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川
1 病例报告男,45岁.因咳嗽、咳黄色粘痰伴胸痛、发热半个月余.查体:T39.1℃,P20次/min,BP122/80 mmHg.两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腹检查阴性.胸片示:双侧间质性肺炎.支原体检查阳性.故以双侧间质性支原体肺炎收住院.给予乳酸红霉素0.9 g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点滴,50滴/min,1次/d.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3d后,患者咳嗽、咳黄色粘痰症状减轻,胸痛、发热症状消失,患者自以为好转,将乳酸红霉素静脉点滴100滴/min,0.5h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慌.查体:T36.3℃,P18次/min,BP120/80mmHg.两肺检查未闻及干、湿性罗音;HR140次/min,心音有力,心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同时让乳酸红霉素恢复为50滴/min,静脉点滴,40min后,胸闷、心慌症状消失,HR80次/min.复查ECG示:窦性心律.第2天,患者又把乳酸红霉素静脉点滴100滴/min,有出现同样症状,因此,考虑:乳酸红霉素快速静脉点滴致窦性心动过速.
作者:冯红兵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3岁.因心率增快1a入院.1a前患儿出现心率增快,活动后明显,曾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率不能控制,平时食欲好,易感冒、腹泻,无肝炎结核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7.1℃,R26次/min,眼球活动自如,无眼球突出,甲状腺无肿大,无颈静脉怒张.双肺无异常,心前区无隆起,HR146次/min,S1增强,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血尿粪常规正常,胸片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酶谱示CK31.2 mmol/L,CK-MB 76.3 mmol/L,初步诊断为心肌炎,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口服能气朗、心律平,静滴ATP、COA等治疗,治疗半个月症状无缓解.追问病史,患儿1a来饮食量增加,多汗,好动.经查血T328.23ρmol/L,T463.39ρmol/L,TSH1.78mIu/L,诊为甲亢,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显著,3个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
作者:顾婷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经间期出血和排卵期出血,在中西医权威性专著中的概念尚各司其说.如说:2次月经之间发生的阴道流血称经间期出血[1],凡在2次月经之间,即纟因蕴之时周期性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2].经间期出血,若发生在下一次月经来潮前14~15d,历时3~4d.且血量极少时,多为排卵期出血[3].若月经周期延长,不在排卵期的经间期出血定为何名?不在经间期的排卵期出血为何名?均未提及.笔者认为讨论之,区别之,对生理、病理和临床诊断很有必要.
作者:田炳照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40岁.因反复右上腹剧烈绞痛2个月于1997-04-21入院.发病时无发热、寒战、黄疸,疼痛不向它处放射;近10d来疼痛每天发作2~3次,每次1~2h.既往有右上腹部不适20a余病史.查体:体温正常.巩膜皮肤无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s 征阴性.B超:胆囊充盈差,壁增厚,于胆囊底部见41 mm×32 mm×26 mm低回声区,边界不清,胆囊内见数个乳头状、向囊内突出的中等回声区,胆总管正常.化验:WBC6.7×109/L,N0.746;TBIL 8μmol/L,DBIL 2μmol/L,ALT16U/L,尿胆原阴性,肝功正常.手术探查,肝脏脏面未见胆囊,于横结肠右侧系膜内扪及一肿物,解剖发现为异位胆囊,胆囊管细长开口于胆管前面,胆囊张力增大,排空不佳;大小约150 mm×70 mm×35 mm.底部约45 mm×35 mm囊壁明显增厚,厚处约20 mm,界限欠清,质韧,浆膜层无浸润.胆囊、肝外胆管内无结石,胆总管下端通畅.将胆囊周围20 mm的横结肠系膜连同胆囊整块切除.病理报告:异位胆囊并胆囊饶-阿氏窦病(局限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4a工作,生活无异常.
