查体:T36.3℃,P18次/min,BP120/80mmHg.两肺检查未闻及干、湿性罗音;HR140次/min,心音有力,心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同时让乳酸红霉素恢复为50滴/min,静脉点滴,40min后,胸闷、心慌症状消失,HR80次/min.复查ECG示:窦性心律.第2天,患者又把乳酸红霉素静脉点滴100滴/min,有出现同样症状,因此,考虑:乳酸红霉素快速静脉点滴致窦性心动过速.

    作者:冯红兵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肺炎误诊为肺癌23例分析

    1975-07~1999-06我们行肺癌根治术1612例,其中从临床症状到影像学表现都酷似肺癌而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老年肺炎患者23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纤支镜检查所见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马海波;张晓慧;孙共启;唐志德;马春茂;梁志强;刘志勇;孙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Q-T离散度(Q-Td)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大Q-T间期(Q-Tmax)和小Q-T间期(Q-Tmin)之差,它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用6511型心电图机以25 mm/s速度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我院心电图室开展用日本NEC-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描记的12导联心电图,由同一医师测定Q-T间期、QRS波群、R-R间期,选T波清楚的导联,各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均值,并按以下公式计算:Q-Td=Q-Tmax-Q-Tmin.Q-Td正常值为10~40 ms(29.3 ms±12.1 ms),<50 ms.其临床意义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作者:李逢川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肠易激综合征误诊38例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器质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世界范围发病率约10%.女性多于男性,此病约占胃肠道疾病的20~50%.但在我国漏诊、误诊常有发生.我院自1996~2000年共收治38例误诊病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永明;王桂荣;张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囊癌误诊11例分析

    我院自1991-01~2000-12共收治原发性胆囊癌11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误诊率为100%,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女10例,男1例,年龄50~73岁,病程3个月~2a.均有右上腹痛反复10a余,近1~2wk加重,均有程度不等的消化道症状,黄疸7例,进行性消瘦5例,剑下及右上腹压痛,无明显肌卫反跳痛11例.可触及胆囊,均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4例.11例B超均显示胆囊结石,胆囊增大4例,颈部结石嵌顿,长径约10~12cm;合并有胆总管结石3例,胆总管7~12cm;总胆红质及1min胆红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7例,两者比例均>50%;血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作者:陈亚敏;吴宜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胸外伤机械通气致医源性气胸5例分析

    自2000-01~2001-01我们对胸外伤患者施行机械通气,其中5例通气后出现气胸,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19~44岁.车祸伤3例,爆炸伤1例,砸伤1例.入院时均摄卧位X线胸片,报告一侧多发肋骨骨折3例,两侧多发肋骨骨折2例.5例均未发现气胸.入院后表现为呼吸浅快,呼吸频率28次/min以上,三凹征明显.经鼻吸氧后呼吸困难症状无改善,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都很快出现循环功能紊乱,心率增快,达140~170次/min,血压下降到90/53mmHg以下,血氧饱和度不升反降.用强心药、升压药及调整呼吸机参数亦无效.急摄床边胸片均发现气胸,纵隔偏移.即行上胸部胸腔闭式引流术,气体排出后,心率都很快减慢到120次/min以下,血压上升到90/53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升高到97%以上,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

    作者:吴威士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病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4例恶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患儿主要症状为发热34例,面色苍白28例,消瘦及衰竭24例,出血症状19例.主要体征为肝大26例,脾大19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8例.血常规检查贫血34例,血小板减少30例,白细胞减少24例,全血细胞减少22例,8例周围血发现异形组织细胞.部分患儿有心肾功能损害及心肌酶升高.91.8%患者通过骨穿检查确诊,但部分患者需要多次多部位穿刺检查.入院时误诊率70.59%.误诊主要病种为再障、白血病、败血症、颅内感染等.34例中6例行1个疗程的COAP方案化疗,仅3例部分缓解.结论小儿恶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临床上有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应考虑该病,血象、骨髓象或淋巴结活检发现大量异形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可以确诊.血象应注意在尾部寻找或用离心浓缩白细胞层涂片检查以便发现异形组织细胞.部分患者需行多次多部位骨穿检查.小儿恶组疗效差,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蔡幸生;林潮炮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试论经间期出血和排卵期出血之区别

    经间期出血和排卵期出血,在中西医权威性专著中的概念尚各司其说.如说:2次月经之间发生的阴道流血称经间期出血[1],凡在2次月经之间,即纟因蕴之时周期性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2].经间期出血,若发生在下一次月经来潮前14~15d,历时3~4d.且血量极少时,多为排卵期出血[3].若月经周期延长,不在排卵期的经间期出血定为何名?不在经间期的排卵期出血为何名?均未提及.笔者认为讨论之,区别之,对生理、病理和临床诊断很有必要.

    作者:田炳照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以首发躁狂为突出表现的脑梗塞误诊13例分析

    脑梗塞常表现为各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而以首发躁狂等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脑梗塞临床少见或未受到重视,容易造成误诊.现对我院1996-06~2000-06收治的以首发躁狂精神症状的脑梗塞13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英;吕杰民;程进前;麻景豫;田秋月;伊献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肺癌误诊为肺结核69例分析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空气污染和吸烟问题的日益严重,使肺癌的病死率占肿瘤患者死亡的首位或第2位[1],由于肺癌患者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并不典型,许多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影响肺癌早期诊断的因素多在于误诊.文献报告肺癌误诊为肺结核者多[2],尤其是肺癌呈浸润性生长时更易误诊.本文对1996-06~2000-06在我院确诊的69例曾误诊为肺结核的肺癌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韩晓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非处方药的使用误区与注意事项

    我国于2000-01-01起开始实行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管理制度,第一批非处方(OTC)药品目录有165个品种,是由医药学专家根据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的原则,从已上市的5600余个西药、3500余个中成药(不包括中药饮片)中遴选出来的,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使用,人们可以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但现阶段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刚刚开始试行,药店及医院商场里的执业药师数额有限,因此使用非处方药往往靠患者自己选择、自己用药.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用户在使用非处方药时往往存在着某些用药误区.

    作者:韩方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浅论医疗服务中的风险与防范

    医疗服务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属于一种有风险的服务,甚至风险很大,医生只能在权衡利弊之后,采取不同的诊治方法,并努力将这种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把对人体的危害降到低.近几年,医院纠纷越来越多,有的是医院的不足,有的却不存在过失.由于社会的不知晓,患者家属的不理解,一旦出现纠纷,医务人员有时只能无奈地承担这些意外的风险.因此,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对医疗服务中的风险认识和防范很有必要.

    作者:吴金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