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霉素致心动过速1例

冯红兵

关键词:红霉素/副作用, 心动过速, 室性/诊断
摘要:1 病例报告男,45岁.因咳嗽、咳黄色粘痰伴胸痛、发热半个月余.查体:T39.1℃,P20次/min,BP122/80 mmHg.两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腹检查阴性.胸片示:双侧间质性肺炎.支原体检查阳性.故以双侧间质性支原体肺炎收住院.给予乳酸红霉素0.9 g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点滴,50滴/min,1次/d.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3d后,患者咳嗽、咳黄色粘痰症状减轻,胸痛、发热症状消失,患者自以为好转,将乳酸红霉素静脉点滴100滴/min,0.5h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慌.查体:T36.3℃,P18次/min,BP120/80mmHg.两肺检查未闻及干、湿性罗音;HR140次/min,心音有力,心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同时让乳酸红霉素恢复为50滴/min,静脉点滴,40min后,胸闷、心慌症状消失,HR80次/min.复查ECG示:窦性心律.第2天,患者又把乳酸红霉素静脉点滴100滴/min,有出现同样症状,因此,考虑:乳酸红霉素快速静脉点滴致窦性心动过速.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庚型肝炎误诊伤寒2例

    1 病例报告例1 女,30岁.因畏冷、发热、乏力10d,于1997-08-28拟伤寒收住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正常,肥达氏反应阴性.经氯霉素1.5 g/d、头孢唑啉钠5.0 g/d等治疗1wk热不退,无手术外伤史,无疫水接触史及不洁饮食史,无性乱史.近0.5a内无输血史及血制品史,无不洁注射史.入院测T39℃,P114次/min,R24次/min,血压105/68 mmHg,无其他异常体征.入院查三大常规均正常,伊红直计正常,胸片及心电图未见异常,腹部B超示肝光点增粗增强,胆囊炎症改变,肾、脾、胰未见异常,血生化示:TBIL 6.0 μmol/L,DBIL 1.2 μmol/L,ALT 344.12 U/L,AST 234.30 U/L,GGT 335.40 U/L,TTT 8U/L,ALP 123 U/L.甲胎蛋白20 μg/ml.入院初步诊断为伤寒伴中毒性肝炎,给予抗生素及保肝治疗1wk后热退.血培养报告无细菌生长,复查肥达式反应仍阴性.查血清抗-HAVIgM、抗-HCV、抗-HEVIgM、IgG及HBV-M均阴性,抗-HGV阳性(2wk后复查仍阳性),修正诊断为庚型肝炎,保肝治疗2个月,ALT波动于80~100 U/L,转诊省城传染病院,查HGVRNA(RT-PCR法)及抗HGV均阳性,继续治疗2个月肝功复常,随访2a无复发.

    作者:彭庆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超声检查在避免非典型输尿管结石误漏诊中的应用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在工作中常遇到X线检查未见阳性结石,院外超声诊断未见异常或肾盂轻度积水的患者,经我们仔细检查,发现以输尿管结石原因多见,超声检查对这类非典型输尿管结石诊断,避免漏误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夏明银;朱飒飒;杨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贝赫切特综合征误诊28例分析

    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口、眼、外生殖器三联征外,还可累及皮肤、关节、血管、心脏、神经系统、消化道、呼吸系统、肾等多器官、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各症状常常不同时出现,且又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容易误诊漏诊.我院1992-01~2000-11共确诊BS 52例,外院及入院初误诊2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中;刘艳芳;高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伴阔韧带肌瘤变性1例

