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真
1 病例报告例1 女,30岁.因畏冷、发热、乏力10d,于1997-08-28拟伤寒收住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正常,肥达氏反应阴性.经氯霉素1.5 g/d、头孢唑啉钠5.0 g/d等治疗1wk热不退,无手术外伤史,无疫水接触史及不洁饮食史,无性乱史.近0.5a内无输血史及血制品史,无不洁注射史.入院测T39℃,P114次/min,R24次/min,血压105/68 mmHg,无其他异常体征.入院查三大常规均正常,伊红直计正常,胸片及心电图未见异常,腹部B超示肝光点增粗增强,胆囊炎症改变,肾、脾、胰未见异常,血生化示:TBIL 6.0 μmol/L,DBIL 1.2 μmol/L,ALT 344.12 U/L,AST 234.30 U/L,GGT 335.40 U/L,TTT 8U/L,ALP 123 U/L.甲胎蛋白20 μg/ml.入院初步诊断为伤寒伴中毒性肝炎,给予抗生素及保肝治疗1wk后热退.血培养报告无细菌生长,复查肥达式反应仍阴性.查血清抗-HAVIgM、抗-HCV、抗-HEVIgM、IgG及HBV-M均阴性,抗-HGV阳性(2wk后复查仍阳性),修正诊断为庚型肝炎,保肝治疗2个月,ALT波动于80~100 U/L,转诊省城传染病院,查HGVRNA(RT-PCR法)及抗HGV均阳性,继续治疗2个月肝功复常,随访2a无复发.
作者:彭庆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输尿管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在急腹症中亦占较大比例,该病发病急,症状重,以往确诊依靠X线片或静脉肾盂造影,但前者有相当部分不显影,后者费时长,有创伤.目前应用B超检查,不仅简单方便.直观性强,而且无痛苦及副作用,已成为临床确诊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手段.但在诊断过程中,由于超声仪器的局限性及操作者的经验等问题,往往出现漏诊和误诊,为避免该类情况的发生,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方面,以期对提高该病的确诊率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陈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kvp研究所Tesher等发现第1个喹诺酮抗菌剂-萘啶酸(Nalidixicacid)的抗菌活性,于1963年应用于临床,至今长达37a,发挥了强大的抗菌作用,同时不良反应也陆续被报道.世界卫生组织1963年成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我国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试点工作.第3代喹诺酮类即氟喹诺酮类(Fluox-quinolones FQNLS),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广谱杀菌药,其中诺氟沙星(Norfloxacin NFLX),即氟哌酸,在泌尿系统和胃肠道感染方面发挥了广泛作用.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良反应.NFLX在FQNLS中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占第2位[1].尤其在儿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作者:刘文萍;邓秋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1995~1999年经CT诊断为胰腺囊肿,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8例,女5例,男3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7.9岁.均有上腹部及左上腹疼痛病史,病史2个月~2a不等.6例上腹部可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8例均无明显的慢性胰腺炎病史.
作者:张新明;姚昌晔;刘双国;朱金奇;杜秀琴;贺磊;赵艳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的病因,约占80%~90%,其他较少见的病因是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甚少见的病因是肺血管疾病.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发病隐匿、缓慢、发现较晚,主要表现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是临床进行性的一种类型,近年研究发现临床并不少见.临床对COPD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治非常熟悉,但是对反复发生的肺栓塞引起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缺乏足够的重视.肺栓塞(PE)发病率较高,临床诊断率不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诊断率还不高,误诊率可达40.6%~79.1%.现将我院近3a内诊断的由肺栓塞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献成;李献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组织胞浆菌属是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中的一个属[1],可侵犯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系统,引起深部的真菌病,检出后即有诊断价值.组织胞浆菌病由对人具有病原性的荚膜组织浆菌及其杜包变种感染所致.荚膜组织胞浆菌的菌丝体产生的小孢子经呼吸道、皮肤、粘膜、胃肠道侵入人体,机体免疫功能低的易感人群,可在局部引起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或播散至全身引起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鸡、狗、猫、鸟、鼠等是重要传染源[2].
