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银;朱飒飒;杨梅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前CT检查评估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分析评估误差原因.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癌术前CT检查76例.结果 76例中70例与手术前评估相符,准确率92.1%(70/76).结论胃癌手术前CTS检查评估能否切除是以肿瘤对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程度为主要依据.
作者:陈松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55岁.因绝经5a发现盆腔肿物7a,以手术治疗于2001-01-08收入院.本例患者7a前体检时,妇检及B超发现盆腔内有一直径约3 cm肿物,与子宫关系密切,疑子宫肌瘤,定期随访,期间月经规律,经量中,无痛经,亦无其他自觉症状.5a前患者自然绝经,绝经后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异常阴道排液,每年定期B超复查盆腔肿物大小,呈逐年增大之趋势.近1~2a来,自己平卧时能触膜到下腹包块,并常感腰酸、腰坠胀,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及双下肢静脉曲张史.G2P2、末次妊娠:1973-11-25,足月顺产,绝经前安全期避孕.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T36.4℃,P72次/min,R18次/min,BP150/90mmHg.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宫体中位,约10wk孕大小,形状不规则,左前壁向外突,质硬、活动.左附件靠宫旁可及一直径4~5 cm肿物,质实偏囊,活动略受限,无压痛,右附件未及异常.B超:子宫前位6.0 cm×4.9 cm×4.0 cm,形态不规则增大,子宫左前见一实性低回声包块向外突起,边缘尚清,内有散在强光点,后方衰减,包块约4.3 cm× 6 cm×6.2 cm.提示:盆腔实性包块①子宫肌瘤可能性大.②卵巢肿物待排.宫颈刮片:巴氏Ⅰ级.入院拟诊:子宫肌瘤(多发性、变性不除外);左卵巢囊肿?(性质待查);高血压病(Ⅰ期).入院后于2001-01-10在连硬麻下,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左卵巢为一实性肿物,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大小为10 cm×7.0 cm×6.0 cm,质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输卵管正常.子宫位该肿物的右后方,外观色泽、形状正常,无萎缩,大小7.6 cm×6.0 cm×3.0 cm.左阔韧带内靠子宫下段有一直径6 cm包膜完整的实性肿物,有蒂连于下段前壁,右附件外观正常.术后病理:①左卵巢泡膜细胞瘤;②左阔韧带平滑肌瘤伴透明变性;③晚分泌期及分泌早期子宫内膜.
作者:万黎萍;郑引;段素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收集整理从1976~1998年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85例,由于误诊导致手术错误38例,本文就3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均为女性,年龄24~49岁,中位数37岁,病程1a以内3例,2~5a33例,11a以上2例.甲状腺表现为弥漫性肿大伴结节状肿块.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其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下称甲亢)4例,并甲状腺癌(下称甲癌)5例(全为乳头状癌).术后2~6个月检测TSH均增高.其中T4、FT4值正常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7例,其中T4、FT4值降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下称甲减)21例.随访并甲癌5例,分别为术后9a、13a死亡各1例,存活的另3例分别为术后2~3a 2例,26a 1例.
作者:方连法;许立恒;姜克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APD)又称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临床见于生后4~5d出现的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又叫早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还见于生后1~2个月左右的婴儿出现的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此种疾病多合并严重的颅内出血.均由于维生素K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利用、合成障碍所致体内凝血酶原显著减少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及40~50日龄的婴儿,以后者多见且发病危重,以颅内出血为主要表现.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2~1997年收治56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进强;王歌今;李成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恙虫病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多表现为突然起病、发热、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外斐氏试验呈阳性.临床表现典型时,大多不易误诊,但如若该病以其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出现时,常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自1996-05~1999-10间共收治恙虫病92例,其中18例入院时初诊误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张松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儿科1989-01~1990-01及1999-01~2000-01分别收治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患儿57例及65例.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有较大变迁,耐药率随该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金桃;何爱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120例留置中心静脉插管的患者进行两种皮肤消毒方法的对比研究,探讨能够降低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率的皮肤消毒方法.方法将1999-05~2000-10 SICU收治的120例外科手术后留置中心静脉插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采用两种不同的皮肤消毒方法进行导管感染率的观察.结果实验组感染率5%,对照组感染率10%,两组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生与时间、部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进后的消毒方法可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
作者:钱淑清;石颖;刘晶;罗晶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分析了我院1988-01~1999-12住院分娩的11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988-01~1999-12我院共收住院分娩产妇40948例,合并心脏病者118例(占0.29%),其诊断于产前通过病史、查体、胸片、心电图、超声及外科手术证实,年龄22~41岁,经产妇13例,初产妇105例.系统性回顾分析: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加以统计学处理.