    1 病例报告女,55岁.因绝经5a发现盆腔肿物7a,以手术治疗于2001-01-08收入院.本例患者7a前体检时,妇检及B超发现盆腔内有一直径约3 cm肿物,与子宫关系密切,疑子宫肌瘤,定期随访,期间月经规律,经量中,无痛经,亦无其他自觉症状.5a前患者自然绝经,绝经后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异常阴道排液,每年定期B超复查盆腔肿物大小,呈逐年增大之趋势.近1~2a来,自己平卧时能触膜到下腹包块,并常感腰酸、腰坠胀,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及双下肢静脉曲张史.G2P2、末次妊娠:1973-11-25,足月顺产,绝经前安全期避孕.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T36.4℃,P72次/min,R18次/min,BP150/90mmHg.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宫体中位,约10wk孕大小,形状不规则,左前壁向外突,质硬、活动.左附件靠宫旁可及一直径4~5 cm肿物,质实偏囊,活动略受限,无压痛,右附件未及异常.B超:子宫前位6.0 cm×4.9 cm×4.0 cm,形态不规则增大,子宫左前见一实性低回声包块向外突起,边缘尚清,内有散在强光点,后方衰减,包块约4.3 cm× 6 cm×6.2 cm.提示:盆腔实性包块①子宫肌瘤可能性大.②卵巢肿物待排.宫颈刮片:巴氏Ⅰ级.入院拟诊:子宫肌瘤(多发性、变性不除外);左卵巢囊肿?(性质待查);高血压病(Ⅰ期).入院后于2001-01-10在连硬麻下,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左卵巢为一实性肿物,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大小为10 cm×7.0 cm×6.0 cm,质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输卵管正常.子宫位该肿物的右后方,外观色泽、形状正常,无萎缩,大小7.6 cm×6.0 cm×3.0 cm.左阔韧带内靠子宫下段有一直径6 cm包膜完整的实性肿物,有蒂连于下段前壁,右附件外观正常.术后病理:①左卵巢泡膜细胞瘤;②左阔韧带平滑肌瘤伴透明变性;③晚分泌期及分泌早期子宫内膜.

    作者:万黎萍;郑引;段素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甲状腺手术并发气管塌陷3例分析

    气管软化塌陷是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救治不当死亡率较高.国内资料显示其发生率约为0.1%[1].我科自1996~2000年共完成甲状腺手术840例,术中及术后发生气管塌陷3例,发生率0.35%.

    作者:魏温涛;刘勤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为探讨其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本文对我院1995-01~1999-12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的住院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魏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42例分析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是由病疹、病毒群的EB病毒引起与原发性EBV感染有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复杂,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外,极易延误诊断,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现把我科从1993-05~2001-11收治的42例分析如下.

    作者:侯燕明;李敏遐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直背综合征误诊12例分析

    Rawlings于1960年首先提出一种可引起假性心脏病的胸廓畸形,称之为直背综合征.国内至今已报道数百例,说明直背综合征并非少见,现将我近10a临床所见而又被误诊12例报告如下.

    作者:潘力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腹股沟区蔓状血管瘤出血误诊为嵌顿疝2例

    1 病例报告例1 男,6岁.8h前玩耍时突发右侧腹股沟肿块伴疼痛,无腹痛,无呕吐,既往无腹股沟区肿块史.检查:右侧腹股沟区耻骨结节外侧可见4 cm×3 cm×3 cm椭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质稍硬.触之疼痛.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急诊手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可见数支粗大血管纵横交错,向四周蔓延,游离时剪破血管,见腔内有大量陈旧性血栓,切除瘤体组织,血管粗直径达1 cm,术后诊断:蔓状血管瘤.病理诊断:血管组织瘤样增生.术后8d痊愈出院.约1.5a后原切口下复发,再次手术清扫,至今3a无复发.

    作者:李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老年人食管源性胸痛误诊为心绞痛23例分析

    我院自1997~2000因老年人食管疾患致胸痛误诊为心绞痛共2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8例,年龄58~72岁,平均65岁.病史0.5~3a.全部患者均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向肩背部放射9例,与饮食有关6例,伴心悸、胸闷5例,与活动有关3例,与体位有关3例,与精神有关2例,体态肥胖11例,吸烟9例,饮酒13例,有轻度血压升高6例.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ST段压低7例,T波低平或浅倒5例,室性早搏3例,房性早搏1例.以冠心病心绞痛收住院治疗10例,门诊治疗13例,均采用静滴或口服硝酸甘油,改善冠脉循环、营养心肌等治疗后无效或加重,又经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13例,食管憩室炎2例,食管溃疡2例,食管裂孔疝4例,食管痉挛2例.并经胸部拍片和B超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

    作者:王庆春;翟世敏;李新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浅论医疗服务中的风险与防范

    医疗服务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属于一种有风险的服务,甚至风险很大,医生只能在权衡利弊之后,采取不同的诊治方法,并努力将这种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把对人体的危害降到低.近几年,医院纠纷越来越多,有的是医院的不足,有的却不存在过失.由于社会的不知晓,患者家属的不理解,一旦出现纠纷,医务人员有时只能无奈地承担这些意外的风险.因此,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对医疗服务中的风险认识和防范很有必要.

