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中;刘艳芳;高志强
笔者收集整理从1976~1998年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85例,由于误诊导致手术错误38例,本文就3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均为女性,年龄24~49岁,中位数37岁,病程1a以内3例,2~5a33例,11a以上2例.甲状腺表现为弥漫性肿大伴结节状肿块.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其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下称甲亢)4例,并甲状腺癌(下称甲癌)5例(全为乳头状癌).术后2~6个月检测TSH均增高.其中T4、FT4值正常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7例,其中T4、FT4值降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下称甲减)21例.随访并甲癌5例,分别为术后9a、13a死亡各1例,存活的另3例分别为术后2~3a 2例,26a 1例.
作者:方连法;许立恒;姜克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临床少见,又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率高.从1989~2000年我们共收治11例,全部误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杜云生;闫东红;王占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脑干肿瘤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其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为减少误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近年来经治的11例患者的误诊情况结合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英;房亚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2000-01~2001-01我们对胸外伤患者施行机械通气,其中5例通气后出现气胸,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19~44岁.车祸伤3例,爆炸伤1例,砸伤1例.入院时均摄卧位X线胸片,报告一侧多发肋骨骨折3例,两侧多发肋骨骨折2例.5例均未发现气胸.入院后表现为呼吸浅快,呼吸频率28次/min以上,三凹征明显.经鼻吸氧后呼吸困难症状无改善,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都很快出现循环功能紊乱,心率增快,达140~170次/min,血压下降到90/53mmHg以下,血氧饱和度不升反降.用强心药、升压药及调整呼吸机参数亦无效.急摄床边胸片均发现气胸,纵隔偏移.即行上胸部胸腔闭式引流术,气体排出后,心率都很快减慢到120次/min以下,血压上升到90/53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升高到97%以上,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
作者:吴威士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例1 女,2岁零7个月,因发现右颞部包块伴左下肢活动不灵活,收住我院神经外科.外院CT检查报告颅骨多发性骨髓瘤侵犯骨外软组织.术前检查外周血象无异常,尿本周蛋白试验阴性;X线示肺门淋巴结肿大.术中见灰红色肿瘤侵蚀颅骨内外板及右颞部软组织,切除病变骨,用有机玻璃修补缺损,标本送病检.病理检查:肉红色组织一堆,共6 cm×4 cm×25 cm,多数较细软,少数为碎骨片.镜下:见大片宽胞浆细胞,核膜薄,核形不规则,有纵行沟纹,核仁不明显,部分区域有坏死,并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病理诊断:(颅骨)分化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追问病史,患者1a前因发热、咳嗽到当地医院就诊,X线提示肺门淋巴结结核,曾抗痨治疗10个月,其间反复出现皮肤丘疹,又行抗过敏治疗.病理报告发出时建议查血结核抗体,结果为阴性;并建议拍脊柱及骨盆片,脊柱骨未见异常,骨盆见多灶性溶洞样改变.结合临床、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本例的诊断应为慢性分化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即H-S-C氏病.患者出院后用胸腺肽等药物治疗,随访3a,生长发育良好,未发现新的骨性损害.
作者:郭翠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男,38岁.无诱因出现右胸刺痛和烧灼样痛,并逐步加剧4d,衣服对疼痛区皮肤的轻微摩擦及触膜时疼痛难以忍受.胸痛与呼吸无关,无发热、咳嗽.查体:T37.5℃,全身淋巴结不大,全身未见红晕,皮疹和水疱等,右胸触痛明显,局部皮温略高,余未见异常.心电图、胸部X线片、B超肝、胆、脾、胰均未见异常.根据患者皮肤疼痛的区域及疼痛的性质,拟诊无疹性带状疱疹.给予维生素B1、B12肌注,口服左旋咪唑,静点清开灵等治疗8d,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段明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输精管结扎术(男扎)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安全有效的男性绝育措施,由于术后残余精子、自然再通、精子肉芽肿形成、误扎或漏扎及术后感染等因素致男扎失败.这不仅影响计生工作的开展,而且对夫妻在感情上、精神上、生活上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个别可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全面认识失败的原因对提高手术质量及有效节育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何庆敏;徐锡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法律意识增强,医疗护理安全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也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国外资料动态,笔者提出新的观点.
作者:金紫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男,46岁.于2000-03-12因上腹胀痛不适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后壁有约2 cm×1 cm溃疡,给予洛赛克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缓解.停药1个月后症状加重.在同一医院行毕罗Ⅱ氏胃大部切除术(结肠前输入段对大弯、输入输出空肠段作侧侧吻合)因溃疡较深,与胰腺等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而将溃疡旷置.术后9d上腹出现包块,且疼痛明显,部分切口裂开,流出黄色肠内容物,诊断:十二指肠残端瘘.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炎、局部引流等治疗,包块消失,瘘口闭合出院.术后2个月,因再次出现上腹包块,持续顽固性疼痛于2000-08-05来我院,查体:患者消瘦明显,上腹正中见长15 cm手术切口疤痕,局部可触及质硬包块,无明显压痛.拟诊:十二指肠球溃疡术后、上腹炎性包块.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经原切口入腹,见腹膜上有多个粟粒大小白色结节,局部组织粘连成团,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原吻合口通畅.切取原溃疡旷置处及淋巴结组织行冰冻切片检查,诊断:十二指肠腺癌、腹膜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关腹.于术后2个月死亡.
作者:李海志;李光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是由病疹、病毒群的EB病毒引起与原发性EBV感染有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复杂,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外,极易延误诊断,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现把我科从1993-05~2001-11收治的42例分析如下.