作者:王桂青;于国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Q-T离散度(Q-Td)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大Q-T间期(Q-Tmax)和小Q-T间期(Q-Tmin)之差,它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用6511型心电图机以25 mm/s速度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我院心电图室开展用日本NEC-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描记的12导联心电图,由同一医师测定Q-T间期、QRS波群、R-R间期,选T波清楚的导联,各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均值,并按以下公式计算:Q-Td=Q-Tmax-Q-Tmin.Q-Td正常值为10~40 ms(29.3 ms±12.1 ms),<50 ms.其临床意义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作者:李逢川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前我国有200多种降血压药,如何选择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直接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就我们的用药经验谈几点体会.1 选用理想的降血压药物理想的降血压药物应该是:①疗效确切,24 h血压稳定(波动在控制范围);②不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性生活质量;③不良反应少,而且服用方便,价格低廉;④不影响血脂、血糖代谢;⑤能逆转心、脑、肾及动脉硬化等病变,减少并发症.如果选药不当,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各类药物降压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能改善生活质量者,应作为第1线降压药.有以下几类: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钙拮抗剂包括心痛定及长效制剂均能改善生活质量.β-受体拮抗剂,噻嗪类利尿药也可选用.
作者:王金钟;徐新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有前驱症状,容易误诊.1994~2000年临沂市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63例,其中初诊时误诊19例,误诊率为30.2%.现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韩蔷;刘宇;李光;汤荣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自1985-07~2001-02共收治自发性气胸(以下简称气胸)336例,其中继发性气胸46例在首诊时误诊或漏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15例,年龄21~72岁.病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5例,肺炎7例,肺大泡5例,肺癌3例,肺结核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4例.部位:右侧气胸26例,左侧气胸19例,双侧气胸1例.气胸气量:患侧肺组织被压缩<30% 10例,30%~50% 17例,>50% 15例,>80% 4例.
作者:蔺景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口、眼、外生殖器三联征外,还可累及皮肤、关节、血管、心脏、神经系统、消化道、呼吸系统、肾等多器官、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各症状常常不同时出现,且又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容易误诊漏诊.我院1992-01~2000-11共确诊BS 52例,外院及入院初误诊2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中;刘艳芳;高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当前,在基层医院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过程中,至今仍存在认识模糊,甚至治疗混乱的情况.有的属于对问题理解片面,强调了一方面,忽视了另一方面,而致PNS复发者较多.根据我们的经验,复习有关文献,进一步探讨如下.
作者:潘承锋;芮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男,1岁零4月龄,因躁动、点头样动作、四肢无力0.5a余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500 g,出生时无抢救病史,皮肤颜色红润、头发黑、分布均匀,新生儿期无黄疸,出生后6个月前纯母乳喂养,以后加辅助饮食,以牛奶为主,6个月以前生长发育正常.查体:T36.7℃,P120次/min,R36次/min,躁动不安,频繁点头,行为异常.头发稀少,为棕色,皮肤晰白,颈软,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张力减低,不能扶持站立.头颅CT无异常,EEG轻度异常.外院诊断为婴儿痉挛症,给口服硝基安定、鲁米那等药物治疗数月,效果不佳.后经血尿遗传代谢病筛查,斑氏反应(+),FeCl3反应(+),2.4二硝基苯肼反应(+),血浆苯丙氨酸测定0.96 mmol/L,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测定正常,确诊为苯丙酮尿症.给予改变饮食结构治疗,以米饭、蔬菜为主,辅以浙江奥托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苯酮宁氨基酸粉和日本生产的森永无苯丙氨酸奶粉.2个月后四肢肌张力有所恢复,能独立站稳,尿无霉臭味,血浆苯丙氨酸为0.48 mmol/L.
作者:张丽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脑梗塞常表现为各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而以首发躁狂等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脑梗塞临床少见或未受到重视,容易造成误诊.现对我院1996-06~2000-06收治的以首发躁狂精神症状的脑梗塞13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英;吕杰民;程进前;麻景豫;田秋月;伊献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猝死是心律失常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本文报道的16例均于夜间睡眠中突然死亡.现就16例猝死的尸解及猝死有关问题加以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郇正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75-07~1999-06我们行肺癌根治术1612例,其中从临床症状到影像学表现都酷似肺癌而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老年肺炎患者23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纤支镜检查所见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马海波;张晓慧;孙共启;唐志德;马春茂;梁志强;刘志勇;孙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例1 女,55岁.因双下肢瘙痒半个月,2000-01-20外擦肤轻松软膏(天津药业有限公司,批号99067065)2h后患者身感不适,全身发痒,随即全身出现散在的大小不等红色风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也未外擦此药,皮肤科情况:头面部、背部、胸腹部及四肢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红色椭圆形或不规则的风团,融合成片.给予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处理,后逐渐消退,1个月后重复擦此药,又出现以上症状,继抗过敏治疗而愈.
作者:李卫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大龄儿童肠套叠并不少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肠道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继发性肠套叠逐渐增多,极易漏误诊.199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肠套叠患儿150例,其中5~13岁大龄儿童35例(23.3%).术前明确诊断肠套叠者仅7例,误诊率为80%(28/35),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建英;姜桂珍;陈方焘;刘占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