作者:樊心友;张平;马天启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分析了我院1988-01~1999-12住院分娩的11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988-01~1999-12我院共收住院分娩产妇40948例,合并心脏病者118例(占0.29%),其诊断于产前通过病史、查体、胸片、心电图、超声及外科手术证实,年龄22~41岁,经产妇13例,初产妇105例.系统性回顾分析: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加以统计学处理.
作者:王桂青;于国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男,31岁.2000-11-21因左前胸部外伤伴胸痛、胸闷、呼吸困难1d,加重5h入院.患者1d前被砖头击伤左前胸部,伤后自觉胸痛、胸闷,曾于我院就诊,行胸片检查未见异常,诊为胸壁软组织挫伤,予以对症治疗.5h前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伴心悸、气短、出冷汗,来我院复诊.既往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查体:P92次/min,R21次/min,BP130/85 mmHg,神志清,左前胸第4肋水平可及3 cm×3 cm瘀斑,局部肿胀、触痛.未及骨擦音及骨擦感,双肺呼吸音清,心音钝,心率9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部正位片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示V1~3导联呈QS型波群,ST段向上抬高且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相曲线,V4导联呈Qrs型,ST段向上抬高0.3mV,V5导联呈qRs型,q波深度>1/4R波,ST段向上抬高0.2mv.急查心肌酶谱: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31U/L,乳酸脱氢酶L(LDH-L)249U/L,肌酸激酶(CK)368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20U/L.诊断:①左前胸臂软组织挫伤;②外伤性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给予止痛、吸氧、心肌营养、对症及支持等治疗,症状逐渐好转.此后2次复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均符合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动态变化过程,2wk后行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扫描:各房室大小及活动度均正常,6wk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各支未见狭窄及病变.随诊3个月患者无不适.
作者:周传江;崔金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脑梗塞常表现为各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而以首发躁狂等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脑梗塞临床少见或未受到重视,容易造成误诊.现对我院1996-06~2000-06收治的以首发躁狂精神症状的脑梗塞13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英;吕杰民;程进前;麻景豫;田秋月;伊献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们总结1991-10~2000-09手术治疗的食管贲门癌胸内食管胃吻合54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6例,发生率4.80%,死亡11例,病死率42.31%.总结吻合口瘘早期发现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闫道先;邵军喜;冯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腭裂儿童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语言障碍,其极大地影响腭裂儿童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正常语言功能恢复在腭裂儿童的序列治疗中居于重要地位.针对腭裂儿童独具特征性的腭裂音质进行语音治疗,其目的是祛除或减少不正确的发音、错误发音及因腭咽闭合不全造成的代偿性音,大限度的恢复其正常的语言功能.在语言训练中,医护、家长和孩子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有机体,这种联系构成了共同的治疗模式.因此对腭裂儿童及家长在语音训练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腭裂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分析不正确的发音方式给孩子以帮助和辅导,家长的协助在语音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李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herapy-ralated Leukemin,TRL)近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与放化疗和其他药物治疗有关,现将我科1997~2000年收治5例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曾误诊为骨髓抑制病例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孙晓东;乔健;赵红;封青海;马安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结核病发病率的回升,回盲部结核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常因解剖原因、患者检查痛苦及医源性因素不能作出明确诊断而误诊.近10a来,我院共误诊回盲部结核11例,均手术治疗并由病理确诊.
