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首发躁狂为突出表现的脑梗塞误诊13例分析

万淑英;吕杰民;程进前;麻景豫;田秋月;伊献丽

关键词:躁狂症, 脑梗塞/诊断, 误诊
摘要:脑梗塞常表现为各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而以首发躁狂等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脑梗塞临床少见或未受到重视,容易造成误诊.现对我院1996-06~2000-06收治的以首发躁狂精神症状的脑梗塞13例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研究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临床特点、形成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经复查CT或手术探查证实的35例DTIC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29例,非手术治疗6例,总良好率71.4%,总死亡率11.4%.DTICH多发生于伤后24h内(77.1%),多见于额颞部和颞顶部(82.9%),脑挫裂伤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发生的基础.结论正确认识DTICH早期临床特征及动态CT扫描有助于及时发现DTICH和确定正确治疗方案,是提高DTICH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姚宏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早于临床诊断32例左心衰竭X线征象分析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诊,也是心血管病死亡的常见原因[1].心力衰竭愈后好坏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而左心衰竭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早地反映到X线影像的变化,这些影像变化所产生的X线征象某些具有特征性,并早于临床表现.收集1980~2000年左心衰竭胸部X线片245例,追溯其首次X线胸片,发现其中32例在X线检查前,临床均无左心衰竭的诊断(统计资料来源于临床胸片申请单上的诊断),而在首次X线胸片上,已具有左心衰竭的X线影像变化.本文就其32例左心衰竭首次X线胸片征象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左心衰竭的早期诊断.

    作者:周建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垂体瘤误诊12例分析

    垂体瘤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症状无特异性,在早期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们所遇12例垂体瘤患者,在确诊前均发生误诊,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段林生;高全英;林松森;张士义;崔建青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超声检查在避免非典型输尿管结石误漏诊中的应用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在工作中常遇到X线检查未见阳性结石,院外超声诊断未见异常或肾盂轻度积水的患者,经我们仔细检查,发现以输尿管结石原因多见,超声检查对这类非典型输尿管结石诊断,避免漏误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夏明银;朱飒飒;杨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甲状腺手术并发气管塌陷3例分析

    气管软化塌陷是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救治不当死亡率较高.国内资料显示其发生率约为0.1%[1].我科自1996~2000年共完成甲状腺手术840例,术中及术后发生气管塌陷3例,发生率0.35%.

    作者:魏温涛;刘勤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无疹性带状疱疹1例

    1 病例报告男,38岁.无诱因出现右胸刺痛和烧灼样痛,并逐步加剧4d,衣服对疼痛区皮肤的轻微摩擦及触膜时疼痛难以忍受.胸痛与呼吸无关,无发热、咳嗽.查体:T37.5℃,全身淋巴结不大,全身未见红晕,皮疹和水疱等,右胸触痛明显,局部皮温略高,余未见异常.心电图、胸部X线片、B超肝、胆、脾、胰均未见异常.根据患者皮肤疼痛的区域及疼痛的性质,拟诊无疹性带状疱疹.给予维生素B1、B12肌注,口服左旋咪唑,静点清开灵等治疗8d,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段明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四肢平滑肌瘤误诊3例

    1 病例报告例1 男,46岁.右前臂肿物疼痛9个月.检查右前臂中段肱桡肌内可扪及玉米粒大小圆形肿物,质硬、压痛,与皮肤无粘连但活动度差.X线片显示右尺桡骨未见异常.拟诊右前臂肌纤维瘤,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有完整包膜,切面呈编织状,色淡红.术后病理诊断为血管平滑肌瘤.术后随访8a无复发.

    作者:管廷进;郭澄水;郑良国;韩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巨大型脑内血肿机化误诊脑膜瘤1例

    1 病例报告男,64岁.因纳差20d余、发作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7h入院.20d前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不伴头痛、恶心、呕吐,一直未引起重视.7h前,突感恶心但无呕吐,继之癫痫大发作而跌倒于地,10min自醒而伴逆行性遗忘,就诊时查体除左耳听力弱于右耳外,余无阳性体征.头颅CT示:右颞顶6 cm×7.5 cm×9 cm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以等、略高密度为主,位于近颅骨皮层,周缘钙化,水肿不明显,但有占位效应.CT增强后无明显变化,临床诊断脑膜瘤.于全麻下行右颞顶脑膜瘤切除术,术中见肿块11.5 cm×10 cm×7 cm,有较厚之包膜,并有骨化组织,大脑中动脉多个分支供血,肿块与硬脑膜及蛛网膜粘连紧密,手术仔细分离,术中创面出血较多,尤以硬脑膜面为多.病理报告:血肿及纤维膜,部分含铁血黄素沉着.术后诊断:右颞顶脑内血肿伴机化形成.术后患者因颅内感染、脑积水、肺部炎症、重度营养不良,住院近3个月病情无好转而自动出院.