作者:杨文益;于世美;于有德;于刚;赵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APD)又称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临床见于生后4~5d出现的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又叫早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还见于生后1~2个月左右的婴儿出现的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此种疾病多合并严重的颅内出血.均由于维生素K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利用、合成障碍所致体内凝血酶原显著减少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及40~50日龄的婴儿,以后者多见且发病危重,以颅内出血为主要表现.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2~1997年收治56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进强;王歌今;李成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男,40岁.因电锯木头时,不慎木片飞溅击伤左眼眶外侧眉弓部,当时眼部及头痛剧烈,视力丧失.于1999-06-12急诊住入当地县医院眼科治疗,给予眼部拍X线片,报告为左眼眶木质异物存留.当天急诊予以手术取出一片约6 cm×1 cm×0.5 cm大小木质异物.眉弓部伤口清创缝合3针,术后应用抗感染治疗1wk出院.出院后第3天伤口部位出现红肿,第5天出现伤口部皮肤触及有波动感,继而破溃流脓,在县医院换药治疗1wk无好转而转来我院治疗.查体:左眼视力无光感,左眉弓部至外侧缘溃烂,脓腔较深,脓性分泌物多,左眼球内转及上转受限,左眼瞳孔中等散大,眼底可见视乳头苍白,鼻侧视网膜片状出血斑.CT报告显示:左眼眶、筛蝶窦及颅内可见约6 cm×4 cm×3 cm大小密度低异物影,窦腔内积血.诊断为:①鼻颅眶巨大木质异物残留;②左眼眶蜂窝组织炎.手术在局麻下切开扩大伤口脓腔部位向深部探查.弯血管钳探及木质异物,将异物取出共3片,分别6 cm×4 cm×3 cm,4 cm×3 cm×1 cm,3 cm×2 cm×1 cm,小片位于视神经管与窦腔内.切口清创缝合加引流,术后大量抗生素治疗1wk,痊愈出院.
作者:张友胜;王素英;连燕;李自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收集整理从1976~1998年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85例,由于误诊导致手术错误38例,本文就3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均为女性,年龄24~49岁,中位数37岁,病程1a以内3例,2~5a33例,11a以上2例.甲状腺表现为弥漫性肿大伴结节状肿块.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其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下称甲亢)4例,并甲状腺癌(下称甲癌)5例(全为乳头状癌).术后2~6个月检测TSH均增高.其中T4、FT4值正常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7例,其中T4、FT4值降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下称甲减)21例.随访并甲癌5例,分别为术后9a、13a死亡各1例,存活的另3例分别为术后2~3a 2例,26a 1例.
作者:方连法;许立恒;姜克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在冠心病患者,通过适当的预防治疗措施,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子的干预,以及阿司匹林、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也是我们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关键所在.
作者:孙立勤;于春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儿科1989-01~1990-01及1999-01~2000-01分别收治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患儿57例及65例.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有较大变迁,耐药率随该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金桃;何爱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55岁.因绝经5a发现盆腔肿物7a,以手术治疗于2001-01-08收入院.本例患者7a前体检时,妇检及B超发现盆腔内有一直径约3 cm肿物,与子宫关系密切,疑子宫肌瘤,定期随访,期间月经规律,经量中,无痛经,亦无其他自觉症状.5a前患者自然绝经,绝经后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异常阴道排液,每年定期B超复查盆腔肿物大小,呈逐年增大之趋势.近1~2a来,自己平卧时能触膜到下腹包块,并常感腰酸、腰坠胀,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及双下肢静脉曲张史.G2P2、末次妊娠:1973-11-25,足月顺产,绝经前安全期避孕.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T36.4℃,P72次/min,R18次/min,BP150/90mmHg.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宫体中位,约10wk孕大小,形状不规则,左前壁向外突,质硬、活动.左附件靠宫旁可及一直径4~5 cm肿物,质实偏囊,活动略受限,无压痛,右附件未及异常.B超:子宫前位6.0 cm×4.9 cm×4.0 cm,形态不规则增大,子宫左前见一实性低回声包块向外突起,边缘尚清,内有散在强光点,后方衰减,包块约4.3 cm× 6 cm×6.2 cm.提示:盆腔实性包块①子宫肌瘤可能性大.②卵巢肿物待排.宫颈刮片:巴氏Ⅰ级.入院拟诊:子宫肌瘤(多发性、变性不除外);左卵巢囊肿?(性质待查);高血压病(Ⅰ期).入院后于2001-01-10在连硬麻下,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左卵巢为一实性肿物,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大小为10 cm×7.0 cm×6.0 cm,质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输卵管正常.子宫位该肿物的右后方,外观色泽、形状正常,无萎缩,大小7.6 cm×6.0 cm×3.0 cm.左阔韧带内靠子宫下段有一直径6 cm包膜完整的实性肿物,有蒂连于下段前壁,右附件外观正常.术后病理:①左卵巢泡膜细胞瘤;②左阔韧带平滑肌瘤伴透明变性;③晚分泌期及分泌早期子宫内膜.