作者:王敬文;陈立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小儿多发病,传统常用抗生素治疗.然而,随着耐药性的产生,往往疗效欠佳.我院门诊1998-05~2000-01应用利迈先片剂与阿莫灵(羟氨苄青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105例作一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洪芳;崔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55岁.因绝经5a发现盆腔肿物7a,以手术治疗于2001-01-08收入院.本例患者7a前体检时,妇检及B超发现盆腔内有一直径约3 cm肿物,与子宫关系密切,疑子宫肌瘤,定期随访,期间月经规律,经量中,无痛经,亦无其他自觉症状.5a前患者自然绝经,绝经后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异常阴道排液,每年定期B超复查盆腔肿物大小,呈逐年增大之趋势.近1~2a来,自己平卧时能触膜到下腹包块,并常感腰酸、腰坠胀,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及双下肢静脉曲张史.G2P2、末次妊娠:1973-11-25,足月顺产,绝经前安全期避孕.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T36.4℃,P72次/min,R18次/min,BP150/90mmHg.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宫体中位,约10wk孕大小,形状不规则,左前壁向外突,质硬、活动.左附件靠宫旁可及一直径4~5 cm肿物,质实偏囊,活动略受限,无压痛,右附件未及异常.B超:子宫前位6.0 cm×4.9 cm×4.0 cm,形态不规则增大,子宫左前见一实性低回声包块向外突起,边缘尚清,内有散在强光点,后方衰减,包块约4.3 cm× 6 cm×6.2 cm.提示:盆腔实性包块①子宫肌瘤可能性大.②卵巢肿物待排.宫颈刮片:巴氏Ⅰ级.入院拟诊:子宫肌瘤(多发性、变性不除外);左卵巢囊肿?(性质待查);高血压病(Ⅰ期).入院后于2001-01-10在连硬麻下,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左卵巢为一实性肿物,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大小为10 cm×7.0 cm×6.0 cm,质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输卵管正常.子宫位该肿物的右后方,外观色泽、形状正常,无萎缩,大小7.6 cm×6.0 cm×3.0 cm.左阔韧带内靠子宫下段有一直径6 cm包膜完整的实性肿物,有蒂连于下段前壁,右附件外观正常.术后病理:①左卵巢泡膜细胞瘤;②左阔韧带平滑肌瘤伴透明变性;③晚分泌期及分泌早期子宫内膜.
作者:万黎萍;郑引;段素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24岁.因劳累后心悸、气短1个月入院,无咯血、胸痛史.查体:双肺无阳性体征,叩诊心界正常,HR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颈静脉无怒张,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肢导联低电压.UCG示右心房内近下腔处可见1.5 cm×3.0 cm强回声光团,随心脏舒缩摆动.X线片示双肺血无改变,心胸比例正常.术前诊断:心腔占位病变,心脏粘液瘤?1999-01-17在全麻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行手术,取胸前正中切片,纵劈胸骨,见心包无积液,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行右房斜切口,见赘生物位于下腔静脉瓣,大小1.5 cm×3.0 cm,与周围无粘连,完整切除赘生物及所附之下腔静脉瓣,残端以4~0涤纶线闭合,探查三尖瓣及右房内无赘生物,排气,缝合心脏切口,体外循环23min,阻断升主动脉14min,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病理:大体所见灰白、灰褐色组织4块,大者1.4 cm×0.8 cm×0.8 cm,小者0.5 cm×0.4 cm×0.3 cm,切片观:①送检瓣膜样组织纤维增生、钙盐沉着;②赘生物呈血栓性.
作者:周骐;肖颖彬;陈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国于2000-01-01起开始实行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管理制度,第一批非处方(OTC)药品目录有165个品种,是由医药学专家根据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的原则,从已上市的5600余个西药、3500余个中成药(不包括中药饮片)中遴选出来的,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使用,人们可以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但现阶段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刚刚开始试行,药店及医院商场里的执业药师数额有限,因此使用非处方药往往靠患者自己选择、自己用药.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用户在使用非处方药时往往存在着某些用药误区.
作者:韩方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典型发病的糖尿病(DM)诊断并不困难,然而临床上典型三多一少仅见于少数病例,大多数患者发病不典型,得不到及时诊断,造成误诊误治.笔者收集国内有关文献发表的以特殊表现发病的糖尿病353例,其中误诊257例,误诊率为72.8%.本文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止误诊对策.
作者:金景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有前驱症状,容易误诊.1994~2000年临沂市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63例,其中初诊时误诊19例,误诊率为30.2%.现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韩蔷;刘宇;李光;汤荣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医疗服务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属于一种有风险的服务,甚至风险很大,医生只能在权衡利弊之后,采取不同的诊治方法,并努力将这种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把对人体的危害降到低.近几年,医院纠纷越来越多,有的是医院的不足,有的却不存在过失.由于社会的不知晓,患者家属的不理解,一旦出现纠纷,医务人员有时只能无奈地承担这些意外的风险.因此,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对医疗服务中的风险认识和防范很有必要.
作者:吴金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