    作者:吴金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恙虫病误诊18例分析

    恙虫病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多表现为突然起病、发热、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外斐氏试验呈阳性.临床表现典型时,大多不易误诊,但如若该病以其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出现时,常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自1996-05~1999-10间共收治恙虫病92例,其中18例入院时初诊误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张松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十二指肠腺癌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男,46岁.于2000-03-12因上腹胀痛不适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后壁有约2 cm×1 cm溃疡,给予洛赛克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缓解.停药1个月后症状加重.在同一医院行毕罗Ⅱ氏胃大部切除术(结肠前输入段对大弯、输入输出空肠段作侧侧吻合)因溃疡较深,与胰腺等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而将溃疡旷置.术后9d上腹出现包块,且疼痛明显,部分切口裂开,流出黄色肠内容物,诊断:十二指肠残端瘘.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炎、局部引流等治疗,包块消失,瘘口闭合出院.术后2个月,因再次出现上腹包块,持续顽固性疼痛于2000-08-05来我院,查体:患者消瘦明显,上腹正中见长15 cm手术切口疤痕,局部可触及质硬包块,无明显压痛.拟诊:十二指肠球溃疡术后、上腹炎性包块.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经原切口入腹,见腹膜上有多个粟粒大小白色结节,局部组织粘连成团,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原吻合口通畅.切取原溃疡旷置处及淋巴结组织行冰冻切片检查,诊断:十二指肠腺癌、腹膜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关腹.于术后2个月死亡.

    作者:李海志;李光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膀胱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女,12岁.发作性头痛3a,全身抽搐1个月,于1992-10-04住院.1989-03某日无明显原因发作头痛,以枕部明显,呈胀痛,剧烈难忍,伴心悸、恶心,持续3~5min自行缓解,间歇期如常人.在某大医院就诊,血压正常,眼底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ECG:基本节律8~10Hz的α节律,波幅20~50μv,各导联有少量低幅快波,并有阵发性棘-慢波出现.按头痛性癫痫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治疗,头痛再未发作.1992-09-11停用抗痫药物.1992-09-26平卧中突发强直-阵挛发作,伴意识丧失,持续2~3min缓解,存在逆行性遗忘,而来诊住院.

    作者:袁军;马立容;杨宏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红霉素致心动过速1例

    1 病例报告男,45岁.因咳嗽、咳黄色粘痰伴胸痛、发热半个月余.查体:T39.1℃,P20次/min,BP122/80 mmHg.两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腹检查阴性.胸片示:双侧间质性肺炎.支原体检查阳性.故以双侧间质性支原体肺炎收住院.给予乳酸红霉素0.9 g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点滴,50滴/min,1次/d.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3d后,患者咳嗽、咳黄色粘痰症状减轻,胸痛、发热症状消失,患者自以为好转,将乳酸红霉素静脉点滴100滴/min,0.5h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慌.查体:T36.3℃,P18次/min,BP120/80mmHg.两肺检查未闻及干、湿性罗音;HR140次/min,心音有力,心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同时让乳酸红霉素恢复为50滴/min,静脉点滴,40min后,胸闷、心慌症状消失,HR80次/min.复查ECG示:窦性心律.第2天,患者又把乳酸红霉素静脉点滴100滴/min,有出现同样症状,因此,考虑:乳酸红霉素快速静脉点滴致窦性心动过速.

    作者:冯红兵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置管后消毒方法的改进可降低感染率的观察

    目的通过对120例留置中心静脉插管的患者进行两种皮肤消毒方法的对比研究,探讨能够降低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率的皮肤消毒方法.方法将1999-05~2000-10 SICU收治的120例外科手术后留置中心静脉插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采用两种不同的皮肤消毒方法进行导管感染率的观察.结果实验组感染率5%,对照组感染率10%,两组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生与时间、部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进后的消毒方法可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

    作者:钱淑清;石颖;刘晶;罗晶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以首发躁狂为突出表现的脑梗塞误诊13例分析

    脑梗塞常表现为各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而以首发躁狂等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脑梗塞临床少见或未受到重视,容易造成误诊.现对我院1996-06~2000-06收治的以首发躁狂精神症状的脑梗塞13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英;吕杰民;程进前;麻景豫;田秋月;伊献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抗菌药物致急性肝损伤23例分析

    菌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其中很多药物经肝脏代谢而灭活,其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也时有发生.本文收集抗菌药物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患者23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余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利迈先与羟氨苄青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对比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小儿多发病,传统常用抗生素治疗.然而,随着耐药性的产生,往往疗效欠佳.我院门诊1998-05~2000-01应用利迈先片剂与阿莫灵(羟氨苄青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105例作一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洪芳;崔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囊癌误诊40例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率极低,预后差.我院1980-01~2000-07共收治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51例,其中术前误诊40例,误诊率高达78.4%.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