    作者:周开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治疗中的健康教育

    腭裂儿童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语言障碍,其极大地影响腭裂儿童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正常语言功能恢复在腭裂儿童的序列治疗中居于重要地位.针对腭裂儿童独具特征性的腭裂音质进行语音治疗,其目的是祛除或减少不正确的发音、错误发音及因腭咽闭合不全造成的代偿性音,大限度的恢复其正常的语言功能.在语言训练中,医护、家长和孩子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有机体,这种联系构成了共同的治疗模式.因此对腭裂儿童及家长在语音训练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腭裂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分析不正确的发音方式给孩子以帮助和辅导,家长的协助在语音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李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胆囊罗-阿氏窦穿孔误诊14例分析

    胆囊罗-阿氏(Rokitansky-Aschoff)窦穿孔是一种特殊的胆囊穿孔形式.由于文献报道不多,临床上很多人对此症的认识不深.不仅在术前,即使术中直视下也常难于作出正确诊断.作者曾参与治疗罗-阿氏窦穿孔14例,均为术中难以明确胆道或空腔脏器穿孔而反复探查的病例.本文旨在提出作者的诊断体会,以期引起临床诊治中注意.

    作者:唐学洵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临床应用降血压药物的几点体会

    目前我国有200多种降血压药,如何选择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直接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就我们的用药经验谈几点体会.1 选用理想的降血压药物理想的降血压药物应该是:①疗效确切,24 h血压稳定(波动在控制范围);②不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性生活质量;③不良反应少,而且服用方便,价格低廉;④不影响血脂、血糖代谢;⑤能逆转心、脑、肾及动脉硬化等病变,减少并发症.如果选药不当,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各类药物降压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能改善生活质量者,应作为第1线降压药.有以下几类: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钙拮抗剂包括心痛定及长效制剂均能改善生活质量.β-受体拮抗剂,噻嗪类利尿药也可选用.

    作者:王金钟;徐新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急性肺栓塞误诊9例分析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临床并非少见的危重疾病,常由于诊断手段限制而出现误诊和漏诊,现对我院1990~2000年经住院确诊后9例APE患者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

    作者:任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儿童嵌顿性斜疝致腹膜炎10例分析

    儿童腹股沟斜疝是外科的常见疾病,嵌顿致腹膜炎者占一定比例.我院自1997-03~2001-03,共收治儿童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致腹膜炎10例,均由下级医疗机构转诊,占同期儿童腹股沟斜疝的3.38%(10/296).现就其致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刘大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误诊11例分析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临床少见,又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率高.从1989~2000年我们共收治11例,全部误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杜云生;闫东红;王占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试论经间期出血和排卵期出血之区别

    经间期出血和排卵期出血,在中西医权威性专著中的概念尚各司其说.如说:2次月经之间发生的阴道流血称经间期出血[1],凡在2次月经之间,即纟因蕴之时周期性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2].经间期出血,若发生在下一次月经来潮前14~15d,历时3~4d.且血量极少时,多为排卵期出血[3].若月经周期延长,不在排卵期的经间期出血定为何名?不在经间期的排卵期出血为何名?均未提及.笔者认为讨论之,区别之,对生理、病理和临床诊断很有必要.

    作者:田炳照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肠易激综合征误诊38例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器质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世界范围发病率约10%.女性多于男性,此病约占胃肠道疾病的20~50%.但在我国漏诊、误诊常有发生.我院自1996~2000年共收治38例误诊病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永明;王桂荣;张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囊癌误诊11例分析

    我院自1991-01~2000-12共收治原发性胆囊癌11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误诊率为100%,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女10例,男1例,年龄50~73岁,病程3个月~2a.均有右上腹痛反复10a余,近1~2wk加重,均有程度不等的消化道症状,黄疸7例,进行性消瘦5例,剑下及右上腹压痛,无明显肌卫反跳痛11例.可触及胆囊,均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4例.11例B超均显示胆囊结石,胆囊增大4例,颈部结石嵌顿,长径约10~12cm;合并有胆总管结石3例,胆总管7~12cm;总胆红质及1min胆红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7例,两者比例均>50%;血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作者:陈亚敏;吴宜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直背综合征误诊12例分析

    Rawlings于1960年首先提出一种可引起假性心脏病的胸廓畸形,称之为直背综合征.国内至今已报道数百例,说明直背综合征并非少见,现将我近10a临床所见而又被误诊12例报告如下.

    作者:潘力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小儿脑性瘫痪误诊23例分析

    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palsy,CP)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是儿童严重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发生率约3‰~5‰[1].由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从而失去了早期康复的佳时机.1999-02~2001-02我院共收治脑瘫患儿127例,其中误诊23例,误诊率18.11%,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梁松;李雄斌;段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无症状性脑梗塞与抑郁状态的研究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塞(ACI)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抑郁状态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42例经CT或MRI证实的ACI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与对照组比较;根据脑梗塞灶的数量对ACI组患者情绪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①ACI组抑郁状态发生率为35.7%.②ACI组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与脑梗塞灶数量及基底节区脑梗塞关系密切.结论抑郁状态为ACI患者较常见的症状,多灶性脑梗塞抑郁状态的发生率高于单灶性脑梗塞,基底节区梗塞易发生抑郁,ACI抑郁状态的发生有其生物学基础.

    作者:于宗明;于宗富;王宗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