作者:侯燕明;李敏遐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有前驱症状,容易误诊.1994~2000年临沂市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63例,其中初诊时误诊19例,误诊率为30.2%.现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韩蔷;刘宇;李光;汤荣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无瘤生存期或带瘤生存期发生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2例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进行影像学、病理学检查,以及血清和胸水的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判断积液性质并指导治疗.结果 62例患者中,54例为原发恶性肿瘤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8例为非恶性胸腔积液,其中2例结核,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肝硬化,1例胸膜间皮瘤.结论已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无瘤生存期或带瘤生存期出现胸腔积液时,部分不是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引起,诊断及治疗需要区别对待.
作者:陈碧君;黄振倩;戴建武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男,40岁.因电锯木头时,不慎木片飞溅击伤左眼眶外侧眉弓部,当时眼部及头痛剧烈,视力丧失.于1999-06-12急诊住入当地县医院眼科治疗,给予眼部拍X线片,报告为左眼眶木质异物存留.当天急诊予以手术取出一片约6 cm×1 cm×0.5 cm大小木质异物.眉弓部伤口清创缝合3针,术后应用抗感染治疗1wk出院.出院后第3天伤口部位出现红肿,第5天出现伤口部皮肤触及有波动感,继而破溃流脓,在县医院换药治疗1wk无好转而转来我院治疗.查体:左眼视力无光感,左眉弓部至外侧缘溃烂,脓腔较深,脓性分泌物多,左眼球内转及上转受限,左眼瞳孔中等散大,眼底可见视乳头苍白,鼻侧视网膜片状出血斑.CT报告显示:左眼眶、筛蝶窦及颅内可见约6 cm×4 cm×3 cm大小密度低异物影,窦腔内积血.诊断为:①鼻颅眶巨大木质异物残留;②左眼眶蜂窝组织炎.手术在局麻下切开扩大伤口脓腔部位向深部探查.弯血管钳探及木质异物,将异物取出共3片,分别6 cm×4 cm×3 cm,4 cm×3 cm×1 cm,3 cm×2 cm×1 cm,小片位于视神经管与窦腔内.切口清创缝合加引流,术后大量抗生素治疗1wk,痊愈出院.
作者:张友胜;王素英;连燕;李自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在疾病治疗的使用过程中有利亦有弊.WHO认为,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3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及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不合理应用或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更是日益突出,在我国现有的0.5~0.8亿残疾人中,1/3左右为听力残疾,其致聋原因60%~80%与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关[1].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影响临床疗效和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容忽视.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因素有多种,本文试对其进行剖析,以求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共同提高我们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朱健平;谭晓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33岁.因体检时发现盆腔内肿物来我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无不良感觉,妇科内诊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右后方可触及一约6 cm×4 cm肿物,表面光滑,固定,实质感,疑诊盆腔实质性肿物,要求超声协助诊断.使用东芝SSA-27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75MHz,常规下经腹探查,患者充盈膀胱.
作者:苗志杰;郑笑娟;邹晓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在工作中常遇到X线检查未见阳性结石,院外超声诊断未见异常或肾盂轻度积水的患者,经我们仔细检查,发现以输尿管结石原因多见,超声检查对这类非典型输尿管结石诊断,避免漏误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夏明银;朱飒飒;杨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1995~1999年经CT诊断为胰腺囊肿,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8例,女5例,男3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7.9岁.均有上腹部及左上腹疼痛病史,病史2个月~2a不等.6例上腹部可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8例均无明显的慢性胰腺炎病史.
作者:张新明;姚昌晔;刘双国;朱金奇;杜秀琴;贺磊;赵艳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palsy,CP)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是儿童严重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发生率约3‰~5‰[1].由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从而失去了早期康复的佳时机.1999-02~2001-02我院共收治脑瘫患儿127例,其中误诊23例,误诊率18.11%,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梁松;李雄斌;段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24岁.因劳累后心悸、气短1个月入院,无咯血、胸痛史.查体:双肺无阳性体征,叩诊心界正常,HR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颈静脉无怒张,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肢导联低电压.UCG示右心房内近下腔处可见1.5 cm×3.0 cm强回声光团,随心脏舒缩摆动.X线片示双肺血无改变,心胸比例正常.术前诊断:心腔占位病变,心脏粘液瘤?1999-01-17在全麻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行手术,取胸前正中切片,纵劈胸骨,见心包无积液,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行右房斜切口,见赘生物位于下腔静脉瓣,大小1.5 cm×3.0 cm,与周围无粘连,完整切除赘生物及所附之下腔静脉瓣,残端以4~0涤纶线闭合,探查三尖瓣及右房内无赘生物,排气,缝合心脏切口,体外循环23min,阻断升主动脉14min,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病理:大体所见灰白、灰褐色组织4块,大者1.4 cm×0.8 cm×0.8 cm,小者0.5 cm×0.4 cm×0.3 cm,切片观:①送检瓣膜样组织纤维增生、钙盐沉着;②赘生物呈血栓性.
作者:周骐;肖颖彬;陈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多弹头自控聚能刀射频治疗晚期肝癌行麻醉性监护(MAC)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无法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癌或肝转移癌患者16例,常规麻醉前准备,麻醉中监测ECG、BP、HR、SPO2,常规鼻管给氧2~3 L/min,在1~2%普鲁卡因局麻下,于电极针达肿瘤内部时缓慢静注芬太尼0.05~0.1 mg,异丙酚20~50 mg.术中观察疗效及心率变化追加芬太尼或异丙酚,剂量以不影响患者循环呼吸而又达到制痛制动的目的.结果本组麻醉手术中平稳,安静入睡易唤醒,麻醉前后对比,HR、BP明显降低(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SPO2显著升高(P<0.01).结论肝癌行多弹头自控聚能刀治疗时采用MAC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彦青;危美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