作者:万黎萍;郑引;段素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前我国有200多种降血压药,如何选择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直接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就我们的用药经验谈几点体会.1 选用理想的降血压药物理想的降血压药物应该是:①疗效确切,24 h血压稳定(波动在控制范围);②不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性生活质量;③不良反应少,而且服用方便,价格低廉;④不影响血脂、血糖代谢;⑤能逆转心、脑、肾及动脉硬化等病变,减少并发症.如果选药不当,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各类药物降压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能改善生活质量者,应作为第1线降压药.有以下几类: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钙拮抗剂包括心痛定及长效制剂均能改善生活质量.β-受体拮抗剂,噻嗪类利尿药也可选用.
作者:王金钟;徐新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胸段脊髓压迫症漏诊、误诊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漏诊、误诊的胸段脊髓压迫症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椎管内髓外肿瘤中,神经纤维瘤5例,神经鞘瘤4例,脊膜瘤2例,误诊为尿路结石2例,不典型冠心病2例,漏诊为胆囊结石1例,胆囊炎1例,行胆囊切除无效;慢性浅表性胃炎2例,药物治疗无效;原因不明的胸腹部疼痛3例,其中1例于剖腹探查手术前要求放弃.结论上述原因可导致胸段脊髓压迫症的漏诊、误诊,应避免发生.
作者:徐学君;刘之一;游潮;屈遂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小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中重要基本的常规操作.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如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谈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作者:宋杏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临床少见,又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率高.从1989~2000年我们共收治11例,全部误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杜云生;闫东红;王占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其临床特点及体征无明显特异性,所以临床上极易误诊.我院1994~2000年治疗该病13例中,误诊8例,误诊率高达61%,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运璧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4例恶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患儿主要症状为发热34例,面色苍白28例,消瘦及衰竭24例,出血症状19例.主要体征为肝大26例,脾大19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8例.血常规检查贫血34例,血小板减少30例,白细胞减少24例,全血细胞减少22例,8例周围血发现异形组织细胞.部分患儿有心肾功能损害及心肌酶升高.91.8%患者通过骨穿检查确诊,但部分患者需要多次多部位穿刺检查.入院时误诊率70.59%.误诊主要病种为再障、白血病、败血症、颅内感染等.34例中6例行1个疗程的COAP方案化疗,仅3例部分缓解.结论小儿恶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临床上有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应考虑该病,血象、骨髓象或淋巴结活检发现大量异形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可以确诊.血象应注意在尾部寻找或用离心浓缩白细胞层涂片检查以便发现异形组织细胞.部分患者需行多次多部位骨穿检查.小儿恶组疗效差,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蔡幸生;林潮炮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的、自愈性疾病,在临床上较少见,易与感染性疾病、粒细胞减少症、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相混淆.笔者收集本院近年收治的20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12例,误诊率60%,分析如下.
作者:王世寿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男,62岁.排尿困难2a余,近5个月症状加重,且出现排尿不尽,充溢性尿失禁、食欲不振、双下肢水肿,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于2000-08-12入院.肛诊:前列腺Ⅱ°大,质韧,表面光滑,中间沟变浅.血Hb88 g/L,RBC2.88×1012/L.尿常规正常.血BUN7.55 mmol/L,血K+2.84 mmol/L.B超:前列腺4.8 cm×3.4 cm×3.7 cm,包膜完整,于其上方探及1.8 cm×1.2 cm低回声,向膀胱腔内突出;双肾盂输尿管扩张,双肾皮质变薄.2000-08-16手术中见膀胱壁增厚,弹性差,有小梁形成,在膀胱颈口右侧有一约1.5 cm×1.0 cm×1.0 cm有细蒂、椭圆形肿物,质硬、光滑、表面粘膜覆盖,恰好阻塞颈口,切除肿物及前列腺.术后病理诊断:膀胱纤维瘤,前列腺增生症.
作者:周梅英;赵女曼;高海芳;郭军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组12例均以副癌综合证为主要症状且缺乏典型肺癌的X线表现,初诊时均被误诊,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7例.年龄48~72岁.农民4例,工人6例,干部3例,误诊时间短2wk,长达8个月.临床表现:①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证7例,均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乏力、精神差,生化检查示:血Na+96~118 mmol/L,Cl-71~84 mmol/L,且补充氯化钠后低钠血症不易纠正.②持续发热3例.神经肌肉综合征2例,其中1例头晕、呕吐、走路不稳,1例表现为双下肢疼痛无力,而骨髓X检查无异常.X线胸片:未见异常3例,片状阴影6例,空洞3例.胸部CT检查11例,肿块影7例,空洞3例.病理细胞学检查12例均为肺癌,支气管镜检查10例,经皮肺活检2例.
作者:唐石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法律意识增强,医疗护理安全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也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国外资料动态,笔者提出新的观点.
作者:金紫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